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2)
2023(8449)
2022(6722)
2021(6041)
2020(5000)
2019(11477)
2018(11078)
2017(23064)
2016(12593)
2015(13500)
2014(13283)
2013(13523)
2012(12633)
2011(11182)
2010(11103)
2009(10264)
2008(10349)
2007(9534)
2006(8452)
2005(7790)
作者
(35332)
(29824)
(29483)
(28680)
(18701)
(14273)
(13299)
(11247)
(11131)
(10771)
(10520)
(9841)
(9822)
(9743)
(9661)
(9183)
(8782)
(8599)
(8532)
(8288)
(7623)
(7284)
(7200)
(6932)
(6911)
(6720)
(6598)
(6110)
(6052)
(5838)
学科
(56960)
经济(56906)
(36866)
管理(35107)
(28005)
企业(28005)
方法(26733)
数学(24007)
数学方法(23820)
(22984)
(22154)
税收(20709)
(20532)
中国(15470)
(15001)
(12078)
收入(11676)
(11201)
业经(11088)
(11033)
财务(11017)
财务管理(10999)
农业(10909)
企业财务(10581)
地方(10421)
(9892)
贸易(9888)
(9646)
(9145)
银行(9123)
机构
大学(183032)
学院(180912)
(83438)
经济(82143)
管理(64938)
研究(61533)
理学(56422)
理学院(55799)
管理学(54876)
管理学院(54519)
中国(46208)
(45985)
(36797)
科学(35894)
财经(35766)
(32593)
(31470)
经济学(29324)
研究所(28161)
(28048)
(27252)
经济学院(26800)
财经大学(26709)
中心(26415)
业大(24173)
北京(22944)
(22388)
师范(22139)
农业(21767)
(21551)
基金
项目(117706)
科学(94198)
基金(89904)
研究(83625)
(79060)
国家(78480)
科学基金(67433)
社会(58023)
社会科(55435)
社会科学(55420)
基金项目(46417)
(43376)
自然(42125)
自然科(41271)
自然科学(41261)
自然科学基金(40602)
教育(37953)
资助(37536)
(36980)
编号(30867)
(27404)
重点(26672)
国家社会(26056)
成果(25956)
(24728)
(24113)
教育部(24081)
(24001)
人文(23106)
创新(22693)
期刊
(86130)
经济(86130)
研究(62653)
(36518)
中国(31663)
学报(31303)
科学(26318)
(24468)
管理(23596)
大学(23405)
学学(22429)
财经(19276)
(17249)
金融(17249)
(16656)
经济研究(16383)
农业(16016)
(15747)
(15715)
税务(13988)
教育(13940)
技术(12379)
问题(12213)
业经(11602)
(9828)
统计(9457)
技术经济(9077)
国际(8980)
(8479)
(8425)
共检索到272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申广军  王荣  张延  
本文以结构性减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例,评估增值税转型将如何影响收入分配。利用2004年增值税转型在东北地区八大行业试点的外生冲击,本文构建工具变量识别了企业减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因果效应,发现减税能够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显示,减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在不同类型企业间存在差异,说明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减税更有利于优化初次分配格局。本文有助于在理论上理解增值税转型的分配效应,在实践中为结构性减税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霞  张亚璟  殷诗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增值税作为我国占比最大的税种,对促进社会分工,调节收入分配,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几次下调了增值税率为企业减负增效,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但目前界内关于增值税对收入分配效应的研究相对薄弱,对增值税有效税率变动调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更为少见。因此,在现行增值税政策下,増值税有效税率变动对企业税收负担及初次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笔者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得出增值税有效税率是决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因素,并利用2014-2020年全行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增值税有效税率降低1%,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0.367%,这种提升效应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存在异质性,这为降低增值税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提供了新证据,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进共同富裕,也为减税降费的进一步实施提供新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健  刘浩萍  宋尚彬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在盘活企业流动资金、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劳动者收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2018年在部分行业实施留抵退税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留抵退税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平均而言,使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约3.6%。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显著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技能劳动力的互补式增加、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最终提升了企业劳动力平均薪酬,直接引致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留抵退税对普通员工、非国有企业、留抵程度较高企业和税收征管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更强。本文为全面认识留抵退税的政策效应,完善留抵退税政策,有效发挥税收保障劳动者福利、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于井远  
本文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劳动收入份额视角,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是其主要作用机制;政策实施后,试点企业相应增加了员工雇佣人数并提高了平均薪酬;此外,政策效应对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为进一步释放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建议扩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适用范围,提升政策覆盖面;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门槛;试行分类管理,进一步优化退税流程,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谷阳   刘长庚   吴雄   张磊  
本文使用2014—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试点政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比样本均值而言,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使得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高了3.13%;(2)机制分析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劳动收入份额提高;(3)异质性分析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规模较大企业、处于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的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普通员工更为凸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后续深化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以及完善税收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英  刘胜  
增值税转型政策实践是否可以释放改革红利,是政策制定者与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基于增值税改革"准自然实验"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新建制造业企业空间布局行为的影响及差异。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释放的减税效应对新企业落户具有显著的吸引力,且对非出口、小规模、内资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吸引力更为明显;同时,增值税转型对制造业企业选址的吸引力还受到地区集聚经济的影响,在供需可达性和集聚经济更强的城市,其吸引力更强。因此,在进一步优化增值税转型政策及地区营商环境时,不仅要推动增值税实质性减税政策落地,还应根据企业及地区的异质性特点精准设计"减税降费"政策,协同利用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促进实体经济空间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周克清  毛锐  罗欢  
