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1)
- 2023(15772)
- 2022(13649)
- 2021(12866)
- 2020(10718)
- 2019(24670)
- 2018(24129)
- 2017(46703)
- 2016(25095)
- 2015(27904)
- 2014(27260)
- 2013(27153)
- 2012(24797)
- 2011(22330)
- 2010(21972)
- 2009(20347)
- 2008(19364)
- 2007(16427)
- 2006(14217)
- 2005(12464)
- 学科
- 济(102995)
- 经济(102879)
- 管理(70321)
- 业(67176)
- 企(54614)
- 企业(54614)
- 方法(49301)
- 数学(43565)
- 数学方法(43173)
- 中国(29400)
- 财(27928)
- 农(27610)
- 业经(21922)
- 贸(21225)
- 贸易(21215)
- 易(20667)
- 学(20286)
- 制(18760)
- 地方(18665)
- 农业(18518)
- 务(16299)
- 财务(16234)
- 财务管理(16203)
- 理论(15441)
- 银(15416)
- 企业财务(15393)
- 银行(15377)
- 和(15355)
- 环境(15271)
- 融(15219)
- 机构
- 大学(351719)
- 学院(349033)
- 济(148270)
- 经济(145525)
- 管理(139143)
- 理学(121738)
- 理学院(120441)
- 管理学(118571)
- 管理学院(117950)
- 研究(117781)
- 中国(88130)
- 京(74012)
- 科学(70300)
- 财(66461)
- 所(57524)
- 财经(54498)
- 研究所(52645)
- 中心(52229)
- 农(51860)
- 经(49956)
- 业大(49540)
- 江(47165)
- 北京(46812)
- 经济学(46617)
- 范(45623)
- 师范(45230)
- 院(43006)
- 经济学院(42280)
- 财经大学(40926)
- 农业(40602)
- 基金
- 项目(243206)
- 科学(193023)
- 研究(180088)
- 基金(179488)
- 家(155700)
- 国家(154471)
- 科学基金(133446)
- 社会(116302)
- 社会科(110354)
- 社会科学(110329)
- 基金项目(94547)
- 省(91507)
- 自然(85098)
- 自然科(83175)
- 自然科学(83156)
- 教育(82663)
- 自然科学基金(81732)
- 划(77801)
- 资助(74313)
- 编号(72344)
- 成果(58441)
- 部(55212)
- 重点(54265)
- 发(51554)
- 创(50545)
- 课题(49283)
- 国家社会(48844)
- 教育部(48176)
- 创新(47155)
- 人文(46810)
- 期刊
- 济(154288)
- 经济(154288)
- 研究(104715)
- 中国(60551)
- 学报(52639)
- 管理(49463)
- 科学(49426)
- 财(48627)
- 农(46540)
- 大学(40437)
- 学学(38022)
- 教育(37289)
- 农业(32762)
- 融(28738)
- 金融(28738)
- 技术(28537)
- 经济研究(26949)
- 财经(26656)
- 业经(24585)
- 经(22832)
- 问题(20213)
- 贸(17517)
- 业(17168)
- 图书(16984)
- 技术经济(16648)
- 理论(16426)
- 科技(15716)
- 世界(15594)
- 商业(15330)
- 现代(15113)
共检索到497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静
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凸显出了"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其根源在于产业和需求结构不合理。本文利用计量经济的方法证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调整对中国顺利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有积极作用,并提出结构调整策略。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产业结构 需求结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克泉 赵大平 彭飞
研究目标:探讨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原因。研究方法:在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基础上,用48个国家面板数据样本,进行经济减速和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比重过高,外部负债和资本过度跨国流动不利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对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更不利;国民收支内部失衡及其引发的外部失衡,特别是高消费导致内部失衡而引发外贸逆差和外部债务积累,是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研究创新:论述了发展中国家高消费引发"中等收入陷阱"的机理,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价值:有利于客观认识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克泉 赵大平 彭飞
研究目标:探讨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原因。研究方法:在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基础上,用48个国家面板数据样本,进行经济减速和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比重过高,外部负债和资本过度跨国流动不利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对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更不利;国民收支内部失衡及其引发的外部失衡,特别是高消费导致内部失衡而引发外贸逆差和外部债务积累,是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研究创新:论述了发展中国家高消费引发"中等收入陷阱"的机理,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价值:有利于客观认识国内经济减速,把握好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资本项目开放的"度",避免追求持续高增长而出现宏观政策失误。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文 赵果庆 徐波
中等收入陷阱在本质上是收入与增长非线性相关系,而威廉姆森拐点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提出空间基尼系数的一个分解框架,并运用威廉姆森"倒U型"理论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更确切地说是S型关系。以平滑转化回归模型测算,中国存在人均GDP为4 189.30美元拐点,并于2005年越过拐点,但进入地区差距收敛的"高体制"路径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在政策应对上要进一步通过实施高起点的区域协调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文 赵果庆 徐波
"中等收入陷阱"在本质上是收入与增长非线性相关系,而威廉姆森拐点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提出空间基尼系数的一个分解框架,并运用威廉姆森"倒U型"理论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更确切地说是S型关系。以平滑转化回归模型测算,中国存在人均GDP为4 189.30美元拐点,并于2005年越过拐点,但进入地区差距收敛的"高体制"路径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在政策应对上要进一步通过实施高起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宏观配套政策,配合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从而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稻葵
