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6)
- 2023(11698)
- 2022(10042)
- 2021(9402)
- 2020(8295)
- 2019(19203)
- 2018(18973)
- 2017(37476)
- 2016(20151)
- 2015(22634)
- 2014(22583)
- 2013(22370)
- 2012(20665)
- 2011(18451)
- 2010(18168)
- 2009(16693)
- 2008(16503)
- 2007(14714)
- 2006(12119)
- 2005(10748)
- 学科
- 济(85433)
- 经济(85353)
- 业(58268)
- 管理(57782)
- 企(48544)
- 企业(48544)
- 方法(44879)
- 数学(40167)
- 数学方法(39687)
- 财(24247)
- 农(21458)
- 中国(20151)
- 学(17485)
- 业经(16807)
- 务(16564)
- 财务(16519)
- 财务管理(16485)
- 制(15830)
- 企业财务(15776)
- 贸(15673)
- 贸易(15670)
- 易(15245)
- 地方(14999)
- 农业(14168)
- 银(13249)
- 银行(13216)
- 融(13164)
- 金融(13161)
- 理论(12776)
- 行(12506)
- 机构
- 大学(288759)
- 学院(287749)
- 济(121074)
- 经济(118748)
- 管理(113281)
- 理学(99025)
- 理学院(97969)
- 管理学(96183)
- 管理学院(95645)
- 研究(93534)
- 中国(70097)
- 京(59282)
- 科学(57875)
- 财(54640)
- 农(49601)
- 所(47091)
- 财经(44775)
- 业大(44667)
- 中心(44309)
- 研究所(43149)
- 江(41236)
- 经(40792)
- 农业(39419)
- 经济学(38228)
- 北京(36415)
- 范(35546)
- 师范(35107)
- 经济学院(34794)
- 院(33712)
- 财经大学(33695)
- 基金
- 项目(199195)
- 科学(157670)
- 基金(147584)
- 研究(140756)
- 家(129424)
- 国家(128425)
- 科学基金(110743)
- 社会(90453)
- 社会科(85937)
- 社会科学(85914)
- 基金项目(78491)
- 省(77388)
- 自然(73747)
- 自然科(72090)
- 自然科学(72065)
- 自然科学基金(70822)
- 教育(65932)
- 划(65514)
- 资助(61299)
- 编号(55303)
- 重点(45245)
- 部(45103)
- 成果(43900)
- 发(41896)
- 创(41588)
- 科研(39446)
- 创新(38950)
- 教育部(38766)
- 国家社会(37989)
- 大学(37585)
共检索到401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力云
随着我国去杠杆的不断深化,文章基于1998—2017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公司资本结构变动趋势分析,对结构性去杠杆工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研究发现,高杠杆率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特别是连续存在的、大型的、房地产、建筑、公用事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外资、民营、混合企业的融资决策均有企业特征变化作为支撑,但国有企业的融资决策存在更多非市场化的因素。故文章建议既要对高杠杆过度融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又要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引流至融资困难的企业,以实现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相互哺育。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负债 资本结构 去杠杆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小亮 陈彦斌
结构性去杠杆与传统去杠杆思路存在两点区别:结构性去杠杆更注重杠杆率的结构性差异,从而使得去杠杆操作更加精准;结构性去杠杆旨在避免去杠杆进程中的经济剧烈波动,从而更平稳地降低杠杆率。不同部门推进结构性去杠杆的重点不同。就企业部门而言,重点是通过清理僵尸企业、债转股和强化预算约束等方式降低国企杠杆率;就居民部门而言,关键是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就政府部门而言,主要通过限制隐性债务等方式降低地方政府杠杆率;就金融部门而言,尽快从分业监管转向功能监管,消除混业经营下的"监管重复"和"监管真空"。在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中,要注意七个方面的权衡取舍。
关键词:
结构性去杠杆 隐性债务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谭小芬 徐慧伦 董兵兵
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需要全面把握中国企业杠杆率的分布情况。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发现金融危机后高杠杆企业的主要特征为规模较大,位于房地产,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且多为国有企业。此外,近些年去杠杆使信贷配置效率有所优化,但高杠杆企业偿债能力依然较弱,且2017年以来企业偿债能力有所恶化,部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大,杠杆率被动上升。中国企业杠杆率所表现的结构性特征和潜在风险与企业特征差异、资产价格和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演变有关。未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应强化国企预算约束,构建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加快僵尸企业处置,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因城施策原则进行房地产调控,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注重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一林 蒲明
