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6)
- 2023(10291)
- 2022(8803)
- 2021(7762)
- 2020(6798)
- 2019(15755)
- 2018(15249)
- 2017(30226)
- 2016(16298)
- 2015(18667)
- 2014(18801)
- 2013(19099)
- 2012(18339)
- 2011(16696)
- 2010(16926)
- 2009(16012)
- 2008(15686)
- 2007(14179)
- 2006(12508)
- 2005(11263)
- 学科
- 济(97547)
- 经济(97474)
- 管理(45017)
- 业(43346)
- 方法(40967)
- 数学(37321)
- 数学方法(37102)
- 企(33420)
- 企业(33420)
- 地方(23341)
- 农(20483)
- 中国(20196)
- 财(19677)
- 学(17941)
- 业经(16197)
- 地方经济(14573)
- 农业(14262)
- 贸(14107)
- 贸易(14101)
- 易(13500)
- 制(13167)
- 环境(12373)
- 务(11873)
- 财务(11858)
- 融(11834)
- 金融(11832)
- 财务管理(11825)
- 和(11652)
- 企业财务(11238)
- 银(10873)
- 机构
- 大学(250493)
- 学院(248952)
- 济(117380)
- 经济(115224)
- 管理(93935)
- 研究(88034)
- 理学(80959)
- 理学院(79989)
- 管理学(78800)
- 管理学院(78318)
- 中国(65615)
- 京(52218)
- 科学(51987)
- 财(51779)
- 所(44918)
- 江(42271)
- 财经(41651)
- 农(41192)
- 研究所(40629)
- 中心(40124)
- 经济学(38413)
- 经(37686)
- 业大(35486)
- 经济学院(34684)
- 农业(32308)
- 北京(31958)
- 范(31743)
- 师范(31433)
- 院(31217)
- 财经大学(30714)
- 基金
- 项目(162171)
- 科学(128744)
- 基金(120280)
- 研究(116057)
- 家(104361)
- 国家(103579)
- 科学基金(89099)
- 社会(77068)
- 社会科(73307)
- 社会科学(73285)
- 基金项目(64065)
- 省(63036)
- 自然(56944)
- 自然科(55630)
- 自然科学(55613)
- 自然科学基金(54632)
- 教育(52810)
- 划(52386)
- 资助(50091)
- 编号(45072)
- 部(37205)
- 重点(36902)
- 成果(36444)
- 发(36196)
- 创(32777)
- 国家社会(32596)
- 教育部(32044)
- 课题(31460)
- 科研(31294)
- 人文(31053)
- 期刊
- 济(132286)
- 经济(132286)
- 研究(76461)
- 中国(43914)
- 财(41032)
- 学报(37636)
- 农(35618)
- 科学(34473)
- 管理(32875)
- 大学(28101)
- 学学(26870)
- 农业(23568)
- 融(23549)
- 金融(23549)
- 经济研究(22586)
- 财经(22184)
- 技术(20993)
- 经(19110)
- 业经(18805)
- 问题(17732)
- 教育(17523)
- 技术经济(14922)
- 统计(14365)
- 贸(13990)
- 业(12799)
- 策(12489)
- 商业(12184)
- 世界(12110)
- 理论(11539)
- 决策(11497)
共检索到372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慧 曹广喜
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江苏省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苏南增长极对邻近区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回浪效应,扩散效应不足;以产业集聚和城市化为特征的经济集聚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这种影响是地方性的,随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需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要素向苏北地区的流动,加大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力度,加强苏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建设,不断缩小苏南苏北地区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
经济集聚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梅艳 何蓓蓓 刘友兆
综合应用生态足迹、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江苏省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计算了江苏省1985~2006年的生态足迹及能源足迹、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建筑足迹、水域足迹,在此基础上,对GDP与各种生态足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与因果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GDP与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耕地足迹、林地足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耕地足迹是GDP的单向Granger原因,林地足迹与GDP之间是双向的Granger原因。并建立了GDP与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耕地足迹、林地足迹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利用模型分析发现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91.84%。研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吉亚辉 甘丽娟
本文选取2003~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运用空间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各地区应注重加强与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应该提高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尤其是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多个产业间的共同集聚,充分发挥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玉鸣
本文运用中国2000年县域截面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假设检验,首次对2000年中国2030个县域的增长集聚与差异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2030个县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县域经济增长不仅与人力资本、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还与相邻县域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可以部分解释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集聚 差异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扬 余壮雄 舒元
本文利用我国232个地级市1999-2006年的数据,探究我国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试图考察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Williamson假说是否成立。研究表明,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该假说成立,即城市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经济集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伴随经济增长,经济活动在城市的进一步集中将阻碍城市经济的增长。实证结果表明实际人均GDP水平28283元为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临界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珂 廖艳 杨洋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时空角度重新审视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利用实证数据分析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空间计量模型 区域经济 增长差异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彬 陈圻 王志华 徐建荣
本文以江苏省1993-2003年化工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研究,并在利用单位根检验对变量平稳性考察的基础上,应用协整方法对变量的长期均衡进行分析,最后对集聚度和经济增长作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1993-2003年样本区间内化工产业集聚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集聚度和经济增长存在的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三次函数关系。
关键词:
区位商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德春 徐慎晖
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的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江经济带39个城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并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金融数据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存在金融集聚现象;(2)银行业和保险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3)证券业的经济杠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金融集聚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春明
文章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的模型,测算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对三次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结果表明,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传统工业和三大产业有着良好的拉动作用,但对整个经济结构的影响力度还显不足,总体贡献率还较低。江苏省今后仍应重视与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和产业分布等方面的问题,促进江苏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贡献计量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佳 赵金金 张广海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分析,考察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构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伴随空间集聚的过程,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在东部地区形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集聚区;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表现为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表现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由此引起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林 丁艺 刘志华
考虑到我国金融集聚的空间地理特征,论文运用前沿的计量经济方法-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中国金融业的Moran'I指数确定中国金融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刻画了2005年与2009年中国金融集聚的Moran'I指数散点图,得出中国各省金融集聚地理空间相关模式,在此基础上,论文通过建立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辐射 区域经济 空间相关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立泰 梁乐 张祖妞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武 熊俊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在我国地区之间并不存在互补性,而是表现为竞争关系,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地区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仍然受地理距离的影响,临近区域的空间溢出和关联
[期刊] 征信
[作者]
廖霄梅 林烨
运用区位熵分析法对广西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以广西14个地级城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检验金融集聚对广西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广西各个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但总体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其对广西经济增长也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而银行业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证券业和保险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空间相关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樊奇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是我国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利用江苏1999-2011年的统计数据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江苏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我国各地区应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动态匹配和互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增长 经费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