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74)
- 2023(15046)
- 2022(12300)
- 2021(11147)
- 2020(9137)
- 2019(21162)
- 2018(20541)
- 2017(39696)
- 2016(21633)
- 2015(24079)
- 2014(24509)
- 2013(24466)
- 2012(23484)
- 2011(21428)
- 2010(21815)
- 2009(20444)
- 2008(20157)
- 2007(18396)
- 2006(16444)
- 2005(15337)
- 学科
- 济(114886)
- 经济(114799)
- 管理(57906)
- 业(56388)
- 企(43523)
- 企业(43523)
- 方法(39737)
- 数学(34645)
- 数学方法(34313)
- 中国(31110)
- 地方(31058)
- 农(29585)
- 业经(25006)
- 财(22121)
- 学(21508)
- 农业(20014)
- 制(19297)
- 贸(18032)
- 贸易(18020)
- 地方经济(17991)
- 易(17301)
- 银(16293)
- 融(16275)
- 金融(16272)
- 银行(16258)
- 行(15690)
- 环境(15609)
- 产业(15485)
- 发(15191)
- 和(14723)
- 机构
- 学院(319875)
- 大学(316980)
- 济(142120)
- 经济(139208)
- 研究(117716)
- 管理(116751)
- 理学(98627)
- 理学院(97394)
- 管理学(95850)
- 管理学院(95227)
- 中国(88797)
- 科学(70434)
- 京(68725)
- 财(62760)
- 所(60802)
- 农(55589)
- 研究所(54733)
- 中心(53044)
- 江(51001)
- 财经(49005)
- 业大(46023)
- 经济学(44541)
- 北京(44249)
- 经(44150)
- 范(43626)
- 农业(43235)
- 师范(43196)
- 院(42159)
- 州(40632)
- 经济学院(39863)
- 基金
- 项目(202860)
- 科学(158763)
- 研究(150107)
- 基金(143840)
- 家(124841)
- 国家(123763)
- 科学基金(104868)
- 社会(95674)
- 社会科(90806)
- 社会科学(90780)
- 省(81227)
- 基金项目(75577)
- 教育(68261)
- 划(67707)
- 自然(64870)
- 自然科(63287)
- 自然科学(63268)
- 自然科学基金(62139)
- 编号(61266)
- 资助(58896)
- 发(50685)
- 成果(50199)
- 重点(46503)
- 部(44499)
- 课题(43935)
- 创(41966)
- 发展(41162)
- 展(40519)
- 创新(39286)
- 国家社会(39269)
- 期刊
- 济(171813)
- 经济(171813)
- 研究(101330)
- 中国(69728)
- 农(52174)
- 财(48186)
- 学报(47924)
- 科学(45038)
- 管理(44042)
- 大学(36218)
- 教育(35479)
- 农业(35130)
- 学学(34181)
- 融(32770)
- 金融(32770)
- 技术(29780)
- 经济研究(28163)
- 业经(28015)
- 财经(24951)
- 问题(22625)
- 经(21749)
- 业(18645)
- 技术经济(18023)
- 贸(17310)
- 商业(16029)
- 统计(15957)
- 世界(15879)
- 国际(14755)
- 现代(14747)
- 经济问题(14408)
共检索到504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丹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纵深发展,我国已进入了改革开放深水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和新旧动能的转换要求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加速经济腾飞。因此,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导向,立足河南省濮阳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对产业结构转型路径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对加快濮阳产业结构转型速度,提高濮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向秋兰 蔡绍洪 张再杰
从产业结构演进视角对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深刻认识把握中国处于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探索新型集约型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最终实现创新、高效、公平、持续的经济发展目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双协同”发展体系——产业结构合理化改造和高级化升级的有效协同、产业结构高效化提升和生态化发展的有效协同,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绮莉 赵晋平 金子祺
文章基于Copula函数,使用非参数法和参数法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测算。非参数法和参数法的测算结果均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相比,产业结构高度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度更高。此外,不论是使用非参数法还是参数法,结果均表明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呈现上尾特征,二者在发展水平较高时的相关性更强。非参数法下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为数间的相关性则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对称性特0.征840,3,参法下为0.7688。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其关联度为0.7399。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大于东中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绮莉 赵晋平 金子祺
文章基于Copula函数,使用非参数法和参数法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测算。非参数法和参数法的测算结果均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相比,产业结构高度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度更高。此外,不论是使用非参数法还是参数法,结果均表明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呈现上尾特征,二者在发展水平较高时的相关性更强。非参数法下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为0.8403,参数法下为0.7688。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则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对称性特征,其关联度为0.7399。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大于东中部地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龙庆 赵文平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导向下,职业教育教材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建设定位和践行什么样的建设路径,这是当下值得关注的问题。高质量发展导向下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定位是要支持国家战略发展、要担当铸魂育人使命、要助力教育教学改革。指向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强化方向引领,坚持党和国家在教材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提高教材建设的适用性,在其价值效用上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重视教材建设的科学性,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机制;保持教材建设的先进性,努力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新形态教材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教材建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耿雪洋
土地既是生产要素也是政府政策调节工具,探究土地要素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影响路径,可从土地要素视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持。本文运用工业用地错配衡量土地要素配置,并在测算和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测算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重力中心的动态轨迹先向东南移动,后向西南移动。实证分析发现,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抑制作用,且可通过中介变量产业高度化部分实现。滞后一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设施和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异质性分析而言,在2012年之前、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密集型地区,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耿雪洋
