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91)
- 2023(16725)
- 2022(14535)
- 2021(13691)
- 2020(11505)
- 2019(26582)
- 2018(25848)
- 2017(51084)
- 2016(27575)
- 2015(30710)
- 2014(30498)
- 2013(30138)
- 2012(27661)
- 2011(24298)
- 2010(24138)
- 2009(21897)
- 2008(21509)
- 2007(18482)
- 2006(15934)
- 2005(13714)
- 学科
- 济(109162)
- 经济(109046)
- 管理(83293)
- 业(78372)
- 企(65700)
- 企业(65700)
- 方法(55094)
- 数学(48906)
- 数学方法(48325)
- 财(42833)
- 农(28444)
- 中国(27847)
- 务(23744)
- 财务(23673)
- 财务管理(23610)
- 学(23295)
- 业经(22873)
- 地方(22817)
- 企业财务(22544)
- 税(22256)
- 税收(20803)
- 制(20695)
- 收(20626)
- 农业(18987)
- 贸(18670)
- 贸易(18664)
- 易(18106)
- 理论(17617)
- 环境(16958)
- 和(16794)
- 机构
- 大学(381143)
- 学院(379706)
- 济(153282)
- 管理(151687)
- 经济(150201)
- 理学(132911)
- 理学院(131526)
- 管理学(129157)
- 管理学院(128476)
- 研究(121758)
- 中国(90472)
- 财(82426)
- 京(79075)
- 科学(75586)
- 财经(62608)
- 所(60011)
- 农(58531)
- 经(57048)
- 业大(56229)
- 中心(55418)
- 江(54389)
- 研究所(54297)
- 北京(49218)
- 经济学(47797)
- 范(47134)
- 财经大学(46776)
- 师范(46624)
- 农业(45789)
- 院(44607)
- 州(43557)
- 基金
- 项目(265582)
- 科学(209614)
- 基金(195273)
- 研究(191944)
- 家(170075)
- 国家(168750)
- 科学基金(146297)
- 社会(122221)
- 社会科(116087)
- 社会科学(116056)
- 基金项目(103470)
- 省(102585)
- 自然(96136)
- 自然科(93981)
- 自然科学(93958)
- 自然科学基金(92286)
- 教育(88297)
- 划(86327)
- 资助(81685)
- 编号(76942)
- 成果(61755)
- 重点(59207)
- 部(59046)
- 发(55295)
- 创(55018)
- 课题(52033)
- 科研(51558)
- 创新(51432)
- 教育部(51128)
- 国家社会(50958)
- 期刊
- 济(156467)
- 经济(156467)
- 研究(114469)
- 财(67069)
- 中国(66158)
- 学报(60983)
- 科学(54198)
- 管理(53229)
- 农(50800)
- 大学(46331)
- 学学(44117)
- 教育(36294)
- 农业(35205)
- 技术(31883)
- 财经(30253)
- 融(29670)
- 金融(29670)
- 经济研究(26895)
- 经(25790)
- 业经(24621)
- 问题(20607)
- 务(18031)
- 财会(18008)
- 技术经济(17998)
- 版(17849)
- 业(17793)
- 统计(17543)
- 理论(17507)
- 科技(17074)
- 图书(16687)
共检索到542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晓兰 许晏君 刘若鸿
结构性减税虽然有着拓宽税基和涵养税源的作用,但也给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笔者选取2010—2014年全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财政反应函数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指标进行量化,以"营改增"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结构性减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营改增"显著提升了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并且政策效应存在滞后性,在政策实施当期表现为微弱的促进作用,而后逐渐增强。异质性检验表明,"营改增"的政策效应在东部地区及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的城市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城市存在抑制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营改增"主要通过企业生产激励效应和地方政府行为扭曲效应两种作用渠道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在推进减税政策过程中切实保障地方财政长期可持续性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民 凌惠馨 吴金光
持久性减税可能对地方财政造成动态冲击,合理施策有利于保障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为此,选取我国2010—2019年251个地级市数据,使用熵值法从财源结构、支出效益、治理目标和区域协调四个方面构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指标,系统考察持久性减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短期与长期动态效应。研究发现:持久性减税短期内不利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但从长期来看,将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短期内减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负向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财政自给率更高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更强的地级市更明显,因此要更加注意施策力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向钰 赵静梅
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地方政府债务累积、地方财政不断承压的背景下,从财政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对2015—2020年中国22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越强。机制分析表明,这种影响源于数字经济可增加财政收入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特别地,对于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受减税降费影响较大的地区,数字经济提高财政可持续性的效果更强;而地方更高的财政透明度和更丰富的金融资源是增强数字经济积极作用的支撑条件。研究验证了数字经济“稳增长,防风险”的关键作用,对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建民 刘晓函 吴金光
税收分成作为调节政府间财力分配的重要手段,深刻影响着地方政府行为,不同制度安排会呈现不同的财政激励效果,对保障和提升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以2016年增值税五五分成改革作为财政激励的外生冲击,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使用财政反应函数测量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指标,实证检验增值税分成改革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分成改革主要通过激励地方政府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和开展税收竞争,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增值税分成改革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在工业化水平更高、资源禀赋更好、财政自给率更高或市场壁垒更低的地区更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增值税分成改革总体上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未能很好地发挥横向财力平衡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建军 王鑫
当前我国财政从"收支双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支出增速大于收入增速"的新阶段,减收和增支效应叠加,地方政府财政面临压力。研究发现,我国地方财政呈现出弱可持续性;税收分权有助于增强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分权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权会显著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增值税分权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充分重视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监控、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为增进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政府间税收划分中须考虑不同税收分权的激励效应,应继续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作为共享税,并适当提高地方分享比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匡小平
考察可持续的税率水平与实际税率水平之间的差异 ,是衡量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基本方法。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债务利息率与GDP增长率的相对大小 ,预期的经济增长率越高 ,政府就可以维持更高的、可持续的赤字水平。可持续的财政政策无需政府实行平衡预算 ,而实际税率高于或低于可持续税率为地方政府调整财政政策指明了方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展祥 谢绍棋 王秋石
