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72)
2023(14499)
2022(12147)
2021(11247)
2020(9581)
2019(22043)
2018(21962)
2017(42968)
2016(23235)
2015(25870)
2014(25618)
2013(25311)
2012(23276)
2011(20752)
2010(21545)
2009(20379)
2008(20581)
2007(18563)
2006(16627)
2005(14961)
作者
(66113)
(55356)
(55008)
(52114)
(35048)
(26617)
(24791)
(21591)
(20918)
(19887)
(18748)
(18665)
(17607)
(17353)
(17049)
(16872)
(16232)
(16071)
(15969)
(15846)
(13724)
(13695)
(13556)
(12793)
(12443)
(12413)
(12241)
(12176)
(11189)
(10968)
学科
(109518)
经济(109393)
(98306)
(80683)
企业(80683)
管理(78644)
方法(53340)
(48105)
数学(44380)
数学方法(43788)
业经(32724)
农业(31571)
(31040)
中国(24443)
(21980)
财务(21946)
财务管理(21916)
(21497)
企业财务(20830)
理论(19722)
技术(18912)
(18307)
贸易(18295)
(17783)
(17777)
(17549)
地方(16652)
(16436)
(16403)
(15858)
机构
学院(344027)
大学(337136)
(149913)
经济(147256)
管理(141175)
理学(123109)
理学院(121996)
管理学(119935)
管理学院(119337)
研究(104268)
中国(84353)
(68677)
(67870)
(66902)
科学(61053)
财经(54731)
业大(52948)
(52058)
(51420)
农业(51388)
(49860)
中心(49329)
研究所(46230)
经济学(46101)
北京(42348)
经济学院(41816)
(40568)
财经大学(40289)
(39987)
经济管理(39902)
基金
项目(225442)
科学(181116)
基金(167892)
研究(165384)
(144334)
国家(143002)
科学基金(126155)
社会(109395)
社会科(103564)
社会科学(103534)
(88990)
基金项目(88481)
自然(81129)
自然科(79434)
自然科学(79416)
自然科学基金(78111)
教育(76539)
(72574)
资助(69193)
编号(66915)
成果(52597)
(51050)
重点(49781)
(49182)
(47922)
国家社会(45534)
创新(45244)
(45237)
课题(44596)
教育部(44552)
期刊
(166903)
经济(166903)
研究(95959)
(66756)
中国(61848)
(53889)
管理(53671)
学报(48536)
科学(48008)
农业(44956)
大学(39110)
学学(37530)
(34112)
金融(34112)
业经(33008)
技术(31031)
教育(30189)
财经(28140)
经济研究(25698)
(24209)
(23751)
问题(22528)
技术经济(19781)
统计(18513)
(17346)
商业(17249)
世界(17046)
(16750)
理论(16719)
现代(15941)
共检索到502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钟春平  陈三攀  徐长生  
基于资源在不同部门的配置机理及结构变迁特征,补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改变要素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再配置。理论模型表明,农业收入补贴和价格补贴能改变相对价格,从而影响劳动供给。但如果补贴较低,无法改变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的比较收益,补贴以收入效应为主,可提高农户的福利水平,而替代效应和产出效应不明显。为印证理论模型结论,选取安徽省岳西县进行重点调查,通过入户调查方法,获取家户的微观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提高了农户福利,但对农业生产影响有限。采用顺序逻辑模型的检验进一步证实,农业补贴部分提高了要素投入、单位产量和农户的福利水平,但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没有显著提升。影响农户生产投入和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方卫  康姣姣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农业补贴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农户农业生产积极性并未得到有效提高,农地细碎化、规模过小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现状并未改变。文章从理论角度将现有农业补贴分成普惠类、资本类及奖励类三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补贴对要素相对价格及农地流转的影响,并利用2011年和2018年的千村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小农户的农地租出率呈下降趋势,自主经营和撂荒比率呈上升趋势,而种植大户的农地租入率则越来越高。资本类补贴降低了资本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促进了农户资本投入的增加,进而提高了种植大户租入农地的意愿;奖励类补贴类似于效率工资,其增加了从事农业生产相对于非农就业的收益,降低了小农户租出农地的意愿或者使得小农户在转让的过程中抬高农地租金进而提高了种植大户租入农地的成本,由此降低了奖励类补贴对种植大户租入农地的促进作用;普惠类补贴则类似于生息资产产生的红利,对农地流转具有正向的影响。资本类补贴和普惠类补贴对农地流转的正效应在非主产区的正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吉星  张红霄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分析农业补贴对农户购买农机服务影响的基础上,利用CLDS2014—2018年3期非平衡面板数据,使用面板ordered Logit随机效应模型、ER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手段,证实农业补贴能够显著促进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经过不同方式的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消除内生性后,仍旧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补贴促进小规模、低收入和非粮食主产区内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的作用更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农业补贴不仅能够显著促进农户转入土地,而且能够提升其信贷可得性并促使其将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扩大实际种粮面积并缓解资金约束,因而能够促进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农业补贴与农机服务购买行为之间的内在机制,为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坚持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供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晶晶  史清华  
本文基于1995~2016年的全国微观农户数据,从要素投入视角来考察农户生产方式的变化情况,测算并比较了土地、劳动力、化肥、农药、地膜、种苗、机械等各主要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及产出增长贡献。研究发现,在时间序列上中国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历了由主要依靠劳动力等传统农资演变为主要依赖化肥等化学农资的替代和转变过程。但目前,各类化学农资对产出的增长动力已开始减弱。即使不考虑其负外部性导致的环境成本,单纯在经济意义上,当前主要化学农资的施用成本也已超过其可带来的产出收益。因此,新的生产方式转变节点已出现。在保障产出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要素间配置的综合调整来实现。具体地,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以依赖良种和机械化投入为主,将是未来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可能的路径和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鸣  
脱钩收入补贴对粮食生产是否会产生影响,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使用20032014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微观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试图回答脱钩收入补贴是否会影响小麦生产率。为使研究更细致、更严谨,本文选用EBM模型和GML指数来分析河南省小麦生产率的变化,使用较前沿的IVQR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并利用相关工具变量和2SLS模型对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20092014年,脱钩收入补贴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作用不大;受资金约束,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农户无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倩  许泉  王全忠  周宏  
农户稻作制度选择的演变关系到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和农业资源的优化利用。基于湖南省实地调查数据,从补贴政策视角出发,分析了国家农业"三项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及湖南省双季稻补贴与种粮大户奖励对农户单、双季稻选择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各项补贴及奖励对农户稻作制度选择均未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结果暗示在农村耕地加速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取代传统经营模式的"新常态"下,现有的农业补贴制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改善,以达到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根本目的。因此,提出"第三方补贴"创新模式,以真正降低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收益和稳定双季稻面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书华  苏剑  
