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7)
2023(6844)
2022(5757)
2021(5197)
2020(4506)
2019(10496)
2018(10103)
2017(20370)
2016(10726)
2015(11921)
2014(11800)
2013(11664)
2012(10806)
2011(9738)
2010(9918)
2009(9385)
2008(9410)
2007(8104)
2006(6918)
2005(6108)
作者
(29538)
(24923)
(24848)
(23523)
(16171)
(11983)
(11158)
(9628)
(9465)
(8863)
(8503)
(8352)
(7967)
(7796)
(7742)
(7655)
(7277)
(7247)
(7093)
(6812)
(6244)
(6003)
(5883)
(5684)
(5661)
(5596)
(5488)
(5084)
(5077)
(4822)
学科
(60945)
经济(60891)
方法(37410)
(36166)
管理(36005)
数学(34306)
数学方法(33930)
(31460)
企业(31460)
(16616)
中国(11476)
(11358)
财务(11342)
财务管理(11326)
企业财务(11054)
(10391)
业经(9961)
(8964)
贸易(8962)
理论(8856)
(8657)
(8587)
金融(8587)
(8313)
地方(7992)
(7857)
技术(7604)
农业(7434)
(7312)
银行(7311)
机构
大学(166334)
学院(162904)
(77963)
经济(76882)
管理(69243)
理学(62022)
理学院(61526)
管理学(60456)
管理学院(60167)
研究(47315)
(36703)
中国(35954)
(31865)
财经(30720)
(28246)
经济学(26558)
科学(24685)
经济学院(24350)
财经大学(23504)
(21740)
中心(21725)
(21083)
商学(20630)
商学院(20456)
业大(20404)
北京(19656)
研究所(19595)
(19291)
经济管理(18539)
(17957)
基金
项目(111976)
科学(91921)
基金(87575)
研究(80308)
(74678)
国家(74137)
科学基金(66592)
社会(56255)
社会科(53807)
社会科学(53796)
基金项目(45452)
自然(42820)
自然科(42006)
自然科学(42000)
自然科学基金(41305)
(41089)
教育(38791)
资助(37858)
(34786)
编号(29704)
(27168)
教育部(24800)
重点(24687)
国家社会(24612)
人文(23822)
(23571)
成果(23267)
大学(22354)
(22189)
创新(21927)
期刊
(72665)
经济(72665)
研究(46871)
(28432)
管理(25042)
中国(21789)
学报(21084)
科学(19969)
大学(17331)
学学(16585)
财经(16579)
(15552)
金融(15552)
(15456)
(14132)
技术(13542)
经济研究(13403)
教育(12114)
统计(11757)
(10676)
农业(10492)
问题(10162)
技术经济(9641)
决策(9638)
业经(9510)
(9455)
国际(7902)
商业(7769)
世界(7394)
理论(7307)
共检索到220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米运生  杨天健  石晓敏  李宇豪  
声誉效应可以缓解代理冲突并抑制过度投资,但其效果却随任期期限临近而衰退。本文理论分析了企业过度投资与经理任期之间的U型关系。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门限自回归实证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作为声誉效应的代理变量,经理任期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呈U型。在经理任期达到特定门限值42个月之前,经理任期与过度投资呈负相关关系。在门限值之后,声誉效应逐渐失去作用,随着经理任期的增加,过度投资程度提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孝  冯中越  
本文构建了包含食品安全案例、上市公司声誉(以中国驰名商标为例)以及上市公司相关财务信息的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库,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声誉效应与食品安全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声誉效应在保障食品安全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非法经营的食品企业将遭受严厉的声誉惩罚;第二,已有声誉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营业绩;第三,获取声誉可作为食品企业规避风险的一种有效战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红霞  李辰颖  
代理人声誉与薪酬共同构成了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机制,经理层的声誉作为其一项重要的个人特征,对其薪酬有怎样的影响?以目前国内外实证研究中常用的媒体曝光率作为经理层声誉的代理变量,分别从现金薪酬和股权薪酬两方面研究经理层的声誉与薪酬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企业规模、绩效、行业、地域、经理层年龄、管理层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后,经理层的声誉与其薪酬显著正相关,也即经理层的声誉越好,其薪酬越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简建辉  余忠福  何平林  
本文使用中国A股市场2001~2009年的所有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从不同角度计量经理人激励水平和有效性,并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经理人激励和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水平和公司的经理人货币激励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经理人货币薪酬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公司过度投资的冲动,此类公司过度投资的动机很大程度来源于提高经理报酬,因而表现出很强的机会主义行为;公司过度投资水平和公司的经理人薪酬敏感度、经理人股权激励情况没有显著关系,原因可能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刚开始推出,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和股权激励力度都有限,该制度体系有待建立健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俊  陈汉文  
本文以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初期独特的价格上限管制为背景,对作为市场信息中介的审计师声誉价值的建立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初步考察。发现审计师声誉机制有助于降低抑价折扣,改善新股定价效率,并且高声誉审计师在新股发行过程中也确实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审计师声誉机制的信号价值主要体现在低于价格上限定价的样本中,而在达到价格上限的样本中,最高限价管制明显削弱了审计师声誉机制的信号价值。因此,我国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激励性价格上限管制有其合理性,较大程度上能够促使市场中介机构的声誉价值得以显现,并开始在改善市场信息环境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叶小杰  
本文以2002~2009年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和退出事件作为研究样本,从是否成功退出、退出方式、退出速度及投资收益四个角度考察风险投资声誉对于投资机构退出环节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声誉越高,则投资机构越有可能在观察期内实现成功退出;越有可能选择IPO退出而非并购退出(因为IPO退出对投资机构更有利);并且从首次投资到成功退出所需的时间越短,即退出速度越快。此外,风险投资声誉越高,则投资机构成功退出所获得的投资收益越高。本文的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机构积累声誉有利于自身的成功退出,并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这为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义刚  杨宣  