未来十年是中国经济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发达经济门槛的最关键的十年。历史和国际的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没能够突破这最后的瓶颈,没能跨越最后的门槛,从而迈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近百个发展中国家中,只有十个左右真正突破了实现现代化的屏障,而大部分都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world Bank,201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问题导向的,它基于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军扩 罗雨泽 宋荟柯
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Fatas和Mihov(2009)提出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过程中存在"制度高墙"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我们用更新的数据以及更综合的方法,对"制度高墙"现象进行了跟踪研究和拓展分析。本文研究表明,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演进过程中,确实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和遭遇"制度高墙"。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集中推进制度改革与完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保护和激励创新,减少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在较短时期内突破"制度高墙",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与此同时,也需注重转型期的风险防控,避免矛盾在临界点集中爆发。
关键词:
制度高墙 经济增长 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海英 田方钰 刘达禹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明确的战略部署和时间规划。在详细辨析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典型事实总结、收敛性分析以及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等多种手段的研究表明,第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增长引擎已无法再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技术进步和制度质量在驱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渐突出;第二,作为中高收入国家,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共处同一收敛俱乐部,这表明中国并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只是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第三,近期由“技术-资本错位”引起的效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增速,不过这种作用的影响较为有限,仍处于合理范围;相反,制度水平持续提升的效能始终稳健,制度质量在推动长期增长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由此可见,纠正“技术-资本错位”,持续发挥制度优势是决胜后发赶超冲刺阶段的关键保障和必由之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晓河
200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35美元,按照2007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标准衡量,我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①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经验看,二战以后世界许多国家经过努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孔陆泉 卓晓宁
"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风险,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从利益调整上寻求改革的新突破,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顺利跨入高收入国家注入新的动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昌兵 张平
新常态下,以知识部门为代表的新生产要素供给可能成为我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增长阶段的关键动力。本文构建了知识和通用技术两部门局部均衡模型,研究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并利用UNDATA数据计算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韩国,及长期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南非两国知识部门人均产出增长率。结果发现,韩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期间知识部门人均产出增长率均值为9.76%,知识部门消费占比达到26%左右;南非从1966年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到2014年知识部门人均产出增长率仅为1.21%,知识部门产品消费占比仅为20%左右。自2006年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至2014年,知识部门人均产出年均增长...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王俏茹 刘达禹
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可理解为一国在中等收入水平处收敛而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新常态时期潜在增长率下降是否意味着我国在向中等收入水平收敛?这一命题能够从"中等收入陷阱"的视角重新审视新常态时期的种种变化,进而为引领新常态提供新的理论思路。文章首先通过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路径进行识别,发现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正处于中等收入的收敛曲线上,继续沿现有曲线收敛将难以顺利向高收入阶段跃升。那么,新常态时期我国是否具备向高收入阶段跃升的动力条件?文章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与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收敛 “双轮驱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技术模仿带来的问题。要让模仿切实起到技术进步的助推剂和实现后发优势的作用,就要注意如何避免因模仿而出现的制度陷阱,因此需要一个能摆脱局部利益束缚又必须廉洁有效的政府。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陆万军
以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综合国外的发展经验和历史教训,分析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和制度因素。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上等收入阶段,结构失衡将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障碍,"未富先老"问题加剧了我国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为实现经济增长阶段的跨越,一方面要解决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难题,另一方面应通过制度改革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每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水平迈进的主要障碍。中国于2009年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世界权威机构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与判断,得出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性较小的结论。中国要想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选择走包容性发展道路。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 包容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