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9)
- 2023(8568)
- 2022(7469)
- 2021(6977)
- 2020(6265)
- 2019(14513)
- 2018(14643)
- 2017(29962)
- 2016(16552)
- 2015(18464)
- 2014(18771)
- 2013(18904)
- 2012(18063)
- 2011(16415)
- 2010(16692)
- 2009(15835)
- 2008(15994)
- 2007(14740)
- 2006(12853)
- 2005(11848)
- 学科
- 济(70937)
- 经济(70866)
- 业(46206)
- 管理(44423)
- 方法(35472)
- 企(35037)
- 企业(35037)
- 数学(32005)
- 数学方法(31746)
- 中国(21213)
- 农(20643)
- 财(19911)
- 制(16145)
- 学(15251)
- 贸(14468)
- 贸易(14463)
- 易(14103)
- 农业(13424)
- 业经(13170)
- 银(13153)
- 银行(13123)
- 行(12533)
- 地方(12237)
- 务(12169)
- 财务(12148)
- 财务管理(12115)
- 融(11750)
- 金融(11748)
- 企业财务(11547)
- 体(10448)
- 机构
- 大学(249677)
- 学院(247242)
- 济(106605)
- 经济(104454)
- 管理(92337)
- 研究(84247)
- 理学(79514)
- 理学院(78599)
- 管理学(77295)
- 管理学院(76821)
- 中国(64355)
- 京(52607)
- 科学(51423)
- 财(51139)
- 所(44132)
- 农(44129)
- 财经(41010)
- 研究所(39956)
- 中心(38133)
- 业大(37252)
- 经(37144)
- 江(36869)
- 农业(35073)
- 经济学(34444)
- 北京(33421)
- 范(31548)
- 经济学院(31427)
- 师范(31189)
- 财经大学(30543)
- 院(29607)
- 基金
- 项目(157317)
- 科学(123106)
- 基金(115013)
- 研究(112711)
- 家(100673)
- 国家(99880)
- 科学基金(83940)
- 社会(71933)
- 社会科(68227)
- 社会科学(68205)
- 基金项目(60735)
- 省(60478)
- 自然(54163)
- 自然科(52865)
- 自然科学(52844)
- 教育(52366)
- 自然科学基金(51947)
- 划(51684)
- 资助(48508)
- 编号(45393)
- 成果(37843)
- 部(36337)
- 重点(35906)
- 发(33901)
- 创(31920)
- 课题(31188)
- 教育部(30899)
- 科研(30707)
- 性(30376)
- 创新(30019)
共检索到362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孔祥利 汪超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凸显,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的流动障碍。由于技能、地理位置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劳动力供给偏差是阻碍劳动力流动的现实原因,劳动力在行业间或区域间的"有效供给"是缓解当前结构性失业的关键,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大力加强教育和培训措施,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促进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
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供给 偏差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颖君
本文利用结构偏差系数测算了我国1990-2006年产业-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并引入相关系数矩阵对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解答了"民工荒"与劳动力就业难并存的问题。本文认为,"民工荒"并不是中国劳动力资源"枯竭"的信号,而是我国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巨大偏差造成的问题。而劳动力就业难,主要是劳动力技能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造成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偏差系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成必成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及其影响,从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结构非平衡发展、所有制改革、劳动者自身素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方面,分析了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的成因。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提升其就业吸纳能力,加大教育投资、优化教育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用人环境,规范劳动力市场体系、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这五个方面,探讨了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谷彬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受转型升级的巨大影响,中国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即结构性失业问题。由于受劳动力市场体制分割、僵化、惰性的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调整速度相对缓慢,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从人才支撑的角度制约了转型升级的顺利实现。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视角,系统梳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搜寻匹配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不匹配引发结构性失业的传导机制及结构性失业不同来源的影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林 邓燕
文章探讨了在总量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互交织的背景下,青年劳动力所面临的就业挑战以及应对策略。面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青年劳动力需要培养多元化的知识背景。提升人际关系技能的重要性,以在职场拓展更多机会。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是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培养跨文化意识成为不可或缺的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实习和培训计划,可以帮助青年劳动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创业也是一条充满潜力的出路,鼓励青年积极探索创业机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车伟
劳动供求关系的改变使劳动力市场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表现为"短缺"与"过剩"并存。"短缺"体现为企业"招工难","过剩"表现为大学生"就业难"。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造成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原因,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的结构性特点导致经济增长会更多地创造"生产性"岗位以及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岗位,而经济增长对知识和技术密集的"服务性"就业岗位拉动作用较弱,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因而具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最后提出了应对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结构性矛盾 就业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珊
本文以近年的珠三角“技工荒”为主要着眼点,分析了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现状与原因,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中长期对策。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结构性失衡 技工荒 经济结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荣
论文认为目前我国扶贫任务主要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要有新思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来实现农民非农收入的增加。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荣涛 李泽臣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以至出现了所谓的"增长型失业"。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由于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国有企业改革、隐性失业的显性化、自愿失业以及高校盲目扩招,使劳动力供给未能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看,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且产业结构的偏离度高,产业结构的扭曲导致就业吸纳能力降低。因此,我国的"增长型失业"实质是"结构性失业",必须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改变对二元经济转型和城镇化的片面理解,积极探索国有企业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志强 郝雅立
劳动力作为传统三要素之一的关键供给要素,成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本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正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不同于以往强调需求方的视角,将劳动力作为供给方,解读人力资本理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新语义,从劳动力市场的三要素、三维度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既有不足和潜在优势:主体面临制度障碍但逐渐克服、客体总量低质但持续投入、行为管理从依托政府转向借助市场,规模上数量优势渐弱但开启技术和制度优势、质量多有担忧但快速提升、结构从畸形发展到关注优化,最后从政府、企业主和劳动者层面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优化的应对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楠
中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曾经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保证了中国工业在低成本的环境中获得所需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工业的成本优势,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频频出现,无限劳动力供给逐渐消失,中国的劳动力供给逐步从充足转变为短缺,"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改善社会经济环境,规范国内资本市场,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优化人口结构,从而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也
劳动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劳动力供给是劳动者主体进行提供劳动时间决策的结果。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劳动人口参与率、工资率、税收等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劳动力总量随着总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趋缓甚至过剩;呈现出结构性和季节性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关键词:
劳动力 劳动力供给 总量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永照
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劳动收入比重偏低会对收入分配公平、消费投资平衡和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成因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采用我国200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比重决定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二元经济转型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是二元经济转型的特定发展阶段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约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趋势呈U型规律。
关键词:
农业劳动 劳动力市场 劳动收入 城乡结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宵寒
本文基于瑞士市场公开数据,运用累积前景理论研究心理偏差对投资者购买复杂结构性产品偏好的影响。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主流产品较之前已发生较大变化,反映投资者的信心在逐步增强。研究结果表明:概率扭曲对投资者购买复杂结构性产品的偏好的影响是波动的,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S型;在不存在概率扭曲的投资者中,损失厌恶是决定投资者偏好的重要因素,但当概率扭曲程度增大到一个临界点时,投资者偏好会出现反转;偏好反转的临界点由收益参考点决定,收益参考点越小,越会加速偏好反转的出现。这一结论对于发行商在产品营销时确定更有效的目标人群,以及对于监管机构加强复杂结构性产品的风险控制与投资者教育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