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8)
- 2023(11353)
- 2022(9638)
- 2021(8751)
- 2020(7410)
- 2019(17344)
- 2018(16946)
- 2017(33684)
- 2016(18329)
- 2015(20601)
- 2014(20913)
- 2013(20773)
- 2012(20059)
- 2011(18496)
- 2010(19067)
- 2009(18021)
- 2008(18112)
- 2007(16679)
- 2006(14926)
- 2005(13841)
- 学科
- 济(99581)
- 经济(99504)
- 管理(52179)
- 业(48901)
- 企(39614)
- 企业(39614)
- 方法(38145)
- 数学(33231)
- 数学方法(32892)
- 中国(23096)
- 农(23082)
- 地方(22754)
- 财(21658)
- 学(20050)
- 业经(18621)
- 制(17021)
- 贸(15844)
- 贸易(15839)
- 易(15288)
- 农业(15111)
- 地方经济(14561)
- 银(13868)
- 银行(13843)
- 融(13754)
- 金融(13752)
- 行(13292)
- 理论(13251)
- 和(13244)
- 策(13224)
- 环境(12651)
- 机构
- 大学(279511)
- 学院(279346)
- 济(129437)
- 经济(126821)
- 管理(104577)
- 研究(99343)
- 理学(89074)
- 理学院(88070)
- 管理学(86644)
- 管理学院(86108)
- 中国(75335)
- 财(59176)
- 京(58364)
- 科学(57844)
- 所(51042)
- 财经(46352)
- 研究所(45949)
- 农(44587)
- 中心(44422)
- 江(43553)
- 经(41846)
- 经济学(41559)
- 业大(37897)
- 北京(37233)
- 经济学院(37177)
- 范(36972)
- 师范(36667)
- 农业(34928)
- 院(34870)
- 财经大学(33945)
- 基金
- 项目(172880)
- 科学(136463)
- 研究(128335)
- 基金(125621)
- 家(108038)
- 国家(107126)
- 科学基金(91370)
- 社会(82918)
- 社会科(78599)
- 社会科学(78577)
- 省(66922)
- 基金项目(65089)
- 教育(58935)
- 自然(56799)
- 划(56100)
- 自然科(55417)
- 自然科学(55399)
- 自然科学基金(54435)
- 资助(52915)
- 编号(52036)
- 成果(43938)
- 部(39385)
- 重点(39287)
- 发(39083)
- 课题(36499)
- 创(34891)
- 国家社会(34098)
- 教育部(33969)
- 性(33025)
- 人文(32972)
- 期刊
- 济(152092)
- 经济(152092)
- 研究(89687)
- 中国(51953)
- 财(45881)
- 农(40284)
- 学报(39574)
- 管理(38712)
- 科学(37693)
- 大学(30115)
- 融(28589)
- 金融(28589)
- 学学(28534)
- 教育(27062)
- 农业(26494)
- 经济研究(25488)
- 财经(24351)
- 技术(24126)
- 业经(22371)
- 经(21162)
- 问题(19973)
- 贸(16328)
- 技术经济(16139)
- 统计(14955)
- 世界(13788)
- 国际(13714)
- 业(13562)
- 商业(13520)
- 理论(13263)
- 策(13174)
共检索到42954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尹敬东
结构失衡与宏观经济政策成效的理论分析尹敬东为论证方便,我们假定:(1)结构失衡模型仅限于投资和消费两个部门。(2)经济未到充分就业和资源充分利用状态。一、结构失衡: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作为研究结构失衡的起点,我们采用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分析框架,这个由希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昌忠泽 王俊
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源于其特殊的制度经济背景: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推动。内外平衡相互对应、互为因果,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作出新的调整。鉴于财政扩张与人民币升值是一种有效的政策组合,应根据中国区域二元经济状况,建立全国统一性和区域差异性相结合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关键词:
内部失衡 外部失衡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耀 陶立新
经济学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探讨对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其衡量标准是供求均衡。供过于求表明有限资源的相对浪费,或有效需求的相对不足,导致就业下降和经济衰退;求大于供则意味着稀缺资源的相对节约,有效需求的相对过旺。致使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就宏观而言都存在供求均衡问题。亚当·斯密设想的无宏观调控系统,只由企业和市场共同组成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便能自觉地实现供求均衡。但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早已表明,这只不过是一种过时的19世纪的观念。由于种种原因,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在社会经济运行系统中的许多方面往往失灵,在缺少国家的理性干预下,不仅会出现总量失衡,而且会引起结构失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宙 魏杰
