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1)
2023(8967)
2022(6969)
2021(6103)
2020(5175)
2019(11502)
2018(11870)
2017(23739)
2016(12751)
2015(14463)
2014(14699)
2013(14653)
2012(13844)
2011(12808)
2010(12975)
2009(12596)
2008(12116)
2007(11060)
2006(10530)
2005(9944)
作者
(38579)
(32130)
(31937)
(30774)
(20295)
(15042)
(14566)
(12376)
(12276)
(11338)
(11178)
(10462)
(10407)
(10384)
(9952)
(9951)
(9589)
(9351)
(9246)
(8970)
(8519)
(7915)
(7874)
(7485)
(7335)
(7315)
(7012)
(6786)
(6489)
(6293)
学科
(80761)
经济(80708)
管理(33430)
(31408)
方法(25873)
(23618)
企业(23618)
数学(23320)
数学方法(23225)
中国(22572)
地方(19593)
(17383)
业经(15246)
(14368)
(14022)
(13757)
地方经济(13287)
(11925)
银行(11905)
(11550)
(11481)
金融(11481)
产业(11124)
农业(11081)
(11070)
贸易(11061)
(11005)
(10693)
(10180)
环境(9351)
机构
大学(198529)
学院(197887)
(98165)
经济(96416)
研究(73249)
管理(69761)
理学(58846)
理学院(58190)
管理学(57295)
中国(57117)
管理学院(56928)
(44949)
(41687)
科学(40831)
(37510)
财经(35407)
研究所(33552)
经济学(33215)
(32007)
中心(31361)
(30243)
(29814)
经济学院(29753)
北京(27038)
财经大学(26060)
(25760)
业大(25017)
(24939)
师范(24683)
(23581)
基金
项目(117836)
科学(92561)
研究(87229)
基金(86079)
(74342)
国家(73789)
科学基金(62155)
社会(58668)
社会科(55720)
社会科学(55706)
(44841)
基金项目(44388)
教育(38803)
(37187)
自然(36579)
资助(35797)
自然科(35669)
自然科学(35654)
自然科学基金(35045)
编号(34484)
成果(28987)
(27893)
重点(26987)
(26674)
国家社会(25265)
课题(24497)
(23231)
发展(23208)
教育部(23024)
(22921)
期刊
(118710)
经济(118710)
研究(68911)
中国(36710)
(32632)
管理(28291)
学报(28130)
(28102)
科学(26447)
(23825)
金融(23825)
大学(21861)
经济研究(21283)
学学(20768)
财经(19197)
农业(18539)
业经(17482)
技术(16888)
(16738)
问题(16642)
教育(15597)
(13060)
技术经济(11832)
国际(11474)
统计(10729)
商业(10685)
经济问题(10243)
理论(10130)
世界(9969)
现代(9853)
共检索到314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文兵  
通过构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三要素投入生产函数,从产业本身波动性的差异揭示结构转变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稳定化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计量结果表明1978-2010年不但我国制造业的总产出TFP的波动性要大于服务业,而且增加值TFP的波动性要远远大于服务业,即使总产出的TFP相同,制造业的增加值TFP的波动要比服务业的大71%。因而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转变是我国经济周期稳定化趋势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实现未来我国经济长期平稳的发展,应该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勇  王满仓  
对OECD31个国家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经济周期微波化是所有经济发展、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的国家的普遍趋势,其内在原因在于"市场成长"。将市场成长定义为"市场机制不断成熟,信息不对称的幅度不断减小",可以很好地解释转轨国家经济周期的高位收敛趋势和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微波化趋势。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市场成长",应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作为衡量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标准;同时,应坚持和加快市场化改革,以加快实现我国经济高位收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等经济目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  
针对发达国家经济周期"微波化"的国际化趋势和中国经济周期的"高位收敛"趋势,文章在对"市场成长"这一概念赋予了新的解释后得出经济周期的"微波化"趋势是所有国家的一个动态趋势,而市场体制相对于计划体制在解决代理成本的优势是经济周期"微波化"趋势的重要原因。进一步运用OECD 31个国家1991年1季度至2007年4季度的GDP数据对经济周期"微波化"趋势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结论。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铮  
本文探讨了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对产业结构失衡和调整的影响。本文在科学界定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这一典型事实后,基于波动周期阶段分别对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失衡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性波动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经济周期性波动是造成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基本原因。由此,本文提出了在经济周期性波动中实现我国产业优化调整和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利民  
我国汽车产业周期波动大趋势与经济周期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但波幅明显大于后者。我国股市和房地产周期波动与汽车产业周期性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但汽车产业周期波动有明显的滞后性。金融政策与汽车产业周期波动有正相关关系,且能加大产业的波动幅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守海  