基于2100户农户2005-2009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农户金融资产配置与收入差距间的两阶段面板门限协整回归,对金融资产配置作用于农户收入差距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检验。论文从数理模型上证明了金融资产配置差异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利用非线性门限协整回归的极大似然估计量,本文估计了我国农户金融资产配置与收入差距的两阶段门限模型,并对其模型选择及其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模型的回归结果及门限参数的变化轨迹证实了金融资产配置的门槛前后农户收入的差异性,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差异确实对农户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改善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环境及结构可能有助于消减农户间的收入差距。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樊文翔  龙艳  龙辣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3898户农户的数据,运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研究了收入差距、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中国农村地区农户借贷偏好的影响,为从供给侧角度改善农村金融供给提供了证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整体更偏好于非正规金融机构,收入差距的扩大则显著增强了农户对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偏好,社会资本不仅降低了农户对银行等正规机构的借贷偏好,而且削弱了收入差距扩大情况下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偏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传林  
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地区,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市场的程度很低,尤其是贫困农户的参与度更低。已有的研究认为正规金融部门实施的信贷配给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发生。而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命题:农户偏好从非正规金融市场借款是出于成本收益的算计,是既定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越贫困的农户越偏好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此外,还运用数理模型论证了该命题在理论上成立的可能性,并通过对相关调研资料的梳理及实地调研为该命题的成立提供了充分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键  唐忠  朱勇  
本文基于河南、河北和山东三省的实地调查数据,在构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产生农业机械服务外包需求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富余程度和务工经历引发的要素相对价格变化是农户产生农业机械技术需求的根本原因;(2)农户经营规模过小的土地资源条件则是农户产生农业机械服务外包需求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键  唐忠  朱勇  
本文基于河南、河北和山东三省的实地调查数据,在构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产生农业机械服务外包需求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富余程度和务工经历引发的要素相对价格变化是农户产生农业机械技术需求的根本原因;(2)农户经营规模过小的土地资源条件则是农户产生农业机械服务外包需求的根本原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叶锋   贺亚琴  
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是我国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大样本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基础上,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9年,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逐年提高,但增长率较低,年均增长0.834%;补贴政策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是存在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影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种植规模较大、非纯大豆种植、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补贴政策改革的效果更加明显;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表明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效应;补贴政策改革会通过提高农户生产性投资积极性、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水平和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由此提出应坚持以大豆生产者补贴为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大豆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以此扩大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效果;提高政策的瞄准性,实行异质性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叶锋   贺亚琴  
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是我国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大样本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基础上,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9年,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逐年提高,但增长率较低,年均增长0.834%;补贴政策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是存在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影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种植规模较大、非纯大豆种植、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补贴政策改革的效果更加明显;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表明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效应;补贴政策改革会通过提高农户生产性投资积极性、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水平和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由此提出应坚持以大豆生产者补贴为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大豆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以此扩大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效果;提高政策的瞄准性,实行异质性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强  
对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表明,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到制度安排的外在潜在收益、制度变迁的成本,当收益超过成本时,一项新的制度就会创新。实证表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三个阶段变迁过程中,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制度创新的源动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昕  胡友  祁春节  
基于2014—2018年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的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会显著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水平,但对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的影响远低于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运用条件混合估计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融合发展还亟须加强。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经营规模较大和非平原地区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解决非平原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贡献突出。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和扩大非农就业两条路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采纳,并且对农业雇工服务采纳的影响效应都明显大于农业机械化服务采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