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2)
- 2023(12590)
- 2022(10906)
- 2021(10054)
- 2020(8591)
- 2019(19737)
- 2018(19519)
- 2017(38797)
- 2016(21439)
- 2015(24047)
- 2014(24315)
- 2013(24117)
- 2012(22773)
- 2011(20724)
- 2010(20966)
- 2009(19760)
- 2008(19947)
- 2007(18188)
- 2006(15929)
- 2005(14740)
- 学科
- 济(86989)
- 经济(86879)
- 管理(66458)
- 业(63174)
- 企(52328)
- 企业(52328)
- 方法(39726)
- 数学(35215)
- 数学方法(34806)
- 财(28514)
- 农(24774)
- 制(23299)
- 中国(22525)
- 业经(18703)
- 贸(18172)
- 贸易(18166)
- 学(18008)
- 易(17727)
- 务(17502)
- 财务(17458)
- 财务管理(17416)
- 企业财务(16589)
- 银(16507)
- 银行(16474)
- 地方(16165)
- 行(15649)
- 农业(15494)
- 融(15391)
- 金融(15387)
- 体(15267)
- 机构
- 大学(313404)
- 学院(312583)
- 济(133184)
- 经济(130331)
- 管理(118123)
- 研究(107333)
- 理学(100881)
- 理学院(99766)
- 管理学(98110)
- 管理学院(97499)
- 中国(83145)
- 财(66881)
- 京(65151)
- 科学(63785)
- 所(55460)
- 农(53569)
- 财经(51735)
- 研究所(49756)
- 中心(49565)
- 江(48964)
- 经(46823)
- 业大(45293)
- 农业(42064)
- 经济学(41875)
- 北京(41037)
- 范(39446)
- 师范(39024)
- 财经大学(38302)
- 院(38253)
- 州(38228)
- 基金
- 项目(200725)
- 科学(158294)
- 基金(146769)
- 研究(146538)
- 家(127556)
- 国家(126525)
- 科学基金(107972)
- 社会(93386)
- 社会科(88656)
- 社会科学(88630)
- 省(77857)
- 基金项目(76729)
- 自然(69489)
- 教育(68098)
- 自然科(67855)
- 自然科学(67832)
- 自然科学基金(66682)
- 划(65831)
- 资助(61397)
- 编号(59127)
- 成果(49905)
- 部(46014)
- 重点(45649)
- 发(42762)
- 课题(41427)
- 创(41415)
- 制(40381)
- 教育部(39501)
- 性(39429)
- 创新(38896)
- 期刊
- 济(148173)
- 经济(148173)
- 研究(95319)
- 中国(61714)
- 财(54090)
- 农(48663)
- 学报(48385)
- 科学(44242)
- 管理(43647)
- 大学(36788)
- 融(35833)
- 金融(35833)
- 学学(34850)
- 农业(31860)
- 教育(31011)
- 财经(26585)
- 技术(26025)
- 经济研究(24083)
- 业经(23293)
- 经(22760)
- 问题(19711)
- 贸(17159)
- 业(16547)
- 技术经济(15513)
- 理论(15392)
- 版(15069)
- 统计(14634)
- 国际(14440)
- 商业(13767)
- 现代(13760)
共检索到473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生柳荣 何建勇
近年来,为了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着力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聚焦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逐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本文基于银行业经营视角,从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功能特点出发,阐述分析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六大传导机制,并探讨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实施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最后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克菲 吴晗
近年来,针对外汇占款大幅下滑、流动性结构性短缺状况,中央银行创设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本文以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为例,探究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SLF操作对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水平具有一定引导作用,但这种引导作用不显著;MLF和PSL操作对货币市场中期利率的引导作用在短期较为显著;PSL操作对债券市场长期利率水平在短期内也具有一定引导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央银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调节流动性的背景下,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利率传导在短期内较为有效。
[期刊] 改革
[作者]
楚尔鸣 曹策 李逸飞
现阶段,我国经济面临资金流向与转型升级错配、流动性总量盈余与结构性资金短缺的双重矛盾,其深层原因在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存在梗阻。为达到总量中性下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目标,实现资金导流与精准滴灌,央行创设了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但相关理论研究还欠系统。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理论框架包括政策目标、操作工具、操作规则、政策协调四个方面,通过信号与预期、信贷与定向支持、利率与成本收益、风险缓释与承担机制进行传导。在分析传导梗阻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了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从金融监管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到各政府部门、从地方政府到营商环境四条传导渠道疏通路径,并提出了当前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操作策略,以不断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定向调节 结构调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陈胤默 路先锋 王喆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在应对危机时暴露出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政策效果不达预期,货币资金无法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等问题,促使各国政府纷纷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以应对。本文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渠道、调控效果和政策协调等维度,探讨了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侧重点,并对比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与以美国、欧元区、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方面的异同。在实践基础上,梳理和述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关文献。最后,结合实践和研究现状,提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未来应用范围与研究方向。总体而言,结构性货币政策基本能实现各国央行政策设计目标,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传导机制、政策协调两方面的约束条件限制了结构性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因此在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时,需妥善考虑其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洪娟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从操作性角度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分析货币在传导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的作用机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木荣 苏国强
