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0)
2023(8513)
2022(7135)
2021(6255)
2020(5237)
2019(11884)
2018(11532)
2017(22814)
2016(11963)
2015(13192)
2014(13262)
2013(13267)
2012(12562)
2011(11468)
2010(11821)
2009(11524)
2008(11056)
2007(10116)
2006(9332)
2005(8936)
作者
(34754)
(29366)
(29322)
(28084)
(18651)
(13880)
(13112)
(11140)
(11083)
(10421)
(10405)
(9700)
(9610)
(9529)
(9409)
(9179)
(8690)
(8554)
(8366)
(8035)
(7735)
(7121)
(7030)
(6775)
(6699)
(6578)
(6465)
(6235)
(5861)
(5673)
学科
(74471)
经济(74395)
管理(40158)
(34364)
(28510)
企业(28510)
方法(22716)
数学(20017)
数学方法(19911)
地方(18327)
(17281)
中国(16143)
(16007)
(14232)
业经(14174)
地方经济(13110)
(12754)
(12498)
(10424)
金融(10422)
环境(10099)
(9977)
银行(9961)
(9827)
财务(9809)
体制(9803)
财务管理(9788)
农业(9585)
(9541)
产业(9364)
机构
大学(183847)
学院(182923)
(92715)
经济(91104)
研究(67164)
管理(67065)
理学(56876)
理学院(56230)
管理学(55537)
管理学院(55176)
中国(51325)
(44259)
(37547)
科学(35717)
财经(34170)
(33262)
经济学(31118)
(30816)
研究所(29496)
中心(29111)
(28523)
经济学院(27631)
财经大学(25068)
(24752)
(23930)
北京(23752)
(21949)
业大(21884)
师范(21743)
(21569)
基金
项目(113819)
科学(91436)
基金(85469)
研究(84751)
(73222)
国家(72671)
科学基金(63016)
社会(59003)
社会科(56154)
社会科学(56143)
基金项目(44373)
(43015)
教育(37964)
自然(37480)
自然科(36595)
自然科学(36585)
自然科学基金(35968)
(35317)
资助(34711)
编号(31786)
(27052)
成果(26938)
(26519)
重点(26145)
(25726)
国家社会(25717)
教育部(23492)
(23235)
课题(22964)
人文(22772)
期刊
(113012)
经济(113012)
研究(63666)
中国(37121)
(36003)
管理(28189)
学报(24243)
科学(23909)
(23249)
大学(19683)
(19564)
金融(19564)
经济研究(19503)
财经(18966)
学学(18909)
(16508)
技术(15623)
业经(14860)
农业(14847)
问题(14495)
教育(13211)
技术经济(10905)
(10881)
世界(10153)
国际(9463)
统计(9267)
经济问题(9131)
经济管理(8771)
改革(8726)
(8726)
共检索到291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俞剑  方福前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研究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转变是从需求方和供给方因素驱动向多种因素驱动的转变。需求方因素驱动的理论基石是恩格尔定律,它强调消费者偏好和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化会引起结构变迁和经济波动。供给方因素驱动的理论基础是技术变迁,它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第二次转变是从封闭经济模型向开放经济模型的转变。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西方经济学家们开始尝试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考察多个国家间的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传导关系。最后,本文从工资扭曲、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异质性等方面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锋华  泰来提·木明  
本文利用新近发展的面板协整技术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来判断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情况,然后使用门限回归模型分析能源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否存在一种结构变动,进而促使经济发展在跨越某一阶段后减少对于能源消费的依赖。研究结果表明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并且存在着以能源强度为门槛变量的非线性转化关系,当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时,经济增长是以资本和能源消耗为基础的;而当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时,经济增长则依靠于资本和劳动投入,且两者的影响程度趋同,而对于能源投入的依赖程度下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泽华  
从经济发展史上看 ,融资机制内生于经济增长 ,并成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助推器”。一个健全的融资机制对一国经济的增长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本文从经济增长中融资机制的变迁出发 ,分析了新经济时代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出现的必然性 ,指出了其不同于以往融资方式的融资绩效 ,最后 ,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改革和完善融资制度的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泽华  
从经济发展史上看 ,融资机制内生于经济增长 ,并成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助推器”。一个健全的融资机制对一国经济的增长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本文从经济增长中融资机制的变迁出发 ,分析了新经济时代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出现的必然性 ,指出了其不同于以往融资方式的融资绩效 ,最后 ,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改革和完善融资制度的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尚恒  
