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3)
- 2023(9964)
- 2022(8162)
- 2021(8003)
- 2020(6488)
- 2019(14778)
- 2018(14164)
- 2017(25901)
- 2016(13975)
- 2015(15523)
- 2014(15233)
- 2013(15133)
- 2012(14291)
- 2011(13229)
- 2010(13009)
- 2009(12047)
- 2008(12027)
- 2007(10212)
- 2006(8886)
- 2005(8529)
- 学科
- 济(60146)
- 经济(60066)
- 管理(35380)
- 业(33929)
- 企(26576)
- 企业(26576)
- 方法(25632)
- 数学(22993)
- 数学方法(22790)
- 中国(21259)
- 财(15930)
- 农(15693)
- 制(14524)
- 贸(13777)
- 贸易(13770)
- 易(13532)
- 学(13167)
- 业经(11595)
- 银(11166)
- 银行(11152)
- 融(11132)
- 金融(11132)
- 行(10830)
- 体(10350)
- 农业(9779)
- 地方(9371)
- 务(9001)
- 财务(8988)
- 财务管理(8963)
- 体制(8743)
- 机构
- 大学(203082)
- 学院(197922)
- 济(91966)
- 经济(90494)
- 研究(79453)
- 管理(69936)
- 中国(61332)
- 理学(60067)
- 理学院(59242)
- 管理学(58347)
- 管理学院(57935)
- 科学(45485)
- 京(43933)
- 财(42878)
- 所(40202)
- 研究所(36663)
- 中心(34666)
- 财经(33960)
- 农(33346)
- 经(31349)
- 经济学(30861)
- 院(28892)
- 北京(28497)
- 经济学院(27683)
- 业大(27343)
- 江(27206)
- 范(26794)
- 师范(26516)
- 农业(26194)
- 财经大学(25658)
- 基金
- 项目(133528)
- 科学(106365)
- 基金(101139)
- 研究(96298)
- 家(90128)
- 国家(89479)
- 科学基金(75173)
- 社会(64864)
- 社会科(61607)
- 社会科学(61594)
- 基金项目(52041)
- 自然(46919)
- 省(46842)
- 自然科(45861)
- 自然科学(45844)
- 自然科学基金(45114)
- 教育(44028)
- 划(42028)
- 资助(41603)
- 编号(35451)
- 部(31967)
- 重点(31413)
- 成果(29888)
- 国家社会(29105)
- 发(28755)
- 中国(28095)
- 教育部(27614)
- 创(27214)
- 性(26616)
- 创新(25777)
共检索到307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常欣 刘磊
本文对1993-2017年的中国全社会杠杆率以及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和金融部门杠杆率做了最新估算,并将1993年以来的实体经济杠杆率演进作了四阶段划分。自2015年10月中央提出降杠杆目标以来,中国已进入了强制去杠杆阶段,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杠杆率开始企稳并在2017年有所回落,宏观杠杆率也得到有效控制。从全局看,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仍是去杠杆重点,居民杠杆率的快速攀升须警惕。未来看,结构性去杠杆将成为中国去杠杆的基本逻辑和遵循。
关键词:
宏观杠杆率 杠杆率风险 结构性去杠杆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晓晶 文丰安
去杠杆工作要在短期内实现杠杆率的增速趋缓;在中短期实现总杠杆率的基本稳定,即总杠杆率从趋升到趋稳,在此期间要重点对杠杆率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在中长期实现杠杆率的趋降。评估杠杆率风险和提出结构性去杠杆举措前,必须承认并认真剖析杠杆率的内部结构差异。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应重点解决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债务积累问题。要积极推进破产重组,让市场清理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破除政府兜底幻觉,硬化约束,推进杠杆率风险的市场化分担。
关键词:
结构性去杠杆 防风险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哲希 李子昂
推进结构性去杠杆是中国应对高债务问题的新思路,即在保证总体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的前提下把企业部门和地方政府杠杆尽快降下来。因此,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中各部门杠杆率将有升有降。那么,居民部门是否应该充当加杠杆的主体,从而为结构性去杠杆创造更有利的宏观环境,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含有高杠杆特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系统分析了居民部门加杠杆在宏观层面上带来的影响,发现结构性去杠杆进程中居民部门不应加杠杆:(1)居民部门加杠杆不仅难以促进反而会抑制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不过,由于产出水平下滑幅度更大的缘故,消费率会在消费支出下滑的同时"被动"上升,从而掩盖居民消费需求萎缩的事实。(2)虽然理论上存在居民加杠杆会促进企业降杠杆的杠杆转移机制,但是居民部门加杠杆也会导致居民投机性行为显著增加,从而使得现实中杠杆转移效果显著减弱并会加剧资产泡沫风险。(3)居民部门加杠杆不仅难以缓冲企业部门去杠杆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而且会导致经济产出水平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不利于结构性去杠杆的推进。鉴于此,中国在推进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中应努力控制近年来居民部门杠杆率过快上升的趋势,保持居民部门杠杆率的稳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符林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核心任务之一,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去杠杆是大的政策取向,这一政策落实没有先例可循,因此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杠杆总量、结构的实际情况,厘清各领域杠杆间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把握好逻辑,找准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我国杠杆率的总量及结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符林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核心任务之一,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去杠杆是大的政策取向,这一政策落实没有先例可循,因此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杠杆总量、结构的实际情况,厘清各领域杠杆间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把握好逻辑,找准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我国杠杆率的总量及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一林 蒲明
本文基于一个银行债务展期的理论框架,考察经济不确定性对银行债务展期决策和企业杠杆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会扭曲银行的债务展期决策,其后果是,当经济不确定性较高时,对于一些资不抵债、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银行不但不对其提起破产清算,反而以债务展期的方式为其持续"输血",企业成为僵而不死的僵尸企业;另一方面,当经济不确定性较高时,对于一些具备偿债能力的正常企业,银行反而对其实行信贷紧缩式的去杠杆,导致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基于银行债务融资的特性,只有当经济环境相对稳定时,银行才有充分的意愿执行"优胜劣汰"的去杠杆决策。反之,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很有可能出现僵尸企业僵而不死、正常企业被动去杠杆的困境。
