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36)
- 2023(5182)
- 2022(4278)
- 2021(3959)
- 2020(3281)
- 2019(7477)
- 2018(7269)
- 2017(13604)
- 2016(6889)
- 2015(7318)
- 2014(6524)
- 2013(6339)
- 2012(5745)
- 2011(5326)
- 2010(5621)
- 2009(5389)
- 2008(5548)
- 2007(5087)
- 2006(4722)
- 2005(4368)
- 学科
- 济(30592)
- 经济(30563)
- 管理(24587)
- 业(24391)
- 企(22870)
- 企业(22870)
- 技术(11028)
- 方法(10369)
- 技术管理(8815)
- 中国(8617)
- 业经(8295)
- 理论(7630)
- 农(7509)
- 数学(7408)
- 数学方法(7269)
- 财(7089)
- 制(7000)
- 学(6782)
- 银(6189)
- 银行(6177)
- 行(5963)
- 融(5571)
- 金融(5571)
- 地方(5278)
- 策(5112)
- 体(4884)
- 农业(4846)
- 划(4778)
- 贸(4616)
- 贸易(4609)
- 机构
- 大学(97376)
- 学院(95470)
- 济(43224)
- 经济(42462)
- 管理(38319)
- 研究(32982)
- 理学(32529)
- 理学院(32204)
- 管理学(31728)
- 管理学院(31520)
- 中国(26060)
- 财(20890)
- 京(20689)
- 科学(17513)
- 财经(15929)
- 所(15579)
- 江(15371)
- 经(14404)
- 中心(14371)
- 研究所(13873)
- 经济学(13757)
- 北京(13216)
- 农(13006)
- 范(12605)
- 师范(12543)
- 州(12194)
- 经济学院(12142)
- 院(12091)
- 财经大学(11817)
- 业大(11593)
- 基金
- 项目(60092)
- 科学(48987)
- 研究(46694)
- 基金(44449)
- 家(38351)
- 国家(37996)
- 科学基金(33323)
- 社会(31713)
- 社会科(30138)
- 社会科学(30128)
- 省(23378)
- 基金项目(22814)
- 教育(20982)
- 自然(19500)
- 自然科(19115)
- 自然科学(19109)
- 划(19103)
- 自然科学基金(18773)
- 编号(18041)
- 资助(16707)
- 创(15970)
- 成果(15210)
- 创新(15044)
- 国家社会(13824)
- 重点(13666)
- 发(13318)
- 部(13281)
- 制(12756)
- 课题(12748)
- 教育部(11960)
共检索到156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丰义 房汉廷
一、经营力假说的提出在各种经济学文献中,到处都有经营、经营能力的论述,但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忽略了对经营力的研究,一直把它等同或混同于经营或经营能力。由此就引发了许多现代经济学无法解释的问题,即不管是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还是计划的资源配置方式,都普遍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穆光宗
人口增长效应理论:一个新的假说穆光宗(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如何看待人口增长给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世界人口学说史上“悲观学派”和“乐观学派”的论争,似乎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么确凿无疑的结论,其中的是非迄今仍令人莫衷一是,难有定见。①人口增长利弊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惠雄
消费者行为究竟是收入决定还是成本决定,关系到消费函数理论的基础构建与对诸多重大消费者行为现象的理论解释。传统消费函数理论基于收入假说,忽视了不同消费者为获得同一收入需要付出不同生命成本这一关键事实。由于消费的本质意义在于满足消费者生命的需要,生命为消费付出的代价,才是消费者消费支出的理性尺度。因此,消费者消费支出的决定性影响因子并不是收入差异,而是消费者为获得一定收入付出的生命成本差异。消费者消费倾向差别的根源发生在作为生产者的生产过程,而非消费过程。文章由此提出了基于生命成本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并构建了一个消费者—生产者相统一的消费者行为解释新框架。
关键词:
消费函数 收入假说 生命成本假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守一
在前几年思考的基础上,1996年我对理论经济学提出了一个假说,这就是经济对策论、非均衡论、非线性论、经济周期论,表面上各研究各的问题,本质上存在一致性.经济对策是因,非均衡是果,非线性与经济周期是两种表现形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建林
幸福概念缺乏严谨定义是社会和谐理论研究的主要瓶颈,本文基于生命科学所构建的"幸福微观机制理论"为幸福提供了统一解释。"基因表达"假说使幸福概念获得了生物学起源:幸福感是诸多基因在大脑情绪中枢联合表达的先验性规定,基因实际表达由个体所消费的生物性和社会性资源决定。"大脑中枢理论"揭示了幸福生产原理:外脑皮层对中脑生物能做功跨时空维度的积分,是个体认同自身幸福程度的基本判据;生存环境中六种基本资源相对价格和个体相对生产能力,共同构成追求幸福最大化的客观约束。扩展的"幸福模式理论",揭示了"世界快乐地图"展示的国家幸福排名之谜;预测了社会发展和幸福模式分布函数关联变化路径;得出社会和谐与两种社会分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子木
产业区变迁模型结果表明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一个地区的企业网络密度处于效率区间内是使该地区成长为产业区并取得良好经济绩效的重要条件。并且 ,这个效率区间取决于该地区当期及以往各期的企业网络密度。
关键词:
产业区 外部性 网络密度 企业网络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沈国兵
在对汇率制度的选择及争议性假说做出理论综述、简要评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汇率制度的选择不仅仅是一个静态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动态问题,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复杂多样,而这些因素本身随着经济金融发展又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由此,根据现实中各国汇率制度选择的多因素差异性与互动性,笔者否定了中间空洞论假说,继而提出了多种汇率制度形式并存与相互转换假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子木 张小蒂
