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60)
- 2023(4551)
- 2022(3910)
- 2021(3574)
- 2020(3083)
- 2019(6980)
- 2018(6661)
- 2017(11950)
- 2016(6744)
- 2015(7323)
- 2014(6689)
- 2013(6520)
- 2012(6312)
- 2011(5643)
- 2010(5512)
- 2009(4761)
- 2008(4586)
- 2007(4055)
- 2006(3523)
- 2005(3139)
- 学科
- 济(24264)
- 经济(24243)
- 管理(13229)
- 业(12070)
- 方法(11225)
- 数学(10121)
- 数学方法(9975)
- 学(8936)
- 企(8504)
- 企业(8504)
- 中国(7044)
- 农(6357)
- 地方(5409)
- 财(5230)
- 业经(5116)
- 农业(4553)
- 贸(4442)
- 贸易(4440)
- 易(4276)
- 环境(3732)
- 和(3687)
- 制(3605)
- 融(3461)
- 金融(3459)
- 产业(3412)
- 技术(3315)
- 银(3204)
- 银行(3164)
- 行(3041)
- 信息(3038)
- 机构
- 大学(92952)
- 学院(90512)
- 研究(40059)
- 济(32650)
- 经济(31901)
- 科学(30211)
- 中国(28062)
- 管理(27943)
- 农(27560)
- 理学(24287)
- 理学院(23825)
- 管理学(22970)
- 管理学院(22849)
- 所(22706)
- 农业(22321)
- 京(22165)
- 研究所(21248)
- 业大(20374)
- 中心(17727)
- 院(14751)
- 室(14407)
- 农业大学(14230)
- 省(13983)
- 江(13954)
- 财(13799)
- 北京(13750)
- 科学院(13746)
- 实验(13328)
- 实验室(12838)
- 业(12609)
- 基金
- 项目(70586)
- 科学(54192)
- 基金(52018)
- 家(50720)
- 国家(50406)
- 研究(42196)
- 科学基金(40595)
- 自然(30181)
- 自然科(29524)
- 自然科学(29511)
- 自然科学基金(28953)
- 基金项目(27626)
- 省(27157)
- 社会(25555)
- 划(24894)
- 社会科(24313)
- 社会科学(24305)
- 资助(21245)
- 教育(18525)
- 重点(17254)
- 计划(17163)
- 科技(15698)
- 发(15366)
- 编号(14906)
- 科研(14637)
- 部(14451)
- 创(14426)
- 创新(13710)
- 专项(12771)
- 业(12288)
共检索到134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阚志毅 胡慧娟 刘吉凯 李新伟 张伟
[目的]为探讨多源中等分辨率数据在冬小麦种植时空分布上的应用。[方法]利用2017年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的Landsat8 OLI(抽穗期)和时间序列的GF-1 WFV(2016—2017生育期)数据,在分析各个行政分区的地表覆盖状况、作物结构和地块破碎度差别的基础上,将行政区划分为3种类型不同的提取单元并建立了适合于各自分区的提取模型:(1)利用关键生育期的OLI数据,采用监督分类—神经网络方法提取结构单一、地块齐整的怀远县种植区;(2)基于WFV数据构建五河县及城区种植区的冬小麦全生育期NDVI时间序列曲线,根据NDVI的时间特征构建冬小麦提取的决策树分类模型提取结构较复杂、混合像元明显的五河县及城区种植区;(3)在对关键生育期OLI-NDVI数据合理分割的基础上,采用最大似然的面向对象分类法获取种植密集、地块破碎的固镇县种植区。[结果]提取结果采用混淆矩阵和当年度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1)怀远县提取出的冬小麦提取总体精度为97.91%,五河县及城区提取出的精度为97.62%,固镇县的精度为97.42%;(2)全区域冬小麦提取的总体精度为86.82%,Kappa系数为0.84。与当年度统计数据对比的结果表明:2017年蚌埠市的准确提取面积精度可达97.91%,提取面积数据小于蚌埠市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与调查的实际种植地块基本一致。[结论]采用不同方法提取不同空间分布特征的冬小麦种植面积具有较好的精度,该方法可以为市域冬小麦面积提取提供技术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军伟 张友静 李鑫川 杨文治
高分一号(GF-1)卫星具有多种分辨率与大幅宽结合、重访周期短等优势,而Landsat-8卫星具有多波段、高辐射分辨率等优势。针对不同传感器参数特点,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对同区域同期两种数据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传感器对应波段决定系数均大于0.92;典型样本的光谱趋势一致性良好,但在农田与林地、不透水面与裸土的典型样本可分离性方面,Landsat-8优于GF-1;GF-1与Landsat-8的分类总精度分别为90.38%和90.07%,但不同地物类型的分类精度存在差异,波谱响应函数的差异可能是导致Landsat-8对林地的分类精度高于GF-1的原因;此外,GF-1对零碎分布地物类型的分类精度高于Landsat-8,主要原因是GF-1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海峰 周伯燕 陈燕芬 邬明权 牛铮
为探究县域尺度上基于高分一号卫星(GF-1)PMS影像进行冬小麦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及精准性,以河南省滑县为研究区,遴选2015年2月上旬GF-1 PMS影像6景,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FLAASH大气校正、NNDiffuse融合、几何精校正、地图投影转换等预处理后,在外业调查和样本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冬小麦决策树分类模型,模型第1层决策方案中NDVI>0.311的像元为冬小麦,得到冬小麦的粗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第2层决策分类,以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的分类精度,分类方案为第1波段地表反射率<0.146、第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锦水 赵莲 陈联裙 胡潭高 董燕生
