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0)
- 2023(9901)
- 2022(8330)
- 2021(7330)
- 2020(6019)
- 2019(13367)
- 2018(12776)
- 2017(24165)
- 2016(12783)
- 2015(13684)
- 2014(13203)
- 2013(13043)
- 2012(12133)
- 2011(11141)
- 2010(11130)
- 2009(10263)
- 2008(9545)
- 2007(8431)
- 2006(7683)
- 2005(6888)
- 学科
- 济(76014)
- 经济(75963)
- 管理(37289)
- 业(31288)
- 方法(26699)
- 数学(24139)
- 企(24130)
- 企业(24130)
- 数学方法(24010)
- 地方(18598)
- 贸(16060)
- 贸易(16055)
- 易(15633)
- 中国(15485)
- 环境(15269)
- 学(14765)
- 农(14414)
- 财(13802)
- 业经(12942)
- 地方经济(12889)
- 出(12037)
- 农业(9959)
- 划(9676)
- 制(9030)
- 产业(8492)
- 融(8489)
- 金融(8488)
- 口(8481)
- 出口(8480)
- 出口贸易(8480)
- 机构
- 大学(191106)
- 学院(190225)
- 济(93372)
- 经济(91935)
- 管理(70405)
- 研究(69859)
- 理学(61816)
- 理学院(61067)
- 管理学(60132)
- 管理学院(59808)
- 中国(50540)
- 科学(42928)
- 京(38901)
- 财(37617)
- 农(35740)
- 所(35500)
- 研究所(32660)
- 经济学(31258)
- 财经(30922)
- 业大(30762)
- 中心(30468)
- 农业(28347)
- 经(28234)
- 经济学院(28208)
- 江(27115)
- 院(25054)
- 北京(23565)
- 财经大学(22929)
- 范(22751)
- 师范(22418)
- 基金
- 项目(133426)
- 科学(106024)
- 基金(101152)
- 家(90934)
- 国家(90282)
- 研究(89294)
- 科学基金(77054)
- 社会(63133)
- 社会科(60233)
- 社会科学(60219)
- 基金项目(54351)
- 省(50952)
- 自然(50439)
- 自然科(49309)
- 自然科学(49291)
- 自然科学基金(48394)
- 划(42778)
- 资助(40142)
- 教育(38632)
- 编号(31362)
- 重点(30176)
- 发(29816)
- 部(29295)
- 国家社会(28075)
- 创(27634)
- 创新(26045)
- 科研(26032)
- 计划(25368)
- 教育部(25029)
- 人文(24504)
共检索到276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可 汪东芳
本文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和相互作用机制。从生产投入端和产出末端视角,将环境污染拓展到生产密度理论模型中,构建了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理论模型,并运用2002—201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证表明: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经济集聚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经济集聚存在反向抑制作用,且两者间的影响机制均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经济集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的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且相邻城市间的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存在...
关键词:
集聚 污染 空间溢出 空间联立方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正霞 曹长帅 王建明
在中国着力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和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背景下,文章基于2003—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统计数据,揭示了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区位特征和发展方向。通过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环境规制、污染型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重心均有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有着显著抑制作用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污染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污染型产业集聚到达阈值后,环境污染会减少,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为缓解中国环境问题并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布局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阳军 何彦 李伯棠 李天骄
基于中国23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市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而且对相邻城市环境污染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短期和长期均显著降低本市的环境污染,对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分行业研究发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均显著加剧了本市或相邻城市的环境污染;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显著抑制了本市和相邻城市的环境污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对本市和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仅有长期效应而无短期影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对本市和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可
本文从空间视角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基于2000-2016年长三角地区152个县级行政区的数据,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内生双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间存在双向促进关系,忽略区域创新对经济集聚的反向影响会显著高估经济集聚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即本地和邻近地区的经济集聚均显著促进了本地的区域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均显著促进了本地的经济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边界检验表明,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及地区交互影响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中介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区域创新通过增长极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创新网络化对经济集聚产生反向影响。本文认为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可实现双赢,区域发展和区域创新政策应形成融合联动。应树立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的全局战略思维,构建共生互利的区域发展和创新格局。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区域创新 内生性 空间联立方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裴宇
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环境规制约束下工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工业集聚、环境污染和环境规制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且自相关程度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工业集聚是影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个地区的工业集聚会导致本地区环境污染排放总量的增加,但是对临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影响系数为负。一个地区环境规制程度的提高能够减少本地环境污染排放增加,但是临近地区环境规制程度提高导致本地污染排放增加。同时,临近地区污染排放量也是本地区环境污染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优化工业集聚质量,健全工业集聚区绿色协调发展机制,构建更为严厉和科学的环境规制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裴宇
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环境规制约束下工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工业集聚、环境污染和环境规制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且自相关程度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工业集聚是影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个地区的工业集聚会导致本地区环境污染排放总量的增加,但是对临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影响系数为负。一个地区环境规制程度的提高能够减少本地环境污染排放增加,但是临近地区环境规制程度提高导致本地污染排放增加。同时,临近地区污染排放量也是本地区环境污染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优化工业集聚质量,健全工业集聚区绿色协调发展机制,构建更为严厉和科学的环境规制体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永旺 马晓钰 杨瑞瑞
协调好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关系,必须厘清人口集聚、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因果关系。文章基于我国2007~2016年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以及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ECM)采用动态广义最小二乘法(DGLS)估计,对三者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和短期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关系中,人口集聚、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三者之间呈现单向环形因果关系;在长期关系中,人口集聚、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呈现双向环形因果关系。基于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的不同,我国在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时应抓住侧重点,以期实现区域经济、人口城镇化、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周燕 李慧慧 孙乐
将人口集聚和工业集聚纳入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利用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人口和工业集聚对生产和生活污染的影响及空间溢出差异。研究发现,工业集聚加剧了地区内部和邻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污染,适度的人口集聚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污染治理设施共享,可以缓解地区内部和邻近地区生产和生活污染。生产污染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生活污染主要受消费水平的影响,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人,其治理难度远大于生产污染,应从消费需求层面对生活污染进行治理。
关键词:
人口集聚 工业集聚 生活污染 生产污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豆建民 张可
本文将环境污染扩展到生产密度理论模型中,构建了一个经济集聚对污染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模型,从治污成本分摊、治污技术溢出、治污集中监管、治污的专业化分工四个方面对理论模型进行了解释。采用2002—2011年中国285个城市的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和污染排放强度间的关系及其空间依赖性。研究表明,经济集聚与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呈现倒"U"型关系,当经济集聚超过一定的临界点后,提高城市经济集聚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强度。经济集聚的间接效应和反馈效应分别占直接效应的52.4%和40%,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特征。最后,运用广义倾向评分法分别考察了有空间依赖和无空间依赖两...
