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6)
2023(9063)
2022(7281)
2021(6964)
2020(5545)
2019(12392)
2018(12182)
2017(23266)
2016(13031)
2015(14501)
2014(14577)
2013(13808)
2012(12628)
2011(11443)
2010(11495)
2009(10221)
2008(9774)
2007(8908)
2006(7879)
2005(6828)
作者
(34894)
(29799)
(29322)
(27877)
(18056)
(14096)
(13154)
(11569)
(11316)
(10250)
(10052)
(9775)
(9239)
(9221)
(9218)
(8847)
(8831)
(8616)
(8578)
(8266)
(7675)
(7299)
(7257)
(6972)
(6748)
(6708)
(6454)
(6414)
(6035)
(5927)
学科
(48550)
经济(48493)
(45250)
(39624)
农业(30078)
管理(28397)
(19397)
企业(19397)
中国(17802)
业经(16557)
方法(14484)
(13234)
数学(12406)
数学方法(12297)
(11758)
地方(11574)
(11546)
农业经济(10314)
(10116)
(9954)
(9089)
农村(9079)
发展(8614)
(8601)
理论(8495)
(8494)
(8460)
银行(8440)
(8168)
技术(8156)
机构
学院(176913)
大学(167543)
(71841)
经济(70287)
管理(64178)
研究(61208)
理学(55718)
理学院(55148)
管理学(54208)
管理学院(53893)
(51077)
中国(46130)
农业(39025)
科学(36853)
(34415)
业大(33245)
(31162)
(30723)
中心(29161)
(28178)
研究所(27889)
(25057)
师范(24784)
财经(24342)
农业大学(24002)
技术(22639)
(22246)
(21441)
(21297)
经济学(21000)
基金
项目(120298)
科学(95531)
研究(95281)
基金(84682)
(73459)
国家(72641)
科学基金(61717)
社会(59822)
社会科(56089)
社会科学(56078)
(50259)
基金项目(44906)
教育(44882)
编号(42297)
(41171)
自然(36704)
自然科(35806)
自然科学(35797)
自然科学基金(35164)
成果(33265)
资助(32120)
(30363)
课题(29589)
(28589)
重点(27575)
(27441)
(25508)
(24833)
(24675)
国家社会(24541)
期刊
(86703)
经济(86703)
(56464)
研究(48884)
中国(42174)
农业(38022)
学报(28720)
教育(28033)
科学(25958)
大学(22870)
(22412)
学学(21943)
业经(21867)
技术(19677)
管理(19129)
(18120)
金融(18120)
(17152)
农业经济(13710)
农村(13685)
(13685)
职业(13352)
问题(12809)
经济研究(11608)
财经(11523)
(11118)
世界(10229)
(10046)
经济问题(9709)
技术教育(9631)
共检索到266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秋萍  纪晓岚  
通过理论分析、实地调研方式,从结构——主体视角探讨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机制。首先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社会结构基础: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国家与农民、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变迁;然后分析了既定结构下由外来小农、传统小农、工商资本下乡和大学生构成的主体在既定社会结构下转化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式;最后指出新型职业农民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两个阶段:传统农民转化为职业农民;职业农民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是未来农业的经营主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明忠  陈江华  
通过对农民合作社形成逻辑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伴随农业生产现代化与规模化发展,农民合作社形成具有必然性,但合作收益共赢只是农民合作社生成的前提条件,并不必然促使农民合作社的产生。现实中,小农基于风险规避与技术扩散的考虑,具有加入合作组织的需求与倾向,但其在资源禀赋的约束下,难以自发地内生出农民合作社,而大农或农村精英才是农民合作社生成的逻辑起点,是农民合作社生成的关键。不同类型的农业面临的风险及其技术特性不同,决定其风险规避和技术扩散的方式不一,合作社的股权结构、组织治理及其运作模式必然不同,需要在未来的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为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农村社区是新时期深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抓手和重要阵地。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变迁属于政府主导的规划型变迁,村庄集聚提升和农民集中居住导致文化空间“脱嵌”,传统村落文化模式及其再生产机制难以为继;生活方式市民化转型引发多元化、个性化文化诉求,与供给侧“文化输血”单一模式形成结构性矛盾;长期处于文化供需结构失衡将诱发社区文化主体性阙如并导致文化秩序重建困境。采用文化主体性理论视角,构建“空间-主体-要素-机制”四位一体分析框架,并基于J省N市的实证经验,阐释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新时期深入实施文化强国和文化振兴战略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主体性重建,一方面,要聚焦“农转居”后不同文化主体的多元化诉求,有效激活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孝道文化、睦邻文化等内生要素禀赋,尤其要充分挖掘传统优秀文化要素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元价值;另一方面,要创新市场化、社会化、自治化等机制协同重建模式,实现经济回报、精神褒奖、情感慰藉、价值追求等多重文化秩序重建效用最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为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农村社区是新时期深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抓手和重要阵地。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变迁属于政府主导的规划型变迁,村庄集聚提升和农民集中居住导致文化空间“脱嵌”,传统村落文化模式及其再生产机制难以为继;生活方式市民化转型引发多元化、个性化文化诉求,与供给侧“文化输血”单一模式形成结构性矛盾;长期处于文化供需结构失衡将诱发社区文化主体性阙如并导致文化秩序重建困境。采用文化主体性理论视角,构建“空间-主体-要素-机制”四位一体分析框架,并基于J省N市的实证经验,阐释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新时期深入实施文化强国和文化振兴战略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区文化秩序主体性重建,一方面,要聚焦“农转居”后不同文化主体的多元化诉求,有效激活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孝道文化、睦邻文化等内生要素禀赋,尤其要充分挖掘传统优秀文化要素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元价值;另一方面,要创新市场化、社会化、自治化等机制协同重建模式,实现经济回报、精神褒奖、情感慰藉、价值追求等多重文化秩序重建效用最优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从联结导向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不同联结导向及其差异化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探究小农户联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逻辑。研究揭示了4种不同的联结类型及其治理机制:类型A(能力导向型联结-市场治理机制)强调市场机制在提升小农户生计能力中的作用;类型B(能力导向型联结-行政治理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和环境优化提升小农户生计能力;类型C(权利导向型联结-市场治理机制)侧重于市场化方式激活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红利,保障小农户生计权利;类型D(权利导向型联结-行政治理机制)则采用行政主导方式强化小农户生计权利保障。同时,小农户联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以巩固拓展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效为契机,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在联结过程中的作用,优化合作经营与可持续生计的协同制度体系。但是,小农户联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必须有效防范因生计能力不足和生计权利缺失导致的经营效能低下及其衍生风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剑涛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身份尚未达到普遍认同,原因之一是其研究队伍的学科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待增强。以学术共同体为视角,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文化生成可以从知识生产、组织管理和范式规训三重逻辑下得以审视。面向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学要自主共建中国特色学科知识体系,积蓄学科文化底蕴;要积极强化学科组织建设,塑造学科文化形象;要营造有利于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环境,传递学科文化力量,从而不断增强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留成  
