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6)
2023(3078)
2022(2507)
2021(2019)
2020(1574)
2019(3417)
2018(3446)
2017(6515)
2016(3810)
2015(4044)
2014(3992)
2013(4006)
2012(3720)
2011(3427)
2010(3220)
2009(2428)
2008(2344)
2007(1964)
2006(1802)
2005(1620)
作者
(12068)
(10252)
(10199)
(9779)
(6443)
(4926)
(4454)
(4148)
(3962)
(3655)
(3573)
(3563)
(3383)
(3357)
(3324)
(3283)
(3098)
(3053)
(3044)
(3012)
(2615)
(2547)
(2532)
(2384)
(2365)
(2292)
(2284)
(2152)
(2114)
(2097)
学科
(15164)
经济(15157)
管理(11904)
(8978)
环境(8842)
(7551)
企业(7551)
(6761)
方法(6407)
数学(5752)
数学方法(5653)
(4781)
(4302)
(3738)
资源(3731)
生态(3498)
规划(3460)
环境规划(3393)
业经(3177)
(3172)
经济学(3069)
中国(3059)
(2916)
(2880)
农业(2730)
税收(2692)
(2659)
地方(2611)
(2583)
银行(2569)
机构
学院(52501)
大学(52467)
(20751)
经济(20332)
研究(20233)
管理(19560)
理学(16892)
理学院(16683)
管理学(16301)
管理学院(16226)
中国(15513)
科学(14788)
(13023)
(11142)
(10916)
业大(10774)
研究所(10326)
农业(10226)
中心(9454)
(8988)
(8334)
(7879)
(7503)
财经(7315)
(7183)
北京(6838)
实验(6792)
(6713)
科学院(6536)
实验室(6532)
基金
项目(40601)
科学(32328)
基金(30992)
(29273)
国家(29104)
研究(25529)
科学基金(24200)
自然(17642)
自然科(17208)
自然科学(17204)
自然科学基金(16859)
基金项目(16817)
社会(16223)
(15882)
社会科(15506)
社会科学(15502)
(14067)
资助(12171)
教育(10795)
重点(10041)
计划(9369)
(9224)
编号(8858)
科研(8613)
(8611)
科技(8432)
(8251)
创新(7881)
专项(7151)
国家社会(7079)
期刊
(21187)
经济(21187)
研究(13360)
学报(11997)
科学(11364)
(11145)
中国(8689)
大学(8503)
学学(8377)
农业(7250)
管理(6819)
(6130)
(4562)
金融(4562)
资源(4384)
林业(4370)
(4305)
业经(3719)
技术(3469)
业大(3399)
财经(3177)
科技(3011)
经济研究(2999)
(2979)
问题(2841)
(2706)
统计(2571)
技术经济(2469)
农业大学(2426)
(2377)
共检索到75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郭宝华  杜满义  
应用典型样方法对不同经营方式和经营持续时间的毛竹林碳氮贮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降低毛竹林系统碳氮贮量,垦复增加毛竹林系统碳氮贮量。两种经营模式毛竹林系统碳氮贮量的分布格局均以土壤层最大,植被层次之。其中,碳贮量土壤层占63.25%~86.32%,植被层占13.17%~35.15%;氮贮量土壤层占94.44%~98.15%,植被层占1.62%~5.12%。施肥、垦复对竹林系统碳氮贮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土壤层碳氮贮量的改变来实现。不同经营时间毛竹林土壤碳氮贮量排列顺序不同,施肥毛竹林土壤碳贮量的排列顺序为对照>施肥13 a>施肥5 a,氮贮量的排列顺序为对照>施肥5 a>施肥13 a;...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志勤  傅懋毅  
应用定位研究法探明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春建乡不同结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土壤0~10,10~30和30~50 cm等3个层次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垦复毛竹纯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12.9~38.9 g.kg-1)秋冬高于春夏,而未垦复毛竹纯林却与之相反,即春夏高于秋冬季节,变幅为7.5~31.2 g.kg-1;毛竹与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7.5~40.2 g.kg-1)冬季最高春季最低,表现出与毛竹纯林不同的变化特征。垦复毛竹纯林土壤全氮质量分数(0.8~2.4 g.kg-1)夏季最高春季最低,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宝华  刘广路  范少辉  杜满义  苏文会  
以南亚热带中心分布区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产力水平(Ⅰ:30 000±1 000 kg·hm-2a-1;Ⅱ:34 000±1 000 kg·hm-2a-1;Ⅲ:37 000±1 000 kg·hm-2a-1;Ⅳ:42 000±1 000 kg·hm-2a-1;Ⅴ:47 000±1 000 kg·hm-2a-1)毛竹林植被和土壤的碳、氮、磷含量及计量特征,探讨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及土壤碳、氮、磷分布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植被碳和磷元素在不同器官间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对氮素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大;除竹叶碳元素分配比例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P<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荣杰  王莺  吴家森  姜培坤  
