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9)
- 2023(10082)
- 2022(8987)
- 2021(8553)
- 2020(7145)
- 2019(16684)
- 2018(16737)
- 2017(32286)
- 2016(17726)
- 2015(20081)
- 2014(19956)
- 2013(19764)
- 2012(17900)
- 2011(16021)
- 2010(15751)
- 2009(13978)
- 2008(13452)
- 2007(11420)
- 2006(9874)
- 2005(8335)
- 学科
- 济(66487)
- 经济(66407)
- 管理(51642)
- 业(49383)
- 企(41456)
- 企业(41456)
- 方法(33178)
- 数学(28382)
- 数学方法(28046)
- 农(17895)
- 财(17682)
- 学(16765)
- 中国(16357)
- 业经(15104)
- 地方(13617)
- 农业(12499)
- 技术(12124)
- 理论(12086)
- 和(11955)
- 务(11551)
- 财务(11491)
- 财务管理(11471)
- 贸(11432)
- 贸易(11425)
- 易(11094)
- 企业财务(10940)
- 环境(10908)
- 制(10844)
- 划(10035)
- 教育(9559)
- 机构
- 大学(247520)
- 学院(244847)
- 管理(101443)
- 济(91834)
- 经济(89773)
- 理学(89062)
- 理学院(88091)
- 管理学(86543)
- 管理学院(86122)
- 研究(79540)
- 中国(56864)
- 京(52336)
- 科学(52033)
- 财(41209)
- 所(39749)
- 农(39685)
- 业大(38618)
- 研究所(36684)
- 中心(36005)
- 财经(33844)
- 江(33757)
- 范(32710)
- 北京(32644)
- 师范(32374)
- 农业(31293)
- 经(30879)
- 院(28996)
- 州(27881)
- 经济学(26349)
- 师范大学(26326)
- 基金
- 项目(176881)
- 科学(139228)
- 基金(129016)
- 研究(128473)
- 家(112482)
- 国家(111539)
- 科学基金(96314)
- 社会(78811)
- 社会科(74643)
- 社会科学(74622)
- 基金项目(69781)
- 省(69130)
- 自然(64600)
- 自然科(63073)
- 自然科学(63060)
- 自然科学基金(61902)
- 教育(58583)
- 划(58314)
- 编号(52676)
- 资助(52535)
- 成果(42706)
- 重点(39006)
- 部(38602)
- 创(37027)
- 发(36852)
- 课题(35294)
- 创新(34439)
- 科研(34196)
- 项目编号(33204)
- 教育部(33038)
共检索到340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刘福潮 解建仓
因为隐性知识的传播受其难以表达的限制,使企业知识管理不能有效地实现。本研究通过对经验类隐性知识的分析,建立了经验类隐性知识传播的触发模型,讨论了经验类隐性知识传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便于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的经验类隐性知识的表达方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凌 乔晓东 朱礼军
隐性知识的表达需要采用一些恰当的方法和工具,如隐性知识的隐喻、概念地图、思维导图等。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认知地图是隐性知识表达的有效工具。为在企业中能够推广使用认知地图用于表达企业隐性知识,本文借助认知地图工具拟构建一套通用、实用的隐性知识表达流程。
关键词:
认知地图 隐性知识 表达流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培林
在分析隐性知识地图产生的必然性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机构中隐性知识转移的社会关系属性,分析推动信息机构隐性知识转移的隐性知识地图需满足的需求。结果发现,要促进信息机构的隐性知识转移,必须突出隐性知识的社会化,揭示知识主体能力,构建隐性知识主体的社会关系网络。基于此,隐性知识地图的构建需在确定研究领域的基础上,识别研究方向中的知识单元,最后确定研究者能力以及研究者间的关系网络。
关键词:
隐性知识转移 隐性知识地图 信息机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树中
在阐述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对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及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对知识创新的关键要素——创意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指出隐性知识转移不仅贯穿于知识创新的全过程,而且始终发挥主导性的关键作用,是知识创新形成的核心动力。在创意过程中,知识创新者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始于对客观事物的感知,通过感知可以产生特定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思维和想象,然后通过知识整合形成创新方案。
关键词:
知识创新 隐性知识 转移 机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南 王晓蓉
在阐述师徒间隐性知识转移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师徒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因素模型;就知识转移的主体与客体、师徒关系及企业环境等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问题提出了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师傅的知识发送能力、徒弟的知识接收能力、知识的隐性程度、师徒间的信任与知识势差、组织文化以及组织激励机制对徒弟内化程度和表出程度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企业师徒制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沈艳红 张群
