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4)
- 2023(13189)
- 2022(11223)
- 2021(10441)
- 2020(9067)
- 2019(20904)
- 2018(20773)
- 2017(39571)
- 2016(21021)
- 2015(23528)
- 2014(23199)
- 2013(22912)
- 2012(20685)
- 2011(18314)
- 2010(18248)
- 2009(16940)
- 2008(16789)
- 2007(14933)
- 2006(12369)
- 2005(10716)
- 学科
- 济(85857)
- 经济(85771)
- 业(71913)
- 管理(71121)
- 企(63190)
- 企业(63190)
- 方法(45413)
- 数学(40262)
- 数学方法(39813)
- 财(25383)
- 农(21089)
- 中国(20369)
- 技术(19283)
- 业经(19091)
- 务(18028)
- 财务(17981)
- 财务管理(17951)
- 企业财务(17170)
- 学(15619)
- 制(15587)
- 贸(15295)
- 贸易(15288)
- 易(14888)
- 地方(14468)
- 农业(13792)
- 理论(13755)
- 技术管理(13306)
- 和(12935)
- 划(12599)
- 银(12333)
- 机构
- 学院(296873)
- 大学(296029)
- 管理(123752)
- 济(123297)
- 经济(120995)
- 理学(108419)
- 理学院(107390)
- 管理学(105732)
- 管理学院(105153)
- 研究(88348)
- 中国(67008)
- 京(59567)
- 财(56146)
- 科学(53382)
- 财经(45862)
- 农(43640)
- 中心(42823)
- 江(42744)
- 业大(42739)
- 所(42218)
- 经(41710)
- 研究所(38479)
- 经济学(37671)
- 北京(36422)
- 范(35849)
- 师范(35476)
- 农业(34412)
- 财经大学(34319)
- 经济学院(34224)
- 州(33872)
- 基金
- 项目(204849)
- 科学(164204)
- 基金(151410)
- 研究(148778)
- 家(130770)
- 国家(129706)
- 科学基金(114319)
- 社会(96344)
- 社会科(91559)
- 社会科学(91535)
- 省(81189)
- 基金项目(80614)
- 自然(75334)
- 自然科(73736)
- 自然科学(73718)
- 自然科学基金(72473)
- 教育(70139)
- 划(67880)
- 资助(61357)
- 编号(59434)
- 创(47756)
- 成果(46334)
- 部(45857)
- 重点(45535)
- 创新(43860)
- 发(42849)
- 教育部(40132)
- 课题(40038)
- 科研(39977)
- 国家社会(39823)
- 期刊
- 济(123544)
- 经济(123544)
- 研究(78611)
- 中国(51900)
- 财(47188)
- 管理(46774)
- 学报(41925)
- 科学(40361)
- 农(37344)
- 大学(32639)
- 学学(30916)
- 教育(29334)
- 技术(28898)
- 农业(25265)
- 融(24168)
- 金融(24168)
- 财经(22830)
- 业经(21054)
- 经济研究(20091)
- 经(19503)
- 技术经济(16406)
- 问题(16280)
- 科技(15163)
- 业(15033)
- 统计(14971)
- 策(14837)
- 财会(14808)
- 商业(14097)
- 理论(13508)
- 版(13407)
共检索到413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德仁
本文发展了一个股东价值创造链来分析经理人激励的潜在业绩基础,但不讨论具体选择问题。股东价值创造链由一系列或为因果或交互影响或协同并列的价值驱动器构成。按照股东价值创造链,经理人激励的潜在业绩基础可分为会计基础业绩和市场基础业绩(以及它们衍生出来的相对业绩评价这一业绩基础),它们又由一系列的具体业绩指标组成。此外,经理人激励合约还可能利用作为前两种业绩基础之补充的个别业绩评价(与个别业绩指标)、主观业绩评价(与主观业绩指标)。
关键词:
经理人激励 业绩基础 股东价值创造链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德仁
本文通过整理综述相关研究文献和提出自己的认识来讨论经理人激励的业绩基础选择问题。经理人激励的业绩基础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哪种业绩基础在反映经理人行动方面更富含信息量 ,亦即其在反映经理人行动方面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更高 ,经理人激励合约就应赋予其更大的权重。但可能需要在业绩基础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之间进行一定的权衡。经理人激励的业绩基础选择还受其他公司治理等因素的影响。经理人激励业绩基础选择的基本原则已得到一定的经验证据支持。近 10年来 ,在美国 ,市场业绩基础似乎在经理人激励的业绩基础选择中胜出 ,但对相关经验证据需要小心予以解释 ,因这很可能是由于业绩基础质量之外的原因所致 ,并不一定说明会计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堂港 陈庭强
企业经营中股东与经理人的激励博弈关系非常复杂,文章假设股东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去激励经理人,降低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基于此,文章设计了相关的股权激励博弈模型和效用函数,并进行了均衡分析。
关键词:
不对称信息 股权激励博弈 股东与经理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元略
基于EVA(经济增加值)设计长期激励契约和激励比率,引导经理适度举债经营和投资决策能使双方利益趋于一致问题而建立的3个命题进行的逻辑推理证明:(1)在新兴的中国资本市场,高管激励机制不要盲目搬用西方激励方法,长期激励方案具有引导经理准确应用融资优序理论并适度举债,既能激励经理更为努力工作,又能将经理利益与股东利益更紧密融合在一起;(2)合理确定长期激励比率和建立适当的奖励薪酬金额上下限模型,为具体设计激励方案提供理论依据;(3)长激励方案能引导经理的投资决策选择投资项目的条件与股东财富最大化一致。
关键词:
经理人长期激励方案 股东利益 一致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冀宁 陈庭强
文章运用博弈论的有关知识,探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实际效用,为企业如何有效实施和完善激励机制提供一定的积极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善敏 林斌