货币政策手段是房地产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进行调控就是将住房的实物供求调控转化为房地产开发与需求的资金供求调控。本文把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工具,论文通过分析表明:利率政策、信贷政策以及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影响房地产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成本以及资金预算约束从而可以影响房价,但由于供给与需求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弹性的差异导致房地产价格调控存在不确定性,房价的调控还需要辅以其他政策工具。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雪 郭俊余
我国货币政策正处于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挑战是政策工具向其他市场利率,尤其向债券收益率传导的有效性问题。文章从国债收益率角度,充分考虑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期混合采用政策工具等特征,着重考察了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在收益率曲线长短端的传导效果。文章基于微观与宏观两个维度刻画收益率曲线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且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收益率曲线的传导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在传统型政策工具中,相较于数量型,价格型工具在收益率曲线的传导中效果较为突出。而结构性政策工具的使用对中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影响有限,尤其依据宏观经验法刻画的收益率曲线对结构性政策的反应更弱。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淮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郑永兵
结构性货币政策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针对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定向增加其融资可得性,以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结构性调控措施。实践表明,从增加融资可得性、引导市场利率以及重点支持方面,这些政策的作用机制都得到了较好发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研究发现,当前政策存在容易陷入传统总量调控、缺乏相关政策配合以及资金流向缺少监督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关先进发达经济体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明确政策操作目标、加强与其他宏观政策配合以及建立完善对资金流向的监测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道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为阻止信贷市场的急剧收缩,恢复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普遍采取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但受零利率下限(zero lower bound)约束,利率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金融传导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导致货币政策失效,实体经济面临"结构性流动性缺口"。为此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开始尝试引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对特定领域或机构提供定向流动性支持,以提高货币政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陈宾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固的前提下,各国推出多种非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对常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领域,其中以四大发达经济体(美联储、英国央行、欧洲央行、日本银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典型代表,主要包括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定期证券借贷工具、融资换贷款激活资产、无限冲销购买计划等,这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调控经济结构、定向引导金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创新与评估方面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效果 启示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黄诚安
<正>案例背景2020年以来,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一系列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帮扶小微市场主体纾困、壮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按照“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审计检查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规范性、有效性,对督促其分支机构和金融机构管好用好政策资金、更好地发挥政策资金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是,由于货币政策工具覆盖面广、政策资金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台账数据量庞大,导致疫情期间开展长时间、大范围现场检查存在困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卢岚 邓雄
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银行存款增长受限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实体经济融资出现结构性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凸显,在此背景下,我国央行创新推出了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面对同样的问题,欧美等国采用的FLS、TLTRO以及TAF等主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综合运用多种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丰富和优化政策组合,降低特定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同时应加快合格抵押品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抵押品分类和违约风险度量框架;另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相容机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陈宾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固的前提下,各国推出多种非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对常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领域,其中以四大发达经济体(美联储、英国央行、欧洲央行、日本银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典型代表,主要包括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定期证券借贷工具、融资换贷款激活资产、无限冲销购买计划等,这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调控经济结构、定向引导金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创新与评估方面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效果 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智富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经济新常态下重要的调控工具创新,本文在分析江西省结构性货币政策实践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样本对比,定量分析了工具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能较好地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但不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政策目标的影响力差异性较大。为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出了以提高市场效率为设计重点、以优化授信管理为完善方向、以稳金融和降成本为目标导向、以完善货币政策环境为实施保障等建议。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区域运用 效果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