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5)
- 2023(7959)
- 2022(6105)
- 2021(5579)
- 2020(4514)
- 2019(9969)
- 2018(9947)
- 2017(19112)
- 2016(10926)
- 2015(12294)
- 2014(12716)
- 2013(12007)
- 2012(11087)
- 2011(9831)
- 2010(9944)
- 2009(9115)
- 2008(9311)
- 2007(8634)
- 2006(7600)
- 2005(7242)
- 学科
- 济(44389)
- 经济(44340)
- 业(29925)
- 管理(29695)
- 企(24428)
- 企业(24428)
- 方法(17913)
- 数学(15203)
- 数学方法(14916)
- 中国(14172)
- 农(12594)
- 财(12040)
- 学(11328)
- 业经(10826)
- 制(10356)
- 地方(8860)
- 理论(8514)
- 农业(8212)
- 体(8072)
- 银(8068)
- 银行(8048)
- 务(7959)
- 财务(7933)
- 财务管理(7912)
- 产业(7851)
- 融(7678)
- 金融(7678)
- 行(7664)
- 企业财务(7657)
- 贸(7145)
- 机构
- 大学(159588)
- 学院(158749)
- 济(61095)
- 经济(59700)
- 研究(56428)
- 管理(54296)
- 理学(46590)
- 理学院(45958)
- 管理学(44793)
- 管理学院(44503)
- 中国(41296)
- 科学(36494)
- 京(34299)
- 所(29825)
- 农(29615)
- 财(29497)
- 研究所(27196)
- 中心(25288)
- 江(25055)
- 业大(24414)
- 财经(23628)
- 农业(23384)
- 范(23143)
- 师范(22805)
- 经(21524)
- 北京(21374)
- 院(20106)
- 州(20023)
- 经济学(19657)
- 技术(18562)
- 基金
- 项目(104572)
- 科学(81741)
- 基金(75455)
- 研究(73999)
- 家(67305)
- 国家(66761)
- 科学基金(56391)
- 社会(46573)
- 社会科(44163)
- 社会科学(44152)
- 省(40918)
- 基金项目(39173)
- 自然(36864)
- 自然科(36098)
- 自然科学(36087)
- 教育(35606)
- 自然科学基金(35457)
- 划(34610)
- 资助(31181)
- 编号(29294)
- 成果(24888)
- 重点(24465)
- 部(22974)
- 发(22283)
- 课题(21456)
- 创(20882)
- 性(20482)
- 科研(20009)
- 国家社会(19737)
- 创新(19644)
共检索到240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常亚慧 吴彦彤
隐性课程不仅承载着学校场域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也蕴含着学校生活的组织机制。社会关系往往以行动的方式呈现,而运作机制则潜藏在组织结构中,明晰隐性课程在课程实施中的运作机理是发挥隐性课程功能的必要前提。藉由结构化理论的视角,力求在建构超越二元对立之课程实践观的基础上,揭示隐性课程运作过程中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结构化特性。空间分化技术生产着教室区域间的"隔离",并依托权力实现着学生班级身份差异的再认;时间管理技术定格着学生的行动,并使处于结构性关系中的学生群体文化认同与之"共生"。
关键词:
结构化 隐性课程 行动者 资源 规则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天平
我国金融产品的余额已蓬勃发展至百万亿元,尤其是中国银行理财产品。针对其底层资产风险较大但给投资者呈现的风险较小、收益刚性兑付的现象,本文从金融产品结构化视角,在"优先级—中间夹层—劣后级"三层体系下,特别运用期权方法给出理论定价模型和数据测算结果。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金融产品的回报率,实质是隐性结构化下的优先级利率,不是产品底层资产收益率的真实反映。因为有刚性兑付存在,使得投资者索要的金融产品利率降低,发行产品的金融机构担当了劣后级资金方角色,从而使得我国金融产品收益率不高但被踊跃抢购。同时,本文测算了各大类金融产品隐含的劣后级资金比例和刚性兑付的具体成本。建议中国金融产品应保持底层资产和产品本身波动的一致,以便降低金融机构刚性兑付成本,减少全市场累积的刚兑风险。
关键词:
刚性兑付 隐性结构化 金融产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敏鉴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城乡一体化既是消除它的目标也是手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工农互惠,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真正的城乡一体化,是指导实践的总纲。隐性二元结构是新的城乡利益差别,阻碍着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必须加以消除。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隐性二元结构 共享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玲玉
隐性课程的显性化操作是指通过对隐性课程进行有目的预设和系统性规划,使之以直观可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过程控制、考核评价,强化其正面性效能,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以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为对象,探讨了课堂(教室)之外、专业范围之内,在互动活动层面的动态隐性课程显性化作法,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海静 吴振华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当代的体育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了分析。我国当代的体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肇始至今已逾十个年头,效果参差不齐。除了教育外部因素的干扰,课改本身也有值得进一步讨论完善的地方。与体育教学显性课程的精益求精相比,对体育课程中的隐性因素关注不够。有研究表明,这些以间接、隐没方式呈现的课程因素有时甚至比正式课程更有效。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讨论当代体育课程改革中可以发掘的隐性课程因素,以期为正处在深入发展关键阶段的课改提供有益的观点。