本文认为经济波动是经济分工网络出现局部失衡以及这一局部失衡引起网络内部的结构性失衡,并最终演化成全局失衡后各分工部门又通过自我行动调节恢复平衡的一个动态的市场过程。本文简单地探讨了出现局部失衡的原因以及这些局部失衡引致结构性失衡和全局失衡的传递机制。基于此,我们分析了政府的宏观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得出政府可以是经济波动的原因,也可以是保持经济稳定和抑制经济波动的重要力量。政府宏观政策的效果受到政府获取认知经济状态信息的效率、以及政府决策形成和执行效率的影响。最后,我们利用中国大陆地区1978-2013年的面板数据做了一系列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宏观政策与经济波动相关,其中短期政策与波动正相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2003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了4年的经济繁荣期,经济形势的基本面是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和投资高增长的潜在风险在加大。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三过”问题和流动性过剩是经济内外失衡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根源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必须采取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2005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明显。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将在2006年延续下去。同时随着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市场色彩将更浓、经济手段更多,政策与体制法规的结合更加完善,以体制改革提升调控效果的特点更为突出。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 基本取向 分析预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杨堃 叶蜀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诚 毛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甜甜
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1978—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并利用情景分析模拟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汇率政策的变动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能抑制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对GDP、消费、投资和出口总额均有积极影响;提高人民币汇率,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投资和出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立群
20 0 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已经转向制止经济无序、建立市场经济规则、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方面。新的经济增长基础逐步形成。 2 0 0 2年受世界经济影响 ,我国经济将继续呈现缓慢回落状态 ,宏观经济政策对短期目标关注度将上升 ,在加入了WTO的环境下 ,深化改革、建立规则、规范秩序方面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涉及体制的更深层面。
关键词:
宏观经济 政策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新顺 吕峰 史本山
近年来 ,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其中 ,有的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有的还不太明显。本文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政策进行了一般性和实证性的分析与评价 ,指出某些政策实施绩效不理想的原因 ,并提出以下建议 :( 1)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 ;( 2 )降低税负 ,促进投资 ,增加劳动者收入 ;( 3)减轻农村居民的负担 ,解除对农村居民的各种不平等的约束 ;( 4 )消除股市泡沫 ,释放资金以促进消费。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 政策绩效 政策评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立
对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主要分歧点在于是否存在总量需求不足。本文对这一分歧点涉及的内容作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998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措施选择。
关键词:
宏观经济 政策选择 需求不足 松动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长生 王晶晶
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较严重的内外失衡。内外失衡是需求结构的失衡,即高投资和高出口拉动高增长,而消费严重不足。内外失衡的实质是整个经济的过度储蓄。过度储蓄主要由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造成。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又是依靠无限劳动力供给和极低劳动力成本实现快速资本积累和高速增长的生产模式决定的。必须针对需求模式、分配模式和生产模式三个层次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失衡进行系统的矫正,统筹协调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供给管理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颖
面对物价不断上涨压力,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宽松"回归"稳健",表明了政府"防通胀"的宏观调控决策。然而,从根本上说,我国经济生活中突出的矛盾还是总需求不足,"扩内需"是今后很长时间内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核心任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支柱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需要在"防通胀"和"扩内需"之间进行权衡,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