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6)
- 2023(9200)
- 2022(7444)
- 2021(6698)
- 2020(5368)
- 2019(12351)
- 2018(11696)
- 2017(22261)
- 2016(11405)
- 2015(12986)
- 2014(12738)
- 2013(12784)
- 2012(12384)
- 2011(11716)
- 2010(11546)
- 2009(10928)
- 2008(10623)
- 2007(9268)
- 2006(8435)
- 2005(7977)
- 学科
- 济(80068)
- 经济(80001)
- 管理(32397)
- 方法(28559)
- 业(27979)
- 数学(25275)
- 数学方法(25170)
- 企(21691)
- 企业(21691)
- 中国(20038)
- 地方(17077)
- 农(14003)
- 业经(13707)
- 贸(13374)
- 贸易(13365)
- 财(13220)
- 易(12982)
- 学(12954)
- 地方经济(12683)
- 环境(11633)
- 融(10883)
- 金融(10883)
- 制(10732)
- 银(9833)
- 银行(9831)
- 农业(9662)
- 行(9625)
- 发(9320)
- 和(8919)
- 体(8852)
- 机构
- 大学(185579)
- 学院(181566)
- 济(100966)
- 经济(99638)
- 研究(70512)
- 管理(67359)
- 理学(58238)
- 理学院(57586)
- 管理学(57008)
- 管理学院(56648)
- 中国(54405)
- 财(43207)
- 京(38550)
- 科学(36190)
- 经济学(35477)
- 财经(35080)
- 所(34356)
- 经(32217)
- 经济学院(31859)
- 研究所(31085)
- 中心(29465)
- 财经大学(26379)
- 北京(25044)
- 院(24769)
- 江(23922)
- 农(22726)
- 范(22379)
- 师范(22257)
- 科学院(21642)
- 研究中心(20529)
- 基金
- 项目(116486)
- 科学(94890)
- 基金(90827)
- 研究(86535)
- 家(78677)
- 国家(78136)
- 科学基金(67493)
- 社会(62840)
- 社会科(60002)
- 社会科学(59992)
- 基金项目(46496)
- 省(39773)
- 自然(39317)
- 自然科(38460)
- 自然科学(38449)
- 教育(37993)
- 自然科学基金(37835)
- 资助(37557)
- 划(34312)
- 编号(30572)
- 国家社会(29009)
- 部(28651)
- 发(26699)
- 中国(26616)
- 重点(26546)
- 教育部(25623)
- 成果(24938)
- 人文(24286)
- 创(23825)
- 发展(22938)
- 期刊
- 济(112597)
- 经济(112597)
- 研究(64000)
- 中国(32438)
- 财(31225)
- 管理(26704)
- 科学(24082)
- 学报(23201)
- 经济研究(21031)
- 农(20904)
- 财经(19614)
- 大学(18811)
- 学学(17941)
- 融(17922)
- 金融(17922)
- 经(17276)
- 问题(15146)
- 农业(14675)
- 贸(14560)
- 世界(14013)
- 技术(13899)
- 业经(13315)
- 国际(12958)
- 教育(11802)
- 技术经济(11275)
- 统计(10152)
- 经济问题(9171)
- 业(8689)
- 策(8601)
- 经济管理(8149)
共检索到279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邵帅 张可 豆建民
经济集聚和节能减排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两类政策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绿色转型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就中国城市群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经济集聚现象对节能和减排两个维度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考察。本文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作为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经济集聚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规范阐释,进而利用由1995~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N"型曲线关系,而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经济集聚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其可能同时表现出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效应;能源强度可以成为经济集聚影响碳排放的中介变量,即经济集聚可以通过其各种正外部性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通过能源强度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碳排放和能源强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滚雪球"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则具有明显的策略性竞争效应。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在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发挥经济集聚对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集聚与节能减排政策的相互协调,同时还要推动地区间形成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联动机制。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群勇 李海燕
随着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力量,为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带来了新的视角。基于2004~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指数,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结论显示:数字经济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U”型关系,换言之,数字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阈值后才能实现节能与减排的双重红利,并且这一效应也存在于高碳排放区、低碳排放区和东中部地区。此外,数字经济的两个不同维度也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数字产业化的节能减排红利效应要先于产业数字化实现。进一步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生产率和金融发展水平等途径间接影响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程时雄 柳剑平 龚兆鋆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行业1985-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新近发展的时间可替代DEA模型测度了在不同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工业行业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工业行业各年度的最优能源消费量和最优碳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潜在工业行业经济增长率的因素。结论表明:由于中国工业大部分行业环境技术效率低下,可通过提升环境技术效率来削减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大部分行业存在着环境波特假说所阐释的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双赢模式。环境技术效率越高、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越低、资本劳动比越低的行业在面临节能减排约束时越容易遭受更多的经济增长损失,因此政策制定者在确定节能减排目标时应根据不同行业的情况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师博 单豪杰
本文借助面板协整技术考察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经济资本化视角经验分析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的现实选择。研究结果显示:(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无论长期还是短期,"能源中性"假说均不成立;(2)地区间能源产出弹性差异较大,各地区适宜制定差别化的节能减排目标;(3)为增长而挖掘和重估各项资源经济价值的经济资本化模式不利于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能源产出弹性 经济资本化 节能减排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伟娜 徐勇