在文献调查基础上,结合查新工作实际,提出影响查新员隐性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主要有5个一级因素和15个二级因素。采用专家调查法和G1法开展研究,获得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一级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是知识源、知识受体;二级因素中排名前五的依次为查新员的隐性知识转移意愿、隐性知识表达能力、隐性知识吸收意愿、隐性知识吸收能力、知识源的威信。最后介绍了江南大学查新站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
查新员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晏自翔 卞艺杰
[目的/意义]着眼于隐性知识的有效性,从隐性知识与其拥有者特征相匹配的视角研究隐性知识转移过程。[方法/过程]首先通过知识有用性和易用性分析,界定隐性知识与使用者的层次匹配关系;其次通过隐性知识转移的动态特征分析,研究隐性知识转移的层次匹配关系;然后基于Herbart形式阶段理论,分析隐性知识转移的动态匹配过程;最后分析隐性知识转移匹配性的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结果/结论]从知识匹配视角提出了隐性知识的4层次匹配关系,构建了隐性知识转移的"知识建构—知识解构—知识重构"三阶段过程,引入了知识守门人作为隐性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知识匹配 知识守门人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季国民 叶敏 张希君
高校科研团队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不仅承载着学校绝大部分的科研任务,同时也承担部分企业和国家的课题研究。隐性知识作为知识管理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知识管理研究的难点。已有研究表明,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绝大部分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团队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将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隐性知识管理两者有效结合,进而提高团队创新绩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创新绩效 知识转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晓宏 郭文静
本文在对隐性知识转移社会网络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探讨了社会网络环境下隐性知识转移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并给出了利用社会网络促进知识转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知识转移 隐性知识 社会网络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刘春艳
文章采用问卷调研获取一手数据,运用PLS-SEM方法测度了各类因素对创意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PLS-SEM方法对观测数据拟合精度较高,在样本数据非正态分布、共线性等情况下仍然稳定。实证结果表明:团队情境、吸收能力、转移意愿、转化能力、媒介丰富度由大到小对创意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隐性知识特性必须通过对知识源转化能力的显著负影响才能间接影响知识转移绩效。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嵩 张旭
结合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和知识转移主体的内驱力建立隐性知识转移的概念模型,以IT行业为实证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知识转移动机和组织文化环境对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结构洞和网络规模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调节机制以及知识转移主体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总结主要研究结论并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大为 汪克夷 李俏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源在隐性知识转移发生前、中、后的各项成本,然后通过将激励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探讨了知识源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各项需要,并明确了企业个人隐性知识转移的激励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分析结果设计了促进知识源转移知识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知识源 激励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伟 郭东强
企业隐性知识转移是企业中重要的知识管理活动,师徒制是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对众多学者的研究分析发现,师徒之间是否匹配的问题被众多学者所忽略。文章通过对知识转移过程分析,回顾众多学者针对隐性知识转移的研究,根据企业隐性知识转移中师徒各自的特点分析,通过知识差异契合度、知识转移意愿强度和师徒接纳度3个方面分析师徒二者之间的契合度,并构建相应衡量体系,分析契合度的取值范围和相应值所表达的含义。
关键词:
企业 师徒制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契合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培林 周燕
针对"知识破损"这一隐性知识转移面临的最大挑战,在简要评述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认知、行为及技术3个层面全面考察隐性知识转移中知识破损的原因,发现知识偏差、转移意愿与接受意愿、双方互动以及转移渠道等都会引发知识破损的产生。在产学研背景下,知识破损的发生,会使得隐性知识无法有效传递,影响接受方吸收隐性知识,阻碍产学研合作创新,导致产学研主体间关系风险增加。要规避知识破损的发生,产学研各方就要在规避知识偏差、建立协同关系以及选择恰当的转移渠道等方面做出努力。由此以期证明:知识破损是导致隐性知识转移失败的关键所在,产学研隐性知识转移要取得成功,首先要重视知识破损的存在,并采取一定措施规避知识破损。
关键词:
知识破损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产学研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