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44)
2023(11806)
2022(10253)
2021(9996)
2020(8256)
2019(19461)
2018(19718)
2017(36656)
2016(20988)
2015(23666)
2014(23979)
2013(22909)
2012(20988)
2011(18893)
2010(18987)
2009(16806)
2008(16247)
2007(14223)
2006(12471)
2005(10884)
作者
(58209)
(47951)
(47682)
(45595)
(30435)
(23110)
(21921)
(18942)
(18473)
(17217)
(16591)
(15969)
(15259)
(15031)
(14996)
(14732)
(14608)
(14322)
(13813)
(13645)
(12040)
(11968)
(11531)
(10997)
(10865)
(10735)
(10707)
(10522)
(9631)
(9549)
学科
(73274)
经济(73196)
管理(54455)
(50070)
(42538)
企业(42538)
方法(36112)
数学(31124)
数学方法(30627)
中国(24004)
教育(22584)
(19987)
(18835)
(18802)
理论(16862)
业经(15935)
地方(14821)
(13243)
技术(12784)
(12475)
农业(12280)
(12157)
财务(12088)
财务管理(12065)
(12001)
贸易(11994)
(11619)
企业财务(11453)
环境(11288)
(10799)
机构
大学(287988)
学院(282352)
管理(109369)
(100964)
经济(98368)
研究(95854)
理学(95379)
理学院(94212)
管理学(92262)
管理学院(91736)
中国(64994)
(63726)
科学(61369)
(48032)
(46423)
(46137)
师范(46074)
研究所(44221)
(42645)
业大(42400)
中心(42357)
(41201)
北京(40969)
教育(37894)
师范大学(37721)
财经(37586)
(35409)
技术(34402)
(34154)
(33480)
基金
项目(196514)
科学(154917)
研究(148338)
基金(138904)
(120683)
国家(119556)
科学基金(102014)
社会(89059)
社会科(84108)
社会科学(84085)
(78018)
教育(74600)
基金项目(73522)
(67571)
自然(66657)
自然科(65068)
自然科学(65053)
自然科学基金(63863)
编号(62837)
资助(57847)
成果(53276)
课题(46019)
重点(44983)
(44394)
(41959)
(40512)
项目编号(38899)
教育部(38338)
创新(37505)
科研(37346)
期刊
(105666)
经济(105666)
研究(89135)
教育(61273)
中国(58068)
学报(45100)
科学(40812)
管理(38597)
(37472)
大学(34610)
(33803)
学学(31094)
技术(28525)
农业(26757)
(19102)
金融(19102)
财经(17264)
业经(17135)
图书(16690)
经济研究(16554)
职业(15144)
(14646)
科技(13588)
(13587)
理论(13587)
问题(13478)
技术经济(12927)
实践(12668)
(12668)
(12531)
共检索到408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强  
本文对缺少可靠证据的"闻见之知"及虽有科学证据但对实践不具启发性的教育研究进行批判的同时,重构了教育研究方法谱系。在新谱系中,作者将科学知识与德性智慧融通在一起,用"结构隐喻"表征科学研究成果,以便对实践具有启发性,从而实现了科学研究的德性回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许多文章说隐喻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分析它们提出的主要证据,并探讨隐喻的逻辑原理,试图回答:隐喻导致的认知是谁的认知,怎样判断隐喻的真伪,隐喻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有什么实际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元  
阐述了品牌研究中生态隐喻方法的可行性及合理性,简要分析了品牌生态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发展动态。认为品牌生态研究可沿着如下三条技术路线进行:一是品牌生态学基本概念、术语与原理体系的系统化及确立;二是生物生态学分析方法移植到品牌研究领域,从而形成新的品牌生态学方法;三是品牌生态的实证案例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克建  
20世纪中叶以来,在结构主义的思想观念及其方法论的影响下,涌现出大量的结构主义教育研究成果,兴起了结构主义教育思潮。本文以研究取向和学科领域为依据,把结构主义的教育研究大致划分为认知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教育实践等七个研究路向,并对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最后,本文还对不同路向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共同特征进行了探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燕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在认知和语言之外的被当代隐喻研究所忽略的文学层面的价值理应受到关注:作为一种艺术,文学是充满隐喻性的创作。作家的整个思维运作方式和创作过程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或修辞方式,而是作为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以认知隐喻研究为理论参照,并以自身的理论与之相互观照,而不仅仅是认知隐喻研究的补充。注重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有利于促成相得益彰且均衡有序的隐喻理论发展态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祥云  
