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03)
- 2023(8667)
- 2022(7087)
- 2021(6487)
- 2020(5288)
- 2019(11810)
- 2018(11570)
- 2017(21279)
- 2016(12352)
- 2015(13474)
- 2014(13639)
- 2013(13143)
- 2012(12578)
- 2011(11424)
- 2010(11921)
- 2009(10969)
- 2008(10797)
- 2007(9827)
- 2006(9059)
- 2005(8250)
- 学科
- 济(50198)
- 经济(50136)
- 管理(31453)
- 业(27089)
- 企(20306)
- 企业(20306)
- 中国(18029)
- 方法(17911)
- 数学(15424)
- 数学方法(15182)
- 农(14433)
- 学(14104)
- 地方(13407)
- 制(12326)
- 财(11645)
- 业经(10654)
- 体(9941)
- 农业(9399)
- 理论(8901)
- 银(8748)
- 银行(8703)
- 行(8409)
- 融(8335)
- 金融(8327)
- 环境(8181)
- 发(7267)
- 产业(7155)
- 城市(7031)
- 教育(6910)
- 体制(6885)
- 机构
- 大学(180124)
- 学院(177991)
- 研究(69582)
- 济(68377)
- 经济(66525)
- 管理(60718)
- 理学(51314)
- 中国(50714)
- 理学院(50493)
- 管理学(49286)
- 管理学院(48956)
- 科学(45238)
- 京(40582)
- 农(36530)
- 所(36373)
- 研究所(33341)
- 财(32630)
- 中心(31069)
- 江(30101)
- 业大(29275)
- 农业(28927)
- 范(27141)
- 师范(26771)
- 院(25812)
- 财经(25396)
- 北京(25171)
- 州(23342)
- 经(22990)
- 省(22691)
- 师范大学(21803)
- 基金
- 项目(121085)
- 科学(94982)
- 基金(87604)
- 研究(84768)
- 家(79258)
- 国家(78649)
- 科学基金(65673)
- 社会(54012)
- 社会科(51180)
- 社会科学(51169)
- 省(47216)
- 基金项目(45845)
- 自然(42864)
- 自然科(41889)
- 自然科学(41872)
- 划(41105)
- 自然科学基金(41103)
- 教育(39146)
- 资助(35120)
- 编号(32813)
- 重点(28476)
- 成果(27844)
- 发(26714)
- 部(26159)
- 课题(24944)
- 创(24268)
- 计划(23280)
- 国家社会(23066)
- 创新(22984)
- 科研(22828)
共检索到276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志刚
城市社会空间的演变是社会和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除了资本、权力和文化等结构性力量,主体的情感、体验也是建构空间的有机组成要素。这种结构与主体双重逻辑相互缠绕并处于时刻不停的变迁之中,赋予空间以活力、开放性和无限可能性。空间正义就在于表征着弱势群体空间权益的"差异空间"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现强 张福磊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空间正义的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给我国城市的"空间正义"缺失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寻求其治理之道,本文尝试从一种调节理论出发,建构一个整合的空间调节理论框架,然后在此框架下具体考察我国城市空间重构和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最后,本文重点从价值、制度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矫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丹 周宏 夏秋
服务约束行为是农户在农业生产性服务“委托—代理”问题下的理性反应。本文基于服务风险和交易成本视角,探讨了农户服务约束行为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为降低农业生产性服务过程中“委托—代理”问题所引致的生产风险,农户作为风险规避者,会通过一系列服务约束手段规范服务供给主体的作业行为,尤其是在生产风险较高的插秧、施肥和打药环节表现更为突出。(2)交易成本的高低是影响农户不同服务约束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土地细碎化程度越高,服务合约缔造的交易成本越高,越不利于农户服务合约签订;农业劳动力质量越高,服务监督的机会成本就越高,会抑制农户服务监督行为的发生。(3)服务供给者来源与组织化程度对农户服务约束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服务供给者来源越熟悉且组织化程度越高,越能降低农户对生产风险的担忧,从而减少服务约束。由此,为抑制服务供给方“委托—代理”行为发生,建议在培养组织化、本土化的服务供给主体同时要探索构建服务供需双方的激励相容机制。
关键词:
风险规避 交易成本 农业生产性服务约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华
规划作为指导高职院校发展的未来蓝图,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尤其是对作为高职院校核心职能的教学工作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关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应是高职院校规划的核心。本文对高职院校教学规划的逻辑定位和起点、内容逻辑以及方法论等三方面进行研究,明确高职院校教学规划内在的逻辑理路,为提高教学规划及规划工作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规划 逻辑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妍
空间认同是主体对自我以及自我生存状态的确证,而空间承认是对空间主体间生存结构的确认。空间认同是城市空间正义理论建构的前提,空间承认是城市空间正义建构的基础。从空间认同到空间承认的转向反映了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换,这种转换并不是简单的自然演化过程,主体的生存状态其实一直被主体间性所建构,二者之间具有深刻的关联性。空间认同的确立需要得到他者的承认,他者承认内在的动力来源于主体自身的需求。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建构也就成为城市空间正义的生成逻辑。
关键词:
空间认同 空间承认 主体间性 空间正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全胜
工业化生产与城市空间生产是发达工业社会的两个不同过程:工业化生产包含城市空间生产,并促进城市空间生产;城市反映工业化生产,并反作用于工业化生产。为了克服城市空间生产问题,就要实行都市革命、变革城市空间结构和生产出差异空间。城市空间生产是全球化的背景资源与现实语境,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结果。城市空间生产批判理论沿袭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理路与分析方法,从空间维度补充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分析发达工业社会的城市化趋势和中国城市化问题,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列斐伏尔 城市空间生产 理论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邰丽华 李梦
