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1)
2023(6363)
2022(5257)
2021(4759)
2020(3868)
2019(8600)
2018(8234)
2017(16304)
2016(8902)
2015(9561)
2014(9387)
2013(9370)
2012(8836)
2011(7896)
2010(8150)
2009(7891)
2008(7875)
2007(7497)
2006(6874)
2005(6171)
作者
(24898)
(21824)
(20872)
(20130)
(13261)
(10344)
(9476)
(8258)
(8040)
(7472)
(7364)
(7135)
(6725)
(6623)
(6470)
(6357)
(6264)
(6257)
(6057)
(5928)
(5373)
(5363)
(5340)
(5062)
(4982)
(4880)
(4719)
(4536)
(4337)
(4317)
学科
(44163)
(41358)
经济(41323)
(39183)
农业(29437)
管理(24029)
(18789)
企业(18789)
方法(14218)
业经(13813)
数学(13152)
数学方法(13079)
(11618)
(10239)
农业经济(9813)
中国(9393)
土地(8949)
(8930)
农村(8925)
(8235)
(8077)
财务(8071)
财务管理(8062)
企业财务(7883)
地方(7850)
(7625)
(7563)
发展(6917)
(6913)
(6896)
机构
学院(131120)
大学(126192)
(60085)
经济(59025)
管理(53955)
理学(46870)
理学院(46516)
管理学(45882)
管理学院(45681)
(44165)
研究(42292)
中国(36185)
农业(33256)
业大(26809)
(25781)
(25147)
科学(23632)
中心(21351)
(21118)
财经(20373)
农业大学(20333)
(20265)
研究所(18695)
(18543)
经济管理(18443)
经济学(16581)
(16027)
(15716)
(15687)
北京(15291)
基金
项目(85448)
科学(68037)
研究(65453)
基金(63339)
(54446)
国家(53865)
科学基金(46811)
社会(43491)
社会科(40945)
社会科学(40934)
基金项目(33836)
(33659)
自然(28638)
编号(28562)
自然科(27877)
自然科学(27869)
教育(27652)
自然科学基金(27383)
(26678)
(26470)
资助(24887)
成果(22038)
(19893)
(19002)
国家社会(18476)
重点(18191)
(18165)
(17789)
(17208)
(17145)
期刊
(73245)
经济(73245)
(50645)
研究(35973)
农业(34068)
中国(28198)
学报(19548)
(19222)
业经(19096)
科学(18594)
(18312)
金融(18312)
大学(16202)
学学(15790)
(15534)
管理(14630)
农村(13509)
(13509)
农业经济(13430)
问题(11512)
财经(9770)
技术(9717)
世界(9649)
农村经济(8921)
经济问题(8669)
(8472)
经济研究(8282)
(8262)
教育(8242)
技术经济(7155)
共检索到201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博  王瑞梅  卢泉  
在“三权分置”下,随着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以及提升耕地潜力的迫切需求,由土地流转形式及其合约产生的经营权稳定及其耕地保护效应值得探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通过构建基于耕地质量保护投资的动态优化模型,运用双栏模型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非市场化流转所体现的经营权不稳定确实阻碍了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资;(2)与不确定期限、零租金农户相比,确定期限、非零租金租赁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投资的可能性和程度更大;(3)有限理性可能是制约较长期限租赁农户选择耕地质量保护投资的潜在调节因素,但农户若进行相关投资,转入期限越长的农户会进行更多的保护性投资。因此,为发挥土地流转的耕地保护效应,应采取措施推动正规的市场化流转,破解农户的有限认知难题,缓解资金约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丽   祝振华   李洁艳  
抑制耕地闲置对保护耕地数量、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从法律层面、事实层面和感知层面三个维度验证与探究经营权不稳定程度对农户耕地闲置行为的直接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营权不稳定会加剧耕地闲置,法律层面的不稳定对农户耕地闲置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经营权不稳定影响农户耕地闲置行为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处于中部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以及户主受教育程度更高和家庭经济状况更好的农户耕地闲置行为受到经营权不稳定的影响程度更大;经营权不稳定通过限制耕地转出迫使农户选择耕地闲置的农业生产决策;离农程度在经营权不稳定影响农户耕地闲置行为的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后半路径中均存在正向调节效应。因此,文中提出强化经营权保障措施、稳定农户经营期限、加大惠农支农力度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抑制耕地闲置政策的制定与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丹丹  周宏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系统梳理农户对耕地保护行为的选择机制,并实证分析了土地流转租期和流转方式对不同类型耕地保护行为的选择差异。研究表明:当前农户的恋土情结从无条件的对耕地质量进行掠夺到有意识的对耕地质量进行保护与投入;在农户耕地保护认知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有土地转入行为的农户更有意识进行耕地保护;流转租期对耕地保护具有促进作用,而流转方式对劳动偏向型耕地保护具有促进作用,对资本偏向型耕地保护具有阻碍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秋  李滢  牛海鹏  张梦琳  
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均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已经成为耕地利用和投资的主体,是耕地利用最基本的利用决策单位。农户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行为对于耕地质量影响显著。本文基于农户决策行为,从耕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入手,在分析耕地产权制度与耕地质量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耕地质量保护机制的设想,即明晰耕地产权、有效的耕地产权保护、耕地产权的可转让性及允许耕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钱龙  冯永辉  陆华良  陈会广  
