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8)
2023(10325)
2022(8543)
2021(8057)
2020(6714)
2019(15034)
2018(14443)
2017(28873)
2016(15383)
2015(16927)
2014(17096)
2013(16851)
2012(15566)
2011(14111)
2010(14578)
2009(14017)
2008(13148)
2007(11851)
2006(10615)
2005(9965)
作者
(43847)
(36264)
(35846)
(34643)
(23294)
(17445)
(16734)
(13995)
(13911)
(13420)
(12338)
(12210)
(11703)
(11694)
(11621)
(11532)
(10849)
(10771)
(10397)
(10350)
(9139)
(8944)
(8764)
(8394)
(8301)
(8205)
(8163)
(7835)
(7349)
(7116)
学科
(58457)
经济(58401)
(48577)
管理(44853)
(38762)
企业(38762)
(28736)
银行(28722)
(28526)
金融(28526)
(27682)
方法(26509)
中国(24441)
数学(23848)
数学方法(23561)
(21245)
(19708)
(16248)
(14607)
财务(14572)
财务管理(14544)
企业财务(13978)
业经(13295)
(13226)
贸易(13214)
地方(13206)
(12992)
中国金融(11609)
(11336)
(11286)
机构
学院(214923)
大学(213343)
(93459)
经济(91368)
管理(81742)
研究(72139)
中国(68685)
理学(68635)
理学院(67936)
管理学(66816)
管理学院(66407)
(49973)
(44127)
科学(41026)
财经(38584)
中心(36643)
(36177)
(35059)
(33443)
(33088)
研究所(32305)
经济学(30326)
(29596)
(29580)
金融(29094)
财经大学(29041)
银行(28504)
业大(28412)
北京(28340)
(27494)
基金
项目(136570)
科学(108131)
基金(101036)
研究(99530)
(87076)
国家(86339)
科学基金(74708)
社会(64230)
社会科(61164)
社会科学(61150)
(52466)
基金项目(51902)
自然(48271)
自然科(47201)
自然科学(47189)
自然科学基金(46411)
教育(45399)
(44345)
资助(43779)
编号(39154)
成果(32681)
重点(30960)
(30723)
(29107)
(28559)
(27912)
课题(27719)
创新(26828)
教育部(26735)
国家社会(26608)
期刊
(99851)
经济(99851)
研究(70920)
(49725)
金融(49725)
中国(42817)
(38665)
管理(30827)
学报(30658)
(30069)
科学(28323)
大学(23833)
学学(22828)
财经(19641)
农业(18829)
技术(17666)
教育(17463)
经济研究(17013)
(16698)
业经(14905)
问题(12416)
理论(12076)
(11822)
国际(11268)
实践(10863)
(10863)
统计(10320)
技术经济(10176)
现代(9716)
(9705)
共检索到340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妍  王继红  
基于2013—2018年16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从同业业务规模角度出发,研究结构性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和作用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以短期流动性调节为主要目标的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增加了同业业务规模,但以结构性调整为主要目标的中期借贷便利降低了同业业务规模,并且结构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因为同业业务规模的增加,提高金融系统风险关联性,从而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加强资金流向的监管,防止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导致资金在金融系统的"空转",警惕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波  卢露  
针对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问题,本文运用内生性网络模型和仿真模拟技术考察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实施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演变。研究发现,短期中当向市场释放或者收缩大致相同的流动性时,利率工具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更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目标利率的调整表现出不同的演化趋势,异质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对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存在差异。金融稳定视角下的货币政策实施可通过对银行的差别监管政策或宏观审慎工具的搭配使用来降低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梁洪   李树   王雨  
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影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TVP-VAR-SV模型检验数字金融、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关系,分析在数字金融监管强度差异下该动态关系的非对称性,并进一步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以及数字金融对宏观风险收益率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而紧缩型货币政策有助于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紧缩型货币政策促进数字金融发展;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体系单位风险效益。进一步,本文从规范数字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强化数字金融市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梦涛  王维安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金融全面改革等挑战,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对货币政策分析框架有效性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违约距离度量系统性金融风险,联合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机制与风险传导机制构建引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利用DIFF-GMM模型与SVAR模型实证研究引入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引入系统性金融风险后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更有效,主要表现为主要经济变量脉冲响应表现更平稳。因此,央行应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中考虑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木子  宋玉臣  
研究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货币政策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外部冲击效应,运用具有随机波动的SV-TVP-VAR模型构建以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率和汇率(美元、欧元和日元)为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其时变特征和响应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货币政策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我国形成的利差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会导致大量跨境资本流入我国,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因此,必须防范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冲击所带来的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以维护金融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智茂  杨森  
伴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从而使金融系统及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受到严峻挑战。文章通过构建SV-TVP-VAR模型深入分析了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影响,同时探究了货币政策对两者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短期跨境资本流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平抑系统性风险,这一效应在国内外金融市场动荡时期更为显著;“价格型”货币政策相较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此外,货币政策也会通过跨境资本流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间接调控效果。但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受跨境资本外流压力的影响,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效果失效。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娜  祁帆  李金胜  