在资本主义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本身逐渐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得不受到资本逻辑的操纵与控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城市空间生产是缓解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实现资本主义制度合法化并谋求其永恒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可能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旧城市空间的升级改造与新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必然出现资本逻辑与自然逻辑,以及资本逻辑与劳动逻辑的双重对抗。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城市空间生产,在资本主义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城市空间生产无法从根本上清除资本主义的痼疾,无法成为摆脱资本主义灭亡宿命的有效手段。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彬
根据法律论证的结构理论,法律适用的结构可以被区分为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基于法律的不确定性、未完成性和可辩驳性,逻辑涵摄作为内部证成无法成为法律适用的全部过程,而必须以外部证成的完成为前提。后果考量作为外部证成,为实质价值判断提供思维方法,能够弥补形式正义的局限性,但是必须经受逻辑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制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晰隆 叶子荣
在对"经济区划"概念的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经济区划理论与中国实践相背离的主要原因是:"区划成本"的概念未能很好地反映在经济区划的决策和评价系统中。基于此,文章通过构建并分析"经济区划过程模拟模型",理清了生产要素在经济区划过程中定向流动的逻辑,并在此逻辑基础上提炼出政府在规划经济区划时应遵守和注意的原则,以供政府在区划决策时参考。
关键词:
经济区划 区划成本 要素流动 模拟模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鑫 汪阳
中国全球城市的构建不仅是地方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过程,更是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与新型生产方式的契合过程。本文通过构建制度环境、区位引力与空间正义的三维逻辑,分析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为代表的主要城市,发现中国全球城市构建的路径可归结为以制度环境重构为先导、以区位引力强化为动力、以空间正义维护为保障。相较于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全球城市的经济先行,以政府决策为主导的路径更适合中国市场机制和公民社会建设尚未健全的现实。中国全球城市的构建应该基于自身能力与资源的内生式发展模式,而非强调外部
关键词:
全球城市 制度环境 区位引力 空间正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鑫 汪阳
中国全球城市的构建不仅是地方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过程,更是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与新型生产方式的契合过程。本文通过构建制度环境、区位引力与空间正义的三维逻辑,分析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为代表的主要城市,发现中国全球城市构建的路径可归结为以制度环境重构为先导、以区位引力强化为动力、以空间正义维护为保障。相较于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全球城市的经济先行,以政府决策为主导的路径更适合中国市场机制和公民社会建设尚未健全的现实。中国全球城市的构建应该基于自身能力与资源的内生式发展模式,而非强调外部资本输入的外生式发展模式。
关键词:
全球城市 制度环境 区位引力 空间正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贾军
本文构建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技术创新战略逻辑演变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分析了市场一体化与制度合规性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技术创新战略的影响机理。之后,以2014-2021年中国沪深A股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合规性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市场一体化与企业核心技术创新两者间存在U型关系;制度合规性与市场一体化在促进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存在交叉效应,即两者形成合力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实施核心技术创新战略。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静秋 邓伯军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空间生产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趋势。通过显现土地、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智能重置和揭露生产要素空间重置的资本逻辑,映现数字空间生产规划的合理性与异常性。通过明晰数字空间生产结构的优化布局与揭示生产结构的二元对立性,展现数字空间生产结构的智慧调整与分化升级。通过指明数字空间生产造就的数字化生产方式,呈现数字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新样态及异化性。中国需要联合其他国家打造数字空间生产要素的公平配置模式、构建数字空间生产结构的均衡性、重建阶级的反抗力量、推进数字空间生产的多元共治、形构数字生命共同体等,重构数字空间生产的正义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文
"空间的生产"是近年来新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城市空间研究最重要的理论进展。通过对"空间的生产"理论内涵及逻辑体系的解析,认为"空间的生产"是资本、权力和利益等政治经济要素和力量对空间重新塑造,并以其作为底板、介质或产物,形成空间的社会化结构和社会的空间性关系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内外部环境影响下,资本逻辑和权力推动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空间生产的异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应深度理解空间资本化的双重逻辑,警觉资本逻辑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另类牵引,新型城镇化空间实践的价值取向应平衡"资本"与"人本"的关系,在实践和研究中明确空间生产效能"以人为本"的需求面向。
关键词:
空间的生产 内涵与逻辑 新型城镇化实践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秋萍 纪晓岚
通过理论分析、实地调研方式,从结构——主体视角探讨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机制。首先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社会结构基础: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国家与农民、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变迁;然后分析了既定结构下由外来小农、传统小农、工商资本下乡和大学生构成的主体在既定社会结构下转化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式;最后指出新型职业农民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两个阶段:传统农民转化为职业农民;职业农民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是未来农业的经营主体。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结构 主体 生成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