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5)
2023(6531)
2022(5725)
2021(5285)
2020(4378)
2019(9941)
2018(9633)
2017(19348)
2016(10480)
2015(11323)
2014(11164)
2013(10732)
2012(9907)
2011(9072)
2010(9011)
2009(8337)
2008(8293)
2007(7343)
2006(6760)
2005(6310)
作者
(31064)
(25978)
(25683)
(24638)
(16227)
(12497)
(11796)
(10002)
(9870)
(9100)
(8927)
(8859)
(8282)
(8258)
(8210)
(8142)
(7734)
(7485)
(7415)
(7385)
(6519)
(6476)
(6210)
(5928)
(5821)
(5810)
(5706)
(5460)
(5218)
(5146)
学科
(42973)
经济(42951)
管理(29657)
(29055)
(23688)
企业(23688)
方法(21596)
数学(19203)
数学方法(19064)
(17029)
银行(16884)
(16857)
(15686)
(12133)
环境(11702)
(10691)
(10046)
金融(10046)
中国(9922)
(9625)
业经(9619)
业务(9448)
(9447)
制度(9439)
(8705)
(8601)
银行制(8159)
农业(7652)
地方(7480)
体制(7372)
机构
大学(147974)
学院(147133)
(63709)
经济(62538)
管理(56931)
研究(51487)
理学(49204)
理学院(48637)
管理学(47875)
管理学院(47617)
中国(46545)
科学(31943)
(31494)
(31126)
(29159)
(26430)
农业(24723)
中心(24474)
研究所(24439)
业大(24216)
财经(23725)
(22543)
(21690)
经济学(20728)
(20148)
北京(19404)
银行(19254)
经济学院(18896)
(18380)
财经大学(17998)
基金
项目(102543)
科学(81710)
基金(77543)
研究(70177)
(69457)
国家(68947)
科学基金(59027)
社会(47340)
社会科(45138)
社会科学(45120)
基金项目(41056)
自然(39114)
(38849)
自然科(38165)
自然科学(38157)
自然科学基金(37517)
(33160)
资助(32010)
教育(31449)
编号(26111)
重点(23821)
(23238)
(21777)
(21116)
国家社会(20794)
科研(20015)
创新(19954)
教育部(19644)
成果(19622)
计划(19198)
期刊
(65788)
经济(65788)
研究(44187)
(27887)
金融(27887)
(27125)
中国(27099)
学报(26528)
科学(24791)
(22194)
管理(20116)
大学(19984)
学学(19339)
农业(16648)
财经(12342)
经济研究(10785)
技术(10664)
(10602)
业经(10574)
教育(9184)
(9015)
问题(8902)
资源(8493)
(7688)
技术经济(7681)
统计(7237)
业大(7103)
理论(7027)
商业(6788)
(6676)
共检索到221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兴华  秦建群  孙亮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SFA)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1—2010年中国43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指数、技术变化指数、规模效率指数和广义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并研究了经营环境与治理结构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3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在不断提高,四类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趋同,但增长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在短期内,上市、战略引资、外资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带来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管制变革对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带来了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亦表明,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仍然较低,市场结构与所有权结构不合理仍然是造成中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振  孙计领  
基于2007—2014年4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较新的F a?re-Primont指数DEA方法,把城商行和上市银行的效率及全要生产率置于同一框架内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普通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最低,上市城商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值依次增大,但普通城商行和上市城商行的综合效率不断增加,上升态势尤为明显;2007—2014年,四类银行的平均TFP指数均有所增长,普通城商行、上市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年均增长8.16%、5.42%、2.11%、2.51%。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米运生  邓进业  陈勋  
与工商业相比,银行有鲜明的产业特质性——以经营和管理风险为主要业务、高财务杠杆的商业银行非常脆弱;资产质量的模糊性又使其面临更严重的代理风险。产业特质性影响银行业的适应性效率。相应地,产权和市场结构影响银行效率的机理亦有其特殊性。本文构建"市场-组织-适应性"的效率分析框架并视"结构-产权-产业特质性"为核心因素,分析三类因素影响银行效率的内在机理。使用中国商业银行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安全性和创新性对银行效率的正向激励作用已初步显现;流动性制约着银行业的效率改善;盈利能力的提高对银行业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国有化程度过高和市场结构过于集中,制约了银行业效率的整体改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振  孙计领  
基于2007—2014年43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较新的F a?re-Primont指数DEA方法,把城商行和上市银行的效率及全要生产率置于同一框架内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普通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最低,上市城商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值依次增大,但普通城商行和上市城商行的综合效率不断增加,上升态势尤为明显;2007—2014年,四类银行的平均TFP指数均有所增长,普通城商行、上市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分别年均增长8.16%、5.42%、2.11%、2.51%。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孟飞  张晓岚  
论文基于45家中国商业银行2002-2011年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商业银行TFP增长测度模型及其影响因素计量模型出发,对中国银行业的TFP增长及其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均实现了TFP增长,各商业银行的TFP增长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在TFP增长的分解值中,以技术效率变化的占比最大,其次是规模效率变化,占比最小的是技术变化;在TFP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市场开放对商业银行的TFP增长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产权改革、战略引资、资产规模以及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TFP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丹  
本文基于技术溢出理论,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首先通过DEA—Malmquist模型测算出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然后使用文本挖掘法筛选出高相关性的关键词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最后分别以金融科技发展指数、金融科技企业融资总额、金融科技机构新增数量作为转换变量,建立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检验金融科技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影响,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溢出效应逐渐增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凯艺  卞元超  
