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35)
2023(11984)
2022(9588)
2021(8284)
2020(6700)
2019(14656)
2018(14239)
2017(27051)
2016(14657)
2015(15966)
2014(15755)
2013(15536)
2012(14367)
2011(13031)
2010(13370)
2009(12683)
2008(12677)
2007(11740)
2006(10664)
2005(10035)
作者
(43153)
(35994)
(35744)
(34306)
(23089)
(17072)
(16276)
(13755)
(13754)
(12894)
(12365)
(12081)
(11769)
(11420)
(11315)
(11219)
(10606)
(10470)
(10459)
(10275)
(9245)
(8699)
(8682)
(8415)
(8055)
(8011)
(8002)
(7779)
(7141)
(7025)
学科
(64129)
经济(64021)
管理(54461)
(50427)
(43180)
企业(43180)
方法(22452)
中国(20485)
(20389)
业经(19024)
(18734)
数学(18450)
数学方法(18269)
(17344)
技术(15366)
(13590)
产业(13365)
(12613)
财务(12583)
(12564)
财务管理(12556)
企业财务(12094)
地方(11716)
农业(11607)
体制(11546)
(11536)
银行(11517)
(11019)
(10790)
金融(10787)
机构
大学(224827)
学院(221929)
(92126)
经济(90017)
管理(85090)
研究(74527)
理学(72759)
理学院(71918)
管理学(70904)
管理学院(70441)
中国(56257)
(47270)
(46937)
科学(42834)
财经(36637)
(36118)
(34872)
中心(33965)
(33114)
研究所(32178)
(31202)
(30537)
师范(30229)
经济学(29436)
北京(29292)
业大(28915)
(27590)
(27323)
财经大学(27061)
经济学院(26382)
基金
项目(145933)
科学(117677)
研究(109376)
基金(108490)
(94024)
国家(93244)
科学基金(81282)
社会(73858)
社会科(70104)
社会科学(70083)
基金项目(57004)
(55330)
教育(49889)
自然(49613)
自然科(48527)
自然科学(48518)
自然科学基金(47679)
(46990)
编号(43237)
资助(41780)
成果(36327)
(33486)
(33096)
重点(32958)
国家社会(32020)
(31024)
(30818)
课题(30087)
创新(29250)
教育部(29184)
期刊
(107134)
经济(107134)
研究(71148)
中国(46149)
(38675)
学报(33204)
管理(33092)
科学(31789)
(28927)
大学(26485)
教育(24947)
学学(24813)
(21026)
金融(21026)
技术(20385)
财经(20259)
农业(18740)
(17531)
经济研究(16554)
业经(16135)
问题(15508)
技术经济(12162)
图书(11155)
(11043)
科技(10932)
现代(10761)
(10525)
(10019)
论坛(10019)
理论(9776)
共检索到339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晔琴   甘甜  
以数字技术助推城市基层治理是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理论及实践议题。在技术与组织“互构论”视角下构建“结构嵌入—行为吸纳”分析框架,结合上海市H街道“数字孪生城市”案例,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通过结构嵌入与行为吸纳两种机制助推城市基层治理,且在结构嵌入过程中与客观制度规范、权力结构、条块关系等结构要素“互构”,在行为吸纳过程中与主观思维理念、行为方式、治理能力等行为要素“互构”。同时,在“互构”过程中存在技术迭代与制度保障对称性不足、技术嵌入与部门壁垒张力明显、技术赋能与基层管理者能力矛盾突出等现实困境。未来应促进技术发展与制度变革互惠共生、技术嵌入与条块关系耦合互动、技术赋能与基层管理者能力平衡互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伟  丁云龙  许鑫  
通过对中国城市医疗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城市医疗资源配置层面不均衡、医疗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医疗资源利用率低和医疗资源配置方式不适应疾病模式变化是新医改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讨论,认为医疗制度运行常态化导致配置资源非均衡化,而资源配置非均衡化进一步导致效率低矮化。提出摆脱制度吸纳资源的路径和选择,首先应通过完善医疗资源配置的制度体系保证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和有效性;其次,政府应该增加医疗卫生的投入比例、明确医疗卫生产品的属性、鼓励民营营利性医院进入医疗市场,建立多元化医疗投入制度;再次,通过倡导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明宝  
精准扶贫在具体政策执行中出现了悬浮状态,数字化、文本化扶贫造成真正的贫困治理缺失,压力型体制的运行机制使得扶贫对象错位,保障功能扩大导致村庄社会出现"人人争贫困"现象,干部帮扶制度的形式化使得贫困户对基层政府产生抱怨和不信任。精准扶贫执行中的悬浮使得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呈现出职业化的特征,进而带来了村干部群体村治动力的弱化;扶贫实践中的利益分配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使得基层组织处于夹心层状态。精准扶贫试图通过精细化的技术治理以改变之前瞄准脱靶的难题,但在具体执行中却又带来了扶贫困境,使其成为替代基层治理的中心工作,就出现了精准扶贫对治理的吸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倩  马英  
