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66)
- 2023(7078)
- 2022(5347)
- 2021(4812)
- 2020(3877)
- 2019(8275)
- 2018(8641)
- 2017(15667)
- 2016(8908)
- 2015(9957)
- 2014(10218)
- 2013(9315)
- 2012(8284)
- 2011(7495)
- 2010(7704)
- 2009(6994)
- 2008(6742)
- 2007(6229)
- 2006(5629)
- 2005(5335)
- 学科
- 济(30957)
- 经济(30917)
- 管理(23153)
- 业(21798)
- 企(17076)
- 企业(17076)
- 中国(12543)
- 农(12259)
- 制(9873)
- 业经(9702)
- 体(8479)
- 财(8292)
- 方法(8205)
- 学(8200)
- 农业(7985)
- 银(7321)
- 银行(7299)
- 地方(7232)
- 行(6986)
- 理论(6781)
- 融(6387)
- 金融(6380)
- 发(6287)
- 数学(6261)
- 数学方法(6180)
- 教育(5679)
- 体制(5581)
- 策(5399)
- 发展(5364)
- 展(5348)
- 机构
- 学院(121070)
- 大学(119262)
- 济(44355)
- 研究(44227)
- 经济(43207)
- 管理(40772)
- 中国(33964)
- 理学(33955)
- 理学院(33507)
- 管理学(32729)
- 管理学院(32499)
- 科学(27616)
- 京(26343)
- 农(24906)
- 所(23069)
- 财(22265)
- 江(20910)
- 研究所(20862)
- 中心(19944)
- 农业(19437)
- 业大(19153)
- 范(17595)
- 师范(17349)
- 财经(16873)
- 北京(16376)
- 院(16311)
- 州(16248)
- 技术(15555)
- 经(15187)
- 省(15031)
- 基金
- 项目(78274)
- 科学(60352)
- 研究(59244)
- 基金(53911)
- 家(47726)
- 国家(47266)
- 科学基金(39205)
- 社会(35950)
- 社会科(33812)
- 社会科学(33802)
- 省(32200)
- 基金项目(27679)
- 教育(27508)
- 划(26646)
- 编号(25584)
- 自然(24025)
- 自然科(23454)
- 自然科学(23444)
- 自然科学基金(23018)
- 成果(21796)
- 资助(20908)
- 课题(18738)
- 重点(18120)
- 发(17638)
- 部(16251)
- 创(16023)
- 年(15684)
- 性(15305)
- 项目编号(15216)
- 创新(14995)
共检索到195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威 温暖
本文把养生看作一种生成性身体的经营策略,是自我对秩序化身体和生命态身体、身体接受性和身体创造性的调和,基于对豆瓣平台“我们就是爱养生”小组的文本分析和个案访谈,关注养生年轻化态势下“个体如何体验自己的身体”和“身体本身的自觉意识”。本文研究发现,精准量化、表面展演、加速消费、矛盾反差等养生实践呈现出多重身体形态,每个年轻消费者都是努力经营自己的企业家。巧妙的是,青年养生中的结构化权力并不直接掌控个体,而是让个体从自身出发,自己照看自己。这种自我掌控的身体加工看似自由,却使“我”一次又一次把自己当作敌人进行自我缠斗。同时,年轻人在身体之美的意象规制外,以敷衍、掩饰、报复的幕后放纵向秩序化身体发出挑战,具身体现中那些变动不居的特性恰恰成为自我的武器。多重身体在自我、肉身和他者之间灵活选择和不断调和,构造出一种将自我优化和征服、自由与剥削都合而为一的新式主体性。
关键词:
经营身体 低龄养生 自我剥削 自我调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亚芹
身体美学是"后主义"时代一种新兴的美学形态,与其相关的知识生产说到底是如何对待"形而上学遗产"的问题。身体美学理论通过将"身体"作为审美的本体,将身体训练与审美体验相互融合,实现了对西方传统美学的改造与超越。同时,身体美学的知识生产也对当下美学生态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提供了美学理论知识介入与阐释现实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为美学走向生活提供了可行性,推动着生活美学的成熟与完善。因此,"后身体"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识论事件,而是一种身心一体的存在状态,一种未完成的"天地神人和谐共在"之理想。
关键词:
后主义时代 身体美学 美学重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晓
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质在于改变抽象的、符号化的、从书本到书本、远离事物本身、强调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的教育现状,改变忽视学生活动,参与、探究、体验等身体缺场的教育状况。学习方式变革的根本在于超越身心二元论哲学认识论的局限,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理性与经验、灵魂与肉体的统一与和谐,唤醒学生对世界的基本经验、认识和情感,获得对事物的基本理解。学习方式变革呼唤身体在场的教育,呼唤身心俱在的完整的人的教育。而身体在场的教育又要求学生身心整体投入学习过程,达致逻辑与直觉互补、理智与情感交融、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境界。活动学习是身体在场教育的基本方...
关键词:
学习方式 身体在场 活动 体验 交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葛春
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质在于改变抽象的、符号化的、从书本到书本、远离事物本身、强调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的教育现状,改变忽视学生活动,参与、探究、体验等身体缺场的教育状况。学习方式变革的根本在于超越身心二元论哲学认识论的局限,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理性与经验、灵魂与肉体的统一与和谐,唤醒学生对世界的基本经验、认识和情感,获得对事物的基本理解。学习方式变革呼唤身体在场的教育,呼唤身心俱在的完整的人的教育。而身体在场的教育又要求学生身心整体投入学习过程,达致逻辑与直觉互补、理智与情感交融、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境界。活动学习是身体在场教育的基本方...
