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4)
2023(12339)
2022(10355)
2021(9740)
2020(8116)
2019(18653)
2018(18044)
2017(35532)
2016(19089)
2015(21292)
2014(21055)
2013(21318)
2012(20114)
2011(18337)
2010(18636)
2009(17289)
2008(17246)
2007(15485)
2006(13716)
2005(12752)
作者
(54335)
(45078)
(45050)
(43194)
(29554)
(21801)
(20510)
(17433)
(17317)
(16541)
(15647)
(15257)
(14761)
(14745)
(14662)
(14068)
(13375)
(13249)
(13087)
(12822)
(11445)
(11070)
(10961)
(10376)
(10273)
(10249)
(10099)
(9587)
(9271)
(8879)
学科
(87950)
经济(87869)
(58329)
管理(57700)
(47716)
企业(47716)
方法(41698)
数学(37866)
数学方法(37560)
中国(26019)
(25078)
(22585)
(20081)
(19400)
贸易(19384)
(18931)
(17372)
银行(17360)
业经(16748)
(16633)
(16371)
金融(16371)
(15550)
财务(15529)
财务管理(15500)
地方(15090)
企业财务(14982)
(14832)
(14694)
农业(14300)
机构
大学(281883)
学院(279031)
(132609)
经济(130261)
管理(109314)
研究(100377)
理学(93663)
理学院(92690)
管理学(91558)
管理学院(90984)
中国(82587)
(63488)
(58903)
科学(54223)
财经(50375)
(49667)
中心(46271)
(46153)
研究所(44574)
经济学(43174)
(42312)
(41088)
经济学院(38965)
北京(37919)
财经大学(37821)
(36017)
业大(35494)
(33682)
师范(33370)
农业(32716)
基金
项目(179258)
科学(144513)
基金(136687)
研究(131624)
(118425)
国家(117544)
科学基金(101607)
社会(88871)
社会科(84717)
社会科学(84696)
基金项目(69757)
(64430)
自然(63936)
自然科(62528)
自然科学(62513)
自然科学基金(61553)
教育(60367)
资助(58179)
(55773)
编号(49859)
(43108)
成果(41732)
重点(40191)
国家社会(38471)
(38434)
教育部(37889)
(36825)
人文(36030)
(35482)
课题(35150)
期刊
(142641)
经济(142641)
研究(91209)
中国(54153)
(48468)
管理(42356)
科学(38828)
学报(38765)
(38647)
金融(38647)
(37239)
大学(30627)
学学(28987)
财经(27005)
经济研究(25075)
农业(24667)
教育(23965)
(23196)
技术(21492)
业经(20356)
(19216)
问题(19075)
国际(17124)
世界(15684)
技术经济(14652)
统计(14216)
(13952)
理论(13489)
(12807)
现代(12383)
共检索到431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傅鹏  黄春忠  
2014年以来,以主要集中于民企的"结构性违约"宣告了中国信用债市场刚性兑付的"结构性打破",债券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利用2013-2017年债券数据,本文深入分析了结构性违约对评级机构行为和效率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发现:首先,信用评级的市场公信力会因政府隐性担保导致的"刚性兑付"而削弱;其次,结构性违约爆发之后,信用评级的整体效率有所提升,但在不同发行主体呈现分化,对于非城投类企业,信用评级对发行利差的影响显著增大,意味着评级公信力的显著提升,而对于城投类企业,评级效率并未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表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评级机构在违约后采取了差异化的评级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大的非城投类债券,评级机构倾向采取"收紧评级"的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低的城投债,评级机构倾向于采取"放宽评级"的策略。这种策略性行为是导致市场"信用分层"的重要原因,并有可能推升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基于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本文研究发现:涉事评级机构不仅没有因为涉及债券违约事件而收紧信用评级标准,反而更加高估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并且涉及的债券违约事件越多,高估信用评级的程度越大。但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惩罚了涉事评级机构,导致其市场份额相对于非涉事评级机构出现显著下降或者增长较低的态势,同时涉事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意见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显著降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余丽霞  王停郦  尚婷婷  
信用债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发债融资不仅可以减少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还能有效制约企业管理层,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长期"重股轻债",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本文针对近期我国信用债市场发生的一系列连环"爆雷"事件,对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中内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完善信用评级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统一监管、规范债券定价方式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储溢泉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末,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到114.32万亿元,其中信用债规模38.70万亿元,占比33.85%。自2014年"11超日债"违约以来,信用债市场债券违约数量和违约规模逐年上升;预计未来信用债违约可能呈现常态化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信用债市场违约现状和特征,并指出了可能的原因,最后从信用债投资和市场监管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监管层和投资者参考。
[期刊] 征信  [作者] 胡晓农  彭诗晨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违约数量逐年攀升,违约金额不断扩大。债券违约不仅对违约企业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区域整体信用环境造成冲击。选取2014—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情况和债券发行定价信息,对债券违约引发的信用风险在地区内的传染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债券违约事件会显著提高地区内企业债券发行的风险溢价水平,且随着违约金额的增大、违约次数的增多,公司发债定价水平也相应提高,并且违约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也与债券发行定价正相关。为此,建议监管部门加快完善违约债券处置生态体系,地方政府切实担负起处置金融风险的属地责任,企业应更加科学地制定债务融资计划和发展战略,着力防范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在地区内传导,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宏博  
