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5)
2023(15266)
2022(12633)
2021(11591)
2020(9157)
2019(20821)
2018(20300)
2017(37901)
2016(20301)
2015(22110)
2014(21848)
2013(21143)
2012(19699)
2011(17684)
2010(18185)
2009(17035)
2008(16590)
2007(15088)
2006(13566)
2005(12596)
作者
(56355)
(46788)
(46694)
(44126)
(29733)
(22337)
(20888)
(17856)
(17755)
(16850)
(15874)
(15670)
(14846)
(14694)
(14486)
(14449)
(13892)
(13597)
(13450)
(13309)
(11838)
(11435)
(11310)
(10676)
(10524)
(10444)
(10401)
(10264)
(9468)
(9184)
学科
(83974)
经济(83883)
管理(63084)
(62005)
(52158)
企业(52158)
中国(29066)
方法(25975)
(25502)
地方(23982)
业经(23382)
(21354)
数学(20441)
技术(20212)
数学方法(20082)
(18822)
农业(17274)
(16787)
银行(16767)
(16456)
(16214)
(15955)
金融(15953)
理论(15646)
(15368)
贸易(15351)
(14790)
(13697)
技术管理(13572)
环境(13305)
机构
学院(284421)
大学(278299)
(116031)
经济(113468)
管理(106734)
研究(97343)
理学(90157)
理学院(89125)
管理学(87690)
管理学院(87147)
中国(76071)
(59021)
科学(57225)
(56500)
(48083)
(45539)
中心(44530)
财经(43051)
研究所(42749)
(41567)
(40368)
师范(39979)
(38816)
北京(37819)
(37152)
业大(36691)
(35634)
经济学(35124)
技术(32129)
农业(31702)
基金
项目(180758)
科学(144363)
研究(140115)
基金(128023)
(109866)
国家(108825)
科学基金(94298)
社会(89464)
社会科(84740)
社会科学(84721)
(74611)
基金项目(66642)
教育(65136)
(61578)
编号(58004)
自然(57142)
自然科(55844)
自然科学(55835)
自然科学基金(54863)
资助(50224)
成果(48170)
(45008)
(43117)
课题(42417)
重点(41652)
创新(39335)
(38825)
发展(36620)
国家社会(36235)
(36002)
期刊
(143841)
经济(143841)
研究(91526)
中国(65806)
管理(45035)
(43728)
教育(41967)
(41023)
科学(37679)
学报(37583)
(31078)
金融(31078)
大学(29695)
农业(27650)
技术(27580)
学学(27565)
业经(26328)
经济研究(22571)
财经(21387)
(18686)
问题(18351)
科技(15091)
技术经济(14452)
(14428)
(14299)
(14113)
论坛(14113)
商业(14108)
图书(13462)
现代(13373)
共检索到452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永进  
职教集团既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职教集团“集而不团”“两张皮”问题明显,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缺乏共同的价值体系。因此,基于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研究新时代背景下推进职教集团协同创新发展,建议做好环境适应,构建资源获得体系;保证目标达成,构建共赢目标体系;实现系统整合,构建内部治理体系;维系潜在模式,构建共同价值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莉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既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技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依托政策支撑体系初步形成、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扩大、新旧动能快速转换和供给侧改革加速演进等多重背景,审视技能型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以建设职业教育专业集群为“先手棋”,推动专业与产业相衔接;以打造财力支撑体系为“关键棋”,增强资金保障力度;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为“保障棋”,强化教育资源供给;以激发多元主体合力为“致胜棋”,搭建创新发展生态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玲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协同发展,科技协同创新是重点、关键和核心,京津冀三地已就科技协同创新开展合作。京津冀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具有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成果丰硕、创新载体增多、产业基础雄厚的良好基础。应从把握方向、统筹推进、科技资源共享、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促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尹喆  周密  
区域协同创新是以创新型企业为引领和主体,以载体平台、创新部门和结构调整为主要方式,实现区域创新发展的过程。以这一过程的内在机理为指引,发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存在创新型企业的支撑和核心引领作用不突出、创新载体整合力度不足、创新部门分割、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不足等制约问题。未来应该通过培育明星企业和企业家、建设创新生态系统、吸引创新资源、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等方式,从企业、载体、部门、结构等对协同创新路径进行优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士运  曹倩  申红艳  张红  
在中微观层面,从区域协同角度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依据协同论和创新网络等理论,基于基础、主体、要素、载体、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分析框架,研究京津冀协同创新基础,从主体合作、要素流动、载体共建、产业协同等方面系统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进展与成效;在此基础上,探讨京津冀协同创新面临的困境及问题,包括创新基础有待改善、主体合作仍需加强、要素流动与共享程度不够、载体共建能力还需提升、产业协同水平亟待提升等;最后,提出“夯实创新基础—强化协同合作—加快共享互通—加大共建力度—优化产业布局”的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红  孙艳艳  苗润莲  毛卫南  曹倩  
基于产业协同和创新网络等理论,以主体、载体、要素、环境等资源分布和互动关系为重点构建资源视角下的产业协同创新分析框架,结合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研究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资源基础,从主体培育、载体共建、要素共享等方面分析协同进展与成效。基于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以链布局—强核引领—平台支撑—服务配套”的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为提升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贵红  张健  