制度因素作为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变量,其不断的演进和变迁必然深深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结构转型及经济增长。文章运用我国1998—2014年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就制度变迁对结构转型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权制度、开放制度等制度变迁构造变量通过有利于结构转型而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制度变迁及其构造变量的这种影响呈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产权制度变迁对结构转型的边际效应远大于中西部,但其结构转型的"中间效应"太小,导致产权制度变迁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窦祥胜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和制度等经济增长因素的结构变迁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丹阳  周泽茜  
本文从生产函数演变的视角探讨增长理论的变迁,找出各种理论在生产函数形式上的异同,同时指明其背后隐含的经济意义和内在逻辑上的重大差别。从资本积累、外生技术进步到内生增长模型,本文剖析了这些模型是怎样建立起一般均衡的,并厘清了内生增长的决定因素。我们认为增长理论的未来发展不能局限于生产函数方面的考量,需转向"算法"(Algorithm)模型的开拓。在计算技术大幅提升的当下,我们应当加大力度开发"Agent-Based Model"(ABM)、"Agent-Based Computational Economics"(ACE)去模拟经济个体在不同政策环境和规章制度下的决策,探讨政策和体制变化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算法"模型的第一目标是在有限的现有成果基础上,建立起相对小型但具有拓展潜力的标准化增长理论模型,逐渐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其创新虽有难度,但成果是令人期盼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柳清瑞  王维华  
东北地区人口净迁出已经持续了10年之久,这使得东北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区域经济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导致经济增长受到抑制甚至负增长,本研究旨在探索人口迁移影响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形成及每个环节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2001~2020年东三省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口迁移到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清晰可见,并且确已形成一个传导链条;利用好这一传导规律,引导东北迁移人口有序流动,稳定东北人口数量是扭转东北经济增长缓慢的关键抓手,是协调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柳清瑞  王维华  
东北地区人口净迁出已经持续了10年之久,这使得东北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区域经济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导致经济增长受到抑制甚至负增长,本研究旨在探索人口迁移影响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形成及每个环节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2001~2020年东三省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口迁移到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清晰可见,并且确已形成一个传导链条;利用好这一传导规律,引导东北迁移人口有序流动,稳定东北人口数量是扭转东北经济增长缓慢的关键抓手,是协调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晓敏  韩廷春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变迁、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上通过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验证了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转型国家规模与效率的悖论问题,进而给出了我国金融结构升级的选择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晓敏  韩廷春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变迁、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上通过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验证了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转型国家规模与效率的悖论问题,进而给出了我国金融结构升级的选择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车士义  郭琳  
已有的对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未将结构和制度的重大变革纳入模型,这与东亚及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不符。本文通过在模型中纳入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变量,用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误差修正分析,计算出在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的背景下,我国人口红利及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技术进步,第三是制度变迁,结构变化的影响也很显著。人口红利的影响也较显著,但是其对经济增长解释力度较小。因此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未来的经济增长更需要依靠投资、技术进步、结构变迁和制度变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关雪凌  丁振辉  
本文从产值和就业两个角度梳理了1955~2009年间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发现三次产业升级进程明显,特别是在第二产业内部,日本制造业升级更加突出。本文定义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种指标衡量,计算结果显示日本产业结构一直处在向高级化和合理化转变的过程中。通过检验日本47个县55年面板数据产业结构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均有正面影响,但是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最后在借鉴日本产业结构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  陈钰芬  
文章将产业结构变迁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测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利用197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区域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虚高度化"现象。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相对重要性却在不断提升;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