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
- 2023(218)
- 2022(171)
- 2021(152)
- 2020(134)
- 2019(294)
- 2018(299)
- 2017(584)
- 2016(339)
- 2015(322)
- 2014(364)
- 2013(370)
- 2012(365)
- 2011(346)
- 2010(303)
- 2009(276)
- 2008(236)
- 2007(206)
- 2006(195)
- 2005(192)
- 学科
- 济(3317)
- 经济(3316)
- 结构(1056)
- 方法(967)
- 管理(936)
- 数学(934)
- 数学方法(929)
- 地方(875)
- 地方经济(746)
- 产业(730)
- 制(675)
- 体(596)
- 产业结构(580)
- 业(557)
- 体制(549)
- 中国(541)
- 企(529)
- 企业(529)
- 业经(457)
- 财(445)
- 经济结构(434)
- 社会(389)
- 融(384)
- 金融(384)
- 银(338)
- 银行(338)
- 行(334)
- 会经(327)
- 社会经济(327)
- 社会经济结构(327)
- 机构
- 大学(4833)
- 学院(4802)
- 济(3088)
- 经济(3063)
- 研究(1854)
- 管理(1723)
- 中国(1496)
- 理学(1475)
- 理学院(1460)
- 管理学(1448)
- 管理学院(1439)
- 财(1368)
- 经济学(1268)
- 经济学院(1116)
- 财经(1016)
- 京(985)
- 经(922)
- 科学(899)
- 所(871)
- 中心(794)
- 研究所(779)
- 财经大学(757)
- 院(678)
- 江(648)
- 北京(637)
- 社会(586)
- 经济研究(586)
- 研究中心(559)
- 科学院(556)
- 商学(549)
共检索到7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祝宝良
今年以来,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开始发挥作用,信贷、货币投放、财政预算支出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生产速度趋于稳定,宏观经济增速快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子勋
汇丰集团2013年9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汇丰PMI延续了8月的反弹趋势,预览值升至51.2,再次高于预期,创6个月最高水平。其中,新订单指数创下6个月高点,新出口订单指教更是6个月来首次回到50%以上的扩张区间,显示内需与外需同步改善,经济增长继续企稳回暖。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复苏态势是否可以持续?这是值得进一步观望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亟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2013年7月开始的这轮"稳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许坤
今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企稳回升,主要原因是:PPP模式引导民间投资效果显现,民间投资增速触底迅速回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三去一降一补"措施效果明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我国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改善,并带动制造业投资回升;国际经济缓慢复苏促进国际需求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趋于稳定。随着此轮经济周期性回暖的到来,能源和工业品价格和利润率逐步回调,下半年"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为以优异的经济表现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建议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保证经济回暖动力持续存在,抓住当前价格平稳的"窗口期",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经济注入长期动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彼得·瑞娜 加里·图拉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课题组 刘雪燕 肖潇
今年一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实物量指标大幅减速,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从短期看,产能过剩、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矛盾以及通货紧缩、地方债务等潜在风险,成为制约经济回升的因素。与此同时,经济中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与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成为增长中的亮点。因此,须进一步加强定向调控力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努力实现新常态时期的动力转换,以改革开放释放更多的增长红利。预计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企稳,上半年GDP将增长7%左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月秋 邱牧远
本文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融资结构的变化,经济生态下融资供求的双方特征,以及新常态下最优融资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动因,认为融资结构要适应新常态下经济生态的变化,中国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格局目前已经到了需要重点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的时期。为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市场制度建设,商业银行应适应融资结构的转变,通过转型实现经营战略转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松成 龙玉
2021年我国经济平稳增长,GDP增速达8.1%,但每个季度GDP同比增速都持续下滑,四个季度分别为18.3%、7.9%、4.9%和4.0%。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已运行在底部区间。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经济会企稳,下半年会回升。如果政策有效落实,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时间还可能提前。2022年1月17日,人民银行超量续做中期借贷便利(MLF),同时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OMO),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武飞
根据经济调节方式的不同,建国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动,可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为1953~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第二个时期为1979年至今的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第一个时期,我国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计划形式进行资源配置,由于经济信息收集慢,决策过程长,政策传导速度快,容易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从而产生大起大落,导致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时间短、衰退时间长且波动剧烈的特点;第二个时期,我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逐步替代计划的形式进行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方式逐步成熟,经济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逐步呈现出增长时间长、衰退时间短且波动逐步平滑...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经济周期 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元春 刘晓光 邹静娴
本文认为当前世界经济结构与秩序正在经历一场裂变而非简单的分化,未来中国将面临大结构裂变、小结构混乱、局部冲突加剧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及技术创新速度放缓,全球化红利逐渐消退;另一方面,国家间经济分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收入分配恶化、人口老龄化、债务积累和资产泡沫等深层次结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有所恶化,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由此得以激发。当前,现有的国际治理结构趋于瘫痪,而新的双边体系尚未构建,全球治理有陷入"真空"状态的风险,未来几年应警惕一些极端情况出现的可能性。
关键词:
世界经济 裂变期 技术周期 贸易摩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家圣
1988年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之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历经曲折,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势头和适应治理整顿的需要,原来的一些改革措施不得不停滞下来,在某些方面又复归到原来的直接控制状态。企业化改革由于条件限制而出现的反复,引发了理论界又一轮争论,争论的焦点仍然集中在专业银行的经济调控职能与企业化是否是必定矛盾的这个老问题上。我个人持专业银行承担经济调控职能与企业化是统一的观点,并进一步认为,专业银行经济调控职能的发挥只有在企业化的基础上,按照银行运营规律办事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谭崇台
向市场经济迈进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但在其进程中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实施调控时应注意;宏观调控必须是适时适度的;应当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防止往昔的计划管理意识潜入宏观调控的思想;宏观调控是外生变量而非内生变量,因而不属于市场经济范畴;要防止工作人员滥用权力,把权力推入市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尚玉皇 郑挺国
揭示宏观经济与利率期限结构的混频作用机制有助于及时预判宏观经济形势,也是优化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的基础和保障。本文融合中国独特的同比数据信息属性,提出一种包含日度信息的混频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即D-MF-NS模型。该模型引入累积器变量,避免可能出现的“维度灾”问题。结果表明,首先,与基准模型相比,即使包含新冠疫情期间的样本信息,日度混频模型对收益率曲线拟合效果依然占优。其次,通货膨胀率对高频利率期限结构水平因子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对水平因子预测方差在长短时间跨度中都有较大贡献,宏观经济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和操作均需要关注预期通胀机制。再次,日度高频斜率因子对GD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时间跨度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收益率曲线斜率因子都是经济周期的稳定驱动因素。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的调控都需要重视收益率曲线斜率因子的作用机制。最后,我国货币政策在防通胀和促增长方面的跨周期调控效果明显好于逆周期调控效果。本文从数据频率的视角阐述利率期限结构的作用机制并为宏观经济政策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志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但受欧盟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要提早谋划、更富前瞻性地考虑与设计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和重点。结构调整具有长期性与根本性,要把结构调整作为破解增速趋缓与物价上涨的根本之策,将短期调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樊新生 李小建
文章首先论述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控的原理,然后利用Arcview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并进一步从全球化、国家、地方多个尺度分析了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调控目标和措施。
关键词:
经济空间结构 调控 河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