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经营方式毛竹林径流养分流失的年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差异,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毛竹园为试验区,在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区域,设置独立观察站。每次连续降雨后采集沉砂池水样,测定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磷酸根离子(PO43-)含量,同时在动态观测期中采集坡面土壤样品,测定pH、有机质及有效N、P含量。结果表明:(1)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毛竹林年单位产流量分别为8086.52 m3/hm2、4850.95 m3/hm2。(2)毛竹林径流水氮流失以硝态氮为主。(3)毛竹林集约经营增加了氮磷流失风险,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毛竹林TN年单位流失量分别为45.26 kg/hm2、25.05 kg/hm2,TP年单位流失量分别为0.31 kg/hm2、0.21 kg/hm2,与粗放经营相比,集约经营氮磷流失分别增加了80.68%、47.62%。(4)毛竹林径流水中TN浓度与土壤碱解氮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径流水中TP浓度与土壤有效磷成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艳辉  费本华  余雁  赵荣军  
【目的】研究气干竹材的力学特性,为竹材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配备高精度光学引伸计的Instron力学实验机,对毛竹从竹青到竹黄的纵向力学性质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毛竹竹壁径向不同位置的力学性质差异很大,近竹青处的平均纵向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25.41 GPa和297.21 MPa,远远高于近竹黄处的5.78 GPa和65.80 MPa,且从竹青到竹黄呈明显的梯度降低趋势。毛竹薄片的断裂为脆性断裂,近竹青处为顺纹理的纵向劈裂,竹中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劈裂特征,近竹黄处为平整的横向断裂。【结论】竹材为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其独特的力学特性源于自身组织含量的梯度性变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健  郭倩  孙一铭  林丛  蔡丽平  张厚喜  
为探讨海拔对毛竹林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C、N、P元素的生物地理化学循环规律,采用方差分析与冗余分析(RDA)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毛竹林土壤C、N、P元素的垂直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武夷山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均值分别为(48.97±18.88)、(4.63±1.75)和(0.40±0.18) g·kg~(-1),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的均值分别为10.98±2.93、133.73±53.43和12.55±4.73.(2)随着海拔的上升,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碳磷比、氮磷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土壤全磷含量、碳氮比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3)pH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氮磷比、碳磷比呈负相关关系;容重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砂粒与土壤全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4)海拔和pH是影响毛竹林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导因子,其解释率分别为41.50%和27.6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恩斌  施拥军  李永夫  周国模  杨东  
利用2004与2009年浙江省两期森林连续清查毛竹样地数据,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及核密度估计方法,采用7个指标(样地生物量,样地株数,林分平均胸径,1,2,3和≥4度竹所占比例)描述毛竹林分非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毛竹林分非空间结构特征的主导因素依次为年龄结构因子、样地生物量因子、林分平均胸径因子;浙江现有毛竹林老龄化问题较突出,林分中各龄级所占比极不合理,现有经营措施存在较大缺陷,从而使林分生产力衰退;样地株数较少时,林分平均胸径与样地株数几乎没有相关性,但随着样地毛竹株数的增加,表现出一定的负指数关系;影响毛竹林分生物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样地株数与林分平均胸径;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亚雄  范少辉  周潇  张璇  官凤英  
【目的】研究带状采伐毛竹林中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为伐后竹林的养分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 m带宽采伐样地(SC)及其保留样地(RB)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经营毛竹林(CK)为对照,调查伐后5年内不同处理样地毛竹生物量、林下灌草生物量、凋落物产量及各组分相应的养分含量,量化养分流通量,计算不同处理样地的养分循环系数,比较不同处理样地的养分流动及循环特征的差异。【结果】(1)伐后第1年,不同处理样地内毛竹氮、磷、钾的留存量无显著差异;采伐样地中氮、磷的归还量减少;(2)伐后3年,保留样地中氮、磷、钾的留存量小于采伐样地和对照样地;采伐样地和保留样地中氮的归还量显著低于对照样地。(3)伐后5年,保留样地中氮的留存量小于采伐样地和对照样地;采伐样地中氮、磷、钾的归还量、养分贮量均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4)带状采伐显著增加了氮、磷的利用系数(P <0.05),随着样地的恢复各养分的利用系数逐渐下降,与对照无差异;采伐对氮、磷、钾的循环系数无显著影响。【结论】伐后5年氮、磷、钾养分贮量达到伐前和现期对照样地水平,从养分循环的角度证明伐后5年带状采伐样地能够恢复到对照样地水平。保留样地养分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从伐后第二个大年开始逐渐降低,需要进行密度调控,从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兵  王燕  郭浩  赵广东  白秀兰  