【目的】利用传统遥感与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作物种植面积测量,只能获得区域总量,无法有效获取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信息。针对以上不足,开展区域总量控制下的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优化研究,从而提高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的空间分布精度。【方法】将整个遥感影像像元划分为3部分:"纯净冬小麦像元"、"混合冬小麦像元"和"典型非冬小麦像元"。综合软、硬分类方法各自的优势,在区域冬小麦总量面积一定的前提下,设定阈值确定混合冬小麦像元的空间分布范围。【结果】传统遥感与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的冬小麦结果RMSE为0.13,优于硬分类方法(RMSE为0.16)和软分类方法(RMSE为0.20)。【结论】区域总量控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晓雨 孙华 王广兴 林辉 任蓝翔 崔云蕾
以GF-1和Landsat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逐步回归、非线性Logistic回归和基于空间位置的地理加权回归3种方法,结合134个野外样地调查数据,在河北省康保县开展叶面积指数反演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在荒漠化地区,GF-1和Landsat-8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因子与LAI均有较高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植被指数因子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消除各影响因子间的共线性。(2)基于GF-1和Landsat-8影像分别建立的3种模型,均以地理加权回归决定系数最大,均方根误差最小,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迪 陈仲新 周清波 刘佳
【目的】样本布局是空间抽样调查方案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优化设计样本布局对于提高抽样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降低抽样调查成本、改善抽样外推总体精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现有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技术体系中存在样本布局设计合理性不足的问题(如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样本布局设计时,无法保证各样本单元间相互独立、彼此间不存在空间相关性;而以往系统等距布样方式又存在样本间隔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现行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效率。【方法】选取安徽省蒙城县和冬小麦种植面积为研究区和研究对象,以正方形网格作为抽样基础单元,基于蒙城县2009年和2010年的冬小麦空间分布数据(分别源自ALOS AVNI...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冰 梁燕华 李丹丹 贺佳 郭燕 王来刚
[目的]及时准确获取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多期GF-1卫星PMS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分层分类方法成功提取了朱仙镇一个种植年内秋播蔬菜、冬小麦、春花生、早熟西瓜、夏玉米、夏花生等农作物,并通过叠加分析得到朱仙镇的农作物种植模式。[结果]朱仙镇有10种种植模式,以一年两熟的冬小麦-夏玉米为主要倒茬模式,占比49.7%,其他9种种植模式所占比例之和接近50%;从整体景观的角度对朱仙镇的主要作物种植模式进行衡量,斑块丰富度PR达到9.0,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达到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迪 周清波 陈仲新 刘佳
抽样单元尺寸是空间抽样调查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合理的抽样单元尺寸对降低抽样调查费用、改善抽样外推总体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调查中抽样单元尺寸的优化设计,论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以冬小麦种植面积为研究对象,选取正方形网格作为抽样单元,遵循传统抽样理论中抽样单元间相互独立原则,通过分析不同抽样单元尺寸与对应该尺寸下的抽样框内总体单元间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抽样单元尺寸的初选。为最终实现抽样单元尺寸优选,基于初选的8种抽样单元尺寸,分别构建抽样框,采用以抽样单元内冬小麦面积占单元面积比例(麦土比)为分层标志的分层抽样方法进行了研究区冬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磊 程永政 王来刚 刘婷 胡峰 冯晓
应用面向对象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即首先进行大尺度分割,结合NDVI提取植被信息,将图像分为植被和非植被;然后在植被信息类内再进行小尺度分割,利用NDVI并融入几何特征进一步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及空间分布。在遥感分类的基础上,将线性数据按宽度缓冲,从分类结果中扣除。将扣除结果与地面样方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监测结果减轻了传统分类方法的椒盐效应,监测结果与验证样方数据比较精度为94.06%。