以2003-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过度投资的视角考察了高质量审计对高投资机会集公司代理问题的治理效应与路径。研究发现,高投资机会集公司通常倾向于过度投资;随着投资机会集的增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显著地缓解高投资机会集所引发的过度投资问题;最后,若公司聘请高质量审计师,则会计信息将能够更为显著地缓解高投资机会集所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这表明通过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高质量的审计能够更有效地缓解过度投资问题。此外,附加检验显示,高质量审计对高投资机会集公司过度投资的治理功效仅仅在债务水平低的公司作用显著,这表明债务治理机制与高质量审计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替代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应千伟  张怡  刘劲松  
本文以2004年2月至2013年12月证监会处罚的保荐人和保荐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保荐代表人和保荐机构的违规行为对其声誉资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保荐机构因违规行为受到处罚时会降低其声誉资本,从而给其曾经客户的市场表现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相比而言,保荐代表人受到处罚对其曾经客户市场反应的影响较弱。这说明在中国证券市场中,保荐人制度的声誉关联效应机制主要体现在保荐机构层面,而保荐代表人的个人声誉关联效应较弱。本文同时检验了处罚程度、机构特征、客户特征、媒体关注度等因素对保荐机构声誉关联效应的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嘉兴  余冬根  刘艳春  
以2009~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审计师声誉、公司声誉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限制其他条件,审计师声誉、公司声誉分别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公司自身声誉的逐步建立,审计师声誉对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将会逐渐减弱,公司声誉对于审计师声誉具有替代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汝娟  冯少勤  冯进展  
以2010~2014年我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企业声誉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企业声誉都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企业声誉的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对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会逐渐降低,企业声誉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具有替代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洪铎  陈晓珊  李文宇  
既有文献以探讨国家声誉的政治效应居多,而鲜有涉足其经济效应者。本文首先利用世界民意调查报告匹配得到了一个介于2005-2013年间的国家对样本数据,据此构造了正面、中性以及负面三个国家声誉评价指标,并将来源国的出口贸易流量分解为集约边际与扩展边际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实证考察了国家声誉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表明:(1)良好的国家声誉即目的国对来源国的正面评价对来源国的出口扩展边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反之则对来源国的出口扩展边际存在负面影响;(2)较之于出口扩展边际,国家声誉对来源国的出口集约边际的影响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远勤  
本文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代表企业声誉,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质量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正相关,但不显著,低质量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扣除项后的每股收益以及独立董事人数,均与自愿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股票市场缺乏有效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需要尽快建立信息披露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长期稳步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增强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伟贤  
本文以我国2004—2008年度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来考察国内上市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问题,并分析了企业基本面、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实证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发生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投资不足比投资过度更为严重;在影响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企业基本面因素中,资产增长率、债务期限结构、现金流和企业年龄这四个主要因素是决定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最基本因素;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和销售额增长与非效率投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研究还发现国有股比例与非效率投资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非效率投资成U型曲线关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杜兴强  曾泉  杜颖洁  
政治联系是中国资本市场国有上市公司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本文手工搜集了国有上市公司2004~2008年期间关键高管的政治联系数据,采纳多维的政治联系度量方法,实证研究了关键高管的政治联系对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和公司价值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政治联系显著增加了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概率,且政治联系的强度越大、过度投资的概率越大;相对于中央政治联系,地方政治联系显著的增加了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概率。进一步,过度投资行为显著降低了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建群  赵晶晶  王薇  
文章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及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两者存在“倒U”型非线性特征,当前阶段主要表现为显著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稳健;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更突出;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等路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在其中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