职教集团作为一种融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跨界组织,旨在推进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共同发展。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职教集团在发展中出现了运行机制不畅、利益分配失衡、协同发展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针对职教集团发展中的困境,运用协同-共生理论,搭建协同发展的平台,构建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形成共生利益链,以解决职教集团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巧玲  
产业集群是一个由分步创新逐步走向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内各创新主体进行合理分工,通过创新要素有机配合,经过网络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能产生整体协同效应。创新网络的协同效应更需要合作竞争机制、沟通协作机制、创新运行机制等协同创新机制。但是,原生型产业集群还存在集群内核心企业的带动效应不强、中小企业相互间的技术模仿以及集群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缺失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原生型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通过集群内核心企业的引领作用,原生型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与相关主体进行合作创新,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可有效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集群的协同创新,促使原生型产业集群走向创新集群。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绪梅  徐晗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创新组织,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创新实力的重要组织形式。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的高校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主体之一,是联盟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为联盟创新活动提供核心的智力支持。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辽宁高校在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借鉴国外高校参与联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高校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发展路径,以此形成一个集成的协同创新联盟,顺利实现联盟之间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创造与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育广  张超  王嘉茉  
引入平台理论明晰高校众创空间的平台定位及其发展策略"搭建平台基础架构—激发网络协同效应—构建平台生态系统"三个阶段演进逻辑,通过多维结构性嵌入机制、多路径交互界面设计和多元主体联动的协同治理机制等不同阶段的关键路径优化,探索构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高校众创空间平台生态系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纪武  刘妮娜  桑万琛  
城市是实施创新发展的基本组织单元,协同创新和创新网络是创新活动的组织发展模式。以杭州市为实证,根据其2001-2018年的合作专利数据,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城市协同创新产出的增长过程、特征及其与协同创新关系组织结构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城市协同创新产出的增长经历了低位滞增、渐进缓增、高位波动的发展阶段;城市协同创新关系的组织类型包括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创新群体和简单协同关系,协同创新网络对城市协同创新发展具有主导作用;企业在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活跃,但企业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协同创新网络;调节城市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增强网络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城市协同创新关系的有效组织以及协同创新产出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坤  左晓琴  
加快高职教育转型升级是当前高职教育重要的任务。协同创新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高职院校应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思想贯穿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全过程,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平台和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转变发展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科研和社会服务管理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影秋  
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日益进步,更加专业化的技术创新是产业整合和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创新研发资源的基础力量倍受关注。以调查数据作为分析依据,在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组织体系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指标研究,从伙伴选择、机制建立、知识融合、利益分配四个方面探究二者协同与创新的影响因素,并对如何提高二者协同与创新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丹平  
当前,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掀起了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热潮。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双重主体,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利用协同创新环境的良好机遇,进行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的改革,让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于高校,而是充分利用所有创新主体的有利资源。更进一步,从其他创新主体的角度来说,协同创新需要其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提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姚双   刘青   吴乐科  
为探究产业协同创新关联机制,提升协同创新资源分配效率,以中国2015—2022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专利合作为基础,运用节点间相似性来估计未连接节点间的链接可能性,通过融合相似性指标进行关联预测,结合资源相似理论和链路预测模型推断创新主体潜在研发合作趋势,据此提出协同创新网络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规模日益扩大,整体网络分布松散,网络主体的协同合作以弱连接关系为主,尚未形成多核心技术凝聚性子群,不利于创新主体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根据创新主体技术合作链接预测效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倾向于优先连接机制,与拥有大量邻居节点的创新主体建立连接关系;融合CN、RA和ACT指标预测,发现未来新进节点优先选择的合作对象多为网络核心节点的创新主体,汽车零部件企业间合作最为多见,整车与通信企业、互联网与电子信息企业间协同创新可能性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