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2)
2023(4061)
2022(3489)
2021(3269)
2020(2906)
2019(6586)
2018(6367)
2017(11514)
2016(6769)
2015(7563)
2014(7462)
2013(7116)
2012(6654)
2011(5947)
2010(6156)
2009(5537)
2008(5428)
2007(4820)
2006(4081)
2005(3549)
作者
(23235)
(19529)
(19359)
(18418)
(12446)
(9442)
(8671)
(7665)
(7347)
(6999)
(6762)
(6688)
(6628)
(6436)
(6419)
(6010)
(5712)
(5707)
(5703)
(5650)
(5125)
(4936)
(4892)
(4477)
(4427)
(4365)
(4278)
(4200)
(4087)
(4061)
学科
(26067)
经济(26049)
方法(15780)
数学(14695)
管理(14667)
数学方法(14304)
(13795)
(11474)
企业(11474)
(10364)
(5359)
中国(5200)
(4507)
理论(4467)
地方(4249)
业经(4162)
环境(3801)
(3733)
农业(3685)
(3611)
森林(3611)
(3567)
技术(3563)
(3326)
生态(3291)
(3178)
(3134)
(3107)
税收(3106)
贸易(3105)
机构
大学(96038)
学院(94893)
研究(37495)
管理(33456)
(31555)
经济(30859)
科学(29660)
理学(29353)
理学院(28933)
管理学(27752)
管理学院(27606)
中国(26607)
(24397)
(21889)
(21614)
业大(21534)
研究所(20467)
农业(18923)
中心(16721)
(15085)
(15019)
(14468)
(14418)
北京(13987)
实验(13684)
(13244)
实验室(13113)
技术(12575)
(12575)
研究院(12483)
基金
项目(73676)
科学(56881)
基金(53659)
(51380)
国家(51074)
研究(44376)
科学基金(41809)
自然(31831)
自然科(31140)
自然科学(31135)
自然科学基金(30534)
(29782)
基金项目(27951)
(26099)
社会(25457)
社会科(24092)
社会科学(24085)
资助(23317)
教育(20799)
重点(17893)
计划(17640)
科技(16760)
编号(16028)
科研(15704)
(15072)
(14635)
(14629)
创新(13804)
专项(13526)
大学(12507)
期刊
(30269)
经济(30269)
学报(25992)
研究(22787)
科学(22171)
(20519)
大学(18534)
学学(17971)
中国(17396)
农业(13634)
管理(11800)
林业(11423)
教育(8948)
(8893)
技术(8421)
业大(8066)
(7946)
统计(7183)
科技(6685)
(6456)
(6163)
决策(5917)
农业大学(5579)
资源(5550)
业经(5297)
(5172)
金融(5172)
自然(5044)
经济研究(4763)
财经(4668)
共检索到134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翀  张晨晨  刘庆生  李贺  杨晓梅  刘高焕  
【目的】结合Sentinel-2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Sentinel-1雷达后向散射特征,开展光学与雷达影像协同人工林树种分类研究,评价不同数据源和不同特征在树种分类中的作用,获取最优分类策略,为热带典型人工林树种精细识别提供新的技术途径。【方法】获取Sentinel-2光学影像43个光谱特征,将优选的Sentinel-2光谱特征与Sentinel-2纹理特征、Sentinel-1雷达后向散射特征组合,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研究区橡胶林、油棕林和桉树林进行精细提取,并评价不同特征对人工林树种识别的贡献。【结果】1)选择重要性排名前17的Sentinel-2光谱特征参与分类时,OOB score达最高值0.947 2,其中Sentinel-2的蓝波段、红边和近红外波段及其相应的植被指数在树种识别中重要性较高; 2) Sentinel-2纹理特征和Sentinel-1雷达后向散射特征对于不同树种均具有一定差异性,可作为树种分类的有效特征; 3)仅利用Sentinel-2光谱特征对橡胶林、油棕林和桉树林的区分度有限,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的调和平均值(F1)分别为0.70、0.74和0.61;结合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后向散射特征,3种人工林的分类精度达到最高,F1均大于0.80,同时其他地物的分类精度也有较大提高,总体分类精度为0.85,Kappa系数为0.83。【结论】Sentinel-2光学影像的光谱特征是树种识别的重要基础,Sentinel-2光学影像派生的纹理特征及由Sentinel-1雷达影像提取的后向散射特征可为不同人工林树种识别提供有益补充。考虑到Sentinel-2和Sentinel-1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同时结合其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后向散射特征对热带典型人工林树种进行精细识别具有极大潜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文文  王立海  时小龙  许明贤  郝泉龄  张广晖  孟庆凯  侯胜铭  
【目的】探究小兴安岭典型树种粗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小兴安岭树木良好生长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红松、落叶松、红皮云杉、樟子松为研究对象,在凉水实验林场选取了8个样地进行试验。以样木为圆心,采用树木雷达扫描以0.5、1、1.5、2 m为半径的圆周上的根系,采用环刀法和取土样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测量树高、胸径、冠幅等树木因子,分析小兴安岭树木粗根分布状况,并对粗根密度与树木因子及土壤因子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小兴安岭4个典型树种在水平方向粗根密度随着与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红松和落叶松粗根密度逐渐减少,红皮云杉和樟子松粗根密度先增加后减少。红松、落叶松、红皮云杉、樟子松分别有82.1%、82.0%、89.6%、67.6%的粗根分布在0~40 cm土层深度。(2)树木粗根密度与树高、胸径、冠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3)树木粗根密度与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路  蔡道雄  卢立华  明安刚  李朝英  