本文关注产业区的变迁。我们首先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外部性概念,提出网络密度的定义,并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产业区变迁模型;然后将滞后的外部性引入分析并发展了原有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一个地区的企业网络密度处于效率区间内是使该地区成长为产业区并取得良好经济绩效的重要条件。并且,这个效率区间取决于该地区当期及以往各期的企业网络密度。
关键词:
产业区 外部性 网络密度 企业网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俊培 卢洪友
公共品是属于具有正外部性的商品 ,不分担或少分担其生产成本、多从其消费中得益的搭便车者的个体理性最终导致人人都无“车”可搭的集体非理性是长期困扰经济学家的一个难题。从纯理论的角度研究 ,公共品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的帕累托效率解都是存在的 ,但又都因难以满足各自的效率条件而存在所谓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问题。在居民消费的“一揽子”公共品中 ,按受益范围大小与排他成本高低 ,建立“公”“私”混合供给制度是解决公共品供给效率的现实、理性选择。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搭便车” 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阔 郭克莎
消费行为除了受到收入因素、心理因素等微观因素的决定外,是否还受宏观结构性因素的重要影响,关乎消费函数理论的科学性和解释力。现存消费函数理论普遍忽视了宏观结构性因素对于微观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构跃变会中断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连续递减的过程,使之跃升、回归至稳态的长期水平;长期消费曲线CL为短期消费曲线Csn的包络线,表现出斜率稳定的线性特征;C_s_n沿C_L阶梯式跃升;长期中,MPCL=APCL。因此,产业结构跃变是决定消费函数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经常性结构跃变能够带来"高收入、高消费率"的消费组合,而结构跃变停滞则会导致"低消费率、低收入陷阱"的组合。文章由此构建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框架,提出基于结构跃变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模型,并运用美、日两国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这为"消费函数之谜"等悖论现象的破解提供了新视野,同时为扩大内需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阔 郭克莎
消费行为除了受到收入因素、心理因素等微观因素的决定外,是否还受宏观结构性因素的重要影响,关乎消费函数理论的科学性和解释力。现存消费函数理论普遍忽视了宏观结构性因素对于微观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构跃变会中断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连续递减的过程,使之跃升、回归至稳态的长期水平;长期消费曲线CL为短期消费曲线Csn的包络线,表现出斜率稳定的线性特征;C_s_n沿C_L阶梯式跃升;长期中,MPCL=APCL。因此,产业结构跃变是决定消费函数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经常性结构跃变能够带来"高收入、高消费率"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唐昌黎
经济活动有两类人参与:一是从事生产交换活动的人,是为私家人(经济人);二是为经济活动建立制度规则、维持秩序的人,是为公务人。古代和近代是一种小规模生产,制度规则长期固定,公务人的参与被遮蔽,只显示出私家人活动,由此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假说。工业革命后,生产走向社会化,制度规则的变革加快,公务人与公务活动的作用增大。而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制度凸显私家人,因而在西方经济学各种理论框架中,经济人假说是一大理论支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公务人与公务活动的作用更大,两类人假说更为适用,可为开创21世纪中国经济学提供一个理论支柱。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石沛 蒲勇健
通过构建省级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了中国省级政府规模的决定因素,并验证了相关假说。结果表明:(1)贸易和FDI的开放程度会抑制政府的扩张,省级公共部门具有规模经济特性;(2)Wagner法则在中国并不适用;(3)支出分权和收入分权有助于中国政府的扩张,而垂直不平衡度的影响不显著;(4)没有证据支持少数民族人口密度、总抚养率或失业率对政府规模存在正效应的猜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娄锋
传统理论主要基于要素投入不足来解释农业增长迟缓,文章以云南农业为例证对象,发现要素投入不足论不能很好地解释云南农业的长期增长迟缓。云南农业增长迟缓主要是由种植业增长迟缓造成,通过分析种植业生产方式,发现农户倾向于大量投入成本低、见效快且施用技术简单的生产要素来提高产量,先进的集约型生产要素及其配套技术长期得不到规模化施用。同时上述生产方式还会与农户长期形成的小农传统经营模式相互强化,使得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进而造成农业投入产出的规模收益递减,最终导致农业增长迟缓。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种植业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娄锋
传统理论主要基于要素投入不足来解释农业增长迟缓,文章以云南农业为例证对象,发现要素投入不足论不能很好地解释云南农业的长期增长迟缓。云南农业增长迟缓主要是由种植业增长迟缓造成,通过分析种植业生产方式,发现农户倾向于大量投入成本低、见效快且施用技术简单的生产要素来提高产量,先进的集约型生产要素及其配套技术长期得不到规模化施用。同时上述生产方式还会与农户长期形成的小农传统经营模式相互强化,使得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进而造成农业投入产出的规模收益递减,最终导致农业增长迟缓。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种植业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