本文基于一个银行债务展期的理论框架,考察经济不确定性对银行债务展期决策和企业杠杆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会扭曲银行的债务展期决策,其后果是,当经济不确定性较高时,对于一些资不抵债、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银行不但不对其提起破产清算,反而以债务展期的方式为其持续"输血",企业成为僵而不死的僵尸企业;另一方面,当经济不确定性较高时,对于一些具备偿债能力的正常企业,银行反而对其实行信贷紧缩式的去杠杆,导致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基于银行债务融资的特性,只有当经济环境相对稳定时,银行才有充分的意愿执行"优胜劣汰"的去杠杆决策。反之,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很有可能出现僵尸企业僵而不死、正常企业被动去杠杆的困境。
关键词:
去杠杆 债务展期 僵尸企业 经济不确定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一楠 宋晓玲
笔者建立一个内嵌金融加速器与企业异质性的DSGE分析框架,刻画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企业债务杠杆的结构性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微观机制与结构性去杠杆的对策。研究发现:(1)杠杆失衡产生的微观机制在于信贷错配,由于预算软约束与政府隐性担保,国有企业具有投资对利率不敏感、利率对杠杆不敏感的双重非敏感性,在面临负向冲击时能够以更低的融资成本获得信贷支持,从而累积了高杠杆。(2)杠杆失衡将扭曲经济结构,使资源流入以房地产与地方平台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部门,造成实体产业空心化,民营部门活力降低,从而降低产出水平与经济效率。(3)货币政策受到信贷错配与杠杆失衡的掣肘,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经济结构扭曲,而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无法解决国企的高杠杆问题,对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与产出的负向影响反而更大。因此,去杠杆不能付诸于一刀切的紧缩政策,需要结构性去杠杆,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崔璨 梁洪基
自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至今,我国已经过近三年的去杠杆调控,宏观杠杆率上升过快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杠杆结构不断优化,去杠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一阶段主要以加强金融监管为主,严控国有企业加杠杆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为辅,多措并举,效果较为显著。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数据,2017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248.9%,较2016年
关键词:
杠杆率 去杠杆 中央政府 结构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哲希 李子昂
推进结构性去杠杆是中国应对高债务问题的新思路,即在保证总体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的前提下把企业部门和地方政府杠杆尽快降下来。因此,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中各部门杠杆率将有升有降。那么,居民部门是否应该充当加杠杆的主体,从而为结构性去杠杆创造更有利的宏观环境,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含有高杠杆特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系统分析了居民部门加杠杆在宏观层面上带来的影响,发现结构性去杠杆进程中居民部门不应加杠杆:(1)居民部门加杠杆不仅难以促进反而会抑制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不过,由于产出水平下滑幅度更大的缘故,消费率会在消费支出下滑的同时"被动"上升,从而掩盖居民消费需求萎缩的事实。(2)虽然理论上存在居民加杠杆会促进企业降杠杆的杠杆转移机制,但是居民部门加杠杆也会导致居民投机性行为显著增加,从而使得现实中杠杆转移效果显著减弱并会加剧资产泡沫风险。(3)居民部门加杠杆不仅难以缓冲企业部门去杠杆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而且会导致经济产出水平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不利于结构性去杠杆的推进。鉴于此,中国在推进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中应努力控制近年来居民部门杠杆率过快上升的趋势,保持居民部门杠杆率的稳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红建 王靖茹 曹瑜强
本文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视角探究金融科技如何助力企业精准去杠杆这一重要问题。研究发现,无论是负债不足还是负债过度的企业,金融科技均显著加快其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表明金融科技可以助力企业精准去杠杆。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显著提高债务市场的竞争中性,促使中小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增强信贷能力。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高生产率的企业负债不足时,金融科技显著提高其向上调整资本结构的速度;而低生产率的企业过度负债时,金融科技显著提高其向下调整资本结构的速度。本文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视角揭示了金融科技助力企业精准去杠杆的作用机理,对如何借助金融科技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完善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又有 蔡定洪 胡章灿 张翼
