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6)
- 2023(6167)
- 2022(5178)
- 2021(4687)
- 2020(3938)
- 2019(8708)
- 2018(8685)
- 2017(16154)
- 2016(8785)
- 2015(9959)
- 2014(10102)
- 2013(10146)
- 2012(9934)
- 2011(9252)
- 2010(9617)
- 2009(9280)
- 2008(9170)
- 2007(8706)
- 2006(8062)
- 2005(7527)
- 学科
- 济(62961)
- 经济(62919)
- 管理(27808)
- 业(22301)
- 企(19204)
- 企业(19204)
- 方法(19164)
- 数学(16469)
- 数学方法(16264)
- 地方(15898)
- 地方经济(11979)
- 中国(11710)
- 业经(11388)
- 学(11239)
- 农(10343)
- 财(9651)
- 制(9564)
- 体(7561)
- 融(7267)
- 金融(7267)
- 经济学(7232)
- 银(7100)
- 银行(7082)
- 环境(6984)
- 策(6980)
- 农业(6930)
- 和(6826)
- 行(6795)
- 理论(6787)
- 贸(6623)
- 机构
- 大学(140804)
- 学院(139773)
- 济(67895)
- 经济(66530)
- 研究(52253)
- 管理(50074)
- 理学(41833)
- 理学院(41345)
- 中国(40872)
- 管理学(40488)
- 管理学院(40234)
- 财(29961)
- 京(29951)
- 科学(29950)
- 所(27232)
- 研究所(24218)
- 中心(23399)
- 财经(23390)
- 江(22419)
- 农(22409)
- 经济学(21962)
- 经(20987)
- 北京(19525)
- 经济学院(19283)
- 业大(18373)
- 院(18283)
- 范(17770)
- 州(17613)
- 师范(17608)
- 农业(17405)
- 基金
- 项目(82533)
- 科学(64519)
- 基金(60332)
- 研究(59259)
- 家(52811)
- 国家(52392)
- 科学基金(44064)
- 社会(39234)
- 社会科(37235)
- 社会科学(37223)
- 省(30801)
- 基金项目(30540)
- 自然(27504)
- 自然科(26825)
- 自然科学(26814)
- 教育(26485)
- 自然科学基金(26296)
- 资助(26087)
- 划(25982)
- 编号(22565)
- 成果(19104)
- 重点(18748)
- 发(18657)
- 部(18502)
- 国家社会(16658)
- 课题(16258)
- 教育部(15892)
- 创(15728)
- 科研(15332)
- 大学(15330)
共检索到231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称《反垄断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对不予禁止的经营者集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附加减少集中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的限制性条件。"也就是说,对于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或限制竞争效果的集中,竞争机构在适当的情况下可批准该项集中,并通过采取救济措施控制其对竞争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宁 周晓唯
本文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经营者集中界定,通过比较,对我国经营者集中界定标准的不足进行分析。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先进经验,通过分析欧美国家反垄断的价值目标和现行实质标准的趋势,对建立并完善我国的相关标准体系提供必要的指引。通过分析我国反垄断的价值目标和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确定我国经营者集中应该做的改进,并引入以效率为准的福利标准作为经营者集中界定的实质标准,使我国反垄断法有据可依,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俊峰 马翔
经营者集中救济措施的运行机制是救济措施从无到有、从始至终的全过程,从时序角度可以分为救济措施的形成机制、实施机制、矫正机制三个构成环节,涉及反垄断审查机构与集中当事企业、反垄断审查机构与第三人、集中当事企业与第三人之间的交互关系。构建体系完备、科学合理的救济措施运行机制,对于推动反垄断法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营者集中 救济措施 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让让
防止经营者集中活动对市场竞争效率的潜在危害,是各国反垄断立法、执法的主要目标,结构性和行为性救济就是对这类行为的主要干预方式。本文利用手动汇总的经营者集中案件数据库(2008—2016年),对我国商务部反垄断局的救济决定及其行为化偏好进行了初步的计量检验,主要发现有:救济与否的决定与兼并案件关联市场的集中度、参与者市场份额、是否纵向兼并和股权收购的比例显著正相关;一个兼并活动被施加行为性救济的力度则与所在行业的网络特性、参与者的市场占有率和股权收购比例有关联。这表明,商务部的经营者集中救济行为基本上符合我国反垄断法设定的"单边效应"和"协调效应"原则。本文对专利密集型产业执法实践的案例分析,也揭示出在反垄断法执行权力分割配置的背景下,行为性救济低效或无效的事实和成因。基于此,建议统一和集中三个反垄断执法部门的权责范围,并制定公开、透明和可实施的救济机制,强化竞争中性原则的应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峰
委托实施机制对于促进和保障经营者集中救济措施的贯彻落实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兼具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的双重特征和比较优势,颇受各国竞争执法当局的青睐。依其权限内容,接受委托的独立第三方有经营受托人、监督受托人、剥离受托人等类型之分。作为其法律关系基础的"委托合同",具有民事委托的外观、公共权力委托的效用、民事涉他合同的性质。我国应从受托人的遴选公开、工作期间、义务责任等方面,对现有相关立法进行改进。
关键词:
经营者集中 受托人 救济 实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乐夫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境外越来越多地遇到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问题。本文分析了境外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主要特点,以及"竞争中立"问题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境外审查的影响,指出了对中国企业的不公平之处,并提出了问题解决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必坚
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两年来,既产生了及时有效保护竞争和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积极效应,也存在"经济宪法"地位是否凸显、执法效应偏离反垄断法目标、私益保护乏力的论争。结合应然效应和美国等主要国家《反垄断法》的实践,科学理性地评估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效应,建议在WTO核心原则框架下实现《反垄断法》实施的良好效应。