关键词:
去杠杆 债务展期 僵尸企业 经济不确定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崔璨 梁洪基
自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至今,我国已经过近三年的去杠杆调控,宏观杠杆率上升过快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杠杆结构不断优化,去杠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一阶段主要以加强金融监管为主,严控国有企业加杠杆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为辅,多措并举,效果较为显著。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数据,2017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248.9%,较2016年
关键词:
杠杆率 去杠杆 中央政府 结构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忠民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杠杆已从宏观层面的经济调控渗透到微观层面包括市场主体经营决策在内的几乎所有经济活动当中,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杠杆不同于其他金融工具,其在发挥功能作用的同时,一旦管理不当,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以致产生预想不到的破坏性,小到导致企业破产,大到引发系统性金融、经济危机。如何有效运用、管理和配置杠杆,是当前国民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从历史角度分析杠杆的演变去向,能为我们理清未来处理杠杆问题的思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力云
随着我国去杠杆的不断深化,文章基于1998—2017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公司资本结构变动趋势分析,对结构性去杠杆工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研究发现,高杠杆率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特别是连续存在的、大型的、房地产、建筑、公用事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外资、民营、混合企业的融资决策均有企业特征变化作为支撑,但国有企业的融资决策存在更多非市场化的因素。故文章建议既要对高杠杆过度融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又要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引流至融资困难的企业,以实现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相互哺育。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负债 资本结构 去杠杆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小亮 陈彦斌
结构性去杠杆与传统去杠杆思路存在两点区别:结构性去杠杆更注重杠杆率的结构性差异,从而使得去杠杆操作更加精准;结构性去杠杆旨在避免去杠杆进程中的经济剧烈波动,从而更平稳地降低杠杆率。不同部门推进结构性去杠杆的重点不同。就企业部门而言,重点是通过清理僵尸企业、债转股和强化预算约束等方式降低国企杠杆率;就居民部门而言,关键是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就政府部门而言,主要通过限制隐性债务等方式降低地方政府杠杆率;就金融部门而言,尽快从分业监管转向功能监管,消除混业经营下的"监管重复"和"监管真空"。在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中,要注意七个方面的权衡取舍。
关键词:
结构性去杠杆 隐性债务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金涛 岳华
针对企业杠杆高企与结构性扭曲的现状,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数字金融所具有的结构性去杠杆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途径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异质性分析表明:基于所有制视角,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基于行业视角,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非制造业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基于监管强度视角,有力的金融监管举措能够促进数字金融发挥结构性去杠杆的成效;另外,数字金融亦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负债的水平。本文研究结论为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旭
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去杠杆是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环节。通过界定需要去杠杆的企业范围,对去杠杆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定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三种企业去杠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通货膨胀去杠杆在国有企业中缺乏可行性,通过家庭加杠杆实现企业去杠杆目前不具备可行性,而通过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是实现企业去杠杆的唯一正确选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贺力平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表明国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新的和更加深入的思路。本期论题一组文章从不同视角就去杠杆问题提出了若干研究成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去杠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申广军 张延 王荣
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利用2004年增值税转型的政策变化,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结构性减税的去杠杆效应。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降低了企业的流动负债率,提高了企业的长期负债率。这一结论在不同类别的企业间存在差异,说明企业去杠杆需要有针对性的减税政策。本文有助于理解减税对企业杠杆率的异质性影响,并为制定具体政策提供经验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CF40课题组
中央明确将"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主动去杠杆,改革供给端的结构性问题,增强经济内生活力债转股是实现主动去杠杆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实施债转股的必要性问题,各界仍有一些争议,有些专家认为现阶段还没有紧迫到非要实施的程度。但从全球宏观层面看,今后十年包括我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都将继续面临较大的去杠杆压力。债转股是我们实现主动、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