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8)
- 2023(13531)
- 2022(11385)
- 2021(10583)
- 2020(8775)
- 2019(19887)
- 2018(19673)
- 2017(37607)
- 2016(20219)
- 2015(22293)
- 2014(22291)
- 2013(21747)
- 2012(19820)
- 2011(18098)
- 2010(18499)
- 2009(16892)
- 2008(16753)
- 2007(15290)
- 2006(13420)
- 2005(11965)
- 学科
- 济(88769)
- 经济(88715)
- 管理(65796)
- 业(63074)
- 企(54062)
- 企业(54062)
- 方法(38091)
- 数学(32976)
- 数学方法(32338)
- 中国(22971)
- 农(22243)
- 地方(21955)
- 技术(21130)
- 业经(20443)
- 财(18586)
- 学(18464)
- 环境(16140)
- 制(15737)
- 理论(15356)
- 农业(15272)
- 和(14318)
- 划(14295)
- 银(13482)
- 银行(13463)
- 技术管理(13327)
- 产业(13147)
- 融(12921)
- 金融(12920)
- 行(12919)
- 地方经济(12904)
- 机构
- 学院(292239)
- 大学(288273)
- 济(116917)
- 管理(115456)
- 经济(114394)
- 理学(99973)
- 理学院(98849)
- 研究(98232)
- 管理学(96835)
- 管理学院(96286)
- 中国(73051)
- 科学(62996)
- 京(61640)
- 财(50716)
- 所(49414)
- 农(46425)
- 研究所(45390)
- 中心(44564)
- 江(44490)
- 业大(43311)
- 财经(41004)
- 北京(38705)
- 范(38178)
- 师范(37751)
- 经(37080)
- 院(36324)
- 农业(36199)
- 州(36169)
- 经济学(34787)
- 技术(32973)
- 基金
- 项目(201537)
- 科学(160569)
- 基金(145511)
- 研究(144855)
- 家(128123)
- 国家(127149)
- 科学基金(109845)
- 社会(91808)
- 社会科(87387)
- 社会科学(87366)
- 省(81733)
- 基金项目(76686)
- 自然(72427)
- 自然科(70645)
- 自然科学(70629)
- 自然科学基金(69402)
- 划(68434)
- 教育(66936)
- 资助(59740)
- 编号(57363)
- 重点(46376)
- 创(46241)
- 发(45240)
- 成果(45052)
- 部(43120)
- 创新(42417)
- 课题(41127)
- 国家社会(37946)
- 科研(37773)
- 计划(37397)
- 期刊
- 济(127952)
- 经济(127952)
- 研究(79237)
- 中国(60455)
- 管理(46565)
- 学报(44946)
- 科学(44218)
- 农(40951)
- 财(37999)
- 大学(33722)
- 教育(33147)
- 学学(31696)
- 技术(29128)
- 农业(28430)
- 融(23861)
- 金融(23861)
- 业经(22510)
- 经济研究(20282)
- 财经(19882)
- 科技(17699)
- 经(17285)
- 业(16441)
- 技术经济(16235)
- 问题(16190)
- 资源(15868)
- 策(15858)
- 统计(15717)
- 图书(14226)
- 坛(13808)
- 论坛(13808)
共检索到426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起 刘梦 李玥 杨仲基
基于结构平衡理论,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核心创新层、辅助创新层以及支撑创新层之间的结构平衡为目标,构建科技资源配置模型,运用MATLAB R2014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验证。通过求解模型得出三个创新层结构平衡目标下的最优科技资源配置结果,研究发现充分利用科技资源,避免科技资源闲置,有利于促进三个创新层之间的科技资源流动、有效整合以及优势互补,以实现其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提高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效率,旨在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提供方法支持与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宏起 刘梦 武川 武建龙
评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是调节与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顺利运行的有效手段。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表现,从结构、功能以及效益3个维度,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与层次分析方法进行组合赋权,设计基于规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评价方法,并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保障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水平的优化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海霞 张治河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投入与产出角度对2009—2011年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并没有实现最优,且不同产业间以及同一产业内部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1)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及生物医药部分依托产业,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存在低效或者无效;(2)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部分依托产业,存在严重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基于此,提出了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绍波
创新生态系统是核心创新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同行业竞争对手及产品服务的其他相关配套提供主体所构成的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企业组织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技术配套的专用性、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以及技术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等原因,很容易滋生机会主义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包括协商机制、声誉机制、信息披露和平台开放机制及信任机制等几个方面,通过几种治理机制的综合运用可以达到克服机会主义行为、提高知识共享意愿的治理目标。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生态系统 治理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航
当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和实现产业结构成功转型的强大引擎。目前已有研究仅指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从政府扶持、加大投入、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已有政策性研究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缺乏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文章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切入,阐释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并从创新集群发展、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石璋铭 徐道宣
