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4)
- 2023(14810)
- 2022(12295)
- 2021(11097)
- 2020(9004)
- 2019(19736)
- 2018(19008)
- 2017(35939)
- 2016(18886)
- 2015(20703)
- 2014(20338)
- 2013(20045)
- 2012(18694)
- 2011(16992)
- 2010(17572)
- 2009(16671)
- 2008(15488)
- 2007(13927)
- 2006(12825)
- 2005(12173)
- 学科
- 济(97516)
- 经济(97438)
- 管理(51908)
- 业(50994)
- 企(39552)
- 企业(39552)
- 中国(32779)
- 地方(30460)
- 方法(28494)
- 融(27279)
- 金融(27277)
- 银(25505)
- 银行(25489)
- 农(24851)
- 行(24812)
- 数学(24218)
- 数学方法(24034)
- 业经(22184)
- 财(20958)
- 制(19005)
- 农业(18000)
- 学(17269)
- 地方经济(17124)
- 贸(16403)
- 贸易(16386)
- 易(15777)
- 环境(14425)
- 发(14094)
- 体(13205)
- 理论(12861)
- 机构
- 学院(267870)
- 大学(262566)
- 济(122962)
- 经济(120505)
- 研究(99139)
- 管理(96591)
- 中国(81179)
- 理学(81121)
- 理学院(80151)
- 管理学(79013)
- 管理学院(78502)
- 财(56343)
- 科学(56237)
- 京(56071)
- 所(49751)
- 中心(45863)
- 研究所(44440)
- 财经(43518)
- 江(42325)
- 农(41224)
- 经济学(39365)
- 经(39349)
- 范(36372)
- 院(36100)
- 师范(36030)
- 北京(35956)
- 经济学院(35176)
- 州(34278)
- 业大(34047)
- 财经大学(32031)
- 基金
- 项目(169718)
- 科学(134751)
- 研究(128827)
- 基金(121995)
- 家(105331)
- 国家(104460)
- 科学基金(89864)
- 社会(84406)
- 社会科(80255)
- 社会科学(80242)
- 省(67629)
- 基金项目(63144)
- 教育(57538)
- 划(55582)
- 自然(53927)
- 自然科(52676)
- 自然科学(52668)
- 编号(52221)
- 自然科学基金(51712)
- 资助(49351)
- 发(43576)
- 成果(42505)
- 重点(39109)
- 课题(37286)
- 部(36559)
- 发展(35936)
- 创(35669)
- 国家社会(35669)
- 展(35376)
- 创新(33467)
- 期刊
- 济(149908)
- 经济(149908)
- 研究(89626)
- 中国(60789)
- 财(43091)
- 融(41384)
- 金融(41384)
- 农(39477)
- 管理(38298)
- 学报(35632)
- 科学(34793)
- 教育(29959)
- 大学(27697)
- 农业(26365)
- 学学(26207)
- 经济研究(25510)
- 业经(23911)
- 技术(23769)
- 财经(22535)
- 经(19633)
- 问题(18678)
- 贸(15338)
- 国际(14360)
- 技术经济(14119)
- 世界(14003)
- 业(13720)
- 商业(13284)
- 统计(12394)
- 现代(12362)
- 理论(11925)
共检索到437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明雷 杨萍 杨胜刚
文章运用客观赋权法构建了县域金融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2017年87个县域的数据为例,对县域金融竞争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县域金融竞争力的提升确实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但当前金融竞争力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是高质量的,主要表现为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金融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别,县域层面存在"金融集聚效应";金融为经济增长提供的融资方式单一,银行信贷投放仅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显著。文章建议,当前县域金融应当协调发展,摆脱单一的经济发展融资方式,以此才能发挥好金融竞争力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雨婷 潘建伟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化商品流通渠道建设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利用2013—2018年县域数据,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自然实验,采用多期PSM-DID方法探讨了电商下乡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电商下乡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电商下乡对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经济发展落后、财政依赖度高、信息化水平低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县域具有更加明显的经济拉动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电商下乡推动了县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且主要通过提高地区农业生产率、吸引企业进入以及改善融资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应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把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渠道建设与电商下乡试点地区的特色农业和制造业相结合,进一步探索县域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方式,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健生 任蕾
县域竞争在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地方财力显著增强的同时,也给县域经济带来了诸如区际壁垒与边界效应强化、产业同质化与产能过剩、公共支出结构扭曲、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抑制等负面影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就是在竞争中加强合作,从竞争走向竞合。县域竞合是县域竞争与县域合作的有机统一,能促进县域间有理性的竞争与有效率的合作,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平衡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现资源的地域分工、产业的规模经济、要素的合理利用、生态的永续发展为标志。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按照国土空间功能状况实现县域产业专业化,依托城市经济联系形成县域产业关联,通过资源最大化利用促进县域产业规模化,运用财税制度化转移完善县域产业补偿,建立跨地区组织协调机制构建县域产业生态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乔 汪宇麒 吴宗福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三个方面的瓶颈问题,难以适应共同富裕要求:一是县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二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三是县域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冲击,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更加困难。县级财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县域财政的健康运行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性、基础性作用。然而,我国县域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增收乏力、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地方债务风险突出等方面。为了夯实县域财政基础,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改革财政体制机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奠定共同富裕基础;二是推进县域产业转型,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拓宽县域财政来源;三是完善财税政策制度,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率;四是严格地方债务管理,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保证县域经济安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正辉 万晓飞
文章在分析金融生态国际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基础上,以金融生态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为解释变量说明金融生态国际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以金融生态国际竞争力与金融发展乘积说明金融生态国际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利用IMD2005年至2007年年鉴中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的结论:金融生态国际竞争力及其各个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并不显著,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通过金融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形成的,且在这种间接作用中具有乘数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和中国金融生态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中国在提升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乘数效应的发挥。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国际竞争力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菲菲 耿修林 袁少茹