本文利用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技术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较小企业规模和较高生活水平促进了环境技术效率的提高,环境规制和科技投入强度没有增强对环境技术效率的改进,FDI在高环境技术效率组中更易于促进环境技术效率的提高。根据实证结果,政府应从全局上通过制造业集聚转型升级、判识集聚度拐点、发挥集聚优势来实施节能减排;考虑行业异质性,政府应分别采取跨越提升与政府推动、平稳提升与政府鼓励、渐进提升与政府规划、突破提升与政府引导的发展战略来实现节能减排。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伟娜 杨永福 王珍珍
制造业集聚作为最具活力的空间组织形式,在有关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中一直被忽视。本文通过中国30个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与大气污染之间呈N型曲线关系;目前中国制造业处于中级集聚阶段,大气污染总量随集聚度提高而增加,但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制造业大气污染的缓解主要来自环境规制、FDI等外部因素,内在节能减排动力不足。因此,政府应在大力推进制造业向高集聚阶段发展的同时,引导产业通过自身的环保节能需求来实现节能减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礼琼 李伟娜
利用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由专业化集聚带来的马歇尔外部性和由多样化集聚带来的雅各布斯外部性对环境及工业协调性的影响,试图寻求新的节能减排的政策着力点。研究发现: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都与代表环境及工业协调性的环境技术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会对环境及工业协调性共同起作用。建议政府积极利用这两种外部性正效应实现节能减排。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本文采用全要素方法,将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作为能源利用经济产出的环境成本纳入研究框架,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CCR-DEA模型,测算了中国29个省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并度量了其环境绩效,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省份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的效率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当前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及其环境绩效整体水平都偏低,尚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效及其环境绩效发展都显著不平衡,节能减排潜力巨大;(3)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地区的节能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建国
本文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内在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九方面内在增长动力和压力。对"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研究了经济高速增长下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并针对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实践的新变化提出了四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 节能减排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忠奇 徐佳宾
研究创新方向距离函数探讨中国兼顾节能减排的中期经济增长路径。首先,从研究方法层面探讨如何测算处置坏产出导致的经济增长损失。其次,通过数据模拟测算出适宜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优路径,在该路径下,既能实现中国的减排承诺,也能使减排对经济增长的损失降到最小。此外,文章也验证了波特假说,并测算了最优路径下的碳价。
关键词:
距离函数 经济增长 节能减排 模拟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承亮 岳宏志 安立仁
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的日趋强化,本文在构建基于产出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基础上,从效率视角对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绿色经济绩效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考察期内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平均效率不容乐观,仍有17.8%的提升空间;效率较低的省份全部为西部省份,但效率较高的省份未必全部为东部省份,个别西部省份在一些年份均处于生产前沿;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强环境治理强度及能力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现行能源结构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各因素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有所不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晓耕 张国丰 孙丽欣
文章以河北省为例,在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状况深入调研的前提下,筛选关键指标,在Johansen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采用情景设定预测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潜力定量估测,进而探讨了化解区域能源与环境双重困境的重要途径与关键任务。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乙衫 寇熙正 胡锡琴
石油被广泛地比喻为一国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血液。长期以来依靠要素投入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石油产业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石油行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以提高产业竞争力成为主流趋势。运用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石油产业节能减排、产业集聚与石油产业竞争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就石油产业而言,节能减排、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产业集聚和节能减排都是影响我国石油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节能减排与产业集聚,提升石油产业竞争力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维度同时发力。
关键词:
节能减排 产业集聚 产业竞争力 石油产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宁 张维洁
命令控制和市场机制的环境规制政策,孰能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基于市场的政策能以最低的成本达到环境治理目标,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发展。2016年中国政府开创性地提出了用能权交易政策,这项政策的经济与环境效应还尚未有文献研究。本文利用38个二位数工业分行业数据,分别构造命令控制型和用能权交易型的非参数优化模型,模拟了2006—2020年两种政策下中国工业行业的经济潜力和节能潜力,试图弥补能源经济学中关于能源许可证交易政策研究的不足。本文的结论是,与命令控制政策相比,用能权交易政策均会带来较高的平均经济潜力和节能潜力。但是,具体到各行业,由于市场主体逐利的本质,部分行业的平均节能潜力会被挤出。因此,在实施用能权交易政策时,必须坚持市场交易为主,政府调控为辅,根据各行业不同的经济潜力和节能潜力设计各行业初始能源配额,利用用能权交易来实现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双赢发展。
关键词:
工业行业 命令控制 用能权交易 市场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晓文 张明东
国外金融机构的环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种已经逐步系统化并延伸到金融业几乎能够触及的所有领域国外金融机构支持节能减排起步较早,且主要体现在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管理中。目前,国际大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