研究比较了我国南亚热带5个树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在相似的生境条件下、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不同树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以火力楠林具有最大的储碳能力,其碳储量为359.43 t/hm2,其次是米老排林,为319.80 t/hm2,红椎林、马尾松林和铁力木林碳储量差异不大,分别为225.87 t/hm2、222.43 t/hm2和207.81 t/hm2。乔木层与土壤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体,占生态系统碳储量总量的95%以上。不同树种林分乔木层碳储量以米老排林最高,为188.09 t/hm2,其次是火力楠林,为176.44 t/hm2,再其次是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艳双  张晓丽  
【目的】基于机载高光谱影像的分类研究中,利用不同尺度纹理特征与面向对象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在树种分类的研究中应用较少,并且相关研究主要针对单一树种识别而不考虑多种树种,因此对于复杂林分中的树种识别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探究不同尺度纹理特征结合面向对象的分类技术在树种精细分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机载高光谱数据进行面向对象的树种精细分类。根据研究区内地表类型情况,采用分层分类的方法区分非林地、其他林地与有林地,对有林地进行树种的精细分类。从机载高光谱图像中提取特征变量,包括独立主成分分析ICA变换光谱特征以及空间纹理特征,分析各树种的光谱反射率及所适合的纹理尺度,依据不同尺度纹理特征进行分层分类,比较不同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的树种分类结果。【结果】结合单一尺度纹理特征的分类结果总体精度为87.11%,Kappa系数为0.846;结合不同尺度纹理特征的分类总体精度为89.13%,Kappa系数为0.87,相比于仅利用光谱特征的分类精度分别提升了4.03%和6.05%。说明在面向对象的分类中,纹理特征的加入对于提升树种分类的精度具有显著效果。结合不同尺度纹理特征的树种分类精度要高于单一尺度纹理特征的分类精度,尤其在其他阔叶树种和马尾松树种的分类中,制图精度较单一纹理尺度分别提高了5.48%和6.12%。【结论】利用不同尺度的纹理特征分类比单一尺度纹理特征分类更具优势,提高了纹理特征在树种分类中的贡献率;综合利用机载高光谱影像的光谱特征和不同尺度纹理特征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使得树种识别更为精细和准确。该方法对于复杂林分树种的分类是有效的,能够满足机载高光谱影像树种精细识别的应用需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伍倩  闫文德  梁小翠  王姣龙  宁晨  赵亮生  
对亚热带地区枫香林、樟树林、马尾松林及樟树+马尾松林这4种典型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年凋落量大小顺序为:樟树+马尾松林(6.09 t/hm2)>枫香林(5.98t/hm2)>马尾松林(5.89 t/hm2)>樟树(3.871 t/hm2)。(2)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持水量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大持水量为:樟树+马尾松林(19.15 t/hm2)>枫香林(16.20 t/hm2)>樟树林(15.04 t/hm2)>马尾松林(13.84 t/hm2),最大持水率为樟树林(516.5%)>樟树+马尾松林(408.6%)>枫香林(314.4%)>马尾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文杰  王冬梅  
【目的】探究青海黄土高寒区4种典型人工林树木(针叶和阔叶2种生活型)叶片的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随生长季阶段(Ⅰ:5月15日—6月15日;Ⅱ:6月15日—7月15日;Ⅲ:7月15日—8月15日)和坡位的变化,为指导青海高寒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采集华北落叶松、青海云杉、白桦和青杨4种树木叶片样品,室内测定叶片的OC、TN和TP含量,通过正态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邓肯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除趋势对应分析、冗余分析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叶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4种树木叶片的OC、TN和TP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591.84(571.19~605.67)、17.76(7.14~27.62)和1.47(0.81~2.65)g·kg~(-1),变异系数表现为TP> TN> OC;阔叶树叶片TN含量高于针叶树,阔叶树叶片TN和TP含量受生长季阶段的影响大于针叶树;4种树木叶片的C∶N(OC∶TN)、C∶P(OC∶TP)和N∶P(TN∶T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38.87 (26.04~97.73)、1 042.97(667.53~1 971.00)和28.32(18.87~51.50),变异系数表现为C∶N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志波  黄清麟  庄崇洋  郑群瑞  王宏  
