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5)
- 2023(6438)
- 2022(5693)
- 2021(5265)
- 2020(4688)
- 2019(11203)
- 2018(11097)
- 2017(22434)
- 2016(12532)
- 2015(13962)
- 2014(14161)
- 2013(14326)
- 2012(13693)
- 2011(12472)
- 2010(12563)
- 2009(11718)
- 2008(11813)
- 2007(10756)
- 2006(9152)
- 2005(8325)
- 学科
- 济(55813)
- 经济(55766)
- 业(33059)
- 管理(32772)
- 方法(29222)
- 数学(26597)
- 企(26537)
- 企业(26537)
- 数学方法(26406)
- 财(15474)
- 农(14327)
- 中国(13165)
- 制(11030)
- 学(10987)
- 贸(10513)
- 贸易(10508)
- 地方(10347)
- 易(10221)
- 业经(10101)
- 务(9978)
- 财务(9965)
- 财务管理(9937)
- 企业财务(9479)
- 农业(9266)
- 银(8941)
- 融(8916)
- 银行(8916)
- 金融(8914)
- 行(8467)
- 和(7741)
- 机构
- 大学(183487)
- 学院(180959)
- 济(79935)
- 经济(78355)
- 管理(68227)
- 研究(62172)
- 理学(58829)
- 理学院(58177)
- 管理学(57194)
- 管理学院(56858)
- 中国(49014)
- 京(37966)
- 科学(37261)
- 财(36917)
- 农(32370)
- 所(32312)
- 财经(29712)
- 中心(29519)
- 研究所(29424)
- 业大(27324)
- 经(27053)
- 江(26930)
- 经济学(26291)
- 农业(25732)
- 经济学院(24109)
- 北京(23846)
- 范(22906)
- 师范(22647)
- 财经大学(22278)
- 院(21595)
- 基金
- 项目(118232)
- 科学(92473)
- 基金(86626)
- 研究(85028)
- 家(75420)
- 国家(74849)
- 科学基金(63396)
- 社会(54281)
- 社会科(51585)
- 社会科学(51565)
- 基金项目(45882)
- 省(45345)
- 自然(40665)
- 自然科(39709)
- 自然科学(39696)
- 教育(39572)
- 自然科学基金(39031)
- 划(38575)
- 资助(36878)
- 编号(34071)
- 成果(28318)
- 部(27701)
- 重点(27120)
- 发(25629)
- 创(24142)
- 教育部(23744)
- 课题(23234)
- 科研(23213)
- 创新(22709)
- 国家社会(22652)
共检索到263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少平 李子奈
本文详细剖析结构突变理论并具体表述了内外生结构突变的单位根和趋势稳定的检验。在此基础上 ,运用结构突变的理论界定了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含义 ,推断了中国汇率数据生成过程 ,运用内外生结构突变检验和 CUSUMSQ对中国汇率的结构突变进行了经验分析
关键词:
汇率稳定 结构突变 数据生成过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传哲 王春平
经济转轨过程中,汇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会使人民币汇率的数据生成过程发生结构突变。本文运用基于结构突变的协整方法,建立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ERER)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多数基本经济要素变量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在2002年以后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
关键词:
结构突变 均衡实际汇率 实际有效汇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姚宏伟 蒲成毅
本文基于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点,运用结构突变的协整方法,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之间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研究。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在2008年10月和2010年5月出现了两次结构性变化;汇率传递系数的符号也在2008年10月份出现变化,由此前的负向传递突变为正向传递。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传递存在着非对称性的短期动态调整过程,并且表现出典型的"缓升陡降"型周期波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陶士贵 陆苗苗
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结构变化单位根检验(ZA)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结构变化协整检验(GH)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外汇储备变动与物价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普通意义上的协整关系;而外汇储备与物价之间存在发生结构变化的长期协整关系,结构变化发生前后两者关系由负相关关系逆转为正相关关系,但外汇储备对物价的影响较小;而汇率的引入会使外汇储备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复杂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福生 夏阿林 莫扬
把人民币有效汇率视为多个市场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Perron类方法检测其结构突变现象,重点分析不同市场主体行为差异及其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构突变特征,表明市场主体之间可能存在分割现象。央行和金融机构虽然稳定了人民币名义汇率,但并没有消除中国实体经济主体(消费者和生产者)承受的汇率风险。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和2001年末中国加入WTO两个关键外部事件,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最后提出:由于市场分割,人民币双边名义汇率反映的信息较贸易加权的多边汇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谢赤 赵丹
本文一方面使用多结构突变点方法,检测人民币汇率收益率的均值突变点;另一方面使用修正ICSS算法,检测人民币汇率收益率的方差突变点。将结构突变点引入GARCH族模型的均值和方差方程,对比分析考虑结构突变点前后相关模型的估计参数,进而考察结构突变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的影响。实证发现,加入结构突变点之后能够有效降低波动的伪持续性,更接近人民币汇率的真实波动规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项后军 潘锡泉
本文应用LM结构突变检验以及Gregory-Hansen等变结构协整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人民币汇率发生了两次结构突变,第一次发生在2005年7月,第二次发生在2006年12月。LM检验显示,发生了结构突变的汇率数据生成过程仍为单位根过程,意味着某些经济冲击确实对数据生成过程(DGP)产生了实质影响。进一步对比研究发现,在未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样本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但在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两种变结构协整方法都支持购买力平价成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丽 黄英伟