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背景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数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越来越多数字化程序的运用,给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乡村治理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组成,其效能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治理的综合实力。因此,研究数字化技术如何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辨析数字化乡村治理的概念,分析现阶段数字技术在推进乡村治理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乡村治理效率的对策,完善现阶段数字乡村治理体系,为实现智慧化乡村治理目标奠定基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潇俏  
以长沙市为个案,对社会组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随着长沙市社会组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扶弱助残、关爱儿童、社区治理等社会服务领域的作用日益显著,尤其是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通过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积极发挥自身主体性作用,长沙市社会组织已然成为长沙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力量。长沙市社会组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了基层党建模式,激发了社会组织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满足了市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当然,部分社会组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仍然存在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政治嵌入困境、社会组织之间联动合作不够强的结构嵌入困境、未能真正融入服务对象的关系嵌入困境、与受众认同观念存在差异性和服务理念不足的文化嵌入困境。要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制度,二是注重强化政府支持力度,三是注重加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四是注重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君  
社会转型以及基层范畴的变动,使得当前基层治理被赋予新的内涵。作为对基层治理社会化的一种理论阐释,政府吸纳社会不同于行政吸纳社会,也不同于行政吸纳服务。通过对我国基层治理中政府吸纳社会模式的历史分析,当前"政府吸纳社会"模式在"场域"界限、目标体系、路径选择等方面推进基层治理社会化的实现和发展。政府吸纳社会在基层治理中的正式登场,其价值与限度表现为不应只是一种技术治理,更应体现社会公平的价值目标;不应只是当作一种政府管理体制,更应注重"参与式行动"治理;不应只注重基层社会的治理机制创新,还应该大力推进基层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君  
社会转型以及基层范畴的变动,使得当前基层治理被赋予新的内涵。作为对基层治理社会化的一种理论阐释,政府吸纳社会不同于行政吸纳社会,也不同于行政吸纳服务。通过对我国基层治理中政府吸纳社会模式的历史分析,当前"政府吸纳社会"模式在"场域"界限、目标体系、路径选择等方面推进基层治理社会化的实现和发展。政府吸纳社会在基层治理中的正式登场,其价值与限度表现为不应只是一种技术治理,更应体现社会公平的价值目标;不应只是当作一种政府管理体制,更应注重"参与式行动"治理;不应只注重基层社会的治理机制创新,还应该大力推进基层治理的重大理论创新。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宇阳  
推进乡村数字治理是提升乡村治理效率的重要路径。从嵌入性视角出发,在数字治理技术供给乡村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合理的认知、行政、文化以及关系的嵌入。然而,由于数字鸿沟下农民数字认知不足、“数字锦标赛”下的“数字政绩”激励、“外生性”数字治理的地方排斥、“数字脱域”下“基层-农民”关系脱嵌等原因,当前我国乡村数字治理存在一定的认知嵌入不足、行政嵌入过度、文化嵌入缺位以及关系嵌入弱化等多重困境。应该有序推进数字治理、普及乡村数字教育,改善乡村数字治理考核体系,促进乡村本土治理文化内容融入数字治理,多途径增进乡村数字治理中的“基层-农民”关系,以此塑造良好的嵌入性环境,真正实现有效乡村数字治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玉祥   许珍珍  
基层协商民主已基本实现良善之治,但亦面临着一些实践困境。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根源于“制度—事务脱嵌”。“制度—事务脱嵌”理论指出,治理事务是影响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关键变量,制度脱嵌于治理事务会导致基层协商民主出现实践困境。基层治理事务至少包括3类事务,即自主决策事务、动员式执行事务、依规执行事务。但是,当前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仅仅适配于某一类或两类事务,无法全部嵌入3类事务。当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与部分事务脱嵌时,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在脱嵌性事务中难以发挥作用,各类主体会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应付。于是,基层协商民主在脱嵌性事务中出现基层干部变通式执行、人民群众政治冷漠、政治精英过度参与、治理效果相对欠佳的实践困境。为此,基层协商民主困境的治理机制需着力于克服“制度—事务脱嵌”问题,让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能够嵌入治理事务之中,朝着分类运转的制度设计方向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雄智  肖中华  