采用多维超体积生态位模型,基于2007-2016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从"生态位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适宜度"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各省(市、自治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生态位。研究发现:各省(市、自治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生态位值并未随时间变化呈现较明显的增长态势,竞争力生态位差异较大,相对而言,西南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综合生态位高于西北地区;十年间四川省生态位宽度呈缩减趋势,陕西、新疆、甘肃生态位宽度略有扩张,其余各省域呈现出高低交叉的动态变化;各省(市、自治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生态位重叠度较高;大部分省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生态位适宜度在不断上升。最后从扩充、分离、优化生态位三方面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娜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文章以山西省为例,探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并选取了反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一系列指标,通过因子分析降维和系统聚类,将91个县(市)分成4类,最后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历史演变 聚类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涛
本文选取2010—2020年大健康产业领域的10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角度出发,探究数字经济对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即提高了大健康产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进而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产权性质差异检验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在非国有企业中,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孟亮 王立聪
本文使用2008—2019年1116个县域的1137家村镇银行数据,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研究村镇银行设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检验农村金融增量改革的效果。研究发现:第一,村镇银行设立能显著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第二,村镇银行设立通过抑制资金外流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第三,因为地理区位、主发起行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村镇银行设立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县域,村镇银行设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当城市商业银行为主发起行时,村镇银行设立的促进作用被放大;当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发起行时,村镇银行设立的促进作用被削弱。因此,应该继续推进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优化村镇银行区域布局,强化机构运营的稳健性,引导资金回流农村,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增量改革 县域经济 资金外流 村镇银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凯
县域金融组织结构失衡和功能缺陷,导致县域资金外流严重,商业银行下放贷款权限、建立新型地方性金融机构、对信贷激励机制重新设计十分必要。
关键词:
县域金融 资金外流 激励机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张东杰
文章基于"撤县设区"改革的政策实验,使用一种纯数据推动的合成控制评估思路,分析了政府推动型城市化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在大多数地区发挥了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和援助作用,但是短期内未能带来人口的实质性城市化;(2)在影响渠道上,这一城市化进程增强了县域财政的收支能力,同时强化了辖区政府在公共服务事务上的支出,进而发挥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在政府推动型高速城市化背景下,需要警惕假性城市化及延缓县域经济发展的双重隐患,过快或干预过多的城市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张东杰
文章基于"撤县设区"改革的政策实验,使用一种纯数据推动的合成控制评估思路,分析了政府推动型城市化模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在大多数地区发挥了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和援助作用,但是短期内未能带来人口的实质性城市化;(2)在影响渠道上,这一城市化进程增强了县域财政的收支能力,同时强化了辖区政府在公共服务事务上的支出,进而发挥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在政府推动型高速城市化背景下,需要警惕假性城市化及延缓县域经济发展的双重隐患,过快或干预过多的城市化模式也可能会损害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韩永辉
"省直管县"改革是中国推动政府层级改革,经济管理权力下放的积极尝试,是基层政府扩权改革的重要措施。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县关系,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章采用2005-2018年中国县域数据,基于渐进型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包容性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省直管县"改革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2)"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弱市下辖县、非省会城市管辖县和强县,且相较于经济"省直管县"改革,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是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因素。(3)"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地级市邻近及其内部的县域。(4)"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效应受到财政支出责任和激励性政策的影响,在改革制度中财政支出责任的明确和激励性奖惩政策的设定有助于强化"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5)机制检验发现,"省直管县"改革通过强化基层财政保障、提升公共偏向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渠道推动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章的研究为深化"省直管县"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制和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韩永辉
"省直管县"改革是中国推动政府层级改革,经济管理权力下放的积极尝试,是基层政府扩权改革的重要措施。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县关系,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章采用2005-2018年中国县域数据,基于渐进型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包容性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省直管县"改革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2)"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弱市下辖县、非省会城市管辖县和强县,且相较于经济"省直管县"改革,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是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因素。(3)"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地级市邻近及其内部的县域。(4)"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效应受到财政支出责任和激励性政策的影响,在改革制度中财政支出责任的明确和激励性奖惩政策的设定有助于强化"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5)机制检验发现,"省直管县"改革通过强化基层财政保障、提升公共偏向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渠道推动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章的研究为深化"省直管县"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制和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万建香 张帆
包容性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实现包容性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运用Hamilton优化模型,将社会资本纳入生产函数和积累方程中,同时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特征设定模型参数值并进行数值模拟,从数理上揭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内涵,并探究社会资本影响包容性增长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2007—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社会资本促进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增长寻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重点强调“社会包容”(民生福祉)和“生态包容”(环境质量);社会资本对包容性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资本通过培育广义人力资本、激励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进而影响包容性增长;社会资本的网络和信任维度是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规范维度的正向影响还未完全凸显出来。研究结论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高质量发展,丰富拓展社会资本和包容性增长领域的相关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