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62)
2023(19006)
2022(16207)
2021(14841)
2020(12581)
2019(28615)
2018(28311)
2017(54876)
2016(29309)
2015(32938)
2014(32661)
2013(32371)
2012(29526)
2011(26527)
2010(26587)
2009(24968)
2008(24395)
2007(21726)
2006(19319)
2005(17426)
作者
(83756)
(69994)
(69478)
(66239)
(44581)
(33213)
(31414)
(27354)
(26538)
(24894)
(23828)
(23557)
(22219)
(22198)
(21432)
(21371)
(20813)
(20333)
(20028)
(19926)
(17276)
(17017)
(16831)
(16106)
(15617)
(15547)
(15394)
(15244)
(14067)
(13590)
学科
(138804)
经济(138629)
(103730)
管理(100271)
(91773)
企业(91773)
方法(57533)
数学(47376)
数学方法(46806)
(38230)
(36758)
业经(36172)
中国(31343)
地方(27397)
(27021)
(25955)
财务(25876)
财务管理(25835)
农业(25569)
企业财务(24515)
(24493)
理论(22217)
(22018)
技术(21989)
(20481)
(20404)
贸易(20391)
(20072)
(19732)
环境(19394)
机构
学院(426486)
大学(424975)
(182246)
经济(178653)
管理(172432)
理学(148710)
理学院(147170)
管理学(144812)
管理学院(144016)
研究(138633)
中国(105844)
(89298)
(85456)
科学(81909)
(68084)
财经(67857)
(65493)
(63153)
中心(62715)
(61568)
研究所(61281)
业大(60182)
北京(55985)
经济学(55636)
(52569)
师范(52135)
农业(50915)
(50218)
财经大学(50167)
(50113)
基金
项目(283358)
科学(225102)
研究(209530)
基金(207971)
(179007)
国家(177493)
科学基金(154976)
社会(135316)
社会科(128378)
社会科学(128345)
(109914)
基金项目(109898)
自然(99322)
自然科(97050)
自然科学(97028)
教育(95638)
自然科学基金(95299)
(91028)
资助(85425)
编号(84638)
成果(67931)
(63078)
重点(62488)
(60218)
(60196)
课题(57444)
国家社会(56077)
创新(55768)
教育部(54971)
(54718)
期刊
(208605)
经济(208605)
研究(129055)
中国(77990)
(69017)
管理(68831)
(60745)
学报(60546)
科学(58070)
大学(47895)
学学(45427)
农业(41676)
教育(40372)
技术(39581)
(37375)
金融(37375)
财经(34636)
业经(33678)
经济研究(32960)
(29762)
问题(26671)
技术经济(23787)
(22723)
现代(20646)
理论(19902)
统计(19661)
商业(19359)
世界(19180)
科技(19103)
财会(18932)
共检索到633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晓怡  邵军  
本文利用中国2004至2009年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286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研究了经济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以历史集聚特征作为工具变量的经验研究发现,就业密度对制造业企业职工工资的影响呈倒U型,同时市场潜能对制造业工资具有正影响。进一步根据企业区位进行分组分析发现,就业密度对东部地区企业工资的影响呈倒U型,而对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工资水平未见显著影响;市场潜能对不同分组的企业工资水平都具有正向作用。最后,本文从经济集聚视角就缩小工资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军  从振楠  
通过引入服务业集聚指标,拓展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并基于中国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和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制造业工资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工资空间分布的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工资水平提高,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不显著;地区分异的回归结果显示,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东部地区对制造业工资水平有正向作用,在中部地区未呈现出明显作用,在西部地区却抑制了制造业工资上涨;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各地区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始终不显著。研究结论对降低地区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喻美辞  熊启泉  
中间产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是国际贸易影响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之间工资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运用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从R&D资本存量丰富的发达国家进口中间产品及其技术溢出对中国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物化型的技术溢出,中间产品进口既通过实现熟练劳动力与国际先进R&D资本互补效应,又通过技能偏向的知识学习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和就业份额,扩大了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相对工资差距,加剧了工资不平等。随着熟练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工资不平等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希彦  
相对工资差距指的是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相对工资差距不断扩大。针对这一现象,文章实证分析了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产品进口贸易与中间产品出口贸易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相对工资差距产生了正向影响,起到了扩大相对工资差距的作用,并且发现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相对工资差距大于非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相对工资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严兵  冼国明  韩剑  
基于2004和2008年经济普查细分行业数据,本文利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定量分析了人力资本、行政垄断、外资比重、生产效率和市场垄断等因素对制造业行业工资水平以及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发现,2003~2008年,制造业行业收入差距逐年缩小,行业间人力资本差异是造成行业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且贡献趋于上升态势,行政垄断、企业平均规模、外资比重、资本密集度和盈利能力的影响排在第二梯队,行业贸易开放度的影响一直较小,而市场垄断程度和行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灿雷  王永进  李宏兵  
在对外贸易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中国出口企业间的产品质量却日益分化。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结合相关分解方法验证了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出口产品质量分化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整体上加剧了中国的工资不平等。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分化一方面通过技能溢价机制扩大了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利润分享机制扩大了残差工资不平等、企业间工资不平等以及高技能群体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清如  蒋业恒  董鹂馥  
