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69)
2023(14410)
2022(12367)
2021(11342)
2020(9896)
2019(22552)
2018(22126)
2017(43024)
2016(22854)
2015(25633)
2014(25681)
2013(25370)
2012(23734)
2011(21304)
2010(21373)
2009(19693)
2008(19094)
2007(17024)
2006(14606)
2005(13096)
作者
(65890)
(55781)
(55011)
(52735)
(35366)
(26620)
(25282)
(21585)
(20961)
(19684)
(18876)
(18627)
(17651)
(17405)
(17177)
(17118)
(16667)
(16392)
(15971)
(15778)
(13709)
(13486)
(13396)
(12805)
(12658)
(12413)
(12208)
(11945)
(11266)
(10945)
学科
(114050)
经济(113925)
管理(65084)
(63135)
(51596)
企业(51596)
方法(49507)
数学(44098)
数学方法(43598)
(26390)
(25734)
中国(25385)
地方(23150)
(21710)
业经(21413)
(17989)
(17852)
贸易(17843)
农业(17396)
(17256)
(16023)
财务(15977)
财务管理(15937)
(15625)
金融(15622)
企业财务(15209)
(15070)
(15041)
银行(15008)
环境(14723)
机构
大学(333282)
学院(332331)
(148734)
经济(146024)
管理(129047)
研究(112888)
理学(111963)
理学院(110761)
管理学(108829)
管理学院(108200)
中国(84315)
(68340)
科学(67280)
(66255)
(56594)
(53884)
财经(53507)
中心(52155)
研究所(51507)
(48626)
(48358)
业大(48184)
经济学(47261)
经济学院(42459)
北京(42452)
农业(42298)
(41734)
师范(41301)
(40061)
财经大学(39898)
基金
项目(223818)
科学(177577)
基金(165954)
研究(160284)
(145424)
国家(143964)
科学基金(124051)
社会(105011)
社会科(99666)
社会科学(99638)
基金项目(87588)
(86125)
自然(80532)
自然科(78714)
自然科学(78689)
自然科学基金(77304)
教育(73711)
(72519)
资助(68558)
编号(62455)
(50587)
重点(50466)
成果(49909)
(48163)
(46389)
国家社会(44404)
教育部(43811)
科研(43605)
创新(43450)
课题(42701)
期刊
(162287)
经济(162287)
研究(96833)
中国(58299)
(52396)
学报(51556)
(48015)
科学(47635)
管理(47629)
大学(39631)
学学(37802)
农业(32441)
技术(29209)
(29174)
金融(29174)
经济研究(27769)
教育(27407)
财经(27396)
业经(24341)
(23671)
问题(20940)
统计(18440)
技术经济(17955)
(17830)
(16568)
(16325)
世界(15919)
商业(15877)
(15503)
理论(14967)
共检索到485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明哲  
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议题。本文尝试从国际层面就经济集聚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一般性规律进行归纳与总结,并使用世界142个国家2000-2020年样本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集聚程度对居民消费率会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在经济集聚对居民消费的正向促进效应占优势时,经济集聚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率;反之,则抑制居民消费率的提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消费刺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来自跨国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益君  魏美云  周潮  孔丽娜  
基于分位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16个样本国家199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变动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导致通货膨胀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尤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上升。并且该影响随着不确定性的不同分位数而不同,对于大多数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越能明显地影响通货膨胀变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肖利平  洪艳  
在测度金融集聚程度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集聚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集聚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居民消费,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城镇养老保险参与率和房价4个控制变量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正向作用,总人口负担比变量则抑制了居民消费。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肖利平  洪艳  
在测度金融集聚程度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集聚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集聚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居民消费,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城镇养老保险参与率和房价4个控制变量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正向作用,总人口负担比变量则抑制了居民消费。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祁媛   刘澄  
本文基于2005-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流通集聚外部性视角,实证研究网络关系强度对居民消费率的异质性调节效应。基准回归结果表明,网络关系强度与居民消费率存在正向相关,流通产业集聚与居民消费率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分位数回归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度及其平方项与居民消费率的相关性显著,且平方项的正向相关性随分位数增加不断降低,网络关系强度在25%以上分位数的检验结果显著,且随分位数增加而不断提升;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控制交互项后的流通产业集聚、网络关系强度与居民消费率的非线性及正向相关关系依然成立,网络关系强度在流通产业集聚与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中存在“U”型调节效应;地区异质性检验表明,东、中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对居民消费率存在“U”型影响特征,西部地区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网络关系强度在西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与居民消费率关系中发挥直接调节效应,在东部地区发挥间接调节效应,在中部地区的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效应均明显。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汪彩君  邱梦  
