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0)
2023(7869)
2022(6453)
2021(5820)
2020(4920)
2019(10880)
2018(10237)
2017(19841)
2016(10584)
2015(11514)
2014(11355)
2013(11400)
2012(10698)
2011(9590)
2010(9864)
2009(9535)
2008(8456)
2007(7696)
2006(6921)
2005(6557)
作者
(31897)
(26293)
(25938)
(24936)
(16584)
(12774)
(11929)
(10342)
(10076)
(9399)
(9150)
(9035)
(8516)
(8489)
(8481)
(8390)
(7885)
(7875)
(7598)
(7518)
(6644)
(6568)
(6526)
(6139)
(6046)
(5953)
(5766)
(5620)
(5375)
(5297)
学科
(46724)
经济(46690)
管理(31156)
(30418)
(26317)
企业(26317)
(25603)
金融(25602)
(23166)
银行(23137)
(22407)
中国(19614)
方法(17009)
(16713)
地方(15525)
数学(15203)
数学方法(15050)
(13675)
(12213)
财务(12196)
财务管理(12171)
企业财务(11732)
中国金融(11115)
(10550)
业经(10235)
(9922)
(8917)
地方经济(8547)
产业(7759)
体制(7727)
机构
学院(146162)
大学(146057)
(62196)
经济(60822)
研究(54958)
管理(50756)
中国(49404)
理学(42929)
理学院(42376)
管理学(41546)
管理学院(41311)
科学(34041)
(31551)
(31451)
(28856)
(27651)
中心(27077)
研究所(26192)
财经(24197)
(23068)
业大(21998)
农业(21957)
(21937)
经济学(20719)
(20305)
北京(19961)
(19077)
(19017)
经济学院(18714)
(18479)
基金
项目(98357)
科学(77472)
基金(71959)
研究(68615)
(64429)
国家(63920)
科学基金(54026)
社会(44433)
社会科(42360)
社会科学(42348)
(39192)
基金项目(37664)
自然(35469)
自然科(34641)
自然科学(34629)
自然科学基金(34027)
(33308)
教育(30636)
资助(30193)
编号(26034)
重点(23746)
(22985)
(21486)
成果(21348)
(20819)
创新(19696)
科研(19320)
计划(19161)
课题(19111)
国家社会(18806)
期刊
(68195)
经济(68195)
研究(46091)
中国(32019)
(31694)
金融(31694)
学报(26549)
(25633)
(24433)
科学(23250)
管理(19791)
大学(19704)
学学(18914)
农业(15691)
财经(12635)
教育(12390)
经济研究(11836)
技术(11110)
(10892)
业经(9776)
问题(8533)
(8269)
理论(7296)
(7053)
业大(6647)
技术经济(6576)
国际(6562)
(6562)
实践(6448)
(6448)
共检索到233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新蓉  田娟  徐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当前,一些地方正在努力探索区域金融改革的有效途径,比如,珠江三角洲、浙江温州、福建泉州,还有一些边境地区也在开展一些有特点的试点。试点或侧重于农村金融,或侧重于跨境金融、综合性金融,或侧重于自贸区金融。这些深化金融改革的尝试,有利于激发区域经济改革活力,有利于探索和积累改革经验。区域金融改革不是金融特区,也不是政策博弈的手段,允许一定范围内对一些方面先行先试,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差异化需要,同时也是给全面改革探索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铁钢  
金融创新必须围绕实体经济展开,要防范不符合实体经济真实需求的金融创新,防止资金自我循环的行为,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待进一步转化。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仍是主要驱动力。随着形势变化,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减速趋势,天津市亦是如此。短期看,投资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卜建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应提高风险防范与化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住金融风险处置的有利时间窗口,全面排查和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防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金融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卜建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应提高风险防范与化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住金融风险处置的有利时间窗口,全面排查和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防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金融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保平  刘建伟  杨来法  
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力,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对基层央行宏观调控进行准确定位,寻找适合基层央行履行职责的最佳着力点,强化金融宏观调控的作用和效果,促进金融经济持续、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规模效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光  王振  
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它对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边际成本、效率、普惠程度等方面,其核心仍然是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3月首次对金融科技(Fin Tech)进行了定义,即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金融科技尚无统一的定义。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部分学者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光  王振  
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它对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边际成本、效率、普惠程度等方面,其核心仍然是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3月首次对金融科技(Fin Tech)进行了定义,即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金融科技尚无统一的定义。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部分学者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玮  张顺喜  湛丛楠  
一段时期以来,化肥等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市场流通秩序混乱,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当前农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农资市场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煤电油运供应偏紧、农资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肥价上涨以及我国农资市场发育不完善造成的。但也必须看到,农资市场调控和管理的一些政策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限价政策应进一步完善。化肥限价政策为遏止化肥价格过快上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效果并不很理想,农民怨肥贵,企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易映森  王志祥  胡芳余  臧泽渥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着力点的定位易映森,王志祥,胡芳余,臧泽渥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小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金融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的发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地方金融发展的核心,曾一度围绕处理好局部金融风险引发的困境。随着2003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与金融地位提升,地方金融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且更多与地方集聚金融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等目标结合起来。2012年以来,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巩腾  
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通过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政银企合作对接、产品服务创新,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长效性、精准性和针对性。主要做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金融服务长效性。一是开展专项行动,制定实施意见。牵头开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提档升级专项行动,制定行动实施意见,从优化信贷服务、拓展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务实举措。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强化政策激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进  
调整种植业结构是农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高产优质高效高创汇的重大举措。最近,笔者对阜宁县这一调整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地区偏重于优化作物结构,扩种经济作物。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应把调整种植业结构的着力点放在改善品种结构上。这是因为: 1.潜力大 通过对阜宁县的调查来看,一是在大宗粮棉油的优质品种的开发上潜力大。该县农产品优质品率只有20%左右。该县75万亩水稻中,人们喜食的粳稻面积只有10万亩。二是在小宗作物高产品种的利用上潜力大。该县大豆、蚕豆等小宗作物良种覆盖率不足10%,甚至仍然种植土种,产量低而不稳。该县大面积种植的大豆品种亩产量只有100公斤,而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