央行在外汇市场的长期干预可能会导致汇率的失衡。本文在BEER均衡汇率模型基础上加入央行干预因素,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决定,采用考虑结构变化的协整检验对1994年以来人民币均衡汇率和汇率失调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央行干预对人民币汇率失调带来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央行干预行为会引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但这种影响在2000年第一季度和2005年第四季度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且2000年以来央行干预使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均衡汇率出现了低估,但低估程度并不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云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美元汇率与中美两国股市之间的信息溢出发生了变化,而金融危机的冲击使这种信息溢出效应更为复杂。本文基于2005年7月22日-2012年7月30日人民币/美元汇率及中美两国股市的数据,采用内生结构突变的ZA单位根检验和GH协整检验,实证研究了人民币/美元汇率与中美股市之间的信息溢出,结果表明存在人民币/美元汇率、美国股市到中国股市的长期信息溢出,但该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际发生了结构突变。此外,成对Granger因果检验还发现了人民币/美元汇率与中美两国股市之间存在短期信息溢出。
关键词:
汇率 股市 结构突变 信息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蓉 郑振龙
本文对人民币DF和NDF市场上不同期限的美元/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偏差中所蕴含的信息,在理论上和经验上进行了多角度的分解和研究。本文发现样本期内的远期汇率定价偏差是结构突变的非平稳序列,美元/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上的利率平价并不成立,其定价偏差在本质上是市场预期的中央银行所调控的人民币升贬值幅度与美元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差异,决定远期汇率升贴水的不再是利率平价,而主要是预期和外汇风险溢酬。本文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美元/人民币外汇市场上的预期形成机制主要体现为推定预期,而且样本期内NDF定价偏差的变化对近期美元/人民币即期汇率变动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我们的研究还表明,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人民币的风险溢酬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饶菁伟 彭家生
本文以我国汇率改革政策实施的2005年7月21日为时间分界点,采用邹突变点检验方法实证检验我国汇改政策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FDI的关系是否产生影响,并结合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静态研究方法和脉冲响应分析等动态研究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均衡、因果关系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汇改政策确实对汇率与FDI的关系产生了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FDI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汇改前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FDI的格兰杰原因,FDI不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格兰杰原因;但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对我国FDI产生冲击最大的影响因素其实是FDI自身在不同考察期内的数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FDI的影响则比较有限。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FDI 汇改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陶伟 杨金国
本文通过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人民币NDF与人民币汇率失调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民币NDF与理论远期汇率相偏离,反映了资本管制和市场预期;人民币NDF与基准汇率之差和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存在内在而长期的一致关系;短期、随机和投机因素对人民币NDF价格的影响不大,总体上使得人民币更加被低估;人民币NDF市场比较理性。
关键词:
人民币NDF 汇率失调 BEER 协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苏振东 逯宇铎
为分析中国贸易余额、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三者之间潜在的动态互动关系,本文首先对3个变量的月度时序数据(1997M1—2007M7)进行包含多个内生结构突变点的最小拉格朗日乘数(LM)单整检验,发现三者均是包含两次内生结构突变的分段趋势平稳过程。基于这一数据生成特点,在对3个变量进行退势处理的基础上,本文又构建了具有长期约束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长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论对中国在今后通过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人民币实际汇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凤平 李仲飞
本文考察我国汇改后的美元/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人民币的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协整关系以及对应远期市场的无偏性。FMOLS估计结果表明,回归模型中变量间关系存在结构突变。允许结构突变的协整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美元/人民币远期市场的无偏性模型存在多个结构突变点,对应市场的无偏性在某些时段成立;日元/人民币远期市场的无偏性模型也存在多个结构突变点,对应市场的无偏性在整个考察期内均不成立;欧元/人民币远期市场的无偏性模型不存在结构突变,对应市场的无偏性在整个考察期内不成立。
关键词:
市场无偏性 结构突变 协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凤平 李仲飞 杨科
通过对我国汇改后的美元/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人民币远期市场的无偏性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元/人民币远期市场的无偏性模型存在多个结构突变点,结构突变与中美两国利率政策的调整相关;日元/人民币远期市场的无偏性模型也存在多个结构突变点,结构突变多与日本政府发行大量的政府债券相关;欧元/人民币远期市场的模型不存在结构突变。
关键词:
市场无偏性 结构突变 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