经济发展历史和一般规律表明,实体经济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政府财政的基石和保障。以工业产值或就业份额度量的去工业化将会使得财政收支发生变化,进而深刻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基于263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去工业化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去工业化显著降低了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其内在机理包括抑制劳动生产率提高、扩大税收流失规模和强化社会保障支出刚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直接税比重超过门槛值时,去工业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不利影响将得到抑制;此外,地方政府适度参与税收竞争,有利于去工业化背景下财政可持续性的提升,而竞争强度超过门槛值时,则强化了去工业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负面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切实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与工业的发展上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做好“增效”“堵漏”“节流”文章、统筹错位竞争与协同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民 赵桁 唐畅
立足我国“十四五”期间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现实需要,构建包含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和债务水平的地方财政风险衡量指标,实证检验“营改增”这一减税降费政策对地方财政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后,地方财政风险有所增大,且主要来自债务风险的增大,而非地方财政收支缺口的变化;该效应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较显著,在中小城市并不明显;“营改增”后,地方财政努力程度的提升尤其是非税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减税引发的财政收支失衡,但地方政府投资需求的增大则会推动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从而增大地方财政风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邓力平 陈丽
面对扩张性财政政策运用中极易伴随的财政收支矛盾与财政难以持续之世界性难题,我国在近年来大规模减税降费中努力做到积极财政政策"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财政的制度优势。基于"十三五"时期的实践,本文探讨减税降费中财政政策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统一的中国特色与制度元素,以为"十四五"时期特别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好实施"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减税降费 政策有效性 财政可持续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茂荣 骆传朋
近年来欧盟成员国财政收支状况的不断恶化引起了人们对欧盟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别对相关经济因素给定和相关经济因素可变条件下欧盟成员国财政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相关经济因素对欧盟财政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影响,在相关经济因素可变的条件下,欧盟成员国财政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欧盟 财政可持续性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建奇 刘雪燕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全国债务规模及赤字水平显著上升,研究后危机时代我国财政可持续性对未来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健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及理论意义,本文对此作专题研究。首先,针对目前判断财政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的内在缺陷,本文从理论上创新思路,构建随机动态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如果经济是动态无效的,初始财政政策处于可持续水平,那么未来继续实行赤字债务政策不但不会影响财政可持续性,而且可能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经验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当前财政仍然处于可持续水平,没有偏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关于未来我国财政健康发展的赤字率、债务率参考标准,研究表明,尽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平
地方财政不可持续会危及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进而影响国家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因而,需要科学地评估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地方债务的可持续性分析与中央财政可持续性分析有所区别。本文应用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的分析框架,依据我国相关数据进行了基准线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显示:保证地方财政长期可持续,必须依靠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能力和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等措施。
关键词:
财政可持续性 地方财政 基础财政收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达 潘光曦 林晓乐
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领域面临的两个重要议题,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首先测度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能力指数,然后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经济发展与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显著且稳定的正向相关性。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财政收入来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以促进数字经济业态的发展。促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数字前沿技术在财税管理中的运用,实施数字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要在"开源节流"上做好文章,同时强化财政支出资金的绩效监督管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源 万里 秦玉奇 单昱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不断积累已成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最大阻碍。以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开前门”和“关后门”两个阶段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分析了政府债务预算硬约束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两阶段改革都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开前门”和“关后门”阶段改革分别通过财政收支巩固和债务规模控制来发挥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有效作用;异质性分析来看,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激励较弱和财政监管力度较高的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硬约束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正向效应会更加显著。研究结果为推进债务预算硬约束来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提升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建国 苏文杰
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集成统一分析框架,理论分析金融错配、金融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主要影响机制与典型特征;然后基于中国242个地级市2015~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金融错配影响财政可持续性的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错配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有显著负向抑制作用,且金融发展对金融错配和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具有U型调节效应。金融错配对财政可持续性存在显著双门槛影响效应: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第一个门槛值前,金融错配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但当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第一个门槛值后,金融错配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存在显著抑制作用,且在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第二个门槛值后,其抑制作用更强。中央政府应关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有效的官员督察考核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降低金融错配负向激励效应;地方政府应通过调整金融市场上的资源错配等手段,调整自身财政收支水平以改善其财政可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