采用收获法研究了江西大岗山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毛竹各器官碳密度波动在0.4630~0.4917g/g,其大小顺序为竹枝>竹秆>蔸根>竹蔸>竹叶。随着毛竹年龄的增长,碳密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在毛竹林植被层中,碳密度依次为:竹枝>竹秆>竹鞭>蔸根>鞭根>竹蔸>竹叶>林下植被>枯落物。毛竹林生态系统土壤层碳密度以0~20cm层最高,且各层次之间碳密度差异极显著。毛竹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43.22t/hm2,其中土壤层碳贮量占84.03%,植被层占15.97%。毛竹林生态系统年固碳量为12.15t/(hm2.a)。其中植被层年固碳量为11.36t/(hm2.a),土壤层年固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复明  范少辉  汪思龙  熊彩云  申正其  
测定和分析湖南会同毛竹林土壤的碳贮量和各组分呼吸量。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有机碳贮量为115.558t.hm-2,矿质土壤层、凋落物层和根系分别占96.01%,0.64%和3.34%;毛竹林地土壤年呼吸排放碳总量为9.257t.hm-2a-1,异养呼吸、自养呼吸和凋落物年呼吸量分别占59.49%,28.27%和12.24%;毛竹林细根年生长量为6.895t.hm-2a-1,年分解量为0.312t.hm-2a-1,细根年周转率为0.93次.a-1;毛竹林年凋落物进入土壤的碳总量为2.245t.hm-2a-1,地上和地下凋落物分别占78.5%和21.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柳丽娜  金爱武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初步分析了浙江省安吉县河干村经过20 a集约经营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土壤养分变异情况。结果表明:①安吉县河干村毛竹林土壤中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属于中等变异。②在本研究采样尺度下,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变异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但全氮和有机质的变异受到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③土壤养分的分数维值(D)大小排列顺序为碱解氮(D=1.969)>速效钾(D=1.958)>有机质(D=1.798)>全氮(D=1.787)。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顾鸿昊  翁俊  孔佳杰  叶小猛  刘永军  漆良华  宋新章  
关键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进欣  
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在苏北盐沼沿环境梯度采用静态箱技术原位测定了甲苯气体通量。为确定高等植物对通量的贡献,进行了高等植物地上部分去除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梯度上,在生长季(4—10月)盐沼整体上表现为甲苯的净汇,消耗率变化范围为2.50~17.45μmol/(m2.d),其中,互花米草带消耗率最高。在非生长季(11月至次年3月)表层冻结的植被带表现为甲苯的弱源,通量变化范围为5.15~10.76μmol/(m2.d)。光滩全年均表现为排放甲苯。由于盐沼消耗率大于排放率,生长季长于非生长季,所以海岸带盐沼全年表现为消耗甲苯。高等植物地上部分是甲苯的重要汇,但是消耗机制还不清楚。盐沼甲苯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饶磊  许婷  郭熙  袁颉  叶英聪  李伟峰  孙凯  江叶枫  
在奉新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调查资料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引入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对奉新县农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奉新县全县49 891户农户的平均耕地规模为6.31块/户和0.66 hm~2/户,80%以上的农户为小规模经营。2)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受地形因素影响显著,两者呈负相关性关系。3)耕地承包地块数在10块以上或者耕地承包面积在1 hm~2以上的农户,其耕地的分布指数都在地形位指数等级1的区域达到最大值,随着地形位指数的增加,主体地位迅速被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较小的所取代。4)不同等级的农户耕地承包地块数和承包面积在不同的地形上有着不同的优势分布区间。这些都为新形势下的农村土地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饶磊  许婷  郭熙  袁颉  叶英聪  李伟峰  孙凯  江叶枫  
在奉新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调查资料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引入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对奉新县农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奉新县全县49 891户农户的平均耕地规模为6.31块/户和0.66 hm2/户,80%以上的农户为小规模经营。2)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受地形因素影响显著,两者呈负相关性关系。3)耕地承包地块数在10块以上或者耕地承包面积在1 hm2以上的农户,其耕地的分布指数都在地形位指数等级1的区域达到最大值,随着地形位指数的增加,主体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