本文从宏观总体层面构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以SV-TVP-VAR模型分析国内外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2018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基本维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并呈现下降趋势;国内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重要影响,数量型货币供给量的冲击效应更加直接;国外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期间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较强但冲击在不断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雨柯  
文章基于2012—2020年的月度数据和TVP-SV-VAR模型,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短期内会增加金融风险,后期有助于金融市场稳定;美国宽松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和长期均会推动金融风险上升。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宽松性货币政策带来的风险冲击减小,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逐渐加强。为减小美国货币政策带来的溢出影响,中国应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推进“三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提高中国出口商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构建以内需为导向的出口生产体系;加强物价波动监测预警,发挥结构性财政政策作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炳念  王小雪  樊茜  
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是目前市场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主要担忧之一。本文利用2015~2020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月度数据考察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以MLF为主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导致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过度承担,反而显著抑制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说明目前我国稳健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是适度的,但SLF和PSL却没有这一效果。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文章以LPR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并且在排除其他政策和冲击影响之后研究结果依然稳健。最后从市场经营环境、监管压力和风险管理等角度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渠道。本文首次从银行系统性风险角度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和后果,这有助于回应市场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担忧和质疑,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妍  王继红  
中国从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角度出发,分析了金融摩擦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机制,并基于15家上市影子银行金融机构2015年第1季度到2016年第4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以流动性缺失为表征的金融摩擦能够增强影子银行个体风险承担对于货币政策冲击的敏感性,最终因为风险传染或共同风险暴露的出现而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子银行也可能出现逆周期的风险承担,这主要出现在金融系统出现严重损失时,此时"风险转嫁"机制发挥作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关注金融摩擦状态,警惕影子银行顺周期风险承担带来的金融不稳定性以及逆周期风险承担导致的货币政策失效。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政   刘丽萍  
监测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识别该风险对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影响,对于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具有重大现实价值。创新性地应用DMA-TVP-FAVAR模型从动态视角搭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并借助MS-VAR模型评估金融风险对价格型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货币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防范金融风险离不开货币市场平稳运行,银行业、股票市场、房地产业、外汇市场在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中虽占比有限,但相对重要性上升。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区制特征,并且维持高风险区制的持续性更强。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作用下,价格型工具的操作效果呈现非对称性,金融风险的存在大幅削弱了货币政策有效性,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中央银行有必要加大货币政策操作力度。研究工作有助于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继军  
信用风险是经济主体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信用风险不仅与经济主体自身经营行为密切相关,也与整个宏观经济和政策密切相关。信用风险不仅具有非系统性,也具有系统性。信用风险系统性的最主要表现就是信用风险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系统性信用风险会增加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难度,导致货币政策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偏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赵建  李奇霖  冯素玲  
金融市场大幅动荡的直接原因往往来自流动性冲击。最近几年在全球货币政策大变局和货币供给呈现新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受到流动性冲击的困扰越来越大,给维护系统性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以银行资产负债表调整行为探索货币供给的微观基础,构建宏观流动性的周期性纵向结构和"核心-中间-外围"的横向结构,理顺流动性冲击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基本机理,为系统性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发现来自实体需求、银行信用和监管变化的内生和外生冲击,通过引发信贷结构的变动对金融市场形成巨大的流动性冲击,冲击路线在中国特有的货币分割和信用分层结构下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旨在维护金融稳定的监管政策,需要理解中国独有的流动性冲击结构,站在整个宏观审慎的角度进行统筹设计,防止出现"一刀切"治理模式对金融稳定自身的扰动。这需要在深刻分析货币和流动性供需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市场良性互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妍  王继红  刘立新  
利用16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探究了货币政策影响下影子银行规模的周期性及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数量型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下,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变化均呈现显著的逆周期性;然而,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下,影子银行规模的逆周期变化具有异质性特征: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下,具有较高资本充足率和收益率的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逆周期性更强,而在价格型政策工具下,较低资本充足率和收益率的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逆周期性越强;紧缩性货币政策下,逆周期的影子银行规模可能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监管部门要关注影子银行的逆周期性,特别是在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金融监管,防止金融风险传递导致系统金融风险的产生。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远  
当前我国经济的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相互叠加,但主要还是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上存在问题,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在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和改革上取得突破。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货币政策总体应保持审慎和稳健,既要适度扩大总需求,防止出现经济短期过快下行,但又不能过度放水,防止因货币供给过多而产生的加杠杆和资产泡沫风险,需要协调好稳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