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0)
- 2023(13903)
- 2022(12059)
- 2021(11768)
- 2020(9715)
- 2019(22754)
- 2018(22864)
- 2017(43496)
- 2016(24437)
- 2015(27686)
- 2014(27962)
- 2013(26949)
- 2012(24964)
- 2011(22642)
- 2010(22984)
- 2009(20732)
- 2008(20208)
- 2007(18019)
- 2006(16147)
- 2005(14149)
- 学科
- 济(88609)
- 经济(88426)
- 管理(63658)
- 业(59568)
- 企(49310)
- 企业(49310)
- 方法(40812)
- 数学(34211)
- 数学方法(33806)
- 中国(31388)
- 农(24953)
- 教育(24779)
- 学(23519)
- 财(22709)
- 理论(21180)
- 业经(20245)
- 制(18070)
- 地方(17006)
- 贸(15914)
- 贸易(15903)
- 农业(15878)
- 和(15786)
- 易(15469)
- 技术(14887)
- 银(14224)
- 银行(14176)
- 务(13635)
- 财务(13570)
- 行(13548)
- 财务管理(13543)
- 机构
- 大学(345948)
- 学院(340407)
- 管理(129004)
- 济(128084)
- 经济(125014)
- 研究(114296)
- 理学(111635)
- 理学院(110273)
- 管理学(108367)
- 管理学院(107723)
- 中国(79361)
- 京(75057)
- 科学(70337)
- 财(61000)
- 所(56867)
- 范(54483)
- 师范(54063)
- 研究所(51776)
- 中心(50164)
- 江(50084)
- 农(49916)
- 财经(49207)
- 北京(48518)
- 业大(48153)
- 经(44603)
- 师范大学(44032)
- 教育(42177)
- 院(41220)
- 州(40560)
- 农业(39005)
- 基金
- 项目(225876)
- 科学(177786)
- 研究(173755)
- 基金(159459)
- 家(137107)
- 国家(135807)
- 科学基金(115716)
- 社会(106637)
- 社会科(100007)
- 社会科学(99975)
- 省(89429)
- 教育(86747)
- 基金项目(84643)
- 划(76632)
- 编号(74420)
- 自然(73135)
- 自然科(71349)
- 自然科学(71333)
- 自然科学基金(70059)
- 资助(65206)
- 成果(63520)
- 课题(53471)
- 重点(51673)
- 部(51610)
- 发(48625)
- 创(46954)
- 项目编号(45842)
- 教育部(44994)
- 年(43772)
- 大学(43454)
- 期刊
- 济(141158)
- 经济(141158)
- 研究(110709)
- 中国(70466)
- 教育(70463)
- 学报(52254)
- 科学(47314)
- 管理(46522)
- 农(44992)
- 财(44226)
- 大学(40529)
- 学学(36478)
- 技术(32537)
- 农业(31654)
- 融(25864)
- 金融(25864)
- 财经(24281)
- 业经(23414)
- 经济研究(22433)
- 经(20745)
- 图书(19340)
- 问题(18895)
- 职业(17864)
- 理论(16771)
- 科技(15396)
- 实践(15348)
- 践(15348)
- 技术经济(15287)
- 业(15213)
- 坛(15016)
共检索到502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兴国
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其结构与功能在人才培养这一层面上存在着不协调和矛盾的状况。用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来分析解释这些不协调和矛盾为我们研究确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我国高等教育要把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置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协调好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把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统一起来作为发展目标。
关键词: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社会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国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究其原因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市场供需矛盾缺乏有效回应有很大关系。要破解这一问题,高等教育就必须立足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不断改善人才培养措施。因此,应从高等教育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的现状入手,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市场供需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洋在《江苏高教》2014年第4期中撰文,解读了OECD技能研究成果,分析其反映出的有关教育、技能等方面的问题,进而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给出创新性建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是由34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OECD提出技能是一个系统,技能研究是整体层面的研究,不是针对于具体技能内容的研究。在此前提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万民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重在提高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综合素质。知识、能力、素质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构建基于知识、能力、素质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可以进一步理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刻内涵,明确高校自身的准确定位,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才质量 评价模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健 江文
发展是社会的特征,人处于发展的社会中,人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就需要终身学习。成人高等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其人才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保证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正确认识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
终身学习 成人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时现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处于修订实践探索之中。虽然我国高校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差异性,但是,我国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存在着"应用性、复合型"和"道德规范、知识体系与执业技能"特征,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两个维度,传统模式还是现代模式的矛盾,主体主导还是客体主导的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杏芳
本论文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人才的主要缺陷出发,论证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理论依据及其现实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初步构想
关键词: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吉臻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入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质量意识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提升质量是每所高等学校在未来发展中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德明 刘立红 肖鹏 冯宗侠 鹿晓阳
针对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概括人才培养模式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的特点,结合实践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设想。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陈庚 徐琤
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模式有很多,不同的模式在理论上又对应着不同的理论学派。本文从远程教育定位出发,将其分为"趋同"和"并行"学派。"趋同"学派认为远程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只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但培养目标和规格应该是一致的、趋同的;"并行"学派认为两者在理念和实践方法上有明显的不同,各具特色,其培养目标和规格也应有所不同,应该并行发展。目前中国远程教育形式繁杂,标准和办学模式多样,不利于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远程高等教育的定位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定位的趋势做了探讨,为我国明确远程教育发展定位、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远程教育 高等教育 趋同 并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谦
文化格局与秩序的重建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承载着独特的价值。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应当提高文化自觉性。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提高文化自觉性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坚守信念的意志与能力;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美德,坚持社会主义道德文明操守;明了中华民族文明的独特性与渊源,更好地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与素养。同时,在实现策略上应突出思想性、主体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才 文化自觉性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关辉
西方大众化高等教育理论是对已发生的高等教育现象的一个总结,而在我国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背景下演变和发展成为一个目标理论。关于培养目标的争论此起彼伏。"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理念下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深入分析中国化的大众化理论并以此为理念支撑探寻大众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问题,从坚持多元化评价标准、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多样化、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培养目标 高素质劳动者 拔尖创新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克红
随着科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国家将人才培养作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数据、智能识别、深度学习、云计算、区块链、脑科学等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成人学生学习模式,引发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发生颠覆式创新。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化、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模式个性化、师资培养现代化、考核评价综合化。未来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人才培养流程中,创造新的业务流程、新的工作结构、新的管理理念、新的教育体系,以服务于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