【目的】分析各林层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探讨各林层之间的联系和群落结构的形成机制,以期为深入了解典型森林群落组成成分在垂直空间中的分布规律、揭示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5块50 m×50 m标准地,使用最大受光面法自上而下将乔木层划分为第Ⅰ,Ⅱ和Ⅲ亚层,第Ⅰ,Ⅱ亚层属于受光层,第Ⅲ亚层为非受光层,采用常见物种多样性指标分析各层的组成与多样性,用相似性系数探讨各层之间的联系。【结果】5块标准地均表现为由第Ⅰ亚层降至第Ⅲ亚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各样地相同亚层的物种组成及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吕文强  周传艳  闫俊华  李世杰  
为评价贵州省人工林生境养分供应状况及养分获取效率,以贵州省喀斯特地区4种典型人工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以上4种人工林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显示:华山松、杉木、马尾松和柏木等4种典型人工林叶片碳(C)质量分数较高,氮(n)和磷(P)质量分数较低;各林型之间叶片碳质量分数变异较小,氮、磷质量分数以及碳氮比(C∶n),氮磷比(n∶P),碳磷比(C∶P)变异较大。4种典型人工林各林型之间叶片生态计量学指标大部分差异不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妙兰   顾晓娟   刘悦   刘林云慧   刘亚蕾   吴文宇   周林菲   莫其锋  
【目的】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旨在探明粤西地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C、N、P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东省阳江市国有花滩林场的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a四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60、60~100 cm)的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和速效磷(AP)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不同人工林类型土壤C、N、P的垂直变化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不同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土壤TOC、TN存在显著差异,土壤TOC和TN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不同林分间表现为马占相思>加勒比松>尾叶桉>灰木莲,土壤TP在不同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间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马占相思林、加勒比松林、尾叶桉林和灰木莲林的土壤C∶N、C∶P、N∶P分别为7.45~8.09、10.14~16.59和1.35~2.18,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林分的土壤TOC与TN、C∶N与C∶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SWC)和p H值会影响土壤C、N、P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论】马占相思林有较好的养分归还和地力维持的效果,在人工林营建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种植固氮树种达到土壤肥力改良的目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宗铸  陈小花  陈毅青  杨琦  雷金睿  
探讨海南岛主要树种(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方法,以期为海南岛林木生物量建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以海南岛主要树种(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全树生物量和各分项生物量实测数据,通过独立模型和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方法,构建各树种(组)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的一元、二元独立模型及相容性模型。不管是独立模型还是相容性模型,在引入树高因子后,其模型的精度和平均相对误差都得到一定的改善;所建立的各树种(组)一元相容性模型,其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67~0.99),平均相对误差E1为(-0.07%~89.57%),相比较于一元独立模型的R~2(0.66~0.99)和E1(0.11%~70.06%),两者相差不大;所建立的各树种(组)二元相容性模型,其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88~0.99),平均相对误差E1为(0.06%~36.00%),相比较于一元独立模型的R~2(0.87~0.99)和E1(0.24%~43.23%),模型效果相当。所建立的各树种(组)模型可以用于海南岛主要树种(组)生物量的估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路  蔡道雄  卢立华  明安刚  于浩龙  李忠国  
通过收获法和建立的单木相对生长方程研究了南亚热带5种树种人工林乔、灌、草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相似,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米老排林(404.95 t·hm-2)>火力楠林(376.61 t·hm-2)>马尾松林(239.94 t·hm-2)>红椎林(231.01 t·hm-2)>铁力木林(181.06 t·hm-2)。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以乔木层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7.71%97.86%;其次为地表凋落物层,占1.96%10.90%;灌木层和草本层最低,仅占0.02%1.09%。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总体呈树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耆  赵厚本  周光益  隆卫革  甘谷列  吴尚勇  蒙敏燕  陈金兰  
