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7)
- 2023(15041)
- 2022(12188)
- 2021(10826)
- 2020(8679)
- 2019(19354)
- 2018(19011)
- 2017(35443)
- 2016(19425)
- 2015(21632)
- 2014(21624)
- 2013(21144)
- 2012(19931)
- 2011(18323)
- 2010(18637)
- 2009(17286)
- 2008(16923)
- 2007(15417)
- 2006(14253)
- 2005(13213)
- 学科
- 济(101752)
- 经济(101651)
- 管理(52441)
- 业(50257)
- 企(37656)
- 企业(37656)
- 方法(32102)
- 中国(29739)
- 地方(27850)
- 数学(27605)
- 数学方法(27334)
- 农(26691)
- 业经(22518)
- 学(20504)
- 农业(18461)
- 财(18118)
- 制(16527)
- 贸(16421)
- 贸易(16409)
- 地方经济(16338)
- 易(15806)
- 发(15560)
- 银(15091)
- 融(15043)
- 金融(15042)
- 银行(15036)
- 环境(14780)
- 行(14539)
- 产业(12972)
- 技术(12937)
- 机构
- 学院(288850)
- 大学(287957)
- 济(126369)
- 经济(123876)
- 研究(109389)
- 管理(102356)
- 理学(86761)
- 理学院(85660)
- 管理学(84069)
- 管理学院(83552)
- 中国(82215)
- 科学(67722)
- 京(62557)
- 所(57421)
- 农(57378)
- 财(54786)
- 研究所(51997)
- 中心(48432)
- 江(45786)
- 业大(45666)
- 农业(44923)
- 财经(42931)
- 北京(39860)
- 经济学(39755)
- 范(39458)
- 师范(38941)
- 经(38879)
- 院(38754)
- 州(36134)
- 经济学院(35515)
- 基金
- 项目(186831)
- 科学(145841)
- 基金(134167)
- 研究(132199)
- 家(119622)
- 国家(118570)
- 科学基金(99580)
- 社会(86616)
- 社会科(82093)
- 社会科学(82071)
- 省(73914)
- 基金项目(70318)
- 自然(63052)
- 划(62131)
- 自然科(61621)
- 自然科学(61602)
- 自然科学基金(60515)
- 教育(59413)
- 资助(54022)
- 编号(51423)
- 发(46345)
- 重点(42858)
- 成果(41809)
- 部(39918)
- 创(38316)
- 课题(37258)
- 发展(36764)
- 国家社会(36645)
- 展(36217)
- 创新(36007)
- 期刊
- 济(153490)
- 经济(153490)
- 研究(90394)
- 中国(64792)
- 农(54339)
- 学报(51949)
- 科学(46186)
- 财(40656)
- 管理(40260)
- 大学(38825)
- 学学(36783)
- 农业(36609)
- 教育(31240)
- 融(29606)
- 金融(29606)
- 经济研究(25494)
- 技术(24934)
- 业经(24516)
- 财经(22314)
- 问题(20015)
- 经(19485)
- 业(19313)
- 技术经济(15731)
- 贸(15582)
- 世界(14698)
- 版(14668)
- 国际(14335)
- 商业(13991)
- 科技(13632)
- 业大(13394)
共检索到456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素 贺娅萍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特殊环境,通过考察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建立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城镇化率、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和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显著为正,而结构效应中农业化率与城镇化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效应则呈现出显著的倒"U"关系。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规模效应 结构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亮 车磊 孙东琪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突变级数、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3年中国各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3年中国城镇化、经济增长以及耦合协调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程度逐渐缩小,空间上"东—中—西"递减态势依旧。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集群化"与"梯度化"空间分异特征。②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与集聚效应,两者关联集聚程度有所减弱。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的地理近邻性特征明显,高高集聚区汇聚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鄂豫皖省际交接处等地区则是低低集聚区。③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城市人口规模、投资水平、消费能力、财政水平和产业集聚度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则会抑制其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晶
文章基于2003—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30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解析。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发展呈现空间非均衡性;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网络特征明显,网络连通效果较好且不存在等级结构,但空间关联的紧密度和稳定性有待加强;河南、山东、陕西等省份处于网络的中心,吉林、新疆、黑龙江等省份处于网络的边缘;新型城镇化发展可分为四个功能板块,且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俱乐部”现象,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地理位置邻近、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的相似性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强
农村城镇化已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战略,分析城镇化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对制定正确的城镇化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城镇化的发展有多种因素,如经济增长、农业生产水平、产业发展与布局、城镇建设、收入差别与体制障碍、农民素质、观念和认识障碍、政策不配套等,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情况下,其中的体制因素、政策因素是制约农村城镇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体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冲 吴玲
在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2002~2011年间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模型,并通过对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多个因素的分析,构建了以安徽省城镇化比率为因变量,以安徽省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SPSS16.0软件对安徽省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洁 冯春梅
中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如何避免快速城镇化发展中的困境?文章从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构建注重综合发展的城镇化影响因素模型,探寻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指出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结构调整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最终提出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之策:从"扩张型"向"内涵型"转变,从对经济增长"量"的关注转向对经济发展"质"的关注。