关键词:
《反垄断法》 实施 效应 WTO核心原则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先林
本文从超高定价反垄断规制的争议出发,首先以美国和欧盟为典型,指出了各国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相关差异,进而从判断方法、知识产权的特殊性等角度阐述了超高定价反垄断规制在执法实践中面临的具体困难,然后论证了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经营者承诺制度在此类案件中的独特优势,并结合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说明了如何在相关案件中适用该制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磊
反垄断政策是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反垄断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有助于推动反垄断机构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本研究着重梳理了当前量化评估反垄断政策效应的主要经济计量方法,并总结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最后遴选了经典案例,旨在提供应用指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沈文娟 黄智虎
世界经济全球化对统一的竞争政策提出了要求。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关于建立统一的竞争法的计划正在展开。本文回顾了其发展历史,分析了其若干现实课题,认为《与贸易有关的反垄断措施》协议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但我们决不可忽视其未来的谈判,而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系统主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公欢
数字经济背景下消费者福利损害范围的规模性和不特定性、损害方式的个性化、损害结果的难以计量性要求反垄断法介入保护,数字经济非价格因素和动态竞争的特征使得传统消费者福利标准适用失灵,而实践中消费者福利标准往往会成为案件分析中的修饰性表达,导致反垄断法规范目标偏移。数字经济高度集中化的趋势,要求消费者福利保护由重视经济效率向重视市场结构和竞争过程转变,反垄断法作为行为规制法对消费者福利进行保护,防止消费者福利庸俗化。为避免科技巨头经济垄断权力蔓延至政治中心,新布兰代斯学派反对以消费者福利作为唯一诉求,主张通过反垄断法分析范式转型保障消费者选择权,实现经济民主和反垄断法多元目标。消费者福利保护是反垄断法的间接目标,应被作为判断竞争损害的参考要素。对于数字经济反垄断中消费者选择权损害的分析,应遵循合理原则,综合权衡经营者行为的竞争损害效果和消费者福利增进效果。同时,从实体标准和程序制度层面细化和完善消费者福利标准在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行为规制中的具体适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启惠
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垄断与反垄断问题研究邓启惠有商品(或市场)经济就有竞争,这一点已经没有什么争议,关键是对垄断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从传统观念出发,简单地把垄断视为资本主义的特殊经济现象而加以排斥、否定,以致使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对垄断及反垄断的系统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鲍晓华
本文利用1997—2004年中国反倾销案例8位数税则号的涉案产品数据,考察了反倾销措施引起的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的贸易模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倾销行为贸易救济效果的证据。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反倾销措施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有明显的“贸易限制效应”;不仅征税案例,即使是无损害结案的反倾销指控仍然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即反倾销具有“调查效应”;但是涉案产品可能在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之间转移,这种“贸易转移效应”部分削弱了反倾销措施的保护效果;总体上看,反倾销仍然起到了救济本国产业的作用,因为无论是指控对象国还是非对象国的进口价格都会上升,从而控制了中国涉案产品的进口总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义
随着我国反垄断执法的不断推进,经营者承诺制度所具有的多重价值在反垄断调查工作中逐渐凸显,其所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本文立足于我国反垄断执法实践,在阐述了经营者承诺制度基本法理的基础上,指出承诺制度在适用范围不确定、承诺监督程序不完善和利害关系人权益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进而论述了明确承诺制度的适用范围,约束反垄断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监督经营者承诺制度的落实情况,吸纳利害关系人参与承诺制度的启动程序等完善承诺制度适用的具体路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绍东 陈艺丹
垄断企业的行为普遍趋向保守,但垄断也具有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垄断具有必然性。本文区分了国家战略导向、地方保护导向和经济利润导向三种垄断类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垄断的二重性效应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国家战略导向型垄断出于维护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要,构成了中国特色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方面,对于保障国民经济体系的独立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地方保护导向型垄断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曾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当前已对国内大循环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构成严重制约。经济利润导向型垄断源于经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既存在有利于规模生产和技术创新的积极一面,也存在资本野蛮生产和无序扩张的消极一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种垄断的形成根源和复杂影响,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制定中国特色产业政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