研究目的:以广西为例,基于农户调查,验证新一轮确权颁证后农户产权安全性感知对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描述性分析、二元Probit与Mv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得到有效改善,近80%的农户认为新一轮确权提升了农地产权安全;(2)产权安全性感知改善有助于农户采取多样化的耕地质量保护措施,施有机肥的概率提升了18.42%,施测土配方肥的可能性提升了13.99%,进行秸秆还田的概率增加了18.28%,施用石灰的概率提升了25.49%,进行深松的可能性增加了18.70%;(3)产权安全性感知对不同特征农户的影响存在分化,在不同代际、不同非农兼业化程度、不同土地规模、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转入地和承包地之间,产权安全性感知能更有效的激励年轻代、以农业收入为主、较大土地规模、非贫困村的农户对耕地采取保护性措施,且产权安全性感知提升更有利于农户对转入地进行保护。研究结论:为激励农户更积极地保护耕地质量,需要确保确权政策的落实和有效改善农户产权安全性感知。并且,在激励农户保护耕地质量时,要特别关注不同群体的响应分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璟  王天宇  王征兵  
农户是耕地质量保护的直接主体,农户外在嵌入的社会网络和内在的感知价值对其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利用陕西省1 019户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农户社会网络和感知价值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了社会网络及感知价值对费用型和资产型耕地质量保护措施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中网络互动与网络规范对农户采取两类措施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信任仅对采取资产型措施有显著影响,网络互惠仅对采取费用型措施有显著影响;(2)经济价值感知、生态价值感知和社会价值感知对农户采取两类措施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价值感知仅对资产型措施有显著影响;(3)感知价值能够强化社会网络对费用型措施的正向影响;(4)技能培训和耕地流转对两类措施的采取均有促进作用,文化程度和劳动力人数仅对费用型措施有促进作用,性别和耕地面积仅对资产型措施的采取有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完全分工对费用型措施的采取表现为促进作用,对资产型措施的采取表现为抑制作用。据此,相关方案的实施应充分利用社会网络和感知价值在农户耕地质量保护中的作用,对不同措施采取差异化的激励策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璟  王征兵  娄季春  
以陕西省637户农户调查资料为基础,在家庭内部分工视角下,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不同特征和认知状况对其耕地质量保护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特征方面,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土地流转类型与地块数量对不完全分工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意愿有显著影响;外出务工和非农收入比重对完全分工农户有显著负向影响;耕地肥力对纯农户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和劳动力人数对不完全分工与完全分工农户有相对显著的正向影响。(2)认知状况方面,经济认知对不完全分工农户的影响大于对完全分工农户的影响,生态认知对三类农户有程度相近的正向影响,情感认知对不完全分工与纯农户的影响要大于对完全分工农户的影响。(3)与不完全分工农户相比,完全分工农户倾向于采取费用型措施,纯农户倾向于采取资产型措施。由此提出建议:提高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提高各类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认知,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实现耕地规模经营;针对不同类型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制定分类补贴政策,加强对农户的技能培训,引导不完全分工农户向完全分工农户和专业纯农户转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洪彬  王秋兵  吴岩  王大鹏  闫宇闻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耕地质量保护中农户的认知及其行为决策响应程度,揭示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为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耕地和构建耕地质量保护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农户调查法、统计学分析法、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在耕地质量保护认知方面,大城市郊区农户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于耕地质量保护前景预期较低;(2)在行为决策响应方面,农户已经开始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但仍需要相关部门的合理引导,总体行为决策响应得分不高;(3)对耕地质量保护政策认知与意愿是影响其行为决策响应主要方面,不同区域在影响因素和程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对于大城市郊区的农户,政府应该从改变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的悲观预期、引导农户合理选择保护性耕作方式和鼓励土地向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流转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国明  刘国权  陶军德  
划分不稳定耕地类型,并调查其分布及规模,可以为耕地管理及区域农业发展提供依据。该文根据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实际情况,将不稳定耕地划分为滩地、速生丰产林熟化地、林区多种经营地、开垦草原地、开垦荒地、开垦沼泽地、盐碱化地、高寒低温地、超坡地、其他耕地等10种类型。经调查,富锦市包含6类不稳定耕地,总面积1.979 1万hm2,全部分布于市属集体土地内,国有农场内没有不稳定耕地。根据富锦市不稳地耕地现状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星  张凤荣  
全国"二调"成果公布后,显示比此前土地变更调查多出了2亿亩耕地,其中有8474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这部分耕地被称为"不稳定耕地"。在河湖防洪区内,"不稳定耕地"如何产生与认定?自然成因:农民耕种需求催化出河湖防洪区内"不稳定耕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晓颖  郑军  张明月  