关键词:
空间相关 集聚 污染 城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侃 王强 樊杰
基于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数据集,构建影响因素计量模型,探讨经济集聚同水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效应及其在不同规模城镇下影响程度的差异性,采取双变量空间自相关解析中国经济集聚对水污染物排放的溢出效应,以期为促进经济集聚与污染减排良性互动提供参考。结论如下:(1)从全国总体样本来看,经济集聚能有效降低区域水污染排放强度,经济集聚度每增长1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将分别减少0.491%和0.166%;(2)经济集聚对中小城市水污染排放的减排效应更为突出,在化学需氧量估计模型中,中等城市、小城市样本的经济集聚度弹性系数分别为-0.679、-0.546,而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样本仅为-0.252;(3)经济集聚同水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呈现高集聚—高排放、低集聚—低排放、低集聚—高排放等空间关联模式,其中,高集聚—高排放区从京津冀向山东半岛绵延分布,还包括哈长城市群、苏北和苏中、长株潭、珠三角等地区。政策启示包括:积极培育中小城市并发挥其经济聚集的减排效应,促进生产技术更新和扩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投入;合理控制大城市经济与人口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强化环境规制以防止"污染避难所"效应;遏制经济集聚对水污染物排放的溢出效应,重点推进高集聚—高排放区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佳佳 罗能生
通过空间面板模型和偏微分效应分解方法研究了税收安排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宏观税负对各污染物排放量有负向影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对各污染物排放量有正向影响,环境税对不同污染物影响差异较大;环境污染对邻近地区溢出效应从大到小为:废气、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地方政府对宏观税负采取"趋优竞争",对企业所得税采取"趋劣竞争",对增值税和环境税采取"骑跷跷板"策略。因此,推进环境税费改革,促进区域环境合作是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帅 张建清
本文构造了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首先通过ESDA分析了废气、废水、废物污染的空间效应,利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动态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显示:(1)在地理空间权重矩阵下,废气、废水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而局部性的废物污染空间效应不强,三种污染在经济空间矩阵下,空间效应显著;(2)环境污染的时间滞后效应显著,且污染排放具有竞相减排的时空滞后效应;(3)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还检验了EKC假说,否定了"污染天堂"假说;(4)我们还通过分解空间效应识别了影响环境污染的长短效应、直间接效应,得出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长期显著。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空间杜宾模型 溢出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雄浪
将城市空间成本融入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中,在一个连续的空间上研究区域发展、产业集聚与扩散,认为技术溢出在资本创造部门和工业企业生产部门都有所体现,同时考虑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将单一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多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有机统一起来,发展了一般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实现了新经济地理学不同模型的一次综合。从理论研究角度,不仅分析了长期均衡增长的内在机理,而且探讨了经济空间的演化及其稳态,以及区域福利的动态变化,认为持续点与突破点的关系是任意的,持续点既可以大于突破点,也可以小于突破点,二者还可以相等,对称结构、中心—外围结构、一般的非对称结构都可能是稳定结构,区际实际收入差距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区际资本份额...
关键词:
城市空间成本 双技术溢出 环境污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贾亚男
选取2006—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系统模型测度各省份IFDI和OFDI的协同互动发展指数,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双向FDI协同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双向FDI协同发展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双向FDI协同不仅有利于降低本省的环境污染水平,也有助于抑制邻近省份的环境污染。中介传导机制检验发现双向FDI协同发展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区域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时空异质性分析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双向FDI协同发展的环境减排效应显著增强,且西部地区的污染减排效应显著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关键词:
双向FDI 协同发展 耦合协调 环境污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贾亚男
选取2006—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系统模型测度各省份IFDI和OFDI的协同互动发展指数,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双向FDI协同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双向FDI协同发展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双向FDI协同不仅有利于降低本省的环境污染水平,也有助于抑制邻近省份的环境污染。中介传导机制检验发现双向FDI协同发展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区域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时空异质性分析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双向FDI协同发展的环境减排效应显著增强,且西部地区的污染减排效应显著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关键词:
双向FDI 协同发展 耦合协调 环境污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