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07)
2023(2864)
2022(2401)
2021(2303)
2020(1923)
2019(4514)
2018(4410)
2017(8934)
2016(4978)
2015(5113)
2014(4994)
2013(5098)
2012(4899)
2011(4287)
2010(4334)
2009(4029)
2008(3975)
2007(3586)
2006(3154)
2005(2919)
作者
(13850)
(11785)
(11546)
(11343)
(7325)
(5777)
(5369)
(4545)
(4364)
(4202)
(4099)
(4029)
(3749)
(3725)
(3689)
(3632)
(3534)
(3377)
(3327)
(3287)
(3038)
(2913)
(2899)
(2660)
(2645)
(2621)
(2528)
(2434)
(2359)
(2349)
学科
(24762)
经济(24742)
(13179)
管理(10864)
方法(10440)
数学(9696)
数学方法(9638)
(8260)
企业(8260)
(8040)
中国(8029)
地方(7987)
农业(6316)
(5627)
(5614)
劳动(5597)
结构(5236)
地方经济(4936)
(4662)
产业(4503)
业经(4308)
(4268)
人口(4055)
(3480)
贸易(3478)
(3460)
金融(3459)
(3388)
(3329)
(3141)
机构
大学(70580)
学院(69948)
(33917)
经济(33418)
研究(26400)
管理(25580)
理学(22501)
理学院(22168)
管理学(21786)
管理学院(21649)
中国(19021)
科学(15699)
(15001)
(14082)
(13606)
研究所(12485)
经济学(12053)
(11929)
财经(11783)
中心(11515)
经济学院(10987)
(10775)
业大(10026)
(9992)
(9896)
师范(9772)
(9474)
北京(9343)
农业(9308)
财经大学(8869)
基金
项目(49522)
科学(39894)
基金(37837)
研究(34869)
(33497)
国家(33258)
科学基金(28425)
社会(24517)
社会科(23313)
社会科学(23308)
基金项目(20238)
(17955)
自然(17775)
自然科(17381)
自然科学(17377)
自然科学基金(17087)
教育(15993)
资助(15769)
(15628)
编号(12769)
(11708)
重点(11496)
(11430)
国家社会(11003)
成果(10239)
教育部(10219)
(9702)
人文(9645)
科研(9588)
创新(9236)
期刊
(35370)
经济(35370)
研究(21190)
中国(13829)
科学(11573)
学报(11507)
(10834)
(10136)
大学(8863)
管理(8789)
学学(8570)
农业(7129)
财经(6371)
(6216)
金融(6216)
经济研究(6098)
(5632)
问题(5123)
业经(5000)
技术(4879)
教育(4707)
资源(4170)
统计(3665)
(3627)
技术经济(3560)
(3462)
世界(3408)
(3404)
经济问题(3249)
(3188)
共检索到101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汪建新  黄鹏  
从1999年到2007年间,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工资收入增长出现了明显的收敛趋势,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本文通过构建比较优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在中国特有条件下的作用机制。不断放松管制的劳动力流动鼓励了劳动力要素的迁移,促进了劳动力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又进一步提高了劳动力要素的报酬。假如这一局面继续维持,它将推动沿海和内地的工资收入增长的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楠  
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但基于空间效应视角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目前还较为缺乏。本文通过构建2002—201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方向与力度,并探讨其实现机制。本文证实了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与临近地区之间确实存在显著正向的空间相关关系;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也显著促进了各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其他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分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林  崔静  
[目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均进行着调整,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种外流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关联。[方法]为了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1978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GMM三阶段分析法将农村流动劳动力流入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并建立联立方程及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露露  
随着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和劳动力流动性的加强,产业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对产业集聚效应也相应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地级市二位数工业行业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效应的确存在而且没有外溢到相邻地区,但这一效应随着产业空间分布的均匀而减弱。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必须有劳动力自由流动作为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潮  
将经济体分为ICT生产部门I、CT使用部门和非ICT使用部门三个部门,假设经济处于均衡增长路径和用于生产中间产品和资本品的劳动力不变,对三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后发现,劳动力从TFP最高的ICT生产部门流向TFP较低的ICT使用部门,而TFP最低的非ICT使用部门成为劳动力转入最多的部门,劳动力在三部门间的流动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研究结果显示,就业量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关系可以充分解释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林  崔静  
[目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均进行着调整,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种外流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关联。[方法]为了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1978~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GMM三阶段分析法将农村流动劳动力流入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并建立联立方程及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第二、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生性关系。[结论]并针对这一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更好的引导农村流动劳动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太富  