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介入,提升了治理的科学性、精细性、智能性,大大改进了治理方式,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科技支撑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亮点。但是,将大数据技术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仍存在大数据技术人才不足、大数据运用水平不高、缺乏大数据战略思维、大数据安全管理的法律制度有待完善、面临潜在伦理新挑战以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舆情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基于大数据技术基础的基层社会治理应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大力培养基层大数据专业人才,切实树立大数据战略思维,建立健全大数据开放保密审查和安全管理法律制度,正确应对大数据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努力构建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机制,深化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卢义桦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进程加速,数字技术不断融合乡村生活,并形塑乡村社会形态。文章从乡村振兴的整体性视角出发,聚焦数字技术嵌入乡村社会并形塑共同体形态的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阐释数字技术助力乡村社会共同体重建的现实困境,并从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基层治理、数字素养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郝颖  
公司治理伴生于科技革命进程之中,公司治理的变革与技术的发展互为表征、相互转化。数字时代的来临催化技术加速迭代,深度变革企业的治理边界与经营模式,对于公司股权结构及其配套机制的探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一方面,数字技术拓宽了公司经营治理的场域,将更多因素纳入股权治理框架中,进一步强化了科技发展与公司治理之间的链接;另一方面,数字驱动的新型治理生态重新定义了公司股权治理的底层逻辑,挑战了股东中心主义与同股同权原则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在此逻辑基础上,文章结合当前股权治理实践深入分析数字时代股权治理的新风险与新挑战,为应对数字赋能下要素价值重塑与股权制度转变的挑战提供新的视角与启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海林  张艳  
老旧小区环境治理是当前我国基层治理的热点话题。嵌入式治理通过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手段和治理机制四个维度镶嵌于社区,充分满足居民的现实需求,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小区环境问题。通过对老旧小区的实地考察,发现老旧小区环境存在治理目标与居民需求“脱嵌”、与社区实际情况“脱嵌”等普遍性问题。嵌入式治理为解决环境治理“脱嵌”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嵌入式治理视角下,治理主体从单向行动走向互嵌、治理内容由表及里、治理手段双管齐下、治理机制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社区环境治理模式,实现社区环境的嵌入式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连刚  陈天庆  文枚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农民合作社通过发挥自身经济功能可推动乡村发展,并不断向社会领域拓展和延伸,已成为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通过分析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基于嵌入性视角提出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三重路径,即资本嵌入、政治嵌入和文化嵌入,提出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即规范合作社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完善激励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永军  
寡头治村是基层民主失序的极端形态,分析寡头治村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把握基层民主建设的难点。在宗族分化的社会基础和开放选举的制度框架下,以家族关系为基础的自己人关系在精英的权力竞争中被政治化,成为精英的政治支持集团。寡头治村的形成在于寡头个人的能量超出其他精英,且在村庄内构建了笼罩性的自己人关系网络,从而建立稳固的权力基础。在自己人关系网络居于主导的情况下,公共关系变得私人化,在利益分配和村庄治理中,私人原则均居于主导地位,公共性的制度运作被吸纳,而公共关系的私人化又反过来巩固了寡头的自己人关系网络。在实际的村治格局中,公与私是混合在一起的,而村干部的行为向公的方向还是向私的方向偏移,取决于村干部的自己人关系网络的强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