通常认为,劳动收入份额过低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而我国的税收制度及其结构是否有效影响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呢?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货劳税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税会降低劳动收入的份额,而企业所得税对其有正向影响;财产税和其他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有正向的影响。为此,我国需要优化货劳税制度,进一步降低货劳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改革所得税制度,加快推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财产税制度和其他税收制度,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进而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申广军  刘超  
现有文献大多关注信息技术的"增长效应",但对其"分配效应"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尤其是没有研究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企业初次分配中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的收入份额。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2007年的微观数据,分析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使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其劳动收入份额更高,并且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变量、样本和模型设定都十分稳健。信息技术的分配效应也存在异质性,在内资企业、内销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表现更加明显。对影响机制的讨论表明,使用信息技术在提高企业增加值的同时,更大幅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聂海峰  刘怡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和城镇家庭消费支出数据,研究了增值税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因税收转嫁对城镇不同收入家庭收入分配的影响。结论是:增值税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之后,不同收入家庭的增值税负担都降低了,平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从税后收入分布的基尼系数来看,转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变化不显著。增值税是累退的,低收入家庭负担的比例高于高收入家庭,转型使得累退的程度略有增加。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熊惠君  
在增强减税降费精准性和促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更有“效率”地减增值税,可以在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改善收入再分配、增进共同富裕。通过以2018年数据为基础,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不同行业减税的收入再分配“效率”,并对深化增值税改革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对第二产业减税的收入再分配“效率”最大;下调基本税率的收入再分配“效率”要大于下调中间税率;对某些非生活必需品减税也有利于增进共同富裕。鉴于以上结论,下一步的增值税改革应进一步降低生活必需品的优惠税率、进一步扩大我国适用优惠税率的生活必需品范围,同时将对生活必需品生产有巨大支持作用的行业纳入优惠税率的范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丽媛   李繁荣  
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兼顾效率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人工智能既影响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二者共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当且仅当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高于第二产业,且工业智能化促使产业结构服务化时,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否则,工业智能化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结果显示,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上升1%,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0.054个单位。人力资本水平高、经济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不显著,产业结构服务化在人工智能的分配效应中发挥反向调节作用,人工智能降低劳动收入份额,但目前产业结构服务化能提高总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芦婷婷  祝志勇  刘畅畅  
现有文献对人工智能与劳动收入份额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线性层面的分析,却忽视了这一关系潜在的非线性特征。基于中国2006—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和人口老龄化为门限变量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同时加入人工智能的平方项,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先抑后扬的U型特征,现阶段以抑制作用为主;这一影响存在人力资本双重门限特征和人口老龄化单门限特征,即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减弱,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负向影响增强,且替换被解释变量、改变抽样次数、剔除极端值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因而应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适老化发展,以缓解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问题,加快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信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偏低已经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当前阶段,提升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不仅有利于总需求的扩张,还能减轻投资压力,进而缓解地方债务问题和产能过剩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重要手段。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詹新宇  张榕芳  徐丹丹  
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基础。但当做大“蛋糕”的压力持续增加、内生动力不足时,势必给分好“蛋糕”的政策目标带来挑战。为此,本文从经济增长目标管理视角构建增长压力测度指标,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两个层面考察了经济增长压力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压力负向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并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压力迫使地方政府在降低企业实际税负的同时,大力增加公共支出规模,但这些积极财政政策客观上扭曲了辖区企业既有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了资本密集度,进而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这一结论在城市经济增长压力感知与压力转嫁、企业间与企业内压力承担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异质性。本研究不仅为探讨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机理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新时代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模式、深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新宇  余倩  
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以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本文构建包含政府补助的扩展型CES生产函数模型,基于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倒U型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助显著增加了劳动收入份额,但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政府补助低于临界值时,政府补助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增加,但当政府补助高于临界值时,情况则相反。机制分析表明,政府补助引致的融资约束改善和营业利润增加是其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补助规模增大,促进效应逐渐减弱,而过高的政府补助引发企业寻租成本上升等抑制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效应却随之增强,这是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倒U型影响的重要原因。本文不仅从微观角度阐释了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机理提供了模型解释和经验证据,也为新时代深化现代财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