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82)
- 2023(8049)
- 2022(7129)
- 2021(6359)
- 2020(5684)
- 2019(13095)
- 2018(12784)
- 2017(25191)
- 2016(13732)
- 2015(15673)
- 2014(15837)
- 2013(15834)
- 2012(15296)
- 2011(14083)
- 2010(14397)
- 2009(13592)
- 2008(13327)
- 2007(12368)
- 2006(10874)
- 2005(9903)
- 学科
- 济(81355)
- 经济(81284)
- 管理(40164)
- 业(33881)
- 方法(31228)
- 数学(27872)
- 数学方法(27703)
- 企(26888)
- 企业(26888)
- 地方(19966)
- 财(17439)
- 中国(16577)
- 农(16396)
- 学(14913)
- 业经(13763)
- 地方经济(13138)
- 制(11896)
- 农业(11027)
- 贸(11009)
- 贸易(11005)
- 易(10568)
- 和(10126)
- 环境(10061)
- 融(9706)
- 金融(9704)
- 银(9244)
- 银行(9224)
- 体(8865)
- 行(8812)
- 务(8561)
- 机构
- 大学(210892)
- 学院(209455)
- 济(99616)
- 经济(97760)
- 管理(79979)
- 研究(73723)
- 理学(68730)
- 理学院(67964)
- 管理学(66983)
- 管理学院(66576)
- 中国(55134)
- 财(45016)
- 京(43337)
- 科学(43006)
- 所(38010)
- 财经(35422)
- 农(34285)
- 研究所(34244)
- 中心(33441)
- 经济学(32348)
- 经(32011)
- 江(31816)
- 业大(29265)
- 经济学院(28991)
- 北京(27355)
- 农业(26927)
- 范(26246)
- 师范(26016)
- 财经大学(26005)
- 院(25336)
- 基金
- 项目(132298)
- 科学(104205)
- 基金(97071)
- 研究(96571)
- 家(83685)
- 国家(83028)
- 科学基金(70810)
- 社会(63490)
- 社会科(60193)
- 社会科学(60174)
- 基金项目(51521)
- 省(50880)
- 自然(44068)
- 教育(43729)
- 自然科(43039)
- 自然科学(43024)
- 划(42463)
- 自然科学基金(42285)
- 资助(40108)
- 编号(38530)
- 成果(32072)
- 部(30234)
- 重点(29622)
- 发(29539)
- 创(26702)
- 国家社会(26550)
- 课题(26213)
- 教育部(26142)
- 人文(25456)
- 科研(25175)
- 期刊
- 济(115501)
- 经济(115501)
- 研究(65189)
- 中国(38125)
- 财(36147)
- 学报(30616)
- 农(30519)
- 科学(28528)
- 管理(28276)
- 大学(23009)
- 学学(21949)
- 农业(20082)
- 经济研究(19840)
- 财经(18862)
- 融(18841)
- 金融(18841)
- 技术(17786)
- 经(16284)
- 业经(16094)
- 教育(15851)
- 问题(15111)
- 技术经济(12789)
- 统计(11664)
- 贸(11477)
- 世界(10621)
- 业(10596)
- 商业(10414)
- 理论(10211)
- 策(10120)
- 经济问题(9751)
共检索到316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夏杰长 曹红辉
本文提出了判断经济过热的三个标准:经济增长是否超过了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否遇到资源环境的约束?经济运行是否面临通胀的压力和不良贷款的增加的风险?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在本次经济过热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实现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根治经济过热的顽症,关键是制度创新,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德珠
我国地方政府由于任期制等原因而形成"短视"认知偏差,过分注重项目的短期收益状况,从而会表现出对能带来大量即期收益的"政绩工程"类项目的投资冲动和对需要大量即期成本支付的环保类项目的投资拖延。以此可以部分地解析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在我国历次经济过热中的作用机制。绿色GDP的提倡和一票否决制度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反偏差干预手段,也可在此框架内得到统一的逻辑解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军杰
本文围绕我国经济转型期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地方政府间“准联邦式”竞争关系这三条分析线索,应用“激励变异”和“代理变异”两个概念,结合中国改革路径的渐进式特点,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变异进行描述、分析和概括。基本结论是:转型期地方政府所面临的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导致其产生激励变异;缺乏微观主体有效监督和约束的上下级政府间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其产生代理变异;“准联邦式”政府间竞争强化和放大了地方政府上述行为的变异程度。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为变异 委托—代理 产权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彦锋 王海波
在财政体制中 ,财政收入具有相对集中性特征 ,财政支出具有相对分散性特征 ,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地方政府支出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性 ,构成了地方政府非理性投资行为的体制性原因。面对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支出行为 ,应当从财政体制安排的角度进行治理 :( 1)结合即将开展的新一轮的税制改革 ,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 ,进一步扩大地方税种 ,完善地方税体系 ,使地方政府拥有自己的主体税种 ;( 2 )中央政府在转移支付的运行过程中 ,应当更多地使用有条件拔款 ,以提高地方政府的参与意识 ,同时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投资过热 财政学分析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许桂娟 王强
浅析我国的经济过热许桂娟,王强—、经济过热的表现及特点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治理取得了恢复性的增长,随之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乃至于进入了新的一轮经济过热。对于经济过热,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经济条件下,表现形式及特点是不同的。但就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Benson Fung 李进祺 岑健
中国的经济一段时期以来表现非常强劲,国内消费正以每年9%的速度蓬勃稳步行进,受政府引导的基础设施投资的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很高,外国直接投资仍有相当规模,而非典的影响很小。面对对中国一片看好的积极观点,本文作者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中国的总体贸易情况及其银行贷款情况进行剖析,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了中国目前正面临周期性的经济过热风险。中国经济的主要趋势有:中国的贸易顺差与前几年相比在迅速缩小,顺差主要是对美国,而对亚洲其他国家,中国皆为贸易逆差;在贸易顺差急剧下降的同时,外汇储备却暴涨,显示了中国资本项目的监管和控制系统存在着漏洞;此外,银行贷款剧增、无效投资呈上升迹象...