关键词:
遥感 面向对象 冬小麦 面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姜亚珍 张瑜洁 孙琛 游松财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区,快速准确获取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信息,对于黄淮海平原粮食估产和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2009-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内MODIS-EVI数据,在利用HANTS算法重构基础上,根据冬小麦植被指数的季节节律性变化规律,构建模型提取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面积信息。提取结果用统计数据进行验证,表明黄淮海平原各覆盖省份提取精度均值为62.9%,偏差为33.4,提取精度低,稳定性差。分析研究区域冬小麦生育期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同一生育期随纬度增加明显线性推迟,据此对研究区进行了纬向水平分带。然后利用已建立模型分带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信息,提取结果中各省份精度均值为84.4...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实 莫兴国 林忠辉 刘苏峡
水资源短缺影响黄淮海平原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区域布局将面临调整。论文利用IPCC 5三种代表性温室气体浓度排放路径(RCP 2.6、RCP 4.5和RCP 8.5)的多模式集成数据,基于VIP(soIlVegetatIon-atmosPheRe InteRfaCe PRoCesses)生态水文模型,模拟了2011—2059年黄淮海平原二级子流域的水资源盈亏变化。在此基础上,针对水分亏缺最严重的子流域,设计无外来调水和维持2000—2010年调水总量水平的两种流域地下水采补均衡情景,对冬小麦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德伟 周磊 黄灿辉 刘佳
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研究区,利用2015年雹灾前后MODIS数据的红波段、近红外波段、植被指数变化以及当年植被指数与过去近3 a(2012—2014年)同时期正常植被指数均值的变化等数据,统计分析正常生育的冬小麦与发生重度雹灾、中度雹灾和轻度雹灾的冬小麦间的分割阈值,提取重度雹灾、中度雹灾和轻度雹灾空间分布信息,并与实地调查数据验证对比。结果表明:(1)利用雹灾前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更能有效提取雹灾空间分布信息,其精度与实际吻合较好;基于比值植被指数(RVI)变化提取中度雹灾和轻度雹灾的效果不理想。(2)雹灾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状分布,且主要集中在坡度5°以下中部低山平原区。(3)雹灾分布区呈以重度雹灾为中心、向外依次为中度雹灾和轻度雹灾的环状分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大运 熊康宁 肖华 蓝家程
植被指数是运用多源遥感影像提取石漠化过程中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为了在石漠化提取中选择最优植被指数,论文以GF-1和Landsat-OLI为源数据,运用欧氏距离对多种植被指数在石漠化提取过程中的可分性和类型识别能力进行了定量的对比评价。结果表明:LandsatOLI在石漠化与非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信息提取的可分性上略优于GF-1,共有71个参数的欧氏距离大于等于阈值1.56;通过植被指数光谱特征,可以对非岩溶区与石漠化地区进行较好的区分,其类型间欧氏距离普遍高于阈值;然而由于相邻等级石漠化之间植被覆盖率存在渐近式过渡关系,在遥感影像上光谱反射率接近,比间隔等级石漠化更加难于区分。在石漠化类型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池毓锋 赖日文 余莉莉 张泽均 苏艳琴 应兴亮
树种分布是林业调查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遥感影像中对树种信息的提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收集2016年3月美国陆地卫星影像(Landsat 8 OLI)数据,提出基于知识库的图像膨胀分类方法,结合不同树种类型分布点的影像像元灰度与影像不同波段的重新排列,对杉类、松类、竹类与阔叶树类4个类型提取分布信息,结合地面验证坐标点进行精度评价,同时与专家知识分类法比较。结果显示图像膨胀法结合了地物分布特征与光谱信息,在Landsat 8 OLI影像中是可行的,并提高了精度,整体精度为83.01%,Kappa系数为0.77,与专家知识分类法相比分别提高了8.25%、0.11。该研究为快速精确地使用Landsat 8 OLI影像提取树种分布信息具有一定参考。
关键词:
图像膨胀 树种类型 知识系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池毓锋 赖日文 余莉莉 张泽均 苏艳琴 应兴亮
树种分布是林业调查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遥感影像中对树种信息的提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收集2016年3月美国陆地卫星影像(Landsat 8 OLI)数据,提出基于知识库的图像膨胀分类方法,结合不同树种类型分布点的影像像元灰度与影像不同波段的重新排列,对杉类、松类、竹类与阔叶树类4个类型提取分布信息,结合地面验证坐标点进行精度评价,同时与专家知识分类法比较。结果显示图像膨胀法结合了地物分布特征与光谱信息,在Landsat 8 OLI影像中是可行的,并提高了精度,整体精度为83.01%,K
关键词:
图像膨胀 树种类型 知识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