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69)
2023(17766)
2022(15319)
2021(14331)
2020(11965)
2019(27373)
2018(26688)
2017(51174)
2016(27755)
2015(30841)
2014(30123)
2013(29913)
2012(27413)
2011(24759)
2010(24486)
2009(22573)
2008(21671)
2007(18562)
2006(15991)
2005(14085)
作者
(78974)
(65706)
(65245)
(62309)
(41802)
(31515)
(29629)
(25615)
(24924)
(23263)
(22354)
(22322)
(20768)
(20542)
(20374)
(20287)
(19518)
(19503)
(18826)
(18715)
(16176)
(16109)
(15809)
(14806)
(14705)
(14525)
(14496)
(14253)
(13244)
(12985)
学科
(112145)
经济(112019)
管理(77393)
(74337)
(60515)
企业(60515)
方法(53747)
数学(47382)
数学方法(46915)
中国(31238)
(30317)
(28652)
(24386)
业经(24220)
(22645)
贸易(22635)
(22035)
(20408)
农业(20296)
地方(20256)
(18157)
财务(18088)
财务管理(18055)
理论(17432)
环境(17266)
企业财务(17210)
(17160)
银行(17103)
技术(16991)
(16859)
机构
大学(392995)
学院(390270)
(161626)
经济(158547)
管理(151951)
研究(134236)
理学(132943)
理学院(131440)
管理学(129173)
管理学院(128476)
中国(99727)
科学(83011)
(82899)
(72311)
(67205)
(65653)
研究所(61813)
中心(59676)
业大(59613)
财经(59438)
(54456)
(53864)
北京(52100)
农业(51882)
(50982)
经济学(50685)
师范(50444)
(48674)
经济学院(45930)
财经大学(44661)
基金
项目(273339)
科学(215878)
基金(201151)
研究(197484)
(176892)
国家(175499)
科学基金(150319)
社会(126814)
社会科(120324)
社会科学(120296)
基金项目(105815)
(104047)
自然(97776)
自然科(95560)
自然科学(95536)
自然科学基金(93909)
教育(90787)
(88765)
资助(83366)
编号(78435)
成果(63161)
重点(61540)
(61314)
(57914)
(56727)
课题(53870)
国家社会(53323)
创新(52999)
科研(52727)
教育部(52721)
期刊
(167359)
经济(167359)
研究(114207)
中国(69541)
学报(65173)
科学(59184)
(58773)
管理(53836)
(53256)
大学(49122)
学学(46397)
教育(41283)
农业(41232)
(31878)
金融(31878)
技术(31447)
财经(29118)
经济研究(29090)
业经(26741)
(25034)
(22081)
问题(21936)
(18748)
技术经济(18669)
图书(18541)
科技(18283)
(18279)
理论(17572)
统计(17019)
世界(16858)
共检索到555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兵  尹淑桃  
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背景下,运用共同边界-两期权重修正罗素模型,对中国第二、三产业2004-2016年30个省份一位码分行业、典型省份广东省二位码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地区和行业的异质性,从多个层次、多个维度对中国第二、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检验"结构性减速"是否适用于当前中国经济。研究显示: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高于第二产业,这表明"结构性减速"是此轮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的看法并不成立。但在研究期间中国第二、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增长,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两大支柱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同时发现近年来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有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从"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志成  刘梦  刘杨  
利用DEA方法下的M-L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各省全要素生产率演进以及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指数,基于2004—2014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的面板门限回归,重点考察了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水平门限前后对出口的作用变化。研究表明:对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地区,技术进步作用不显著,效率改进是促进出口的重要要素来源;当经济发展突破门限后,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同时呈现对出口增长的强劲促进作用,而忽视两者间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当前出口减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人口红利与外商直接投资作用式微,社会保障等制度因素作用增强。随着我国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和东西部经济差距不断扩大,根据地区经济情况,重视推进全要素生产率演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宁  刘伟其  于之倩  王兵  
在深化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科学评价银行业的结构性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早期针对个体样本的技术性TFP增长研究,本文通过构建并分解加总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对我国银行业以及不同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及来源进行有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我国银行业的结构性TFP增长表现良好,其中,整体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进一步分解发现,制度创新改善和加总的个体技术进步推动了银行业结构性TFP增长。在整体效率变化方面,加总的个体技术效率变化和结构效率变化都有待提高,其中,范围效率变化是抑制结构效率改善的主要因素。考虑不同类型银行,制度创新变化对所有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都影响显著,加总的个体技术变化对股份制和地区性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贡献更突出;加总的个体技术效率变化、结构效率变化、范围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作用有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昉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笫一条就是创新发展,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上"创新发展"这个要求应该是体现在什么上面呢?我想,在这个特定的新常态发展时期,应该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上面。但是,我们现在观察到了几个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坤荣  滕永乐  
本文通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尺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尺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面对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减速风险,中国经济亟需重构增长的动力机制。应形成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以要素效率提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路径,以体制改革为保障的新增长动力机制。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进程,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国经济发展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元媛  沈坤荣  