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是提升农民专业技术水平、激发农民创造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在逻辑上要坚持适用、实用、管用和好用等原则,在尊重新型职业农民的前提下高效推进。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遭遇的现实困境,有必要在改革路径上从更新认知与思维、明确对象范围、完善标准与办法、加强培养培育、强化治理与激励等方面精准发力,以便更好地赋能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翁贞林  阮华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加剧,小规模、分散化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弊端日益显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困境显得尤其紧迫。分析了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缺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发展模式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并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政府有力推动、政府财政政策支持、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和法律保障等经验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启臻  胡方萌  
本文认为,新型职业农民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特定的环境。土地制度、农业组织制度、政府的支持与服务以及农民教育制度是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重要环境因素。目前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所导致的高地租推高了农民的种地成本;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以及组织形式的偏离导致了农民利益受损,影响了政府支持农业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农业保险、农村金融服务的不完善,难以化解农业经营风险。这些问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桎梏,因此,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为新型职业农民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庄西真  
职业院校和企业是平等的治理主体。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历史使命、利益诉求与文化特征上具有不同的组织属性,这成为阻碍校企双主体办学治理结构形成的因素。但是双方以职业人才为共同的发展基石,以社会责任为共同的组织愿景,以创新驱动为共同的进步方式,为二者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治理结构提供了逻辑基础。校企双主体办学治理结构的目的,就是要在明确权利义务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与架构安排以规范校企双方在办学过程中的行为,并为双方持续参与治理提供灵活的框架设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炉明  
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既有个体风险,也有社会风险。基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失败典型案例,利用风险感知、风险传递和风险的社会放大等理论,聚焦风险酝酿期、风险发展期与风险爆发期,深入剖析不同类型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的相异阶段生成逻辑脉络。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个体风险生成大致遵循“个体层面因素驱动-风险感知直接偏差-风险传递扩散-个体发展损害”脉络;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风险生成大致遵循“社会层面因素推动-风险感知间接偏差-风险的社会放大-社会发展损害”脉络。因而,针对不同类型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治理,需强化精准思维和整体性治理导向,应以风险治理共同体为“翘板”,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治理协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焦存朝  
党和政府、农民组织和农民构成了农民权益保护的不同层次的主体;由于党和政府制度供给上的缺陷、农民组织的不健全、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上的欠缺,造成了农民权益保护的主体困境;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必须提升党和政府的制度供给能力、健全农民组织、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祁占勇  于海燕  
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是构建面向人人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前提。通过对职业教育生成逻辑历史演进的洞悉,可以清晰透视到职业教育既不是普通教育的旁系,也不是单纯地依附于社会需要而得到发展,而是贯穿于个人生涯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类型。然而,时至今日,我国对职业教育生成逻辑的认识还存在着国家本位、技术本位及就业本位等价值偏误。事实上,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工具价值与理性价值、就业功能与升学功能"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生成逻辑观,在根本上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秋霞  陈晓乐  肖斌  
揭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生成逻辑,对纠正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唯产业论、唯就业论等片面认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生成理论的视角审视,职业教育是以技能存在为适应性的逻辑起点、技能或技术存在依附于人的实践活动。在职业教育孕育期、萌芽期及发展期,演绎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实践、历史、辩证生成逻辑,逐渐形成了人与技术统一的理性认知。坚持人的生命实践意义与技术的人本价值,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本质所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俊蕾  
大量"懂技术、会经营、能表达、负责任"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当前,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初步出现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作为新型经济社会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构了农民之间的新型经济关系,使农民有机会超越传统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实现身份、能力和观念的转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加快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和政策建设有利于吸引更多有志于现代农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群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