大股东的存在加强了对经理人的监督,但存在大股东掏空时经理人会与大股东谈判以降低其业绩标准,从而削弱经理人的薪酬激励监督。文章将大股东掏空与经理人薪酬激励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两者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大股东掏空降低了经理人的业绩薪酬激励强度,并且实际控制人性质也影响这种激励强度。文章的研究为更全面地了解大股东的作用和两类代理成本的相互影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掏空 资金占用 业绩薪酬敏感性 激励强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坤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经理人激励的业绩基础选择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报酬契约只倚重会计业绩指标,而将市场业绩指标和相对业绩指标排除在报酬契约之外,这极易导致经理人行为的短期化,提高代理成本,降低上市公司的运作效率。因此,必须调整上市公司经理人的报酬结构,建立基于会计业绩的短期激励与基于市场业绩的长期激励相结合的经理人报酬激励机制。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经理人激励 短期激励 长期激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善臣
本文在对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途径,必须依靠设计出合理的激励机制,促使经理人加强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并分别对固定工资制、年薪制、股票期权制这三种报酬形式的激励功能进行了分析。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薪酬方式,才能保障经理人加强对核心竞争力的关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激励 薪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慧辉
笔者采用委托代理模型,以股东为风险中性、经理人为风险厌恶为基本假设,分析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两种股权激励形式的激励作用。结果显示,当限制性股票无偿赠送给经理人时,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大于股票的激励作用;为激励经理人采取股东希望的行动,股票期权对股东的经济成本低于限制性股票对股东的经济成本。这一结论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丰
本文通过对美国收入最高的CEO的薪酬构成情况的分析 ,阐述各种激励方式的优缺点以及若干国外学者对经理人员激励的一些最新实证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有效的激励来自于各种激励方式的有效组合 ;从薪酬结构的历史演进可以看出 ,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已转移到以长期收入项目为主上来 ,借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通过对比美、日、德三国经理人员的薪酬情况比较 ,发现CEO的收入还受到其他各种社会因素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经理人员 薪酬 激励 国际比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秉祥 雷怡瑾
随着我国研发创新政策的不断推进,企业越来越多增加研发投入,但是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转化能力的研发资本化却没有随之改善。以A股市场2007—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管理防御视角出发,研究经理人对企业研发创新投资的影响,以及股权激励能否发挥对经理人管理防御和研发投资决策之间的治理作用。结果显示:经理人管理防御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却显著负向影响研发资本化,即经理人的研发创新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创新迎合倾向;股权激励负向调节经理人管理防御与企业研发创新投资之间的关系,证实股权激励对经理人进行企业研发创新投资决策的治理效果。最后从政府研发创新政策制订、企业研发创新信息披露和采取有效的股权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优化企业研发投资决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华伟
公司的经理人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薪酬激励模式,已被认为是公司治理中非常重要的机制之一,它能够通过高管人员以各种形式持有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使股东利益与经理人的利益趋于一致,以此来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而股权激励的实施很可能会诱使经理人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那么股权激励是如何影响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呢?笔者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规模,并通过对比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前后的盈余管理规模,来探索股权激励计划对经理人盈余管理规模的影响。同时笔者利用不同的模型来估计上市公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建秀
股票期权的实施某种程度上是追求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税收因素因为决定实施股票期权的企业和经理人的现金收入,而影响企业授予经理人股票期权的行为,以及经理人持有行权所得股票的时间、股利政策和盈余管理等。税收的行为调节既可能促进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也可能抵消其激励作用。因此,如何协调宏观层面的税收政策制定与微观层面委托代理问题的缓解是未来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税收 股票期权 激励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华伟
公司的经理人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薪酬激励模式,已被认为是公司治理中非常重要的机制之一,它能够通过高管人员以各种形式持有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使股东利益与经理人的利益趋于一致,以此来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而股权激励的实施很可能会诱使经理人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那么股权激励是如何影响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呢?笔者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规模,并通过对比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前后的盈余管理规模,来探索股权激励计划对经理人盈余管理规模的影响。同时笔者利用不同的模型来估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模,以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理人在股权激励实施前的盈余管理规模要显著高于股权激励实施之后,存在股权激励事前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