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47)
2023(12535)
2022(10332)
2021(9749)
2020(8009)
2019(18243)
2018(18125)
2017(35381)
2016(18887)
2015(21380)
2014(20890)
2013(20648)
2012(18937)
2011(16981)
2010(17335)
2009(15960)
2008(15505)
2007(14158)
2006(12461)
2005(10839)
作者
(53454)
(45136)
(44767)
(42782)
(28940)
(21756)
(20038)
(17552)
(17187)
(16215)
(15467)
(15388)
(14222)
(14166)
(13935)
(13738)
(13257)
(13201)
(13197)
(13065)
(11292)
(11183)
(11085)
(10534)
(10291)
(10234)
(9917)
(9855)
(9095)
(8882)
学科
(90054)
经济(89971)
(64999)
管理(54259)
(48056)
(43307)
企业(43307)
方法(43263)
数学(39880)
数学方法(39314)
农业(32101)
业经(22374)
中国(20522)
地方(19659)
(18997)
技术(17680)
(15956)
(15136)
贸易(15129)
(14690)
(13338)
环境(12324)
(12169)
银行(12156)
(12143)
(11737)
(11577)
(11575)
金融(11574)
理论(11502)
机构
学院(274366)
大学(266549)
(117812)
经济(115645)
管理(111997)
理学(98251)
理学院(97339)
管理学(95523)
管理学院(95041)
研究(85280)
中国(66712)
(60020)
(53456)
科学(51662)
(50443)
农业(45780)
(45314)
业大(45158)
中心(42104)
(41937)
财经(40938)
研究所(38035)
(37412)
经济学(35736)
(33885)
师范(33528)
(32973)
经济管理(32784)
经济学院(32682)
北京(31980)
基金
项目(190020)
科学(152058)
研究(140531)
基金(139373)
(120263)
国家(119252)
科学基金(104375)
社会(92051)
社会科(87184)
社会科学(87162)
(78042)
基金项目(73658)
自然(66584)
自然科(65111)
自然科学(65100)
教育(64529)
自然科学基金(63921)
(62332)
编号(57486)
资助(57245)
成果(43886)
(42785)
重点(42270)
(41750)
(40516)
课题(38830)
国家社会(38146)
创新(37811)
人文(36799)
教育部(36781)
期刊
(129386)
经济(129386)
研究(73866)
(61893)
中国(53558)
农业(42029)
学报(39294)
科学(38507)
管理(37648)
(36371)
大学(31350)
学学(30140)
业经(28524)
(28113)
金融(28113)
技术(27230)
教育(25917)
(20358)
财经(19857)
经济研究(18957)
问题(17996)
(16868)
技术经济(16085)
统计(16069)
(15068)
农村(14671)
(14671)
农业经济(14366)
资源(13665)
(13598)
共检索到396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钰莹  司伟  
经营规模的扩大为秸秆机械化还田创造了有力条件。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是促进农户秸秆还田的重难点。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经营规模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探讨其提升途径及效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秸秆还田率较低,农户、地块采纳率分别仅为20.59%和17.74%,但呈现出随经营规模增加而提高的态势,且不同规模的农户未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原因有所差异。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且秸秆还田补贴、机械设备供给、机械作业质量在经营规模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具有显著提升效应。各途径的提升效应随样本采纳秸秆还田概率的提高呈不同变化。研究表明,适度扩大经营规模、进行政策动态干预是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关键。因此,提出持续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作业补贴标准和瞄准性、加大秸秆还田研发投入与技术培训、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永强  田媛  王珧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缓解耕地资源退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性社会嵌入理论,利用黑龙江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57.0%的农户采纳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其中,47.1%的农户采纳深松技术,33.3%的农户采纳免耕技术,28.0%的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8.1%的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技术。政策支持、农户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技术服务可获得性和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正影响,农户年龄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负影响。因此,提出发展乡村社会规范提高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同,强化技术服务主体激励,提高服务供给能力,优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政策支持体系等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增林  余志刚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耕地和劳动力实现最优配置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和农民收入亟待增长的背景下,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实现土地产出最大化,二是实现农民收入最大化。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对黑龙江省不同目标下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行测算,得出结论:无论要实现土地增产还是农民增收的目标,都需要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而实现农民收入最大化的土地经营规模值要大于实现土地产出最大化的土地经营规模值。因此,可以首先通过劳动力内部转化和外部转移途径来实现规模经营逐步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凤霞  王杜春  
文章以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为例,以实际调研数据,通过Logit模型对农户选择稻米质量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农户小规模经营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机制与路径选择。提出在现有农户小规模经营下,必须加强产业化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进一步落实粮食补贴制度,走"以工补农"道路;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桂英  成雪宇  张双庆  周丽  
在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研究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的影响,对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西省8县(市)769份水稻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入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2SLS)探讨耕地经营规模与化肥减施效应之间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施用强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两者呈“U”型关系,适度规模为4.60 hm~2,即化肥施用强度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首先下降,达到适度规模后发生增长。耕地流入和耕地质量在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中都产生了显著的增强性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老一代农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都产生了显著影响;丘陵山区的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产生了显著影响,平原地区不显著;二兼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对化肥减施效应产生了显著影响,一兼户不显著。因此,政府应进一步积极推动耕地适度流转。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和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采取有差别的耕地保护措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凤霞  吕杰  
