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85)
2023(14078)
2022(11797)
2021(10531)
2020(8745)
2019(19688)
2018(19084)
2017(35978)
2016(18835)
2015(20225)
2014(19657)
2013(19498)
2012(18311)
2011(16537)
2010(16919)
2009(15287)
2008(14747)
2007(13267)
2006(12044)
2005(10333)
作者
(54687)
(45900)
(45624)
(43343)
(29253)
(21870)
(20623)
(17570)
(17488)
(16068)
(15838)
(15207)
(14866)
(14269)
(14239)
(14228)
(13423)
(13414)
(13225)
(12912)
(11391)
(11173)
(10954)
(10565)
(10365)
(10134)
(9923)
(9800)
(9252)
(8873)
学科
(94377)
经济(94281)
管理(50589)
(44835)
方法(32008)
(31986)
企业(31986)
数学(28686)
数学方法(28482)
中国(26748)
地方(25097)
(21927)
(19744)
(18944)
贸易(18934)
(18408)
(17950)
业经(17359)
农业(14900)
(14637)
环境(14298)
地方经济(14174)
(13280)
(11837)
金融(11836)
(11583)
(11248)
银行(11213)
(11063)
(10800)
机构
大学(266368)
学院(263539)
(120122)
经济(117615)
管理(98394)
研究(96878)
理学(84301)
理学院(83233)
管理学(81903)
管理学院(81403)
中国(71578)
科学(57774)
(56270)
(53421)
(47861)
(45471)
中心(44098)
研究所(43315)
财经(41812)
(40049)
业大(39653)
经济学(39053)
(38189)
农业(35443)
(35300)
经济学院(35147)
北京(35139)
(34557)
师范(34040)
(31361)
基金
项目(182394)
科学(143388)
基金(134120)
研究(129382)
(119763)
国家(118453)
科学基金(100786)
社会(87084)
社会科(82652)
社会科学(82627)
基金项目(71507)
(69711)
自然(64098)
自然科(62528)
自然科学(62502)
自然科学基金(61377)
(58759)
教育(57468)
资助(52963)
编号(48982)
重点(41479)
(40557)
(39791)
成果(39582)
国家社会(37886)
(37330)
创新(35116)
科研(34610)
课题(34437)
教育部(34259)
期刊
(136048)
经济(136048)
研究(82107)
中国(53935)
学报(43911)
(40300)
(40004)
科学(38746)
管理(37127)
大学(33123)
学学(31191)
农业(26920)
经济研究(24029)
技术(22640)
(22520)
金融(22520)
教育(21896)
财经(21476)
业经(19352)
问题(19222)
(18781)
图书(17205)
(15908)
(14537)
国际(13552)
技术经济(13393)
世界(13288)
书馆(13075)
图书馆(13075)
(12244)
共检索到406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魏涛  田坤  
基于2004—2019年中国275个地级市的空间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本文实证考察了经济集聚对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空间溢出。研究发现,依托城市群建设所产生的经济集聚效应显著促进了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机制研究显示,城市群建设通过吸引资源要素流入创造“集聚租”,“集聚租”带来的超额税收收入为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提供财政保障。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财政压力较小和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设的政策效果更显著。拓展研究得出,城市群建设会对周边300千米以内区域的公共服务供给产生“虹吸效应”而非“辐射效应”。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雅茹  任艳琴  
本文将我国设立国家级城市群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以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济集聚对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显著降低了我国城市群城市间的税收竞争强度,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经济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间的税收竞争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发现,资本等流动性生产要素偏向于流入城市群城市,说明城市群政策产生的正外部效应大于税收竞争强度降低所带来的生产要素税负水平提高。结合研究结论,本文从加快城市集群化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城市集群化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景  刘坤  
以中国2004—2018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即开发区在建立初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开发区建立一段时间后,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成立之初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区域差异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景  刘坤  
以中国2004—2018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即开发区在建立初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开发区建立一段时间后,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成立之初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区域差异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胜蓝  刘晓玲  
以国家级高新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情境,本文使用公司客户配对样本进行双重差分检验,结果表明当第一大客户所在地批准设立国家级高新区后,公司销售收入增长率提高约61.35%。这种溢出效应主要通过知识溢出和需求扩张两种作用机制从客户传递给供应商。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转换成本更大的客户、创新吸收能力更强的供应商以及供应商客户地理相对临近时,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溢出效应更强。本文研究表明生产网络中的上下游关系会放大政策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振  李志刚  胡璇  
城市群是区域空间形态高级化的有形载体,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因其空间结构与产业集聚的相互支撑具有更强的韧性。文章构建了城市群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理论框架,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18个重点发展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探究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城市群维度内,本地经济韧性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强,同时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专业化与多样化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城市群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中部、西部地区城市群由于大多处于雏形发育阶段,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多样化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皖东   田双清   马贤磊   赵爱栋  
【目的】产业集聚是城市协同分工发展的产物,是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究产业集聚对城市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其作用路径与效果,可为优化城市群资源配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文首先从城市经济理论出发,构造“产业集聚—生产改善—土地利用—配置效率”作用路径阐释产业集聚影响土地配置效率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9—2018年全国九大国家级城市群128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松弛值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了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并实证检验了其与产业集聚水平的关联,从区域阶段效应、产业集聚特征效应视角分析了其作用差异与机理。【结果】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中国城市群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演化趋势,且在地理分布上大致表现出东部和东北部上升、中部平稳、西部下降的空间差异。(2)产业集聚程度提高能显著促进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的提升。(3)产业集聚对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边际递减。