[目的]对比南亚热带4个树种间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差异,为评估人工林生产能力和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人工林提质增效改造和建设高效碳汇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柳州市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期营造的33年生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在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树种人工林乔木层和林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分生物量排序为木荷林(376.37 t·hm~(-2))>米老排林(284.51 t·hm~(-2))>杉木林(200.02 t·hm~(-2))>蓝果树林(175.56 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3.0%~98.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低(平均0.9%)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层生物量占比(平均2.3%)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木荷林枯落物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格局均为树干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次之,叶最低,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林分间差异较大。[结论]在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林分改造中,选择速生阔叶树种造林可获得比针叶林更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碳汇效益,在人工林经营中建议采取适当调控措施增加林下植被以增加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珂  廖绍波  孙冰  陈勇  罗水兴  吴培培  
岭南槭Acer tutcheri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乡土彩叶树种。研究它所在天然群落特征,可为该地区科学合理营建岭南槭风景林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七娘山的岭南槭所在天然群落为对象,对比分析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主要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3地岭南槭所在天然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南岭>黑石顶>七娘山;黑石顶乔木层的岭南槭平均树高为15.1 m,红叶景观效果最好,4 cm径级以下岭南槭比例为57.14%,说明其小径级个体数量相对较多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陶江玥  刘丽娟  庞勇  李登秋  冯云云  王雪  丁友丽  彭琼  肖文惠  
训练样本的选取是影响监督分类精度的直接原因之一,数据空间分辨率越高,训练样本要求越准确,而人机交互训练样本选取推广力有限。利用机载高光谱(AISA)和激光雷达(LiDAR)主被动遥感数据,探讨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训练样本自动提取技术以及适合树种识别的遥感变量。根据树木的结构和高度差异,开展树高分层掩膜试验,并计算光谱间夹角,在每个高度层中自动化优选树种的高纯度训练样本。计算植被指数、主成分分析等特征变量,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研究区进行树种精细分类。实验表明:通过对阔叶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嘉政  王雪峰  王甜  
【目的】在树种图像识别时会存在类内差异、类间相似的现象,因此导致基于单一人工特征的传统识别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识别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一种将图像深层特征和人工特征融合的树种图像深度学习识别方法。【方法】将6类常见树种(樟子松、山杨、白桦、落叶松、雪松和白皮松)图像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裁剪、水平翻转、旋转等操作,对原始树种图像集进行数量扩增,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建立本次树种识别实验的图像库;其次,将本文模型设计为3路并列网络,分别选取RGB图像、HSV图像、LBP-HOG图像,从图像像素、色彩、纹理和形状的角度出发,对上述树种图像进行识别。一方面构建适合本文实验的CNN深度学习模型,将训练集样本中RGB图像和相对应的HSV图像作为第1路和第2路CNN模型的输入,进行树种图像深层特征提取;另一方面,对训练集进行高斯滤波去噪和人工提取LBP-HOG特征来代表纹理、形状特征,作为第3路CNN模型的输入。然后,将3路模型各自得到的特征在最后一层全连接层进行汇总,作为softmax分类器的最终分类依据。最后,为检验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利用上述特征和训练集对SVM分类器、BP神经网络以及现有的深度学习LeNet-5模型、VGG-16模型进行训练,对测试集进行识别验证,来比较最终的识别效果。【结果】本文提出的多特征融合CNN模型,训练准确率为96.13%,平均验证识别准确率为91.70%。基于单路训练的CNN树种识别模型中,RGB图像作为训练输入值时,识别率最高,为75.21%,HSV特征识别率次之,LBP-HOG特征最差;多特征融合情况下,基于RGB+H通道+LBP条件下,验证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93.50%;RGB+HSV+LBP+HOG组合识别率不增反降,识别率为89.50%。同样的特征或特征组合条件下,SVM、BP神经网络、LeNet-5模型和VGG-16模型所获得的识别率均低于本文模型的识别率。【结论】基于RGB+H通道+LBP特征融合条件下,运用3路并列CNN模型,对本文6类树种图像进行识别的识别率最高,克服了在单一特征情况下识别率低的问题,识别效果也非常理想,实现了从大量不同树种图像中自动识别出具体类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