在全球经济面临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持续减速的中长周期。经济减速虽有周期性因素,但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结构问题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从供给视角看,原先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必然是创新;从需求角度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日渐疲软,亟待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中国经济粗放的增长方式,才能使经济得以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勇  李忠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通过要素市场化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对而言,国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较多,而对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研究较少,而与之相关的实证性的分析也较少。文章利用DEA_Malmquist方法对中国各地区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分解为技术进步与配置效率两个方面,通过构建1999-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模型,估算了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配置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勇  李忠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通过要素市场化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对而言,国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较多,而对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研究较少,而与之相关的实证性的分析也较少。文章利用DEA_Malmquist方法对中国各地区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分解为技术进步与配置效率两个方面,通过构建1999-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模型,估算了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配置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化对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金融市场化、引入的外资、劳动力的流动与技术成果市场化对各地区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锐波  张亦瑶  
本文构建关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与Porter外部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以2004年为基期的20052015年中国省域制造业的产业外部性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将产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进行探讨研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发现雅各布斯外部性与波特外部性对于制造业整体以及3个细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针对生产率分解后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实证证明,产业多样化可以促进制造业技术效率改善而对技术进步具有抑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锐波  张亦瑶  
本文构建关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与Porter外部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以2004年为基期的2005~2015年中国省域制造业的产业外部性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将产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进行探讨研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发现雅各布斯外部性与波特外部性对于制造业整体以及3个细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针对生产率分解后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实证证明,产业多样化可以促进制造业技术效率改善而对技术进步具有抑制作用,市场竞争可以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与波特外部性不谋而合。提高产业专业化以及保持产业的区域垄断更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进步,支持了MAR外部性的观点。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效率的变动则主要是通过区域的竞争来影响;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只有波特外部性在发挥正向效应;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需要保持产业的专业化,而提高产业的多样化与有效的市场竞争更利于技术效率的改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本文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1~2009年中国省际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生产率指数分解,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序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利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σ和β收敛性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2.7%,其中,技术进步创新率为6.7%,技术效率增长5.6%,技术进步是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不存在显著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存在显著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  杨毅  
中国近几十年来引进大量技术,但这些技术对于我国的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的作用却并不明晰,文章从这个问题出发研究技术引进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首先对于技术与经济增长关系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然后通过两部门模型对于技术引进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型推导。接着使用中国近十年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技术引进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大来  张凤太  肖粤东  宫兆淼  赵娜  揣小伟  
通过在全要素框架下构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EBM模型测度了中国2000—2018年期间30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和供给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差异性,整体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梯度下降的规律;(2)华中、西南地区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趋势,而华南地区表现出倒“U”型趋势,其余四个地区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3)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多数省份位于空间集聚区内,仅有少量省份分布在空间离群区内;(4)工业产业结构、工业产品结构、人力资本要素、科技创新要素、绿色能源要素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工业产权结构明显抑制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绿色资本要素的影响却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大来  张凤太  肖粤东  宫兆淼  赵娜  揣小伟  
通过在全要素框架下构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EBM模型测度了中国2000—2018年期间30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和供给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差异性,整体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梯度下降的规律;(2)华中、西南地区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趋势,而华南地区表现出倒“U”型趋势,其余四个地区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3)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多数省份位于空间集聚区内,仅有少量省份分布在空间离群区内;(4)工业产业结构、工业产品结构、人力资本要素、科技创新要素、绿色能源要素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工业产权结构明显抑制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绿色资本要素的影响却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斌磊   袁菱苒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则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本文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深入认识新质生产力内涵的重要抓手。本文关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研究和实证研究:第一,在测度体系方面,回顾了以索洛余值、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为代表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传统测算体系,并对该体系的主要缺陷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变系数模型和新增长核算法等前沿方法,以技术创新导向、农业特征导向和多维目标导向为核心线索,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体系进行了重构,并以农业数智化技术为例,展示了新测度体系的应用。第二,在实证评估方面,本文从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一方面,对三类主要研究范式进行了归纳;另一方面,对简约式模型和结构式模型两大方法各自的优势、局限和应用场景进行了比较。此外,本文进一步对未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测度研究和实证评估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