本文研究信用债的二级市场风险溢价在信用债违约事件的冲击下,是否显著变化及该变化的时序特征。研究表明个券风险溢价平均在违约后的3个交易日内累计上行约3.5基点,且短期内未回落。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民企债券、无担保债券与低流动性债券的风险溢价在违约后显著提高,且个券与违约债券处于相同子市场时,其风险溢价提升更多。本文还发现公司债和企业债对违约事件的反应大体相似,但也存在少许差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晚发  钟辉勇  赵仲匡  宋敏  
目前已有研究认为金融中介机构竞争会带来市场效率的提高,本文利用2012-2017年债券市场的微观数据研究“发行人付费”模式评级机构之间的竞争对评级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评级机构竞争会导致评级结果膨胀与评级质量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评级竞争加剧时,“发行人付费”模式的评级机构会对有较多业务联系的企业放松评级标准,给予更高信用评级。我们的研究也发现评级机构的外资背景、承销商的良好声誉和媒体关注均有助于减小“发行人付费”模式下评级机构竞争的负面影响。同时,债券市场评级竞争还存在对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评级竞争导致的评级质量下降也降低了股票市场的信息效率。这说明,“发行人付费”模式下的评级机构竞争会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投资者付费”模式的推广和评级行业的对外开放有助于改善国内评级行业的评级质量。本文的研究也为国内债券市场进一步发挥双评级、多评级以及不同模式评级的交叉验证作用提供了一定证据支持。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单双  毕秋香  胡挺  
信用债违约不完全依赖于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投资者无从得知企业兑付意愿,且我国市场信息披露与违约追偿机制尚不完全,市场价格与外部评级反应延迟,投资者信息认知不同,因此对违约判断存在异质信念。针对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市场的信用债违约风险模型,将Giesecke(2006)中关于企业违约阈值预期的均匀分布假设拓展到一般的Beta分布,通过Beta分布的方差刻画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强度,并给出条件违约概率和信用价差的一般解析表达式。数值分析指出,投资者异质信念对短中期信用债影响较大,异质信念越高,信用利差越大;在接近违约时,异质信念会造成违约风险预期的低估。通过我国市场真实信用案例的实证检验,模型可以较早预警信用事件,且精度优于已有信用风险量化模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荣  王越凤  张玉明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的语调对长期信用评级的影响,并检验信用评级机构能否识别管理层的语调操纵行为。研究发现:信用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利用了管理层语调信息,管理层语调越积极,发债公司长期信用评级越好;虽然系数差异检验表明正常语调对信用评级的影响更大,但无论是管理层正常语调还是异常语调都显著影响了信用评级结果,表明信用评级机构没有完全识别出管理层语调信息中的操纵部分。上述发现为信用评级机构有效发掘并合理利用发债公司年报中的文本信息以及谨慎地判断管理层的语言粉饰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志强  张姣  
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国债的交易数据,本文对6种久期配比策略的免疫性进行了分析。我们的经验结果显示:第一,同一目标持有期下,部分久期配比策略的免疫效果及其稳定性相对最好,方向配比策略的免疫效果及其稳定性相对最差,其它久期配比策略的免疫效果及其稳定性没有明显差异;同一久期配比策略的免疫效果及其稳定性随着目标持有期的增加而改善。第二,部分久期和方向久期配比策略的免疫效果及其稳定性在降息阶段相对较好,而其它久期配比策略的免疫效果及其稳定性在降息阶段和升息阶段没有明显区别。第三,可供选择的国债数量多少对久期配比策略的免疫效果及其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可选国债数量越多,久期配比策略的免疫效果及其稳定性越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尔稼  李路  肖土盛  
债券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其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至关重要。已有文献在研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关系时,普遍得出会计稳健性可以有效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结论。与之不同,本文以2010—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在沪深交易所及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信用债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债券发行人的会计稳健性越高,其债券发行的信用利差也越高,意味着发债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将增加其债券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未来的债券合约重新谈判成本越高,发债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对其债券融资成本的不利影响越强,支持了债券合约的重新谈判成本是影响会计稳健性与债券融资成本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上述研究结论深化了学术界对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关系的认识,亦为政府监管部门规范债券市场运行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志锋  胡玉明  
以1999~2007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单变量比较和多元回归分析,本文发现微利企业的债务违约率与其左边相邻公司(即利润为负的公司)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其右边相邻公司(即利润为正的公司),这表明盈余管理企业的债务违约率相对更高。中国银行业不能有效识别企业的会计操纵行为,这些行为导致银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不良债权的发生。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涛  文梦悦  贺立龙  
本文基于2014年1月-2020年9月公司债市场信用违约与一级市场信用利差省级月度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公司债违约风险传染效应。发现:(1)公司债违约风险在公司债市场内部传染并产生结构化定价效应,区域商业银行投债机制、政府兜底机制是重要的风险中介传导机制;(2)不同类型、信用等级、区域的公司债发行价格不同程度地受违约风险事件影响;(3)公司债违约事件所具有的特征也会影响公司债市场发行价格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钦  陈映辉  杜巨澜  
债务市场的违约是近年来各类金融危机的根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近来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中国体制的复杂性和地方政府债务数据的不透明性,直接估算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比较困难。本文则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即从交易城投债的金融市场的角度,将城投债的收益率价差分解成流动性风险价差部分和违约风险价差部分,利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外生的冲击通过双重差分的方法来进一步识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本文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并没有在城投债的收益率价差中得到反映,而中国的整体违约风险则在其中得到了有效的定价;整体违约风险价差在2012年后大幅飙升。这表明,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存在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