本文应用黑龙江省稻米主产区五常、宁安、桦川、方正4个县市325户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采纳稻米质量安全技术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采纳稻米质量安全技术的因素由主到次为:农户的年龄、采纳质量安全技术的预期收益、组织化程度、农户的家庭收入、稻农接受培训情况、稻农的文化水平、农户对生产质量安全稻米的态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江鑫  颜廷武  尚燕  张俊飚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冀、鲁、皖、鄂4省1372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存在规模经济效应;(2)地块数和区位条件是限制小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客观因素,在土地规模短期不能扩大的情况下,秸秆还田技术不具备普适性是该项技术推广受阻的重要原因;(3)配备秸秆还田服务人员机构,有针对性地对小规模男性农户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和经济感知,能显著促进小规模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结论:应从改善机械作业条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改进秸秆还田技术,降低技术采纳成本;培育秸秆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户认知等方面着手,有效推广秸秆还田的耕作技术手段。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晓敏  颜廷武  
在能源结构变迁和农牧分离背景下,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对发展高质量生态农业、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湖北省4市(州)628份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技术认知体系,并利用Logit模型分析技术认知、环境规制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认可度偏低,秸秆还田技术高昂的成本与不确定性是导致农户技术认可程度偏低的主要原因。(2)经济效益、技术易用性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本投入、技术适用性、技术风险则会显著抑制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3)处罚约束因具有强制性特点,利于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有序化,直接影响农户决策过程;而经济激励间接影响农户决策,在经济效益、技术风险影响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对此,应多措并举提高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认知水平,多方联动促进秸秆还田技术产学研用协同,精准识别政策受众和政策效果并分类施策,以有效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基于388份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政策工具刺激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3种政策工具的刺激对总体样本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为进一步验证政策工具在不同地区刺激的影响效果,分别对样本中属于大西南(非平原)和华北平原两类地区农户采纳行为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监管约束与惩罚、信息诱导措施在两类地区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刺激农户采纳该技术;补贴激励措施在非平原地区中的影响不显著,未起到预期效果,而在平原地区中对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管公明  王迟  
农户贷款利率偏高的成因分析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导致农户贷款利率偏高。一是农村地区涉农机构数量少,形成垄断定价。调查显示,黑龙江省农村地区涉农金融机构主要为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其对农户贷款拥有相对优势的定价权,且上述两家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占全部涉农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的70%。二是信贷资金供不应求导致农户贷款利率偏高。近年来,在中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若楠  陈旭升  翟丽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和午  聂斌  
本文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农户的土地租赁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指出了目前农户土地租赁行为的一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土地租赁已具备一定规模,但离真正农业规模化经营还相去甚远;土地租赁期限较短,契约不规范,增加了租赁的不稳定性;土地租赁主要发生在村组内部的亲戚、邻居之间,但并不局限于村组内部;土地租赁大多还是有偿的,而且地租以粮食(或产品)支付为主,现金为辅,支付形式多样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秀丽  姚艳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黑龙江省乳品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采取强化奶源基地建设、重视食品安全、树立良好的品牌信誉、加快技术创新促进新产品开发步伐、建立学习型组织创新企业文化、加强销售渠道管理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点布局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在竞争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本文基于大西南(非平原)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纳此技术受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工具及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贫富差距因素负向影响。在区分两类地区基础上发现,信息诱导、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共同正向影响因素,而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补贴刺激、贫富差距在两类地区农户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对非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家庭贫困因素是制约其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政府的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有正向影响,但补贴刺激未起到效果;对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其采纳行为受家庭贫困因素影响不明显,政府的补贴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而监管约束机制下的惩罚措施反而抑制了其采纳行为倾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童洪志  刘伟  
本文基于大西南(非平原)与华北平原地区农户的调研样本数据,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情况分别构建二元选择Logit模型,定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采纳此技术受监管约束与惩罚、补贴、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工具及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贫富差距因素负向影响。在区分两类地区基础上发现,信息诱导、土地机械化操作程度、环境认知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共同正向影响因素,而监管约束与惩罚措施、补贴刺激、贫富差距在两类地区农户中的影响程度不同。对非平原地区农户而言,家庭贫困因素是制约其采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