关键词:
课程改革 隐性课程 发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济干 刘志锋
本文从决策理论的角度 ,研究民主化对决策者行使权力的支持 ,对非结构化决策的支持和对政策执行的支持。根据决策问题所蕴含的政策性和关系性的高低程度 ,提出公开性应用的权变模型
关键词:
非结构化决策 民主化 公开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天红 刘连梅
隐性德育课程的观念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有关这一课程的具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作为一种过去不为人所知,具有潜隐性影响的特殊课程类型,它的发展完善必然经历一个对相关德育资源的发掘吸收和改造整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隐性德育课程的理性认识,探讨这一课程的具体运作模式,是保障这种课程形式健康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隐性 德育课程 高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坚
论文简要分析了隐性课程的作用和内涵,探讨了隐性课程对学生品德的影响作用,以期引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学校和教师对隐性课程的关注,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
隐性课程 学校 德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侯春在
儿童社会化发展中存在着某些非预期的、非有意识指导的、甚至与教育者的愿望以及所提供的榜样相逆的模仿事实 ,从教育的角度看 ,这是一种隐性模仿。它以感染模仿、泛化模仿、过程模仿的形式发生 ,或以反模仿和滞后模仿的形式存在 ,对儿童社会化过程具有或正向积极或负向消极的重要作用。教育者必须关注过程、关注意义、关注儿童的纯洁与真诚 ,有意识地引导这种隐性模仿 ,使儿童社会化发展导向积极与健康。
关键词:
儿童社会化 发展 隐性模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戴莉芬 李成青
2010年以来受银行信贷收紧影响,企业融资来源普遍收窄,由此造成民间借贷的融资活动异常活跃。目前已出现借款人在取得银行贷款资金后再以高利率转借至民间借贷市场,从而赚取高额利差的融资结构化运作现象。此类行为蕴藏着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受经济下行影响,已出现风险传递和扩散至银行的潜在苗头,对银行融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对此类行为的模式和风险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提出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借款人 融资 风险 思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乃绍 李仕萍
在很多组织机构中,一般都会存在制度上合法授予的显性权力,也会存在制度安排之外、但又能对决策和执行产生影响的隐性权力,它们两者的性质和来源是不同的,对组织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很多人只是追求显性权力的效果,往往会忽视了隐性权力的影响。隐性权力是权力运用中的双刃剑,需要予以有效的约束。
关键词:
显性权力 隐性权力 约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中建
学生贷款中的“隐性补助”赵中建学生贷款作为政府对大学生进行财政资助的主要形式之一,现已在约50个国家中得到实施。从名义上看,大学生从政府那里获得贷款来支付他们受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费用,并在将来用其收入来偿还这笔贷款,似乎全部承担了自己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联芳
评价是任何语篇意义的一个核心部分,任何对语篇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涉及其中的评价。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各种体裁的英语写作语篇,介绍了写作语篇中的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习评价 显性评价 隐性评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沛华 惠国安
四十年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经验表明,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制度就是探讨合理的政府与企业之间边界的过程。现阶段在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性得以增强,这对企业经理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国企经理人的声誉机制建设为切入点,探讨声誉对经理人的激励效应。声誉机制有效的前提条件在于:其一,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以外部竞争压力约束经理人的行为;其二,明确的政府与企业的职能边界,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声誉机制的激励效应能够促使经理人更为重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减少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以声誉机制的视角能够对企业经理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为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改善国有企业的长期绩效提供了理论分析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