关键词:
中部 城镇化 影响机制 主成分回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揭筱纹 邱璐
基于2000~2013年我国31省市区面板数据,对各地平均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进行对比分析,将其分为高、低两类;随后从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与就业环境、居民生活水平及教育发展水平四维度视角出发,确定了12项变量,分类探讨了其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指标对两类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差异明显,且教育因素中人均受教育年限对地区城镇化发展影响效果十分显著,影响力最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剑梅 肖长东
农村城镇化建设不仅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而且城镇化的聚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可以说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农村产业化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强心剂,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工业布局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反作用于城镇化建设及其带来的外部效益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的分配制度、完善功能齐全的城镇体系、加强农村科普教育与就业培训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剑梅 肖长东
农村城镇化建设不仅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而且城镇化的聚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可以说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农村产业化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强心剂,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工业布局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反作用于城镇化建设及其带来的外部效益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的分配制度、完善功能齐全的城镇体系、加强农村科普教育与就业培训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剑梅 肖长东
农村城镇化建设不仅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而且城镇化的聚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可以说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农村产业化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强心剂,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工业布局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反作用于城镇化建设及其带来的外部效益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的分配制度、完善功能齐全的城镇体系、加强农村科普教育与就业培训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朝飞 杨飞虎
本文通过构建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出中国2003—2015年30个省级区域的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指数,经莫兰指数检验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进而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基于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从生产性公共投资、社会性公共投资与环保性公共投资三个方面研究公共投资对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公共投资与社会性公共投资对城镇化包容性发展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支持作用,且户籍制度改革变量与二者产生了正向的交互作用,说明随着对人口流动限制的放松,生产性公共投资与社会性公共投资对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支持作用有所增强,但环保性公共投资未能表现出显著的支持作用。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应当优化调整中国公共投资的行业结构与区域结构,从而更好地提升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包容性发展 公共投资 空间计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杨威
城镇化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须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信息化的"四化协调"原则,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五大偏向问题,提出实现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均衡城镇化发展模式、解决城市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问题、鼓励农民工家庭式迁移和就近转移、推进农民工与市民的平权、改变各城市在GDP上的恶性竞争局面。
关键词:
城镇化 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偏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坤 龚新蜀
如何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如何协调好城镇化发展与产业转型的相互促进,这是产业转型面临的重要考验。依靠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新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产业转型的难题。文章以新疆为例,在对新疆产业转型的必然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疆城镇化发展中产业转型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转型 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罗曼 王海霞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当前及未来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2.57%,按照"纳瑟姆曲线"规律,当前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城镇化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巨大,仅仅依靠财政投入难以满足。此外,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出发,以政府为单一投资主体模式往往存在效率问题。因此,需要通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兴华 詹国辉
城镇化发展对当前社会经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然而传统城镇化却是不可持续的,势必要求探索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又频频凸显出诸多潜在生态问题。因而本文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城镇生态化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转型、城镇环境生态综合化治理、生态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态路径,以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序生态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