关键词:
学习方式 身体在场 活动 体验 交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史娟红
在一般人看来,道德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事实上,道德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都涉及到人的身体,但这却受到了选择性的忽视。道德教育的身体转向不仅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批判反思,还是对现实道德异化的理性回应,也是落实"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身体转向的实现需要三个转变:其一,注重离身思维向具身思维的转变;其二,注重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的转变;其三,注重教育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转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谢妮
通过把微观的学校日常生活场景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联结起来分析的方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盛行于小学日常生活中约束身体的规矩及规矩的意涵;规矩如何渗透在活动、时间与空间中对身体进行规训;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与社会结构之关系及身体规训的社会控制意义。发现学校教育的实质是通过身体规训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小学教育对社会控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通过身体控制把个体初步整合进社会结构中。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学校日常生活 规矩 身体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吕卫华
身体是每个人自我的标志性特征,身体意向涵盖了个体对自己身体特征、外型容貌的客观认知与了解,以及主观层面的评价和感受。对身体意向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关系到青少年心理层面能否健康发展;对外表吸引力的肯定程度,是青少年建构身体意向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有效预测其同伴互动关系发展的主要考察因素。偏见和歧视、社会影响和人际知觉共同影响和作用于青少年身体意向的建构。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积极发挥德育的功能,正视大众传媒和重要他人的效应,审视"多数的无知"的消极影响,消除"偏见"与"歧视"引发的态度问题,引导青少年获得客观全面的自我认同、积极正向的自我定位。
关键词:
青少年 身体意向 德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洪建
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质在于改变抽象的、符号化的、从书本到书本、远离事物本身、强调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的教育现状,改变忽视学生活动,参与、探究、体验等身体缺场的教育状况。学习方式变革的根本在于超越身心二元论哲学认识论的局限,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理性与经验、灵魂与肉体的统一与和谐,唤醒学生对世界的基本经验、认识和情感,获得对事物的基本理解。学习方式变革呼唤身体在场的教育,呼唤身心俱在的完整的人的教育。而身体在场的教育又要求学生身心整体投入学习过程,达致逻辑与直觉互补、理智与情感交融、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境界。活动学习是身体在场教育的基本方...
关键词:
学习方式 身体在场 活动 体验 交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晓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其实质是“让人回到教学”的教学哲学的变革。人回到教学的根本就是让“身体”回到教学。本文在追索教学中身体从放逐到回归的历程的基础上,探求把学生的身体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的相互作用作为教学的起点、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身体认知和逻辑认知的协调发展的意蕴,旨在通过身体的教学,把教室与自然、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师生作为“陌生人”直面事物本身,进行教学探险之旅的实践,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身体 知觉现象学 教学哲学 教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青
在经济腾飞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开始加快,随之而来的,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在逐渐增加。为了让人们在高速运转的社会生活中,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人们需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继而使自己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幸福感。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各大学派理论需要改变自身较为古板的存在形态,让先进思想从书本中走进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帮助人们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感。为此,儒学要与当代思想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儒学来实现当代思想中与身体转向相关的相关理论措施,以此帮助人们增长见识,一改人们对儒学思想的刻板印象。作者在开展2022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阳明学与日本战后派文学的关系研究”(22NDJC144YB)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时研读了该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谭宪望
"终身体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当今学校体育发展的长远目标。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有社会和学校、竞技体育和选拔机制以及环境等方面因素,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要从改变传统观念、加强体育教学、加大经费投入、强化习惯养成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
大学生 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晓丽
人类世的显著特征是在“人类能动性”视野下,后工业时代技术发展对地球产生的不可逆转之影响,以及“身体”与“社会”在“归化”和“社会关系重塑”的双重变化之间再次交替。在此影响下,身体的边界不断扩展,身体正在转变为一个与技术、文化和社会交织的物质网络,这一特征引发了身体在当代艺术中的转向,即身体—环境、身体—技术,以及物质—话语三个主要向度,这三个向度同时触及了身体的重新定义对当代艺术创造性发展的拓展之维,以及身体政治的有效性对未来艺术发展的引导之维,它们共同为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面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古晨妍
品牌年轻化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既非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投入。霸王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霸王集团或霸王)于2009年7月3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草药日化企业,其巅峰时期在内地洗化市场占有率达7.6%,在中草药护发市场占有率超过46%。2010年霸王集团洗发水遭遇"二恶烷事件",尽管公司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静 李琳
在心灵主义进路的影响下自闭症一直被认为是由于心理理论模块功能障碍所导致的,然而很多早在儿童形成心理理论之前的婴儿时期就表现出的感官整合和身体知觉等方面的异常表明心理理论缺陷可能并不是自闭症的根源。现象学精神病理学把自闭症的紊乱根源定位于主体之间,强调要重视对自我觉知和意向性的描述。以身体自我障碍为主的自闭症的非社会性缺陷在以往研究中受到的关注度远不如社会性方面的缺陷,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对于自闭症的早期诊断和后期干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象学蕴涵了超越经验主义与理智主义的认识论优势,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在一些疾病的探索中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围绕自闭症的身体意象和身体图式受损、自我-他者分化障碍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方面,给出基于现象学精神病理学视角的解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房维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