关键词:
中国经济 趋势 风险分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关山 党晓捷 田军
在我国经济体制中,“条块”矛盾一直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而“块块”问题又是一个清晰度相当低的问题。我们认为,解决“条块”矛盾首先要对“条块”特别是“块块”的基本格局、内在功能、行为特点有一个透彻的了解,这就需要进行实证性分析。本文力求作一些初步的尝试。一、地方政府传统经济行为的性质和基本模式为了清楚地阐明地方政府传统经济行为的模式,首先耍弄清地方政府究竟代表着什么。这里我们将采取“条块”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而且基本用“块块”代称地方政府。“块块”首先代表着地区的利益,而且是本地区利益的最高代表。“条条”则代表着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红
当前,城市非理性扩张、房价不断攀升、土地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土地市场行为。文章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征购、出让定价、实物地租转嫁以及协议出让等行为,指出中央——地方的财政竞争以及地区之间的平行竞争是其深层次的制度根源,而中国土地制度的产权缺陷决定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事实垄断"为其提供了现实基础。因此,规避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必须明确地方政府土地市场的监管职能,深化土地市场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苏明吾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制度变迁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行为 ,其表现在不同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角色、方式和效果不同 ,地方政府行为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必然性和有限性特征。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应该正确认识地方政府行为的性质。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地方政府行为 有限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春玲 胡建渊
具有相对独立经济利益且拥有充分经济活动自主权的地方政府具有理性“经济人”的特征。在经济决策过程中总是从本地区的经济利益出发 ,以本地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选择最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 ,而这个策略就是地方保护主义。由于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行为破坏了市场的统一性 ,影响了宏观经济的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 ,保证国家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军杰 钟君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学派理论来描述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政策决策和实施过程,把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公共选择过程分为初级政治市场、政策供给市场和政策执行市场三个部分,通过论述中国地方公共选择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铁三角”关系,以及在片面政绩评价标准的激励下地方政府本身固有的有限理性和追求垄断租金最大化的冲动,揭示了各种经济过热背后的深层次的地方政府决策体制中的设计缺陷,并提出了克服相关缺陷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公共选择 越位与缺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淑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为缺乏利益基础和独立的权力,地方政府也就缺乏制度创新和发展经济的内在动力。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地方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从而推动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在当前转轨时期,地方政府扮演了上级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与区域经济的组织者、经济管理主体与经济利益主体的双重角色。其双重角色的困惑,造成了经济行为的扭曲。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制度背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定坤 杨英云
“菱形经济”,即两端小而中间大的经济框架,本文系指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三产业,主要是基础产业相对萎缩,中间第二产业相对膨胀,头重脚轻,结构失衡的经济模式.总的看来,1992年度我国国民经济有明显的超常规发展迹象,但笔者也不敢苟同国民经济发展“过热”的观点,而认为国民经济的强劲发展是在“菱形经济”格局下结构性推动所引发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行业冷热不均的“结构性过热”. 一、需要明确的两个问题 1、判断国民经济过热的客观依据是什么.1992年度我国国民经济以12.8%的高速度发展,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广斌 谷人旭
从政府竞争的角度,为行政区经济形成构建了一个政府行为分析框架。通过对政府竞争和博弈三个层面的考察,揭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层级政府间互动关系,对行政区经济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提供较为系统的解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晨曦
中国经济的强劲态势再一次令全球感到惊叹。早在今年1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已达到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全社会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