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债务持续上升,成为导致企业部门杠杆率和总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国企内部而言,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出现了"杠杆率背离"现象,即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并且持续下降,但其债务规模和宏观杠杆率(债务占GDP比重)的增速较高,并在绝对水平上超过了央企。本文针对"杠杆率背离"现象,依据国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国企内部的杠杆率差异。研究发现:央企与地方国企存在不同的负债机制,央企的债务增速与中央财政支出增速正相关,与GDP增速负相关,与物价及利率不相关;而地方国企的债务增速与地方财政支出、GDP增速、物价和信用利差均呈正相关,与基准利率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当前环境下,虽然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且持续下降,但资产负债率的降低主要来自资产扩张而不是利润积累,加之存在隐性负债和过于依赖低成本融资的问题,因此地方国企的潜在债务风险总体上高于央企。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杠杆率 债务 去杠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金涛 岳华
针对企业杠杆高企与结构性扭曲的现状,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数字金融所具有的结构性去杠杆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途径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异质性分析表明:基于所有制视角,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基于行业视角,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非制造业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基于监管强度视角,有力的金融监管举措能够促进数字金融发挥结构性去杠杆的成效;另外,数字金融亦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负债的水平。本文研究结论为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旭
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去杠杆是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环节。通过界定需要去杠杆的企业范围,对去杠杆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定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三种企业去杠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通货膨胀去杠杆在国有企业中缺乏可行性,通过家庭加杠杆实现企业去杠杆目前不具备可行性,而通过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是实现企业去杠杆的唯一正确选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贺力平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表明国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新的和更加深入的思路。本期论题一组文章从不同视角就去杠杆问题提出了若干研究成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去杠杆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晓晶 文丰安
去杠杆工作要在短期内实现杠杆率的增速趋缓;在中短期实现总杠杆率的基本稳定,即总杠杆率从趋升到趋稳,在此期间要重点对杠杆率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在中长期实现杠杆率的趋降。评估杠杆率风险和提出结构性去杠杆举措前,必须承认并认真剖析杠杆率的内部结构差异。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应重点解决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债务积累问题。要积极推进破产重组,让市场清理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破除政府兜底幻觉,硬化约束,推进杠杆率风险的市场化分担。
关键词:
结构性去杠杆 防风险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申广军 张延 王荣
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利用2004年增值税转型的政策变化,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结构性减税的去杠杆效应。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降低了企业的流动负债率,提高了企业的长期负债率。这一结论在不同类别的企业间存在差异,说明企业去杠杆需要有针对性的减税政策。本文有助于理解减税对企业杠杆率的异质性影响,并为制定具体政策提供经验支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丹
对证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的需求,进一步发展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交易所间并购大潮。目前的交易所间并购趋势表现为:国内纵向合并增加以及国际间联盟进一步加深。本文通过对交易所间的并购行为做出整理,找出其变化原因并进行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结构性去杠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金融或非金融企业的GMM模型分析
如何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去杠杆、稳杠杆,还是优杠杆?——基于表外业务结构性数据的实证研究
企业杠杆率结构性分析
我国主动负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研究——兼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政策问题
结构性去杠杆:进程、逻辑与前景——中国去杠杆2017年度报告
CEO学历对企业资本结构影响研究——基于过度自信及去杠杆政策的效应分析
去杠杆的路径选择:财政去杠杆还是金融去杠杆?——基于企业部门的分析
“降杠杆”、“稳杠杆”和“加杠杆”的区域定位——传统杠杆率指标修正和基于“双重”杠杆率测度体系确立结构性杠杆率阈值
居民杠杆率结构性飙升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分析——基于荆州市居民杠杆率的调查
结构性去杠杆下的中国宏观经济——2018年中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