(4)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结论】产业集聚对中国城市群生产性用地配置的促进作用存在着空间区域差异、集聚效应差异。因此,优化中国城市群产业发展格局需要契合城市群发展特征而进行差异化政策改进,包括加强产业集群资源配置、调整资源向优势区域倾斜、革新地区产业结构形成区域协作三方面内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轲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视角探究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商贸流通业聚集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在地理邻接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在1%水平下呈正向显著性。在经济距离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产生的负向作用超过直接效应的正向作用。为更好推动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积极展开跨区域合作、推动区域间交通运输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晓峰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也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系统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6—2017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转换特征,并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多种情境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特征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效果则相对更为明显。较之于绿色技术效率,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高端化发展更利于绿色技术进步,但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的空间外溢效应方面仍不显著,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跨行业、跨区域推进城市群绿色发展中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彩虹   梁宏志  
在数字经济时代及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双重背景下,从财政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选择2016年全国获批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作为数字经济的代理变量,利用2013—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我国各地区的财政可持续能力指数,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能力的影响及差异。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明显促进了地方财政可持续能力的提升,在进行了安慰剂检验和替换被解释变量后,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财政依存度和财政自给率来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改善和提升西部地区、政府负债率高水平地区和政府效率低水平地区的财政可持续能力,有助于减少财政失衡和地区差距。因此,本文建议政府应持续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使地方财政更可持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梦筱  
哈长城市群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城市密集发育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运用引力模型测算黑龙江、吉林两省地级市(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空间隶属度和腹地关系,并结合要素实际流动量分析其空间演化趋向。研究发现:哈长城市群以哈尔滨、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群内其他城市作为紧密联系层,沿交通干线呈"井"字形分布;中心城市具有枢纽功能;群内城市间、省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隶属度高,处于彼此的紧密腹地和次紧密腹地;省际城市间联系偏弱。最后提出未来加强哈长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市场融合,提高群内外城市间的联系合作,推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炳南  王宇  张浩  
建设数字中国与实现绿水青山都是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利用2005—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框架下,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DID和PSM-DID方法,评估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显著,且减排效应呈厚积薄发的特征;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城市空气质量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且在较大规模、高互联网发展水平以及低财政支出水平的城市其减排效应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技术创新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本地空气质量的改善,而且对降低相邻城市的空气污染也具有激励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大数据试验区建设,提升该政策战略执行的包容性和灵活度,同时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志蕙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产业空间聚集及其消费溢出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邻接省域的空间聚集性;中原城市群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对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对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后发现,中原城市群省域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对本省域和邻接省域居民消费水平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本文依据研究内容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消费场景体验、完善营商环境、培育优秀人才等相关建议促进电商产业与消费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靖  
随着物流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单位不断推进物流产业集聚,助推物流效率提升。本文基于2011-2019年10个国家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对物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对物流效率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对应物流效率将提高0.2813%;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物流资源配置水平将会加强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对物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物流行业技术资源投入与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存在联动关系,且此联动关系对物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东  
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通过改变市场中的技术溢出状态对创新和创业活动产生影响。在完全信息动态和静态博弈框架下,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非法技术溢出提高创新者的创业利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合法技术溢出提高模仿者的创业利润,从而同时促进创新者和模仿者的创业活动。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18年270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多时点双重差分检验发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示范城市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新创企业和有软件著作权信息的新创企业增加,其中存在加强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增加技术供给和引用的中介机制,且这种创业促进效应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和专利转让数量较多的城市中更为明显。上述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能够通过减少非法技术溢出和增加合法技术溢出的双重路径产生显著的创业促进效应,在非法技术溢出较少和合法技术溢出较多的情形下,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的创业促进效应更大。因此,应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同时,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