"新"新经济地理学引入企业异质性使产业集聚理论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而技术的异质性对经济行为差异的影响尤为明显。基于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实证研究表明:行业技术密集程度越高其集聚现象越明显,且技术密集程度越高的行业,其行业内的技术异质性也越大;通过将行业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四大类型,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研究发现,行业内技术异质性是一种集聚力,随着技术异质性的增大,产业集聚程度也在加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汪彩君  邱梦  
"新"新经济地理学引入企业异质性使产业集聚理论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而技术的异质性对经济行为差异的影响尤为明显。基于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实证研究表明:行业技术密集程度越高其集聚现象越明显,且技术密集程度越高的行业,其行业内的技术异质性也越大;通过将行业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四大类型,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研究发现,行业内技术异质性是一种集聚力,随着技术异质性的增大,产业集聚程度也在加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浩然  魏琳  
基于2003-2012年中国城市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和门槛面板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于城市经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经济总量跨越了门槛规模的城市,可以从金融业与其他行业更好的匹配中提高效率。城市经济总量越大,金融集聚对于城市经济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同时,随着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金融集聚收益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这反映出过度的金融集聚将引发信息不对称问题和监督成本的上升。因此,各级政府应重点关注与城市等级规模和经济总量相匹配的适宜金融集聚程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莹  
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选取2017-2021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且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的渠道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助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中部及东部地区省份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雷雷   郭幼佳   郭禹辰  
农村消费市场是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蓝海”。挖掘和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将扩大农村消费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具有重大意义。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的一种新形态,能够促进居民消费快速增长。所以,如何发挥数字经济作用,充分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挖掘的宏观作用及区域异质性,旨在引导各地区出台针对性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充分挖掘本地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社会保障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教育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萧艺  范剑飞  郝云宏  
本文基于中国二元结构下城乡居民消费存在差异的现实,对Lettau和Ludvigson(2001)提出的模型进行改进,加入信用卡数量作为自变量,实证检验人均居民收入、股票流通市值、房价指数和信用卡数量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弹性。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各项弹性均大于城镇居民;信用卡数量影响消费的弹性仅次于收入水平。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重视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挖掘以刺激消费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娜娜  杭斌  
文章在考虑居民收入不平衡和地区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了家庭购房压力系数指标并以此作为门限变量,采用2010—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房价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整体而言,我国住房资产增值并不能拉动消费,并且在研究住房资产增值对消费的影响时共同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考虑地区经济增长率这个共同因素的影响后,住房资产增值并不能拉动消费,一旦遗漏该变量,模型将存在内生性问题,估计结果将表现为住房资产增值能够拉动消费。(2)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这种异质性的存在不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和扩大内需。当家庭购房压力系数不超过15.77时,房价上涨带来的住房资产增值并不能拉动消费增长,对于家庭购房压力系数超过15.77的群体而言,房价上涨加重了其负担,将抑制他们消费的增长。(3)不同地区的房价收入比存在明显的差别,与其他省份相比,房价收入比高的地区消费增长相对较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富喜  薛伟贤  
文章在Kijhhe效用函数基础上对消费者最优消费结构进行理论建构,据此对我国消费者区域偏好的结构异质性进行广义矩估计。研究显示:我国整体上正处于从解决温饱向迈向全面小康的过渡阶段;住房消费在居民消费中占据较大比重;我国消费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地区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富喜  薛伟贤  
文章在Kijhhe效用函数基础上对消费者最优消费结构进行理论建构,据此对我国消费者区域偏好的结构异质性进行广义矩估计。研究显示:我国整体上正处于从解决温饱向迈向全面小康的过渡阶段;住房消费在居民消费中占据较大比重;我国消费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地区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梅芬  高庆彦  童彦  张玲  
本文利用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年化对居民消费影响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地区分析发现,人口老年化对居民消费受地区异质性影响显著。其中,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呈现出显著正向影响;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具有负向影响。在控制变量方面,居民收入、金融集聚、社会保障水平均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