本文测算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存贷期限错配缺口,分析存贷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增长态势,且存在较大的流动性盈余;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特征;存贷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效率改善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其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且这两方面的影响亦均表现出非线性特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凯艺  卞元超  
本文测算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存贷期限错配缺口,分析存贷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增长态势,且存在较大的流动性盈余;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特征;存贷期限错配对商业银行效率改善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其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且这两方面的影响亦均表现出非线性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跃洲  郭梅军  
本文对2004年以来上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中介法",选取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和贷款总额为产出指标,利息支出、营业支出和存款总额为投入指标。以11家主要上市商业银行2004—2008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和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上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实证结果表明:(1)2004年以来,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总体略有下降。其中,技术变化出现下降,而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略有提高;(2)技术变化指数的下降与宏观调控、货币信贷政策等有关;(3)股份制改造有助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各银行规模效率的变动也基本符合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宏毅  石茜  
本文选择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分析对象,收集整理了其2004~2013年间10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DEA模型来测算其全要素生产率,再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科学精确的数学分解,得到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原因的两个重要指数:技术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通过对DEA输出结果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2004~2013年间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技术上的失败,而技术效率略有上涨;(2)16家商业银行中建设、工商、农业和光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回落趋势较为明显,南京和宁波银行的上升趋势较为显著;(3)10年间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呈现明显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悦  郭品  
立足技术溢出理论,本文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借助无导向DEA-Malmquist模型测度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文本挖掘法"从金融功能的四个维度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结合2003~2012年36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显著提升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具有差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吸收能力最强,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大型商业银行较弱。因此,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规范其有序竞争,对于完善传统金融模式,深化我国银行业改革意义深远。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米运生  毛雅娟  
类似于实际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不但是商业银行绩效增长的源泉,也是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得到快速提高,在国有银行中居较前位置,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比较也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对银行效率的影响而言,产权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柯孔林  冯宗宪  
文章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中国14家商业银行2000-200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并构建Panel Data模型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0-2006年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4.88%,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股份制商业银行高,ATM与POS投资对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影响,自有资本比例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生产效率,而存贷款比例、规模、资产费用率与商业银行生产效率提高没有显著联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赫国胜  马妍妮  
审慎监管是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背景,利用2011—2017年22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以度量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主要审慎监管工具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效率下降,但从时间序列上看,随着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均存在一定差异。审慎监管工具中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流动性占比及贷款拨备率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产生显著负面效应,但整体来看,就四大审慎监管工具而言,其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正面效应明显大于负面效应。根据上述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健华  王鹏  冯根福  
本文研究了中国银行业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得到更加稳健的结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从几个方面做了改进:(1)根据1999—2012年中国所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分省数据,计算分省的银行业集中度指标(HHI和CR4)衡量银行业结构;(2)采用参数方法,根据双向距离函数(产出和投入可同时调整)计算1999—2012年中国分省的全要素生产率。(3)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考虑了信贷环境和信贷资源供给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以往研究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未发现银行业集中度下降能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即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显著。(2)信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