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贸易自由化对71个制造业的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产成品进口关税和有效保护率的下降显著地降低了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程度。另外,外资开放度的提高对收入分配均衡有着不利影响,而出口导向程度的增强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收入分配效应。采用不同的工资不平等度量指标并不会对基本结论产生影响。贸易自由化的作用机制在于其提高了企业生存门槛,降低了行业内生产率差异,进而反映为行业内工资差距的减小。本文的研究发现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闫逢柱  乔娟  
文章在一个简单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2001~2008年两位数水平的制造业数据和拓展的C-D函数,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集聚发展对工资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发展对工资变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影响方向、程度、机理不仅与行业特性高度相关,而且与产业集聚度高低及其变化方向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也有明显的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伟巍  杨开忠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03年中国16个城市企业调查报告,对纺织服装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否存在地方经济和城市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直接估计生产函数的方法判断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行业集聚经济的来源,即集聚经济的外部性是来自于产业内还是产业间,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方法,消除了内生性。研究表明,两个行业的企业均能受益于本地同行业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产业专业化则无益于知识溢出;电子设备制造业能受益于本地行业多样化,而在纺织服装业则不存在这种集聚经济。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建峰  符育明  
本文提出了识别经济集聚中马歇尔外部性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中国制造业数据。通过考察制造业集聚水平和产业间专业化分工的协同演进过程,本文一方面发现两者具有替代关系,验证了马歇尔外部性是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后果的理论假说;另一方面证实了马歇尔外部性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空间不断集聚的基本因素。本文还发现市场化改革是实现马歇尔外部性的积极力量。本文的结论为我国企业选址、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纪玉俊   张晓萌  
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变得越发重要。文章在探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8—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且这一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耦合协同效应在制造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具有异质性;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文章针对如何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楚仁  赵瑞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收入差距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趋势转变。现有研究主要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角度来考察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较少从行业内收入差距的角度进行考察。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库1998—2007年数据考察了集聚的不同模式对地区行业内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发现地方化经济会拉大地区行业内收入差距,而竞争经济、行业多样性会降低行业内收入差距。行业的主要特征如行业内外资比例以及资本密集度会拉大行业内收入差距,行业内出口比例以及行业内市场化程度会降低行业内收入差距。经济集聚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非完全不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叶云岭  邓洲  魏继石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和发展排头兵,如何通过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实现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探究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不同模式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无论是专业化集聚还是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都可以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而政府干预有助于提升多样化集聚水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通过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等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翟少轩   王欣然  
基于2009—202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与企业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内部高管-员工的薪酬差距呈现“U”型非线性关系,且这一关系主要存在于大企业和高劳动密集程度企业。第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是通过生产率提升和内部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两种机制实现的。第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会拉大企业间的薪酬差距,造成企业间的收入不平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露露  
本文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伴随着制造业集聚和劳动力流动,工资在空间上出现了"俱乐部"现象。为了考察产业集聚对这一工资空间分布特征的作用机制,本文构造了2005-2007年地级市制造业空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研究并发现,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工资空间分布的影响分为两个效应:一是直接效应,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扩张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有利于当地制造业的工资上升,形成工资溢价;二是间接效应,即相邻地区产业集聚对本地工资也有影响。具体而言,相邻地区产业集聚的专业化效应外溢到了本地区,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工资的上升,但是其规模扩张效应对本地工资提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此外,集聚地之间存在工资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