以工资作为调节机制的劳动力流动是目前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最主要形式。本文在分析工资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与行业差距在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完善工资制度的建议,以促进劳动力流动,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而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杰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转变。而产业结构的转变对就业人员素质普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素质若不能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必然会阻碍产业的提升和扩张,也会影响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经济增长位于全国前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目前广东的劳动力素质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呢?这里所讲的劳动力素质,主要指以受教育程度为标志的文化素质。如此,本文将根据广东省1990年人口普查和1995年1%人口调查数据,对劳动力素质、就业结构是否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问题作一探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宁  朱新缘  
本文选取2002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人均工资和三次产业增加值,通过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和泰尔指数,并使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研究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时变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提高劳动力价格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且存在时变非对称性,即2011年前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冲击在一年期达到峰值,随后逐渐衰弱,2011年后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冲击在第三年才达到峰值。总体来说2011年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价格变化反应较为"敏感",而2011年后反应较为"迟钝",且随着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上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受到的冲击越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琪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调整反过来又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双方互动效应分析,并结合当前实际,本文指出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向中西部转移,以实现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并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待遇的途径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稳定的劳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璇  张旭亮  李腾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央及各省关注的重点。利用1992~2012年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调整转换速度两个指数,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的协调关系,发现其协调关系明显优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发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小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一方面,说明浙江省在产业结构与就业上更具协调性;另一方面,说明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缓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尧  杨校美  
劳动力成本是否影响我国工业结构,对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将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利用2001—2013年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以单位劳动力成本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面板模型,检验单位劳动力成本与工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位劳动力成本与工业结构调整呈现"U"型关系:当单位劳动力成本低于门槛值0.1246时,其对工业结构调整产生负面影响;而当单位劳动力成本高于该门槛值时,其对工业结构调整具有正向影响。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和企业应该以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为契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积极引导和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正模  
我国农村经过6年时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成功改革,经济推动力的主体来源,已由国民经济原有体制下累积的潜力之释放,逐步转变为经济资源质量的完善与利用效率的提高之上了。当前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正是这种转变的客观需要与表现形式。农村产业结构的率先调整,引起了整个农村经济结构内部的同、异步“震荡”,其中,劳动力结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萌  胡永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日益突出。文章主要从工资差异的视角研究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的原因,采用2009年CHNS数据,分别对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收入进行OLS回归与分位数回归,并通过OaxaCa-BLiNder分解分析其工资差距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在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下,造成两大群体工资差异的主要因素来源于非市场作用的制度性分割,包含所有制结构、户籍制度、性别歧视等因素;在市场性分割中,教育对工资差异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柏培文  张伯超  
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行业间工资差异引致的内在劳动力流动,以及在实现均衡工资状态下劳动力流动对行业结构和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各行业间存在的工资差异会导致行业劳动力的内在流动,在行业实现均衡工资的情况下,信息技术业、交通运输业、水电煤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一直处于劳动力流入状态,而农林牧渔业、纺织服装皮毛行业、批发零售业、食品饮料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则多表现为劳动力流出状态。其他行业劳动力流动方向不确定。在各年中,2002年劳动力流动占比较低,2007年劳动力流动占比增高,2011年则又出现下降。由于劳动力的流动,一些传统行业和污染性行业受到限制和压缩,一些技术性行业、生物行业和垄断经营行业得到发展,从而优化了行业结构,也使三大产业结构得到升级调整。劳动力的流动再配置提高了社会总产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