关于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关系,国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一致性波动的传统观点并不能反映问题的全貌,需要从几个维度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正。(2)相对于非生产型工人、大企业、公共部门,生产型工人、中小企业、私人部门的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更加吻合。(3)经济周期的不同冲击源会对就业产生不同后果,即便同一冲击源,在不同的政策环境下也会产生迥异的结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陆辉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阶段跃升的必由之路,其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把握好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平稳发展。而经济周期波动状态也是经济转变的一种方式,它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紧密。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经济周期波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概述出发,充分运用经济理论知识论证两者的关系,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柏福  
在厘清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波动的作用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主要从实证角度分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方面考察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同性影响,另一方面探讨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影响,最后得出几点重要的结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晓东  
经对测度出的产能利用率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产能利用率较低,存在明显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现象。我国产能过剩情况与我国经济周期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大量产能投入生产以刺激经济,产能利用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在2009年以后,产能利用率开始逐步恢复,而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国的产能利用率在今后两年仍将可能处于下滑趋势,尤其是有色金属、橡胶、纺织和造纸行业的产能仍将持续过剩。我国产能过剩治理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消化产能、转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和整合产能。短期内,淘汰落后产能和并购重组是我国缓解产能过剩的主要措施,但从长期看,调整产业结构才是化解产能过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敏锋  张宗德  
伴随着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受到世界经济周期的共同影响,两岸经济周期波动同步化现象日趋明显。利用海峡两岸1981—2012年GDP和进出口贸易数据,基于锁模理论对大陆和台湾经济周期波动同步化及其传导机制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两岸经济周期波动同步化符合锁模机制,两岸贸易是两岸经济周期波动同步化的重要传导机制之一。进而对未来的两岸经济合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玉春  王雅婷  万里虹  
通过对比我国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图发现,保险周期并不是严格顺经济周期持续,而是在总体上顺周期特征下,保持保险业市场波动的自身特点,其波动频率及波动幅度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我国保险市场波动既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保险业自身产业政策的显著影响。此外,寿险与产险两大市场的波动性受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并不一致,保险监管部门应始终监测并充分考虑分险种市场的不同波动特征,以提高逆周期监管的有效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玲玲  王君  
文章梳理了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的相关文献,总结了此研究领域经验与理论研究的基本成果,为未来研究奠定基础。研究发现,大量的经验分析结论一致,不同产业结构引发不同经济周期波动,以及产业结构的历史发展趋势平滑了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机制多是外生解释,外部(技术)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产业结构不同改变了传导机制,导致不同的经济周期波动;其次,产业结构历史发展趋势对经济周期的平滑作用源于产业多元化发展和稳定性增强,如服务业占比提高,金融业发展,制造业存货管理技术进步,技术多样化等。理论机制分析的研究也具有政策价值,产业政策可以在以上方面合理化产业结构,以平滑经济周期。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郭新帅  李启芳  李小东  
本研究以信贷扩张作为经济波动的起因,通过经济体中生产结构的扭曲效应,解释2001~2015年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使用WIOD和WIND数据库构建计量模型对所提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贷扩张导致整个生产结构先出现不可持续的延长,并在衰退阶段缩短;就产出波动而言,高级和低级阶段都相对于中间阶段更大;但在价格指数方面,从低级阶段、中间阶段到高级阶段,波动性依次增强。总体来看,结果验证了该框架解释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适用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张晓晶  张平  
本文主要探讨未来5—8年的中期内,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可能出现的两个新特点:一是在波动的位势上,有可能实现持续多年的适度高位运行,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在9%左右;二是在波动的幅度上,有可能实现进一步的平滑化,使经济波动保持在8%—10%的适度增长区间内。这两个特点之所以说是“有可能”,一方面因为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因为未来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本文从中国国情出发,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并综合借鉴熊彼特周期理论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有关分析思路,着重阐明中国本轮经济周期冲击因素的特点(类型特点、形成特点和作用特点),将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统一起来进行分析。这一分析的政策含义是,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