[目的]从法律、事实和感知三个维度阐释和表征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实证分析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家庭农场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影响的分样本异质性。[方法]采用二元proibt回归对山东省312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微观样本进了行实证检验;为规避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两类行为的替代互补效应,采用Mvproibt回归进行了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1)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措施有积极影响,具体而言,增加正式合同签订备案率、减少流转地权能限制、提升流转地续约预期,均显著提高了家庭农场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概率。(2)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不同特征家庭农场的影响存在分化,更能激励规模较大、种植果蔬类作物和风险偏好程度较高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行为。(3)除地权稳定性变量外,农场纯收入、耕地质量、机械化适应度、“三品一标”认证和有机肥补贴对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措施亦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为激励家庭农场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应聚焦规范合同签订、保障权能完整和提升续约预期三方面政策,保证流转地经营权的稳定性。并且在激励家庭农场开展耕地保护实践时,要特别关注不同群体的响应分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志海  王雨濛  
本文以鄂豫两省829户农户调查资料为基础,在代际差异视角下,分析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认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责任意识与认知普遍薄弱,缺乏保护耕地质量的积极性且与其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性,但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在各方面表现均优于中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不仅受耕地质量保护责任意识与化肥危害认知等主观因素影响,还与受教育程度、农户劳动力数量、非农收入比例、耕地经营规模,田间是否有机耕路、养殖状况以及耕地质量保护推广诸多客观因素有关,但影响程度存在代际差异,分析发现这些差异主要与不同代际农民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及其自身禀赋存在差距有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衍毓  王静  史衍玺  李玉环  
应用参与性农村调查与评估方法(PRA),对陕西省横山县的107个农户进行了典型调查,旨在获取基于农户的耕地质量知识并研究其对不同质量耕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农民选用坡度、灌溉条件、土壤质地、产量、肥料投入、作物长势指标评价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与土壤样品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将耕地分为高产地和低产地,发现农民在两类耕地上的种植结构、施肥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农民能够准确鉴别耕地质量并有合理的评价指标;现有生产模式下农民对不同质量耕地的响应行为会对耕地可持续利用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将农户指标与基于遥感手段的耕地质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了长城沿线风沙区与黄土高原交错地带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框架,用以指导该区域耕地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涛  孔祥斌  梁颖  秦静  
研究农户决策行为与耕地质量评价和保护之间的规律,提出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和耕地质量保护对策势在必行。在对国内外农户耕地利用决策、耕地质量评价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是未来耕地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为此从耕地质量评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方面,重点研究农户耕地利用目标差异性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分析农户在不同耕地利用强度下的耕地质量影响过程及其效应,分析这种影响效应的自然过程与农户耕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和复合关系。在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要构建基于农户决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原  郑雯雪  曾维忠  
文章基于CHFS2015年的调查数据,采用OLS和Logit模型,实证检验耕地质量对异质性农户耕地转出决策、转出对象及转出收益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土地流转服务供需失衡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平均而言,耕地质量越高,农户家庭将耕地转出的概率越大,更倾向于通过正式渠道将耕地转出给合作社、村集体等机构组织,获取更高的租金收益。(2)在低耕地质量和高生计依赖的双重制约下,贫困户耕地转出的租金收益显著低于非贫困户。(3)土地流转相关服务的供需失衡会抑制耕地质量对耕地转出收益的提升作用。因此,对于质量较高的土地,应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市场的主导作用,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避免土地闲置或抛荒;进一步强化土地流转中组织机构对交易主体的引导作用,土地补贴等政策设计上应给予贫困户更多的倾斜;深入挖掘并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相关服务在土地流转市场交易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农户对土地流转服务的潜在需求以及组织机构对相关服务的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