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98)
2023(12910)
2022(10930)
2021(10141)
2020(8638)
2019(19565)
2018(19353)
2017(37080)
2016(20481)
2015(23017)
2014(23200)
2013(22790)
2012(21608)
2011(19341)
2010(19719)
2009(18601)
2008(18579)
2007(17207)
2006(15239)
2005(14036)
作者
(61936)
(51778)
(51449)
(49141)
(32724)
(24820)
(23443)
(20160)
(19721)
(18648)
(17732)
(17438)
(16897)
(16797)
(16756)
(15963)
(15585)
(15163)
(15120)
(14809)
(13252)
(12997)
(12874)
(11942)
(11742)
(11738)
(11697)
(11370)
(10609)
(10400)
学科
(84144)
经济(84019)
管理(64795)
(59484)
(50850)
企业(50850)
方法(33593)
数学(28074)
数学方法(27669)
(24814)
(22484)
中国(22403)
(22134)
(21171)
业经(20249)
(17280)
地方(17017)
(14943)
财务(14897)
财务管理(14857)
农业(14677)
理论(14335)
(14150)
银行(14088)
企业财务(14087)
技术(13794)
(13683)
金融(13676)
(13462)
贸易(13453)
机构
大学(297021)
学院(294720)
(119275)
经济(116700)
管理(107881)
研究(106777)
理学(91876)
理学院(90738)
管理学(89014)
管理学院(88480)
中国(81257)
科学(66743)
(64935)
(59576)
(56009)
(54418)
研究所(50494)
中心(48052)
(47384)
财经(45436)
业大(45325)
农业(42959)
(40981)
北京(40867)
(39348)
(38350)
师范(37771)
(36696)
经济学(36643)
(34890)
基金
项目(194055)
科学(152124)
基金(140435)
研究(138016)
(124974)
国家(123980)
科学基金(104580)
社会(87413)
社会科(82797)
社会科学(82778)
(76086)
基金项目(73335)
自然(68272)
自然科(66667)
自然科学(66646)
自然科学基金(65516)
(64592)
教育(63638)
资助(57980)
编号(54373)
成果(45996)
重点(45223)
(42920)
(42075)
(40150)
课题(39702)
(37931)
创新(37771)
科研(36899)
国家社会(36398)
期刊
(138504)
经济(138504)
研究(89542)
中国(66901)
学报(53457)
(49977)
(49685)
科学(47554)
管理(44311)
大学(40122)
学学(37913)
教育(33678)
农业(33140)
(27200)
金融(27200)
技术(25390)
财经(23754)
经济研究(22193)
业经(21676)
(20739)
问题(18086)
(17688)
(15660)
(14399)
科技(14320)
技术经济(14239)
业大(13746)
统计(13653)
图书(13352)
世界(13072)
共检索到461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立政  王博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围绕所有制经济改革是世界各个国家推进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策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基于中国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实践和理论,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实践与理论。世界各个国家所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践和理论的综合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践和理论。那么,如何科学判别不同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并对不同基本经济制度进行孰优孰劣的辨析?为此,本文分别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般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一方面试图辨析几种典型基本经济制度形态的性质并进行比较分析,另一方面也尝试阐明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内涵,并探究基本经济制度动态演进的路径,进而更好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钧  
正确认识判断经济制度先进落后和工作是非得失的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的关系是当前政治经济学界和哲学界一个共同的重要理论问题。生产力标准是决定性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在观念上的直接反映,价值标准归根结底是由前者决定的。规定一个独立的永恒的"价值标准"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它对现实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没有解释力,也不能为党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玮萍  
对于体制转轨国家,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是影响其改革模式及转轨过程中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发展水平会带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差异,而不同的结构调整将产生不同的利益集团,从而影响改革的模式和绩效。中国的改革根据自身的现实,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不断发展增量的过程中,带动存量的改革,带来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在未来的改革道路中,应继续坚持这种渐进式改革模式,继续推进改革进程,并争取更大成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池振合  杨宜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通过对总体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进行分解,发现产业结构和产业劳动报酬占比变动是引起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非农化决定了1978-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以下降为主。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改革倾向使得产业劳动报酬占比逐渐上升,部分抵消了产业结构非农化所引起的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当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以后,企业开始由追逐就业转变为追逐利润,匡正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政策,引起产业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从而与产业结构非农化共同加速了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非农化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明川  
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论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国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先后出现了市场依附于政府、"弱政府—强市场"和"强政府—弱市场"等多种模式。中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了政府与市场关系"强政府—弱市场"的独特模式,既明显区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弱政府—强市场"模式,也不同于同属于转轨国家的俄罗斯"弱政府—弱市场"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也推进了改革的进程与体制的完善,其形成有着植根于中国特点的体制基础、制度变迁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合理逻辑。在体制完善阶段,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目标是构建"强政府—强市场"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何一鸣  
本文回顾了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发现围绕文化资本来解释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以及讨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少。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但非决定性因素,适应文化资本的制度转轨才是经济绩效提高的关键,因此,文化资本中的市场观念在改革开放后被重新激发,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最后基于结论从文化资本理论出发,兼述地域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杰  安源  
笔者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深入探讨体制转轨、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体制转轨过程中,长期经济增长主要由民间投资拉动,而政府投资不会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2)国有制企业的投资冲动越小,国有制企业与私有制企业经济活动波动程度的差异就越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也就越小;(3)国有制经济成分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就越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裕国  
自 1998年下半年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后 ,配合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 ,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 ,宏观经济从 1999年底特别是 2 0 0 0年以来 ,出现了全方位回升的转机。从现有情况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将要步入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型增长期。但近期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如结构、体制以及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为此 ,应以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转换和制度创新为根本任务 ,促进经济发展尽快步入依赖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型增长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古志辉  
本文在回顾中国经济转轨的历史上,运用动态最优化和博弈论研究了财政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转轨的影响,并结合1978~2002年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检验。本文结论认为:中央政府的经济改革从国有企业开始源于经济增长和财政两个方面的原因;在1986~1993年中央政府长期背负财政赤字是1990~1993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分税制”改革最直接的结果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也影响着货币政策和国有银行改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卢慧  
本文在经济增长理论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引入市场化程度的变量,分析了市场化制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影响;进而以温州民间金融制度安排为案例,分析了市场化民间金融制度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典型化事实,并提出深化我国民间金融制度发展的市场化制度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望礼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各级政府官员首先需要理清两个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应是企业而不是政府;二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根源在于政府的职能错位,从而迫切需要重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等方面的改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刚  
现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依靠政府主导和扶持的组织规模大型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程度的障碍。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理论中的产业组织思想内涵的考察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的分析,认为在我国,发展产业集群有其传统的制度文化土壤,作为一种中间性经济组织,可以部分起到提高产业组织协调效率的作用,在依靠市场力量自发形成的企业集群的基础上加于正确地引导和培育,不失为解决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产业组织合理化问题的有效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