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99)
- 2023(6841)
- 2022(5691)
- 2021(5129)
- 2020(4388)
- 2019(9662)
- 2018(9261)
- 2017(17817)
- 2016(9810)
- 2015(10276)
- 2014(9899)
- 2013(9659)
- 2012(8920)
- 2011(7790)
- 2010(7755)
- 2009(7018)
- 2008(7084)
- 2007(6126)
- 2006(5186)
- 2005(4514)
- 学科
- 济(39722)
- 经济(39687)
- 管理(31267)
- 业(30215)
- 企(25330)
- 企业(25330)
- 方法(18537)
- 数学(16746)
- 数学方法(16615)
- 财(14378)
- 务(10170)
- 财务(10166)
- 财务管理(10151)
- 农(9962)
- 企业财务(9732)
- 中国(9700)
- 学(8788)
- 制(8744)
- 贸(8409)
- 贸易(8406)
- 业经(8360)
- 易(8217)
- 产业(6868)
- 银(6830)
- 银行(6793)
- 农业(6716)
- 行(6333)
- 体(6332)
- 融(6294)
- 金融(6294)
- 机构
- 大学(138027)
- 学院(137025)
- 济(58262)
- 经济(57333)
- 管理(52233)
- 研究(47140)
- 理学(46485)
- 理学院(45944)
- 管理学(45140)
- 管理学院(44912)
- 中国(35210)
- 科学(30666)
- 农(29861)
- 京(28492)
- 财(26498)
- 业大(25402)
- 所(24343)
- 农业(24057)
- 研究所(22562)
- 财经(21680)
- 中心(21215)
- 经(19925)
- 江(18896)
- 经济学(18693)
- 北京(17267)
- 经济学院(17164)
- 院(16931)
- 财经大学(16432)
- 农业大学(16428)
- 范(15797)
- 基金
- 项目(99841)
- 科学(79024)
- 基金(75614)
- 家(69066)
- 国家(68511)
- 研究(64833)
- 科学基金(58359)
- 社会(44230)
- 社会科(42140)
- 社会科学(42129)
- 基金项目(40847)
- 自然(40239)
- 自然科(39378)
- 自然科学(39365)
- 自然科学基金(38720)
- 省(38393)
- 划(33053)
- 资助(30328)
- 教育(29606)
- 重点(23093)
- 编号(22802)
- 部(22256)
- 创(20926)
- 发(20688)
- 计划(20359)
- 科研(19931)
- 创新(19686)
- 国家社会(19195)
- 教育部(18762)
- 业(18449)
共检索到187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克莎
从2003年至2004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看,我国经济中的结构失衡问题日益严重,结构问题使总量问题更加突出,通胀的压力明显增大,同时,又存在着通胀(结构性膨胀)转变为通缩(结构性过剩)的危险,宏观调控处于一个相当微妙的阶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累计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幅从2月底的53%降低到7月底的31.1%,累计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则从1月底的11.8%增加到7月底的12.8%。这说明国家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家智 周振
我国的宏观经济已经处在转型和升级的关键阶段,宏观经济增长动力已发生了趋势性改变,现阶段宏观经济运行困境具有内外因素叠加效应。宏观经济增长动力失衡从而引发出的结构矛盾是困扰中国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快速的政府主导型的投资驱动调控无疑有助于阻止经济总量增速的快速下滑,但是从长远看,投资驱动型总量政策将更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的结构矛盾。基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失衡矛盾视角分析结论表明,宏观调控政策应以促进消费增长的消费驱动型代替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以消费为动力的内部需求扩大就成为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柳庆刚
无论是纵向历史跟踪还是横向与其他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进行比较,我国的经济结构都存在着长期的失衡现象,文章从信息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解释。中国式的财政分权引发了不同层面上同一级别间的地方竞争,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到很强的决策外部性,相互比拼的激励使得地方政府对于上级政府的宏观调控显得过于敏感,并最终导致不同地区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渐趋一致。本文通过一个数学模型阐述了上述想法,并以此为基础做了福利比较分析,最后还对该模型框架进行了扩展并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
关键词:
经济失衡 宏观调控 地区竞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发展达到的新水平,分析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发展条件发生的新变化,特别强调了实现新目标遇到的新挑战。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失衡,剖析了失衡产生的主要原因,尤其强调了新阶段新失衡的新特点。本文探讨了针对新目标、新挑战、新失衡、新动因,宏观调控方式应发生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对制度创新有怎样的要求?尤其是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经济均衡持续发展对经济改革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长明
我国的实践和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于能否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直接关系,而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则对产业结构的变动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正确实施对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使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无论对达到我国本世纪末还是下个世纪中期的战略目标,都是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俞文青
一、我国投资运行机制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改革以来,我国投资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1)过去集中的权力和利益结构向相对分散的方向转化。企业、地方政府及各类投资主体的权力和利益有所增强;(2)单一的由计划配置资源向二元方向转化,市场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聚伟
国家根据国内外不同的经济金融形势出台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而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从国库收支总量及结构的变化上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本文分析近年来宏观调控对南阳市国库收支总量及结构的影响,从人民银行国库的视角,对提高国家宏观调控效能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国库收支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加宁 张承惠 张永生
自1993年年中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使中国经济避免了1992年大起之后随即发生大落的危险,而且还有效地防止了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说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比以往的历次调整都要成功得多,成熟得多。但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予以进一步完善。主要是:第一,宏观调控力度时紧时松。自去年年中加强宏观调控以来,虽然从总体上采取的是偏紧的货币政策,但总量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长才
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隐性失业的基础上得出:总失业率(登记失业率与隐性失业率之和)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一个稳定的奥肯关系,即由于宏观调控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我国的总失业率实际上在以较高的速度下降。由于总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这种稳定的关系,因此总失业率可以做为一个内生变量进入笔者根据泰勒模型改造的宏观调控模型。本文暗示的政策建议是: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会使隐性失业率迅速下降到一个临界值,之后才会使登记失业率下降。
关键词:
宏现调控 总失业率 经济增长率 就业深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文森
本轮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本文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个案,对本轮宏观调控的三个阶段,信贷增长总量的调控与结构性失衡的矫正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宏观调控与信贷增长失衡相生相伴,当前应进一步发挥金融调控的主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宏观金融调控模式。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经济结构 信贷失街 信贷配给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明
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规模偏大、货币信贷投放偏多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从短期看,经济总量仍处于偏热状态;从中长期看,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软肋”。2007年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适当调整总量,着力调整结构,将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形势 宏观调控 经济政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丛明
当前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下一步的宏观经济走势依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上行和下行的两种趋向同时并存,反映出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与通货紧缩影响依然存在,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刻。要把握好2006年宏观调控四大主要预期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为主,适时适度采取微调措施。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重视发挥价格、税收、汇率等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
经济形势 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