隐喻对人文教育而言 ,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 ,更具有本体论价值。如果说语言是精神的家园 ,那么隐喻而非逻辑则是人心—精神的主要和基本的存在方式。当隐喻的绿洲荒芜或遭受破坏 ,不及物的人文精神世界就失去了存活的机缘和语言的土地。当人文学科变成了知识化、概念化、形式化、精确化、记号化的“零度语态”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的人文之师日益失去隐喻的能力 ,而把人文教育误当科学教育来操持时 ,人文教育必然祛魅。古典人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智慧便是隐喻的教育智慧 ,现代人文教育必须承继这一智慧性语码 ,复兴隐喻的价值和功能 ,以使我们的人文教育变成人性化教育而非机械化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俏燕  
语言流变不是一种简单的纯语言现象,它所反映的不只是语言要素和语言系统整体性存在的发展变化,而且还反映着某种新旧观念或思想的进入或消失。同样,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不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教育语言现象而存在,其背后隐藏的是高等教育理念、属性、结构、功能、形式等的变化或变革。高等教育语言流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在不断变化,因而描绘高等教育变化的语言也自然要变。本刊发表这组笔谈,目的就是从语言流变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变革和高等教育研究,并欢迎大家参与此问题的讨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克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下,涌现出大量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后结构主义的教育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研究路向:话语解构与权力批判、课程研究、女性主义研究以及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文章重点对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最后还对不同路向的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共同特征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从知识隐喻的角度考察知识论历史演进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应当原原本本地看待“认知活动”。不过,这些知识的隐喻尽管凸现了“认知活动”的关系性,但依然没有从近代批判哲学所固有的认识论中解放出来。因此,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论固然是不可取的,现代的“主观主义”知识轮的局限性也不可轻视。立足于种种知识说给出的若干指标,考察我国的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需要克服两种片面性:既不能无视儿童已有的知识体系,单向地灌输知识;也不能走向轻视概念性知识、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主义教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炳社  
隐喻是思维。艺术隐喻就是人脑运用隐喻方法,通过已知的某一事物的个别属性来暗示或者隐含另一事物相似属性的信息加工处理及整合过程。艺术隐喻具有发散性与跳跃性、形象生动性与创造性、以相似性和类型性选择为基础、意向的不确定性等特征。艺术隐喻的主要方法有主动隐喻法、存在性隐喻法和可能性隐喻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卫   王昊   王东波   裘靖文   李晓敏   邓三鸿  
[目的/意义]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从语义关联的视角对领域信息资源中显性知识(人物、时间、地点等)、隐喻知识(物象、情感等)以及用于解释隐喻文化背景的文化图式进行语义组织,对于新时代下我国文脉的内涵式传承与认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提出基于知识本体的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组织模型。从古诗的物象与情感概念切入,剖析物象与意象隐喻知识的概念内涵与作用机制;对古诗文本进行特征解析以归纳核心的元数据,以构建融合显性与隐喻概念的古诗知识本体;获取领域显性与隐喻知识构建古诗知识图谱进而开展图谱解析。采取语义推理逻辑从图谱三元组数据中发掘古诗隐喻文化图式;将文化图式的图谱数据作为古诗表示特征进行计算,从族性和特性的角度探索古诗分类编目和个性化推荐等知识服务应用。[结果/结论]所构建的古诗知识本体能够从语言层面和诗人心理层面对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进行有效知识组织,真正实现从语言、语义、情感及隐喻等层面对古诗进行知识挖掘与数据关联,以提升读者对古诗文化的感知、理解与认知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陆国栋  章雪富  
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只有在弄清楚大学教学课程谱系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通识教育、大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作用,从而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一、通识教育引入了一种新的知识观念,改变了大学教学的知识谱系通识教育改变了大学教学的知识谱系。以前大学教育只有基础课和专业课,相应的也就只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课主要是意识形态、价值观和身体素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田兆元  
楚文化的研究在空间谱系中可以找到演进脉络。以空间谱系考察文化的影响力是一种重要的视角。楚人由最初丹阳扩展到征服江汉诸侯,问鼎周郊。在向东进击的进程中,也丢失了荆楚故地。楚文化广地至泗上,尽有吴越之地。楚文化的空间谱系,从历史上
关键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祥云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作为一种隐喻,其暗示的事物是有关少年儿童教育问题的,虽然可以从理论上论证其显而易见的假命题性质,但它在客观上却有着牢固的现实基础,故其产生的负效应和危害不可忽视。而要消除"教育起跑线说"的负效应并非旦夕之功,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和广大民众的自觉,更需要政策的引导、法律的规范和制度的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