集聚作为现代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能够促进创新所需的知识生产与汇集,进而带动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以2011—2016年五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实证研究集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集聚对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等四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网络、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较为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于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环境却没有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集聚 创新生态系统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梅强 张兵 李文元
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与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进而从企业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系统模型中的创新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建议。这一研究的开展,将为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控制机制奠定初步基础,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生态系统 风险控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龙 雷良海
选取112家科创板上市企业2016-2019年数据为样本,依据创新价值链理论,将企业创新活动分为研发和产业化两阶段,运用动态StoNED方法构建模型对两阶段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和研究,并利用Tobit模型分别对影响两阶段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行业两阶段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但研发阶段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两阶段效率在各子行业间的差异明显且具有不同的动态特征;影响两阶段效率的因素不同,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正向促进两阶段效率提升,股权制衡度只与研发阶段效率正相关,企业存续和股权集中度则对产业化阶段效率分别起正向和负向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亚男 王宏起 李永华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是影响该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包含了产业中人力资源和产业内外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两部分,这两部分从生态角度进行评价,可以分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存力、竞争力和发展力三个评价指标。生存力和竞争力反映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本身,发展力反映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文章从这三方面设计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评价提供科学的方法,并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晓华 刘峰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国家创新系统等既有理论,本文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态学家或环境学家将产业生态系统看做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体系不同,本文将产业生态系统定义为对某一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与应用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以及要素供给、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政策体系等辅助因素。产业生态系统具有相互依赖、复杂连接、自我修复、共同演化等特征。产业的发展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那些能够率先建立起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的国家将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雪原 王宏起
为有效掌握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结构,科学、客观地制订区域科技政策,以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从配置系统主体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配置系统结构方程模型,利用2001—2005年我国31个省市的相关科技指标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在完成效度与信度检验的基础上,依据拟合结果分析了主体结构及其对配置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应根据我国当前情况采用基于科技计划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模式,以有效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起 杨仲基 安宁
本文在界定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并分析其形成机制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吸纳"创新2.0"理论思想,设计了科技创新驱动与市场需求拉动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内涵、特征以及演化路径和应用思路,并应用该模式为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提出相关策略,有助于为区域新兴产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春玲 吴红霞 刘遵峰
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又使得低碳经济成为可能。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重要作用。文章在阐述低碳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低碳经济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Weaver-Thomas和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东霖
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际出发,借鉴具有系统理论研究成果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构建相对完整的具有操作性的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过程中,首先突出的是产业的技术创新含量,其次是产业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并兼顾产业的社会效益。方案层中R&D投入强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生产率上升基准、企业社会贡献度这些指标的权重最大,实证结果为科学和准确选择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有助于区域层面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选择 指标构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绍波 顾新 吴光东 龚英
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技术学习能够实现技术知识的积累,克服合作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瓶颈,从而最终实现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增殖。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技术学习有模仿学习、人员流动、非正式交流等多种方式。技术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传导路径有同一创新链条上的知识传导、创新链条间的知识传导、轮轴式知识传导三种类型。技术学习的效率受到知识粘滞特性、知识冲突因素、关系特性等多种障碍性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克服这些障碍性因素的影响,提高技术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新兴产业 创新生态系统 技术学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