土地既是生产要素也是政府政策调节工具,探究土地要素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影响路径,可从土地要素视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持。本文运用工业用地错配衡量土地要素配置,并在测算和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测算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重力中心的动态轨迹先向东南移动,后向西南移动。实证分析发现,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抑制作用,且可通过中介变量产业高度化部分实现。滞后一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设施和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异质性分析而言,在2012年之前、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密集型地区,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鲁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并创造高速增长奇迹的背后,离不开流通业对社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保障的关键支撑。本文构建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进行面板模型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前者每上升一个单位,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提升13.3%。分区域来看,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分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业产业结构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大。最后,本文提出用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重视升级要素发展,加大人力及创新投入等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菡 吕本富 徐晓辰
研究了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城市群2010—2020年城市层面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着重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数字经济释放城市经济高质量红利的重要中介因素和门槛因素。数字经济红利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红利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红利最大,成渝城市群次之,长江中游城市群最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霞 王楠 毕添宇 陈震 季鹏
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区域空间生产策略的体现,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对其空间优化提出新要求。基于产城融合、区域协同与双效提升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体系,构建国家级新区空间优化效果—效率双评价四分图模型,比较分析浦东、滨海等6个国家级新区2011~2017年空间优化水平。研究发现:(1)6个国家级新区空间优化水平整体呈现马太效应,低效果—低效率的新区间差距呈扩大趋势。(2)国家级新区空间优化水平存在南高北低的区域差异,南部4个新区中,2010年前成立的新区空间优化水平更高。(3)国家级新区空间优化效果与效率总体均值呈现类雁形与"乀"形变化。从以动态评价赋能精准施策、以绿色创新推动产城融合、以开放协调带动新区合作、以双效提升引导差异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国家级新区空间优化的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丽敏
文章阐述了河南省濮阳市产业招商机制的历史渊源,分析了产业招商机制对濮阳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濮阳市实行产业招商机制面临的不利因素,同时提出了完善濮阳市产业招商机制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产业招商机制 濮阳 经济发展 影响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涵 林晓冰 许思琪 范水生 毛丽玉
[目的]通过探究福建省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方法]文章基于福建省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福建省九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随机效应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和分位数回归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也呈现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正向影响;(2)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3)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影响趋势。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数字经济对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同时,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有所减弱。[结论]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要深化产业结构变革,充分发掘其中介作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优化农业产业链效益,引领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耿子恒 汪文祥 郭万福
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应用出发,基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产业准备度和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人工智能水平。在人工智能对产业发展质量的影响机制分析下,采用2011—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人工智能影响中国产业发展质量进行经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研究结论为:(1)从全国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可以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并在不控制时间因素下,可以促进农业、服务业产业升级;但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从区域异质性分析,人工智能对农业、制造业产业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升级具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对长三角及东南沿海地区服务业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因此,建议根据每个产业、每个区域的差异性制定人工智能应用实施方案,并采取政策激励方式推动区域先行先试,发掘人工智能推动不同产业或不同产业基础、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不同区域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的内在原因和效果差异,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使人工智能助力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时丹丹 马慧子 林琳
文章基于1995—2021年CNKI和CSSCI收录的相关研究文献,利用知识图谱从基础分析、知识结构、演化路径三个方面探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动态。研究显示: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知识结构包含“全要素生产率”“现代化经济体系”“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多个层面,并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状态。从动态演化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热点由创新、绿色、开放层面逐步动态聚焦到协调与共享。结果也显示,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开放合作及乡村振兴的发展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晓慧
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中介视角,以201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表现出规律性的区域异质性,促进作用强度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中介效应来看,在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25.17%,即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